《我的祖国》这首歌表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作者&投稿:禤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的祖国》张海迪作者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郭兰英《我的祖国》――充满了甜美质朴的乡村气息。随着优美的旋律缓缓飘出,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田园风光,令人一下子就想起生养自己的故乡:她的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她的生活是那样的亲切、她的人们是那样的富有活力和热情。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当家做主,在自己的土地上创造着美好的生活,有斗争,有建设,也有爱情。

歌曲在结构上,前半部分甜美、柔和、温暖;后半部分节奏铿锵,坚强有力。若果说前面是一位温柔秀美的姑娘,那么后半部就是一个充满正义、阳刚之气的小伙。而郭兰英的嗓音和演唱风格恰好把前半部分新中国乡村的质朴、甜美的景色和气息表现的十分动人,让人热爱、向往和自豪。

沈文从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祖国曾经受过的磨难来写祖国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我的祖国》这首歌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

我的祖国

歌手:郭兰英

作词:乔羽

作曲:刘炽

歌词: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象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扩展资料:

《我的祖国》是由郭兰英演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歌曲,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1989年,乔羽、刘炽、郭兰英凭借该曲获得第一届金唱片奖。

1956年,沙蒙请刘炽为《我的祖国》作曲,刘炽为了让人们喜爱这首歌,调查研究了1949年至1955年人们喜欢唱的歌曲,从中选出十首歌曲反复倾听,最后从其中一首《卢沟问答》中的第一句找到了《我的祖国》开始的半句。

为找适合演唱《我的祖国》的歌手,长影请了一批中国内地擅唱民歌的歌唱家试唱,结果都不太满意。后来,乔羽提出请郭兰英来唱,郭兰英试唱后,长影便选定她作为歌曲的演唱者。歌曲的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录制完成后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中国播放了这支歌。



你看作者自己说的吧:乔羽讲述我的祖国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条大河

“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那时,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

记者◎李晶晶

凯旋

1956年,一部讲述朝鲜战争的电影《上甘岭》还未在全国放映,它的插曲《我的祖国》却在录制完后的第二天,经过电台传向了全国。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1952年7月,为了寻求朝鲜战争战俘问题的解决,中方谈判代表向美方提出双方所俘获的武装人员全部遣返的原则。美方仍坚持“自愿遣返”的主张,并于10月8日单方面宣告停战谈判无限期休会。10月14日,美军向上甘岭志愿军阵地发动了进攻,上甘岭战役,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10万余人,持续鏖战43天,作战规模由战斗发展成为战役,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这次战役使整个朝鲜战场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

一场战役对一场战争的全局产生如此重大影响,毛主席了解到志愿军在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任务,立即组成了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任导演,林杉、曹欣、沙蒙、肖矛负责剧本写作。

“当时是沙蒙导演来找我爸爸的,让他给整个电影创作音乐,其中包括给《我的祖国》这个插曲作曲。他们早先就认识,曾一起在延安鲁艺待过。”刘炽的女儿刘云云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看过脚本后,我爸爸特振奋,立刻答应参与创作。整个影片拍完后,有插曲那部分戏空出来了,准备等歌出来再补拍画面。当时沙导和林杉、曹欣合写了一份歌词,拿给我父亲看。我父亲看完,觉得词虽好,却没有什么韵律,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流行。于是提议找乔羽叔叔来写。”

“《上甘岭》拍得很讲究,沙蒙是个大导演,人很好,非常懂艺术。为了拍好这部电影,他两次实地考察上甘岭。”乔羽当年仅29岁,他在接受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找他创作的就是沙蒙。“上甘岭打的是坑道战,沙蒙导演为了效果逼真,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院子调动两个营的战士,翻表土,挖阵地工事,筑坑道口,造出了一个‘上甘岭’。”

“50年代,是我们国家最美好的一个时代。刚刚解放,打了这么多仗,打出了一个新中国,大家高兴,都希望国家好一点,生活好一点,就是这么一种很单纯的想法。那时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勃勃生机,你会觉得祖国的天是那么的蓝,土地是那么的滋润。亿万中国人民的心情真的就是扬眉吐气喜气洋洋,到现在我都还向往那个年代。”乔羽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正在赣东南、闽西一带原中央苏区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准备写一部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这个剧本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红孩子》。当他正处于采访最紧张阶段的时候,沙蒙的电报却接二连三地发给了乔羽。

“我当时是想把即将动笔的《红孩子》剧本尽可能在当地写完。所以几次回电恳请沙蒙就近找人。”可是当乔羽完成采访回到南昌,坐下来要写《红孩子》的时候,又收到了沙蒙的电报。电文长达数页,连起程路线都安排妥当:先到上海,由上影厂厂长袁文殊安排车次,尽快赶到长春,电文最后一连用了三个“切”字,三个惊叹号。

“接到电报的那个晚上,我正在看福建梨园戏《陈三五娘》,沙蒙电报里那三个‘切’字让我再也无心看戏,当夜登车赶往上海。车到上海是早晨8点钟,袁文殊厂长已经给我买好了去长春的火车票。”乔羽告诉本刊记者,“经过长江的时候,火车上沸腾了,大家都很激动,我也兴奋得不行。这是我第二次看到长江。之前通过这里赶往江西,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时,我是北方人,没有离开过黄河流域,所以看到长江我就觉得比黄河漂亮。”

到了长春,沙蒙见到乔羽,便把情况和盘摆出:摄制组停机坐等,即使什么也不干,每天也要耗费2000块钱。沙蒙摆出这一切的意思,是催乔羽快写。“我也不敢怠慢,2000块钱在当时可是个大数目呀。我当时问沙蒙,你认为这首歌应该写成什么样子呢?他也痛快,说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希望将来这部片子没有人看了,这首歌还有人唱。”乔羽说他马上要来样片,躲在长影小白楼里,翻来覆去看了整整一天。他想到了自己在太行山里经历的3年战争岁月……

憧憬

“我现在已经80多岁了,对于20世纪中国的后一半历史应该说是亲历者,其情其景,历历在目,自然是感慨万端,热血沸腾的。”乔羽对本刊记者感叹道,“1946年我18岁,中学毕业两年。当时刚过春节,各种迹象表明国共两党的全面内战即将开始。我当时处在人生选择中,我记得很清楚,有一天一位姓王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找到我和另外4位同学,问我们愿意不愿意到共产党开办的北方大学去读书。北方大学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但一说到读书,大学又是免费,就认为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按照规定必须是秘密出行,我也没有和家里打招呼,就拿了地下党开具的介绍信,由组织秘密安排,跟着当时从济宁往太行山运送后勤物资的两辆马车,去了太行山。”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遵照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挺进大别山。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后,刘邓大军的一个后方医院还留在河北省冠县境内。为了加强伤病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冠县后方医院办了一张8开套红刊头的油印小报《光荣报》,乔羽就离开学校,任该报编辑。

因为办报经常深入采访伤病员,乔羽说他与各病房的关系甚为融洽。伤病员来自四面八方,有刘邓大军的,也有陈毅部队、陈赓部队的,聚在一起,各自夸自己的部队打起仗来是多么多么勇敢。太行山的生活,既有枪炮相伴的日子,也有欢声笑语,乔羽是最有感受的。“写这首歌的时候,我就希望表现我们的战士在面对强敌、很严酷的战争面前的镇定、乐观、从容;想告诉人们,他们是这样的一种精神状态,他们能赢得这场战争不是仅凭血气之勇。”

写歌词的这段时间,乔羽说他写不下去时,就会去篮球场转悠一会儿。这一天,长春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他又溜达到了球场。“走着走着,几个雨点打在我脸上,我忽然想起了一件事。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我去当时的中央苏区江西得经轮渡过长江,那个场景很壮观。当时过长江可不得了啊,要两小时才能到对岸,这给了我极其鲜明的印象。”说到这里,乔羽停了一下,“我老家济宁,接近黄河,属北方,在那之前,我还从未见过南方的水稻,不知道稻子长在水里是什么样儿的。我种过庄稼的,小麦、高粱我都知道。但是第一次见到漫山遍野、一片碧绿的水稻,我非常震惊。长江上的帆与黄河上的帆也不一样。黄河是‘泥糊涂场’,长江水却是很清、帆很白。”

“经验告诉我,来了!来了!我当时赶紧往住地跑。最先出来的句子,是‘一条大河波浪宽’。”乔羽笑了。乔羽告诉本刊记者,在创作的十几天里,沙蒙几乎每天都到他屋里来一趟,“沙蒙人好,每天笑呵呵地来看我,来了也不催,我明明知道他是来催我的,坐了一会儿,他看我不吭气儿,我没有东西给他,他就又走了。第二天又来了,他还是不催我,就说到我家吃饭去。等写完了,我给他看,他一声不吭坐了半个多小时,就这么看。我也不知道他什么意思,完了以后他说:‘就是它了!’走了。我心里想,哪有这么容易,也不讨论讨论?还是不敢跟我讨论,打算回去讨论?”

“果不其然,第二天沙蒙又拿着这个稿子来了。我心想,还是来了吧,我跟沙蒙的关系很好,我跟他说,有什么意见尽管说。他说没意见,只问了一个问题,我写的《一条大河》是不是长江?我说是啊,这就是我对长江的印象,真是一条大河啊!沙蒙当时反问,既然是长江,为什么不用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那样不是更有气势吗?这一问可把我问了一个愣。我就说,比如我吧,是一个北方土包子,以前只见过黄河,没见过长江,来你这儿也就见了第二次,印象之强烈引发我写出了这首歌词,但这只是一种引发,而不能代替别人的亲身感受。用‘一条大河’就不同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条故乡的河,无论将来你到了哪里,想起它来一切都如在眼前。沙蒙思考了片刻,‘就它了’,拿起稿子又走了。”

信心

“新中国诞生了,每个中国人都憧憬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这样朴实的感情我是深有体会的。”乔羽回忆说,“我想上甘岭的战士也是怀着这种心情上战场的,那种感情是50年代人民大众心里最美好的东西,我把它融进歌里,再现出来,人民就接受它。我作为一个歌词作者,在写作关于祖国的歌词时,最先考虑的是大多数人的感情,让大家唱着这支歌,享受美,创造美,珍惜美,同时就会产生一种东西——为了这美好的国家,自己得为她多做些贡献。”

沙蒙拿着歌词找到了作曲家刘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诗情画意的歌词很快把刘炽带进一个新境界。“影片的音乐录制完成后,有一位艺术界前辈对我父亲说:‘我听出来了,你在上甘岭阵地上找到了一个优美深情的女儿,又找到了一位英勇顽强的儿子!’我父亲后来和我们说,他把《我的祖国》当成柔美明媚的女儿,把《英雄颂》作为威武不屈的儿子,两者各有风貌和性格,但共同点都是民族的,而不是俄罗斯的、法国的和德意志的。他对我们说,这就是新生的共和国的歌曲!”刘云云告诉本刊记者。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乔羽、刘炽都并没有去过朝鲜,但是他们都对志愿军战士有过深入的了解。“朝鲜战争打的是坑道战,战士们都憋在里头,不是一两天,是一两个月在里面蹲着。又不能活动,身上都烂了,又没有卫生条件。他们不能上来,因为上来很危险,制空权都在敌人手里,一上来飞机炸你,地毯式的轰炸。战争是很残酷的,可是我们写了一首很不残酷的歌,我们希望美好的东西,让大家对今后更有信心。”乔羽说。

“沙蒙当时为了挑一个唱这首歌的歌手,几乎把所有民族唱法的都叫来,大概二三十人,可听来听去都不合适。”乔羽笑着说,“后来还是我给他推荐郭兰英,郭兰英拿过来就唱,一试,在场的人都拍手叫好!录音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的,第二天,电台便向全国播放了这支歌。郭兰英不识谱,但绝对是个大艺术家,所有的歌,她只要听别人唱一遍就会了。她不是音乐学院出来的,她是唱山西梆子出来的,是从戏班打出来的。”■

你看看适合不

祖国,
你走过了不平凡的xx年,
像一个婴儿长成了壮年,
今日您正充满活力,散发着蓬勃的朝气,
您有过磨难,也有过欢笑.
历经了崎岖坎坷,明天将更加美好.
xx年来,
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你的人民日益富强.
您的国力日益强大.
你凝聚了天下炎黄子孙的心啊!
您赢得了世界尊重的目光.
现在您正意气奋发,
走进了新的世纪,
今天,在这欢庆的节日里,
我从心底里向您说一声,
祖国,您好!

写给祖国母亲的歌

金秋的风
送袅袅暗香而来
霜中的菊
献片片芳菲一季

吻夕阳余辉
爱溢出温柔的眼眸
望四野安详
激情飞上诗句

听黄河汩汩
载无数苦难历史
观河沙沉沉
积淀多少回忆

满目疮痍
是你旧时的容颜
儿时的艰辛
留下了不灭的烙印

风霜雪雨
半个世纪的搏击
渊远流长
五千年文明的足迹

历史的长河
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
时光的琴弦
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

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当巍峨的华表,
让挺拔的身躯披上曙光,
当雄伟的天安门,
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
历史的耳畔,
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
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
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
洪亮的声音,
全世界都听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那胜利的旗帜,
在朗朗的空中迎风飘扬,
人民扬起了头颅,
全世界都看到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这历史凝聚了宏伟,
尽情地涂染十月的阳光,
这气势慷慨激昂,
筑起了一座丰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辉煌的纪元,
用苍劲的大手,
抒写了新中国灿烂的篇章,
人民自豪地指点江山.

苦难的母亲,
擦去满眼的泪花,
露出内心的喜悦由衷地欢畅,
祖国豪迈地走向了繁荣富强.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迸发出生命的光芒.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四大发明的荣耀,
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
讴歌我们的历史,
有老子孔子的圣明,
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讴歌我们的历史

国庆有感

红旗随风舞翩翩,
灯光溢彩映亮天.
举国同庆数十载,
千家万户习开颜.

庆祝国庆55周年

礼炮声声震天下,
五星红旗似彩霞.
光辉历程世瞩目,
神州大地遍地花.
改革开放扬起帆,
祖国跃上千里马.
今日再展战洪图,
灿烂前景世人夸.
视如今,
风雨过后更神气.

you are pig!!!!!!!!!!!!!!!!!!!!!!!!!!!!!

之:亏:座:匟半座了无数次用户数匟座位于❤心里话说明📚书记员外套餐饮店铺设备用户名单身体素质


速度!!刚刚演的爱情公寓4第七集,胡一菲喝醉了唱的哪首歌??
歌曲《我的祖国》演唱者:郭兰英 《我的祖国》取自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也叫《一条大河》歌曲介绍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作词:乔羽、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影片《...

《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这条河在哪里?
《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由歌唱家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合唱团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同时它也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这首歌的填词人是乔羽。在《我的祖国》的第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之中,很多人疑惑这条河指的是哪一条河?在填词人乔羽的说法中,这条河指的是长江。本来一开始是...

关于国庆节的歌曲
关于国庆节的歌曲有《保卫黄河》、《我的中国心》、《歌唱祖国》、《我爱你,中国》、《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1983年张明敏发行了这首歌,一经唱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1984年这首歌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就像歌词中的这句: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

我的祖国这首歌表达了什么
我的祖国这首歌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也赞美了祖国的秀美山川,人民的勤劳勇敢。

《我的祖国》的创作:受毛泽东关注,导演要求这首歌能够经久不衰_百度...
《我的祖国》诞生后,出人意料地在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中流传开来,可以说,凡有龙的传人的地方,就有《 我的祖国》。这首歌以其高尚纯洁的爱国主义、理想主义情怀影响了几代人,经久不息。在香港某年的交流会上,就曾在台下全面唱起《我的祖国》。《我的祖国》这首歌曲和《歌唱祖国》一样,流传...

《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
背景资料 《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这首歌是乔羽、刘炽上世纪50年代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歌曲。其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赞颂了美丽家乡的景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深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歌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独唱形式出现,...

关于祖国的歌曲
关于祖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大中国》、《我爱你,中国》。1、《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是抗战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把听者对祖国的深沉...

我的祖国这首歌的简介
饱含爱国激情的抒情曲《我的祖国》《我的祖国》, 是50 年代诗人乔羽和作曲家刘炽为影片《上甘岭》写的插曲.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感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优秀的抒情歌曲, 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

《我的祖国》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反映的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这首主题歌唱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歌词真挚朴实,亲切生动。前半部曲调委婉动听,三段歌是三幅美丽的图画,引人入胜。

如何评价郭兰英的《我的祖国》?
姑娘好像花一样,小伙的心胸多宽广,正正描述了年轻人的美好善良…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让人想起了我们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日复一日地奋斗,力求改变国家,追求自由、变化和美好,用勤劳和双手建立属于我们的全新时代。其后描述了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安康市15265602664: 张海迪《我的祖国》阅读答案 -
荣时鹅掌: 1、按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顺序.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是足以令我引以为豪的地方. 2、借这首歌不朽的艺术魅力,引起读者共鸣,抒发对祖国的无比的热爱、依恋之情. 3、激发读者的兴趣,渲染文章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气概. 与“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千年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 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照应. 4、运用拟人的描写手法,不仅生动形象表现出祖国的疆域广阔、山河壮美,而且也能鲜明地达出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加深读者的印象.

安康市15265602664: 《我的祖国》的创作背景? -
荣时鹅掌: 背景资料 《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这首歌是乔羽、刘炽上世纪50年代为电影《上甘岭》创作的歌曲.其作品采用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赞颂了美丽家乡的景色,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安康市15265602664: 《我的祖国》的歌词是什么? -
荣时鹅掌: 歌曲:《我的祖国》(乔羽、刘炽)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作词:乔羽,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 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影片《上甘岭》反映抗...

安康市15265602664: 《我的祖国》词、曲作者及演唱者
荣时鹅掌: 不知道你说的是那个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歌,作于1956年夏.作词:乔羽,作曲:刘炽,原唱:郭兰英. 乔羽写作时,给这首歌定名为《一条大河》,发表时被编辑改成《我的祖国》.问世之初,由于郭兰英甜美深情的演唱使这首歌立即传遍大江南北. 之后就是超女总决赛 谭维维张亚飞《我的祖国》

安康市15265602664: 《我的祖国》一文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荣时鹅掌: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安康市15265602664: 初二音乐我的祖国作者 -
荣时鹅掌:我的祖国(陈培勋创作交响曲) 陈培勋(1922一2006),广西合浦人,出生于香港.自幼随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上海学习钢琴、管风琴和作曲. 主要作品有钢琴曲《卖杂货》、《思春...

安康市15265602664: 分析歌曲 我的祖国 句法结构 -
荣时鹅掌: 《我和我的祖国》 歌曲为二段体曲式结构 张藜词 秦咏诚曲 这首歌要注意6/8拍节奏和吐字归韵的演唱特点.表达了国内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多用比喻和拟人句,抒情色彩较浓. 6/8拍也是歌曲创作中使用较多的一种复合节拍. 其强弱规律 是强、弱、弱、次强、弱、弱,强拍循环出现的周期较4/4拍还要长,因此,相对来说力度对比不很明显,抒情性及柔和性较强. 演唱时两小节换气,注意6/8拍和9/8拍子节奏的准确性.

安康市15265602664: 我的祖国真美好这首儿歌表达了我对祖国的什么感情 -
荣时鹅掌: 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会越来越好!也有喜悦的心情在里面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