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古代汉语里的判断句?

作者&投稿:能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汉语 中 判断句 如何辨识~

一、古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和常见格式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判断词(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直接对主语作出判断。
古汉语判断句,常常在主语后加指示代词“者”和在谓语后加语气词“也”,以便加强判断语气。根据“者”“也”的使用情况,古汉语判断句常见格式可分为:
1、“……者,……也。”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也。”如:“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3、“……者,……也。”如:“粟者,民之所种。”
4、“……,……”。如:“农,天下之本。”


二、古汉语判断句的辨识
1、谓语是名词性成分。这是判断句的根本特征。
2、“是”常作判断句的主语(也可作叙述句的主语)。如:
①是炎帝之少女。(水经注•巫山•巫峡)
②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下)
③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此句作叙述句的主语]
3、“所”字结构和“者”字结构作谓语是判断句。如: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
4、判断句可以同时表示疑问语气。如:
①此谁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论语•季氏)
5、短的判断句主语、谓语之间可以不用标点。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不用标点也不会产生理解错误。下面一句主、谓间必用标点:“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哀公八年)
6、判断句的主语可以省略。如:“射其御者,君子也。”(左传•鞌之战)

  参考:
  一、主语+者+谓语+也
  古汉语的判断句,直接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在主语的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这是最典型、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一般可译为现代汉语“……是……”。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2.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4.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二、主语+谓语+也
  只用“也”字表示坚决、确定的语气,不用“者”字提顿,构成“甲,乙也”的格式。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2.制,严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3.赂秦而力亏,破灭道也(《六国论》)。
  这里要说明的是,句末带有语气词“也”的句子也不一定全是判断句, 有表示肯定的陈述句。如:“晋国之忧可立俟也。”
  三、主语+者+谓语
  只用“者”字提顿,不用“也”字收尾,构成“甲者,乙”的格式。不过,这种句式相对来说比较少。如:
  1.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2.地者,先君之地(《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八回》)。
  四、主语+谓语+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一般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1.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后面都不用语气词,构成了“甲,乙”的格式。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2.大将军,忠臣(《汉书·霍光传》)。
  有时在句末会出现“耳”这种语气词,表示限止语气,常有修辞上的作用,即表示轻蔑。
  3.此亡秦之续耳(《史记·鸿门宴》)。
  六、主语+副词+谓语
  用副词“乃”、“则”、“即”等加强肯定判断,有时还用“皆”、“诚”、“素”等表示肯定,一般可译为“便是”、“就是”。值得一提的是“乃”、“则”、“即”等只是加强肯定判断而已,并非判断词。如:
  1.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3.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上面我们分析的都是肯定判断,判断句中还有一种就是否定判断句。古汉语否定判断句的常见格式是用否定副词“非”来否定谓语,一般译为“不是”。例:
  1.予本非文人画士(《病梅馆记》)。
  2.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成公四年》)。
  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为”字句特别类似于判断句,如:
  1.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鸿门宴》)。
  王力先生指出:这是“用叙述句的形式表达判断句的内容”,因此这种句子不是判断句。
  但我要说的是,“为”只是一个普通的动词,有“作为”、“成为”、“算是”等含义,不是判断词。如:木直中绳,揉以为轮(《荀子·劝学》)。
  即使在判断句中,可以按现代汉语中的“是”去理解,也是普通动词在判断句中的运用,都不是专职的判断词,因为早在先秦时期,古汉语中尚无专职的判断词。

一、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夫执舆者为谁?”
这两句中的“为”似乎都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理解成判断句。这是一种误解。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用“为”的句子属于叙述句。有些意思上很像是判断句的“为”字句,如上面所列例句,其实都还是叙述句。
2、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例如下面的文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蟹六跪而二螯。”
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却不是判断句。
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判断词。
“是”在古代汉语里本是一个指示代词,它的基本意思是“此”(这)。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谓语、定语等。

“是”充当主语的如上句。
“是”充当谓语的如: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是”的意思是“认为……是对的”,即认为汲黯的意见是对的。
“是”充当定语的如:
“是岁,元和四年也。”
作为系词的“是”,是后来发展而成的。判断“是”成为系词的标准是,在“是”的前面另有名词性(或代词)成分存在。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很显然,这两句的“是”已经成为系词。
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四种基本形式。

1、 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 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 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 主语,谓语。(“兵,凶器。”)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词性为副词,而不是系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儵”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1、 表示类属关系。

“滕,小国也。”
2、 表示等同关系。

“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3、 表示比喻。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夫战,勇气也。”“曹公,豺虎也。”
5、 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简单地认为:翻译为“是……,不是……”的就是了。

找标准的助词和判断句句型。古文没有标点,所以助词实际上充当了标点。所以助词找准就好断句,断句一出来就好判断了

名词性的句子。

……者 ……也 都是判断句


有什么区分平仄音的方法吗?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就是判断平仄的标准,从古至今都是用这一套法则。(一二三四声分别对应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

谁可以告诉我如何区分诗词里的四声,要详细的,谢谢
古代四声为平、上、去、入。平声:到后代逐渐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上声: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了去声。去声:到后代仍作去声。入声:这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在现代汉语中已派入了平、上、去三个声调中。诗词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换做现在的理解,平就是第一声...

如何辨别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

我想知道古诗的平仄究竟是怎样区分的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

平声仄声怎么区别
仄声是指汉语中的三、四声,即上声、去声、入声。平声是指一声或二声,即阴平和阳平。在诗词中,句尾押韵有压平声韵和仄声韵。压阴平、阳平韵的是平声韵,压上声、去声的是仄声韵。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

古代汉语通假字
古代汉语通假字汇总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面由我告诉大家古代汉语通假字,欢迎参考!古代汉语通假字1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板:同“版”;字版。

平仄怎么分?
1、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2、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3、古汉语中的平仄: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

平声和仄声是什么平声和仄声的区分
31、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32、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33、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34、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

古代汉语辨别平仄,为什么国算仄声,不是阴平阳平都属于平声吗_百度知 ...
国字在古汉语里属于“入 ”声字。入声字在古代属仄声。例如:屋 竹 卜 俗 毒 局 出 失 福 服 漆 卒 息 节 薄等八、九百个平声字归为入声字。

如何区分古代平仄
因此,现代汉语中没有入声字了,至于转到上声、去声的字倒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上、去、入三声都是仄声。但是,从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的字则是较为麻烦的。例如:现代汉语的“一、吃、压、”等字都是阴平声,而在古代汉语中却都是入声字,如果去强记古代汉语的入声字,对于学写律诗者,多少是有些...

索县18975651154: 古文中,怎么可以判断出哪个是判断句? -
崇标白及:[答案] ……者……也 此乃…… 都是判断句的标志,楼上的胡说八道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者,......也.”这是文...

索县18975651154: 古代汉语 中 判断句 如何辨识 -
崇标白及: 原发布者:lax0032第四章古代汉语中的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来联...

索县18975651154: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的区别 -
崇标白及:[答案]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 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例如: “南冥者,天池也.” “是社稷之臣也.” 后句的“是”是句子的主语,而不是...

索县18975651154: 怎样辨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请说明. -
崇标白及: 一、判断句的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尤其是用...

索县18975651154: 如何辨析文言文的判断句 -
崇标白及: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

索县18975651154: 怎么判断文言文中的句子是不是表判断的 -
崇标白及: 翻译出来,含有“某某是某某”的味道,就是判断句.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

索县18975651154: 分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
崇标白及:[答案] 基本形式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

索县18975651154: 语文古文的被动句如何判断?有什么标志性词语? -
崇标白及:[答案] 一、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使用判断词“是”,但多数时候是借“者”“也”“为”“非”等词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八种形式:用“于”字表被动、用“见”字表...

索县18975651154: 语文中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和定语前置句怎么判断? -
崇标白及:[答案] 这位童鞋啊!下面全是知识啦,你要的好像在第3~5大段里面的吧 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

索县18975651154: 该如何判断文言句式?高手可以教我如何判断?: - ) -
崇标白及:[答案] 一、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的句法特点,熟悉句子成分的基本位置关系; 二、掌握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 1、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