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作者简介

作者&投稿:蔺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蜡烛一文的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
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代表作有剧本《我城一少年》长篇小说《日日夜夜》。《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等均获斯大林奖金。
这篇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啊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中。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1、创作背景:《蜡烛》的写作背景:1944年9月,二战进入了最后的较量阶段,当时西蒙诺夫任军事记者,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采写战地通讯。这篇通讯以现场目击者的身份,以“我们”(苏联红军)的口吻,讲述了在贝尔格莱德战役的最后一个小战役中发生的一个故事。
  1944年9月,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
  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积集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希腊的“Ε”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正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尔后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2、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15.11.28-1979.8.28)生于一个沙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成名作——剧本《我城一少年》(1941)表达前苏联人民对即将来临的战争的必胜信心。战争初期的抒情诗作,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如《等着我吧……》《打死他》《请你记住,阿廖沙,斯摩棱斯克的大道……》,在士兵中广为流传。剧本《俄罗斯人》(1942)歌颂经受了战争考验的苏联人民的精神力量。
  3、字词解释:拂晓:天快亮的时候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地窖:保藏薯类、蔬菜等的地洞或地下室。 鞠躬:1弯身行礼 2小心谨慎的样子 。颤巍:抖动摇晃(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西蒙诺夫(1915~1979) 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

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卒
于1979年8月28日 。1938年他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文
学创作。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
《文学报》主编。西蒙诺夫的成名作是头一个剧本《我城一
少年》,接着又创作了表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英雄主义精
神的《俄罗斯人》。1943 ~ 1944 年西蒙诺夫完成描写斯大
林格勒保卫战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此外,卫国战争期
间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50年代后西蒙诺夫致力于表现战争
题材的小说创作 。代表作为三部曲长篇小说 《生者与死者》
(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
三部《最后的夏天》)。

西蒙诺夫(1915~1979) 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

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卒
于1979年8月28日 。1938年他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文
学创作。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
《文学报》主编。西蒙诺夫的成名作是头一个剧本《我城一
少年》,接着又创作了表现卫国战争中俄罗斯人英雄主义精
神的《俄罗斯人》。1943 ~ 1944 年西蒙诺夫完成描写斯大
林格勒保卫战的中篇小说《日日夜夜》。此外,卫国战争期
间他还创作了大量诗歌。50年代后西蒙诺夫致力于表现战争
题材的小说创作 。代表作为三部曲长篇小说 《生者与死者》
(第一部《生者与死者》,第二部《军人不是天生的》,第
三部《最后的夏天》)。

西蒙洛夫(1915-1979),苏联作家,人们评价他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代表作有《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1915年11月28日生于一个涉俄军官家庭。曾参加反法西斯卫国战争。1938年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于文学创作。曾任《新世界》杂志编委,《文学报》主编、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处书记等职。

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他的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
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俄罗斯问题》,长篇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这些作品均获斯大林奖金。
1959至1971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获得1974年列宁奖金。
希望答案您能满意 !


《蜡烛 》的作者是?
《蜡烛》的作者是西蒙诺夫吧,苏联作家。我以前学过这篇课文,也不知道你不说的是不是这篇。这里的主要人物是老妇人。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情厚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伟大的牺牲精神,烛光的永不熄灭,意味着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与世长存。

《蜡烛》作文素材
三、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79),前苏联作家,1939年任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新世界》、《文学俄罗斯》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代表作有剧本《俄罗斯人》、长篇小说《日日夜夜》和描写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还有几部战时札记,如《洛巴金札记摘录》...

蜡烛的作者是谁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 主要人物是老妇人。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情厚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伟大的牺牲精神,烛光的永不熄灭,意味着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与世长存。

<<蜡烛>>西蒙诺夫
再则,突出蜡烛,突出烛光,更是作品成功的关键。事件感人的因素有哪些呢?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

八年纪上<蜡烛>的背景资料和作者简介
背景资料 1944年9月中,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企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级集群,解放被占领的...

西蒙诺夫的《蜡烛》的体裁是什么,到底是通讯还是小说,说清楚原因_百度...
《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区别就在于及时准确和真实。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实用文体,其中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另外,通讯拥有时效性、故事性、生动性,也是一种具体的体裁。他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人和事更加系统。通讯注意人和事的典型性,常用表现手法是...

课文《蜡烛》中烛光的含义
本文以“蜡烛”为题目有着很强的象征意义,它是红军战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蜡烛杨万里古诗注音翻译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

八年级语文上册《蜡烛》课文
《蜡烛》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烈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的赞美了南斯拉夫的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沉的爱,尽情的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的情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初二语文蜡烛
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但二战中南斯拉夫土地上的两根蜡烛至今熠熠生辉,照亮了渴望和平与爱的人们的心。今天,我们共同回顾60多年前那感人的场景,体会人类最纯粹的情感——不分国界,情同母子的爱。这节课,我们学习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战地通讯《蜡烛》。二、背景与常识介绍 请大家分享关于作者西蒙诺夫...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 -
仇淑诺邦: 文章讲述了一位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向母亲一样埋葬一位红军战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结婚喜烛点在战士的坟头的故事,歌颂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结成的情谊. 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他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如果是这篇文章作者是:西蒙诺夫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是谁写的 -
仇淑诺邦: 高尔基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作者的简介
仇淑诺邦: 西蒙诺夫(1915~1979) Simonov,Konstantin Mikhailovich 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生于1915年11月28日,卒 于1979年8月28日 .1938年他在高尔基文学院毕业后投身文 学创作.曾任苏联作协书记处书记、《新世界》月刊主编和 《文学...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的作者是谁?
仇淑诺邦: 《蜡烛》的作者是西蒙诺夫吧,苏联作家.我以前学过这篇课文,也不知道你不说的是不是这篇.这里的主要人物是老妇人.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情厚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伟大的牺牲精神,烛光的永不熄灭,意味着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与世长存.

新和县18744693116: 八年级上册《蜡烛》的作者是谁 -
仇淑诺邦: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主要人物是老妇人.烛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对苏联红军的深情厚意,象征着红军战士伟大的牺牲精神,烛光的永不熄灭,意味着反法西斯同盟各国之间的战斗友谊与世长存.

新和县18744693116: 八年级上册第三课蜡烛作者简介 -
仇淑诺邦: 西蒙诺夫(1915至1979),苏联作家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的作者是?国籍是?文中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是? -
仇淑诺邦: 西蒙诺夫(苏联) 老妇人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然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

新和县18744693116: 《蜡烛》课文的体裁是什么 -
仇淑诺邦: 作家作品简介:西蒙诺夫是前苏联作家,《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

新和县18744693116: 谁知道西蒙诺夫的<蜡烛>有关资料?初2上期的课文 -
仇淑诺邦: 一、整体把握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