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各个著名的战役

作者&投稿:史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三国演义著名战争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合肥之战、汉中之战、夷陵猇亭之战等。
赤壁之战: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合肥之战: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汉中之战: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
夷陵猇亭之战: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个人观点,望楼主采纳)

《三国演义》中三次弱军打败强军的著名战役是:
1.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
2.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
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

1,易京之战(公元199年)
人物:公孙瓒VS袁绍
结果:袁绍获得胜利,公孙瓒从此一蹶不振。袁绍自此统一河北。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人物:曹操VS袁绍
结果:曹操胜利。袁绍病死(可以说这是官渡之战最大的意义)袁尚袁谭争位,导致袁氏的分裂,进一步加速了袁氏毁灭的进程。袁绍若不死,虽然官渡损失惨重,但是袁绍仍然握有兵力上的优势,胜败仍未可知。即便袁氏分裂,曹操仍然用了7年才收复了袁绍的所有地盘。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人物:曹操VS孙权
结果:孙权胜利。曹操自官渡之后又经历了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不过他是作为失败方。周瑜利用曹操大意轻敌大破曹军,自此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 借此占领江陵(后来周瑜主动将江陵借与刘备,绝非上诸葛亮当)刘备靠江陵攻略荆南四郡并有收川的资本。
4,汉中之战(公元219年)
人物:曹操VS刘备
结果:刘备胜利。刘备被曹操追着打了一辈子,第一次获得胜利。刘备获得战略要地汉中以为巴蜀屏障。曹操大将夏侯渊战死(历史上夏侯渊比夏侯敦NB多了)
蜀汉军事实力达到巅峰。
5,夷陵之战(公元222年)
人物:刘备VS孙权
结果:孙权胜利。事实上这并不像演义里讲的那样,相反孙权军的兵力占有优势。不过刘备只要不碰到曹操,其军事才华也是不容小视的,所以战役前期有一定优势。可惜最后碰到个比曹操打仗还厉害的陆逊。蜀军兵力损失惨重,多名大将战死(这才是最重要的,蜀军本来人才就薄弱)。刘备自此彻底颓废,最后病死白帝城。
6,合肥之战(公元215年)
人物:张辽VS孙权
结果:张辽胜利。尽管这场战役对整个三国形势影响不大(孙权就是打下寿春也守不住),但是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非常有名。
7,五丈原之战(公元234年)
人物:诸葛亮VS司马懿
结果:司马懿胜利。诸葛亮病死,蜀军虽然损失不大,但是由于诸葛亮的死亡导致蜀汉日趋没落。蜀军自此再无力威胁长安。
后面的就不说了,诸葛亮死了以后基本上就代表着三国时代的结束。魏晋统一天下已经不可逆转。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6.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占据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控制了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取得了优势,势力迅速发展。公元199年,北方的最大军阀袁绍率10万精兵南下攻许(今河南许昌东),企图一举消灭曹操。当时,曹操兵少将寡,率主力2万北上迎敌。第二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县东北),决战迫山眉睫。当时,袁绍的军队占有明显的优势。曹操采用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奇袭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南)袁军,斩袁绍的大将颜良。然后,曹操又诱敌深入,斩袁绍的大将文丑。两战皆败,损失两员大将,袁军士气非常低落,但袁绍自恃兵多粮足,定要同曹操决一死战。监军沮授劝袁绍说,曹操兵少粮缺,只求速战,难于持久,不如跟曹军长久相持,等曹军兵疲粮绝,再进行攻击。袁绍不听,决意急速进攻,谋士许攸献计说:曹兵固守官渡,后方必然空虚,可分兵偷袭许,一定会成功。袁绍又不听,坐失了良机。许攸献计不被采纳,又遭到袁绍的排斥,就投奔了曹操,向曹操献计,建义偷袭袁绍屯集军粮的乌巢(今河南延津县东南),说如果此举成功,不出三天,袁绍就会大败。同年农历十月,曹操率5000人马,伪装成袁军,偷袭乌巢,把袁绍的军粮全部烧毁。袁军听说军粮被烧,顿时大乱,曹军乘势出击,大败袁军,歼灭袁军7万多人,袁绍仅带800奇拴逃脱。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2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表病重,孙权于是加紧时机向荆州进攻;投靠刘表、驻扎新野的刘备也借口抵御曹操和孙权,把所属军队扩充到几万人,并命令关羽于樊口大力训练水军,准备抢夺荆州;刘表长子刘倚为后母蔡氏家族所逼,进驻夏口。8月,刘表病死,次子刘宗在实力派舅舅蔡瑁兄弟、张允、蒯越等的支持下,任荆州牧。曹操于是率领大军迅速从叶、宛的小路南下,击败刘备守军,占领新野;刘宗在王粲、蒯越、蔡瑁等人的建议下投降曹操。刘备企图占领南郡(江陵),依靠那里大量的物资抵抗曹操;曹操得知刘备意图后,自己亲自率领5000精锐骑兵星夜追击刘备,由于大量百姓跟随刘备南下,曹军于当阳长坂为追上刘军,而关羽、诸葛亮已经事先撤退到夏口,刘军大败,刘备、赵云等“仅以身免”;刘备无奈只好改变主意,退回夏口。曹操取江陵后,又攻取、招降了荆州8郡,受降刘宗水、陆军达10万人;刘备于是派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孙权在听取了周瑜、鲁肃、诸葛亮的分析后,决定抗曹,并命令周瑜、鲁肃、程普带3万多水军与刘备回合。11月,曹操率领10余万大军,进攻夏口的刘备;曹操水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遭遇交战失礼,曹操领主力到达后,大军在乌林驻扎;由于水土不服,曹军大量染上血吸虫病。为了克服曹军不适应水战的缺点,曹操命令把大部分船只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为日后惨败致命的“连环船”。周瑜、黄盖等人发现连环船有不易躲避火烧的致命弱点,决定利用火攻;通常冬天吹北风,而江南由于气候问题,每年在12月有几天是反常吹东南风;为方便纵火,周瑜、黄盖使出“苦肉计”,曹操被蒙骗上当。在一个北风转东南风的夜晚,黄盖诈降,成功纵火,曹军大乱,联军乘机进攻;曹军大量烧死、淹死、投降,曹操在亲卫队的保护下,仓皇从华容道逃回江陵;为避免战船落入联军手中,曹操命令放火烧毁其他营寨的所有战船。同时孙权在南方进攻合肥,曹操无奈命令张辽、乐进、李典星夜驰援合肥;留下曹仁、徐晃守江陵,自己退回许昌。一年后,曹操命令曹仁、徐晃退出江陵,防守襄阳、樊城,荆州大部分于是落入刘备、孙权手中。209年,孙权从东线进攻合肥,于合肥为刘馥所挡。曹操10余万大军,败给了只有5——6万的孙刘联军,主要的原因是血吸虫病的流行和水土不服令北方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而曹操过于骄傲轻敌是主要的主观原因;而联军充分的利用了各个有利的条件,所以赢得胜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赤壁之战,曹操的所有水军全部丧失,而刘备、孙权在赤壁之战后实力大大增强,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中国的机会,对后世的影响相当大。

3 夷陵猇亭之战(火烧连营)

三国时期决定蜀国命运的彝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兵败猇亭,这次战役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后汉末年,三国鼎立。吴、罗两国,实力不相上下、魏国最强。刘备为报东吴袭取荆州、杀死关羽的仇恨,不听诸葛亮、赵云的劝告,起兵七十多万,亲征东吴。

孙权先派年轻的孙桓、 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 都被刘备打败。 孙权急得没有办法, 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 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 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之后,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

刘 备 的 部 队 从 春 天 出 征 直 到 夏 天, 也 没 打 败 东 吴 主 力,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四十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马良感到不妥, 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土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

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磺、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

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四十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刘备逃到马鞍山。陆逊的大队人马把马鞍山团团围住,从四面放火烧山。刘备只得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向西逃跑。吴军紧紧尾追,刘备赶忙命令沿途驿站的人员,集中军用物资和士兵抛弃的盔甲,堆在要道上,放火烧着,堵塞山道,阻挡追兵。担负断后的蜀将傅肜,坚持战斗,率领部下往来冲杀,身受重伤,奋力死战,才使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没多久,刘备也身死白帝城。

4.汉巴之战

5合肥之战

曹魏方(守方):
主将:张辽 副将:乐进,李典 兵力:七千

孙吴方(攻方):
主将:孙权 副将:可以确定的有凌统,甘宁,其余不详。 兵力:十万

战前形势:
孙权举倾国之力,对合肥势在必得,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远在汉中,远水救不了近火。
战斗进程:

一:前哨战:
本来前哨战一般是指双方试探性的相互攻击,但由于本战的特殊性,使得前哨战成了整个合肥之战的关键。
张辽在接到曹操指示之后,分析了当前形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他募集了八百勇士,第二天向吴军发起突击,造成吴军一时混乱,无法应战。后来虽将张辽团团围住,但无奈对方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激战半日,锐气尽失。而曹军则稳定了军心,提升了士气。

分析:
对于曹军来说,此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必要性:此战必须要打,因为双方实力相差太大,己方援军遥遥无期,军心动摇,若不能有效打击对方士气以稳定己方军心,即使守城也一定守不住。所以张辽说“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2:危险性:此战对于张辽及八百勇士可以说是九死一生。因为此战是正面突击,不是偷袭,对方毕竟是十万大军,己方突击队还不到对方百分之一的兵力,稍有差池,就会全军覆没。而且,此战只能胜,不能败。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整场战役的失败。
3:可行性:对于张辽来说,此战也并非没有取胜可能。其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兵力远胜于我方,难免会产生轻敌思想,防范必定会比较松散。只怕从主将到士兵,谁也不会想到只有十几分之一兵力的敌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而且包围未成,阵脚未稳,这就给了张辽可乘之机。其二:吴军在如此优势兵力下,一定会自认为己方必然能获胜,在这样的思想下,将领士兵缺乏力战甚至死战的决心,战斗力打了折扣,反观我方,自张辽以下,突击队员个个抱着必死的觉悟和必胜的决心(两者缺一不可),战意旺盛,战斗力强。
而最后,张辽凭着八百勇士,打赢了这场困难重重的战斗。其结果就是:敌方“吴人夺气”,而己方则是“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二:相持阶段:
这一阶段较为简单,孙权围攻合肥十余日,不能破城,只能撤退。
由于张辽打赢了前哨战,使得双方在气势上此消彼长,孙权空有十万大军,却不能攻破这只有区区七千守兵的合肥城,可见士气战斗中的重要作用。

三:尾声:
孙权撤退,各队人马皆以就路,唯有孙权,凌统,甘宁在后,张辽却在此时突然率军追击,打散了吴军的后队,几乎就捉住了三人。孙权跃马逍遥津,而凌统部下全军覆没,自己死战才逃脱。
张辽可谓极善于把握战机。而反观孙权,在这里差点又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如果说开始时是由于轻敌的缘故,那么在这里就完全是指挥上的失误了。己方可以说是战败而归,居然完全不堤防追兵。

战后评价:
曹操:太祖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曹丕: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
东吴: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

总体分析:
此战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张辽在极端不利的形势下,冷静分析情况,作出正确决策,并且身先士卒,勇猛作战,使己方最终挫败强敌,获得胜利,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而孙权在己方实力占优的情况下,产生轻敌思想,对于对方的突袭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在指挥上又犯严重失误,可以得出结论:孙权并不擅长军事。

6.兖州之战

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中,东郡太守曹操在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地区击败黄巾军的作战。

青州黄巾军进入兖州境内东平、任城一带,声势浩大,锐不可当。兖州刺史刘岱轻敌,不听济北相鲍信劝阻,贸然出战,被黄巾军所杀。曹操部将陈宫建议,刘岱被杀,兖州无主,可据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并自荐前去说服刘岱部众,邀请曹操主持州政。鲍信原与曹操友善,其济北相之职即为操所表荐,遂到东郡(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迎接曹操为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刺史。曹操即向寿张黄巾军进攻,失利。于是,曹操明令尝罚,激励将士,针对黄巾军无后勤辎重,唯赖抄掠供应的弱点,采用奇袭战术,昼夜袭击,使其无所抄掠,终于反败为胜,每战必获。黄巾军被迫北撤,曹操跟踪追击,在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南)又败之,黄巾军势穷愿降。当年冬,曹操受降卒30余万,家属数十万人,遂将其健壮精锐者编组为军,号为青州兵,将老弱妇孺安置屯田。

点评:此战,曹操以少胜多,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1.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

2.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

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

4.合肥之战----孙权VS张辽.霸气文远威慑江东.

5.雒城之战----刘备VS张任.成就蜀汉帝业.

6.虎牢关之战----联合军VS董卓.三英战吕布广为流传.

7.定军山之战----黄忠VS夏侯渊.平定汉中重要一役.

8.上方谷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火烧仲达怎奈天公佑护.

9.西凉之战----马超VS曹操.割需弃袍孟起英勇无敌.

10.五丈原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假诸葛吓退真司马传为佳话.


《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火烧赤壁等:1、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曹植,曹丕,司马懿,孙权,周瑜,鲁肃,刘禅,姜维,袁绍,许褚,吕蒙,丁奉等。

三国演义都有哪些著名的典故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三、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猛将吕布大战的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不是史实,因为据史书记载,参与讨伐董卓的没有公孙瓒,也没有“...

三国演义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1、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

《三国演义》10个人物性格及故事是什么?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以下是其中十个重要人物及其相关的著名故事:1.刘备:•摔阿斗:在长坂坡之战中,刘备为了安抚部下赵云,摔了自己的儿子阿斗。•三顾茅庐: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2.曹操:•误杀吕伯奢:曹操误以为吕伯奢家要加害于他,将...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人物
《三国演义》里有名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人物塑造最成功的有:刘备——仁君的形象,书中写他在新野战败后携民渡江,不忍丢弃跟随他的百姓。关羽——忠义的形象,这一点单从过五关斩六将中就可体现。诸葛亮——人臣,智者的形象,这个人物描写的很多,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

三国演义中20个著名故事
三国演义中20个著名故事有《三英战吕布》《战官渡》《千里走单骑》《温酒斩华雄》《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煮酒论英雄》《蒋干盗书》《曹操献刀》《舌战群儒》《赤壁大战》《单刀会》《定军山》《水淹七军》《火烧连营》《失街亭》《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等等。1、...

三国演义里面有哪几 位主人公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曾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3、孙坚 孙坚(...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故事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舌战群儒等:1、诸葛亮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

三国演义中十个主要人物
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1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生性残暴的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 -
赖货甲氧: 赤壁,关度,新野…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争 -
赖货甲氧: 1、宛城之战:东汉献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荆州,来到宛城,张绣迎降.曹操甚为欢悦.但因曹操纳了其叔嫂邹氏,张绣遂用贾诩之计成功偷袭了曹军,导致曹操的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战死,兵马损失惨重.2、易京之战:袁...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
赖货甲氧: 三国演义》中大概有三百多场战役比较经典的我认为有十场: 1.官渡之战 2.赤壁之战 3.汉巴之战 4.关羽失荆州 5.夷陵之战 6.诸葛亮北伐 7、关东联军伐董卓 8、淮南之争 9、曹魏灭蜀吴 10、西晋统一中国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有那些有名的战役? -
赖货甲氧: 《三国演义》中有名的战役:虎牢关 三英战吕布官渡之战 曹操胜袁绍新野 诸葛亮火烧新野赤壁之战 孙刘抗曹操荆州 诸葛亮用兵夺四郡潼关 马超战曹操,阿瞒割须弃袍渭河 许褚裸衣斗马超巴郡 张飞义释严颜葭萌关 马超战张飞合肥 张辽威震逍遥津樊城 关羽水淹七军彝陵之战 陆逊火烧七百里云南 诸葛亮七擒孟获街亭 马谡失守绵竹 诸葛瞻战死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著名战役简述(5个,每个不少于300字) -
赖货甲氧:[答案] 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所有的战役? -
赖货甲氧: 1.赤壁之战----周瑜VS曹操.火攻之计大破百万曹兵. 2.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一战成就北方定数. 3.夷陵之战----刘备VS陆逊.火烧连营兵败白帝城. 4.合肥之战----孙权VS张辽.霸气文远威慑江东. 5.雒城之战----刘备VS张任.成就蜀汉帝业. 6.虎牢关之战----联合军VS董卓.三英战吕布广为流传. 7.定军山之战----黄忠VS夏侯渊.平定汉中重要一役. 8.上方谷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火烧仲达怎奈天公佑护. 9.西凉之战----马超VS曹操.割需弃袍孟起英勇无敌. 10.五丈原之战----诸葛亮VS司马懿.假诸葛吓退真司马传为佳话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是哪些? -
赖货甲氧: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七擒孟获、逍遥津之战、北伐战争、合肥之战、讨董之战、灭蜀亡吴、天荡山之战.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著名战役 -
赖货甲氧: 三国著名战役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

柳州市13963521120: 关于三国演义著名的战役. -
赖货甲氧: 官渡 赤壁

柳州市13963521120: 三国演义里面最出名的战役有哪些呢 -
赖货甲氧: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与孙刘的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之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