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作者&投稿:禽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三历史复习资料~

  初三世界历史复习提纲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 (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领导者: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4.美国独立战争
  原因:
  (1)英国希望北美殖民地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2)殖民地人民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3)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
  时间:1775—1783
  开始标志:来克星顿枪声
  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
  领导者: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的种植园主
  结束标志: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文献:《独立宣言》(革命中颁布)《美国宪法》(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联邦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
  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
  (1)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
  (2)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1)战争的正义性
  (2)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3)法国、荷兰等国的支援
  (4)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和灵活的战术
  5.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时间:1789—1815
  开始标志:1789年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攻占巴士底狱
  导火线:三级会议召开
  爆发标志:
  领导者:资产阶级
  结束标志:1794年4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文献:人权宣言(革命中颁布)《法典》(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拿破仑在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革命特点:
  (1)过程艰难曲折
  (2)革命最彻底

  6.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840年前后
  开始标志: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特征: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广泛英雄,人类进入“蒸汽世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牛顿力学
  成就:
  (1)机器的发明与制造:绵纺织业——冶金——采矿
  (2)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
  (3)交通工具的创造:轮船、火车
  (4)新能源:煤炭
  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生产关系:改变了社会面貌;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斗争尖锐
  (3)国际格局: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重点!)
  新兴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
  7.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
  ①宪章运动:
  原因:19世纪三、四十年代,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时间:1836—1848
  内容: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特点: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影响:
  (1)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
  (3)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②《共产党宣言》
  时间:1848年
  起草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③巴黎公社
  背景:
  (1)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2)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
  (3)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
  影响:
  (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8.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根本原因: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缺乏生产力)
  核心矛盾: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时间:1861—1865
  战争目的:维护国家统一
  领导者:美国总统林肯
  文献:《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革命中颁布)
  作用:调动了人民群众,特别是黑人奴隶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局面开始有利于北方,为北方取胜创造了条件
  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北方胜利的原因:
  (1)内战中,北方政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支持。
  (2)北方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顺应了历史潮流。
  (3)北方政府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正义性。
  9.资产阶级统治的扩大和巩固
  ①俄国1861年改革
  背景:1.16世纪中期,俄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1)由于农奴制的阻碍,到19世纪中期,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农奴境况十分悲惨,暴动频繁。
  时间:1861年
  目的: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
  领导人物: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1)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是,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影响:
  (1)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这次改革虽然流下大量的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②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1)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利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2)外国势力的渗透,激化了日本的国内矛盾,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3)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时间:1868年
  人物:明治天皇、中下级武士
  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影响:
  (1)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2)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对比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情况下进行的。
  2.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后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成为两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4.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5.改革后实力增强,开始对外扩张。
  ★19世纪中期,美、日、俄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各自通过什么途径解决?
  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俄国——农奴制危机。
  解决途径:
  (1)美国通过1861年—1865年的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2)日本经过武装倒幕斗争,建立了明治天皇政府,并于1868年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
  (3)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了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
  10.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开始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特征: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注意蒸汽的“汽”与电气的“气”的区别)
  理论指导: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
  成就:
  (1)电力的广泛使用:“发明大王”爱迪生(美国)研制耐用碳丝灯泡
  (2)新机器的创制:“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德国)设计出内燃机,带动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汽车和飞机;电报、电话的发明
  (3)新能源:石油
  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注意即帝国主义过度
  (3)国际格局:资本主义市场最终形成,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导致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新兴工业部门:电力、化工、汽车、航空
  ★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对于生产的影响不如第二次显著,新技术的发明主体与其说是科学家,不如说是有才能的技工;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发现往往直接导致技术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重心在轻工业部门,主要是纺织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则重心转移到重工业,如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
  (3)第二次工业革命涉及领域更加广泛,不仅有能源动力革新,且扩展到材料、信息和动力技术的全面革新。
  (4)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心主要在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和美国成为相对中心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第一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时间:1914—1918
  开始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参与国家:英国、法国、俄国(于10月革命后退出)——三国协约;德国、意大利(后加入协约国作战)、奥匈帝国——三国同盟
  结束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结果:德国战败,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影响: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五四运动)
  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除塞尔维亚以外)
  ——接九下——
  12.俄国十月革命
  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
  领导者:列宁
  意义:
  (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注意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国)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同
  相同点:领导力量基本相同,都是由布尔仁政什维克党领导的。
  不同点:反对对象不同,二月革命推翻的是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革命性质不同,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结果不同:二月革命后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仍然进行对外参加一战,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而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
  13.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保卫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2.但这一模式也有严重的弊端: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总之,从长远来看,它严重地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如何形成的:
  (1)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盟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定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在美国的倡议下,美、英、法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评价: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15.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和法西斯的发展
  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表现: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业部门的危机;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
  影响:
  (1)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人大量失业,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
  (2)垄断资本家为保持价格,维持利润的,宁愿大量销毁产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3)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罗斯福新政
  时间:1933年
  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措施: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影响:
  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
  (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2)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4)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法西斯的发展
  (1)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2)解散了一切工会,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3)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
  (4)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
  (5)德国法西斯政权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
  (6)对外疯狂扩军备战。

  16.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范围:全球各地的30多个国家
  开始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
  ★慕尼黑阴谋
  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
  影响: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绥靖政策
  含义:20世纪30年代,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断进行侵略活动,这些侵略活动使西方大国的利益受到一定损害。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想顶峰。
  影响: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特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二战开始和扩大
  (1)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1940年四五月间,德军又向欧洲西部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很快占领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
  (3)1941年6月德军掉头向东,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军队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之中。
  ★二战的转折点
  (1)1942年7月-1943年2月,俄国斯大林格勒战役,使德国军队的闪击战失败。反法西斯国家由防守转为进攻
  (2)1942年中途岛海战,改变了太平洋战场的形式
  (3)1942年,英美军队在北非了阿拉曼击溃了德意军队。不久,意大利投降
  (4)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5)1945年5月2日,柏林守军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3)打击了法西斯势力,维护了民主
  性质:反法西斯国家的正义战争
  17.美国经济的发展 (不用全背过,基本只考选择题)
  ①战后的繁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又称为黄金时期)
  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表现: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②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20世纪70—80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
  (1)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经济危机,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西欧、日本的高速发展冲击了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
  70年代经济危机的表现:
  (1)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3)1975年以后,美国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经济发展缓慢,但通货膨胀)
  80年代经济好转(但负担加重)的原因:
  (1)美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2)通货膨胀
  (3)债务负担较重(受美苏争霸的影响)
  80年代经济好转的表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经济形式逐渐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③美国新经济的出现(20世纪90年代)
  原因:
  (1)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2)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3)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表现:
  (1)经济增长加快
  (2)通货膨胀率下降
  (3)低失业率
  (4)财政赤字逐年递减,出现盈余 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看课本去

表91-8-1:世界近代科学、思想和文化名人一览表

类别
姓名
国别
主要事迹或成就

科学家
牛顿
英国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
英国
1859年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
德国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思想家
伏尔泰
法国
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但不反对宗教。

卢 梭
法国
他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孟德斯鸠
法国
他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孟德斯鸠还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文学家
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求改造世界的良方。面对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术家
梵 高
荷兰
梵高27岁才开始作画,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音乐家
贝多芬
德国
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 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dua, )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
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编辑本段]【日心说发展及其意义】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 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 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编辑本段]【《天体运行论》 】
《天体运行论》的第一卷是全书的精髓,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永恒之圆运动或复合运动”。哥白尼说,“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它反映了球形的特点。球这种形状的特点是简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旋转时不能将各部分相区别。而且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W.海森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今天,我们甚至可以以更极端的形式说,“静止”一词是由地球静止着这个陈述来定义的,并且我们把相对于地球是不动的每一物体描述为静止的。如果对“静止”一词作如此理解——而这是普遍接受的意义——那么,托勒密是对的,哥白尼却错了。
聂文涛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这是对天体进行的一次完全的数学研究,或者称为纯粹的逻辑运算。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开篇就说:“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人类每一次最具有革命意义的进步,都是依靠科学家深邃的思考和逻辑运算,而所谓的观察则大多数只是对逻辑的检验。所以,调查统计的说服力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应该恢复对智力的信心而不仅仅是眼睛。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
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
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 (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
就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里,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哥白尼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务卡施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和当时波兰进步的知识界来往极为密切,并与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义者菲利普·布奥纳克西是挚友。在哥白尼念中学的时候,务卡施就带着他参加人文主义者的聚会。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
当时,波兰已经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并在许多国家讲学。又如著名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曾编制天文历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学讲课,是哥白尼求学时的数学和天文教授。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时孕育起来的。
尽管《圣经》没有涉及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圆地方”等各类天文知识。但是在中世纪,天文学也有着延伸于古希腊的,经过经院神学家们构架好的官方论点。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烧掉了许多珍贵的科学著作,有时一天竟烧掉20大车。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他的“罪名”就是违背圣经的教义,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
[编辑本段]【伟大的学说】

在那个“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的年代,许多学说都被歪曲和阉割了,被用来为封建统治服务。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少有人了解古代科学典籍的真实内容。这时,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颗,就是发掘古代的文化遗产。
古希腊的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时,总结了前人在400年间观测的成果,写成 《天文集》(即《至大论》)一书,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这个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接受,流传了1400多年。
托勒密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地坐镇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在内,都围绕地球运转。但是,人们在观测中,发现天体的运行有一种忽前忽后、时快时慢的现象。为了解释忽前忽后的现象,托勒密说,环绕地球作均衡运动的,并不是天体本身,而是天体运动的圆轮中心。他把环绕地球的圆轮叫做“均轮”,较小的圆轮叫做“本轮”。为了解释时快时慢的现象,他又在主要的“本轮”之外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Kingdom of Poland)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city of Toruń)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Kraków University),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 Bologna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Padua, )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 -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后来在费拉拉大学(University of Ferrara)获宗教法博士学位。哥白尼作为一名医生,由于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名为“神医”。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哥白尼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纪)的学说,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这个日心说是正确的。他大约在40岁时开始在朋友中散发一份简短的手稿,初步阐述了他自己有关日心说的看法。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终于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他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只有百万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30倍,和现在的60.27倍相比,误差只有万分之五。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提出了他的学说的要点,并未遭到教皇的反对。但是他却害怕教会会反对,甚至在他的书完稿后,还是迟迟不敢发表。直到在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在书中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体运行论》是当代天文学的起点——当然也是现代科学的起点。

[编辑本段]【日心说发展及其意义】
哥白尼的“日心说”发表之前,“地心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一直居于统治地位。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宇宙的结构不断地进行着思考,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哲学家提出了地球在运动的主张,只是当时缺乏依据,因此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地心说”,认为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这一宇宙中心旋转。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圣经》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 约在1515年前,哥白尼为阐述自己关于天体运动学说的基本思想撰写了篇题为《浅说》的论文,他认为天体运动必须满足以下七点: 不存在一个所有天体轨道或天体的共同的中心;地球只是引力中心和月球轨道的中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体都绕太阳运转,宇宙的中心在太阳附近;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同天穹高度之比是微不足道的;在天空中看到的任何运动,都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在空中看到的太阳运动的一切现象,都不是它本身运动产生的,而是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同时进行着几种运动;人们看到的行星向前和向后运动,是由于地球运动引起的。地球的运动足以解释人们在空中见到的各种现象了。 此外,哥白尼还描述了太阳、月球、三颗外行星(土星、木星和火星)和两颗内行星(金星、水星)的视运动。书中,哥白尼批判了托勒密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天体运行的现象,推翻了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并从根本上否定了基督教关于上帝创造一切的谬论,从而实现了天文学中的根本变革。 他正确地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亮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样严重低估了太阳系的规模。他认为星体运行的轨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圆,这当然是错误的。他的学说里的数学运算很复杂也很不准确。但是他的书立即引起了极大的关注,驱使一些其他天文学家对行星运动作更为准确的观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泰寿·勃莱荷,开普勒就是根据泰寿积累的观察资料,最终推导出了星体运行的正确规律。 这是一个前所未闻的开创新纪元的学说,对于千百年来学界奉为定论的托勒密地球中心说无疑是当头一棒。 虽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学说早1700多年,但是事实上哥白尼得到了这一盛誉。阿里斯塔克斯只是凭借灵感做了一个猜想,并没有加以详细的讨论,因而他的学说在科学上毫无用处。哥白尼逐个解决了猜想中的数学问题后,就把它变成了有用的科学学说——一种可以用来做预测的学说,通过对天体观察结果的检验并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旧学说的比较,你就会发现它的重大意义。 显然哥白尼的学说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它使人们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在估价哥白尼的影响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天文学的应用范围不如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那样广泛。从理论上来讲,人们即使对哥白尼学说的知识和应用一窍不通,也会造出电视机、汽车和现代化学厂之类的东西。但是不应用法拉第、麦克斯韦、拉瓦锡和牛顿的学说则是不可想象的。 仅仅考虑哥白尼学说对技术的影响就会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义。哥白尼的书对伽利略和开普勒的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序幕。他俩又成了牛顿的主要前辈。是这两者的发现才使牛顿有能力确定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不能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托勒玫的“九重天”,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编辑本段]【《天体运行论》 】
《天体运行论》的第一卷是全书的精髓,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永恒之圆运动或复合运动”。哥白尼说,“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它反映了球形的特点。球这种形状的特点是简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旋转时不能将各部分相区别。而且球体形状也正是旋转作用本身造成的。”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W.海森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今天,我们甚至可以以更极端的形式说,“静止”一词是由地球静止着这个陈述来定义的,并且我们把相对于地球是不动的每一物体描述为静止的。如果对“静止”一词作如此理解——而这是普遍接受的意义——那么,托勒密是对的,哥白尼却错了。
聂文涛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这是对天体进行的一次完全的数学研究,或者称为纯粹的逻辑运算。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开篇就说:“不懂几何者禁止入内。”人类每一次最具有革命意义的进步,都是依靠科学家深邃的思考和逻辑运算,而所谓的观察则大多数只是对逻辑的检验。所以,调查统计的说服力是非常有限的。人类应该恢复对智力的信心而不仅仅是眼睛。
[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哥白尼的科学成就,是他所处的时代的产物,又转过来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十五、六世纪的欧洲,正是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二百年间,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4世纪以前的欧洲,到处是四分五裂的小城邦。后来,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兴起,特别是采矿和冶金业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的大城市,小城邦有了联合起来组成国家的趋势。到 15世纪末叶,在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基本上是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当时的波兰不仅有像克拉科夫、波兹南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许多手工业兴盛的城市。1526年归并于波兰的华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政治、文化和地理的中心,在16世纪末成了波兰国家的首都。
与这种政治经济变革相适应,文化、科学上也开始有所反映。当时,欧洲是“政教合一”,罗马教廷控制了许多国家,圣经被宣布为至高无上的真理,凡是违背圣经的学说,都被斥为“异端邪说”,凡是反对神权统治的人,都被处以火刑。新兴的资产阶级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迷信思想的斗争,出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潮。他们使用的战斗武器,就是未被神学染污的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和文艺。这就是震撼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很快就扩大到波兰及欧洲其他国家。
与此同时,商业的活跃也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在“黄金”这个符咒的驱使下,许多欧洲冒险者远航非洲、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远洋航行需要丰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识,从实际中积累起来的观测资料,使人们感到当时流行的“地静天动”的宇宙学说值得怀疑,这就要求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从而推进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发展。1492年,意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和他的同伴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形的,使人们开始真正认识地球。
在教会严密控制下的中世纪,也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的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
捷克的爱国主义者、布拉格大学校长扬·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会议上公开谴责德意志封建主与天主教会对捷克的压迫和剥削。他虽然被反动教会处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捷克农民在胡斯党人的旗帜下举行起义,这次运动也波及波兰。1517年,在德国,马丁·路德 (1483~1546年)反对教会贩卖赎罪符,与罗马教皇公开决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尔姆国会上揭露罗马教廷的罪恶,并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张。新教的教义得到许多国家的支持,波兰也深受影响。
就在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里,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诞生了。他的父亲是个当议员的富商,他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哥白尼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务卡施大主教家中抚养。务卡施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他和当时波兰进步的知识界来往极为密切,并与意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义者菲利普·布奥纳克西是挚友。在哥白尼念中学的时候,务卡施就带着他参加人文主义者的聚会。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学去学习天文和数学。
当时,波兰已经产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学家,如马尔卿·克洛尔,他于1450年写成《亚尔峰斯星象表订正》一书,并在许多国家讲学。又如著名的天文学家沃伊切赫,曾编制天文历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学讲课,是哥白尼求学时的数学和天文教授。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学说”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时孕育起来的。
尽管《圣经》没有涉及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圆地方”等各类天文知识。但是在中世纪,天文学也有着延伸于古希腊的,经过经院神学家们构架好的官方论点。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天主教会的宗教裁判所烧掉了许多珍贵的科学著作,有时一天竟烧掉20大车。132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采科·达斯科里被活活烧死,他的“罪名”就是违背圣经的教义,论证地球呈球状,在另一个半球上也有人类存在。
[编辑本段]【伟大的学说】

在那个“科学成了神学的婢女”的年代,许多学说都被歪曲和阉割了,被用来为封建统治服务。在中世纪的欧洲,很少有人了解古代科学典籍的真实内容。这时,科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颗,就是发掘古代的文化遗产。
古希腊的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时,总结了前人在400年间观测的成果,写成 《天文集》(即《至大论》)一书,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这个学说一直为人们所接受,流传了1400多年。
托勒密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地坐镇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包括太阳在内,都围绕地球运转。但是,人们在观测中,发现天体的运行有一种忽前忽后、时快时慢的现象。为了解释忽前忽后的现象,托勒密说,环绕地球作均衡运动的,并不是天体本身,而是天体运动的圆轮中心。他把环绕地球的圆轮叫做“均轮”,较小的圆轮叫做“本轮”。为了解释时快时慢的现象,他又在主要的“本轮”之外,

表91-8-1:世界近代科学、思想和文化名人一览表

类别
姓名
国别
主要事迹或成就

科学家
牛顿
英国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方面。牛顿在天文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17世纪下半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微积分的创建;在力学上,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
英国
1859年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他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都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他还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爱因斯坦
德国
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相对论还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思想家
伏尔泰
法国
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但不反对宗教。

卢 梭
法国
他否定封建王权,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侵犯人权,撕毁大家都应遵守的社会契约,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孟德斯鸠
法国
他明确地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他认为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享有行政权。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思想核心,三权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孟德斯鸠还倡导天赋人权学说。

文学家
托尔斯泰
俄国
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贵族家庭,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求改造世界的良方。面对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完成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不朽名作。这些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术家
梵 高
荷兰
梵高27岁才开始作画,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之一。画家运用有力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达他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音乐家
贝多芬
德国
贝多芬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一痊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热情歌颂者。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完成于1804年,是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邀请为拿破仑写的。它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交响乐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要求还真高。。同学还是好好学习吧~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
近些年来,在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学设计越发被教师们所重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设计,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下历史教案设计 科举制的创立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

九年级上学期历史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历史四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按照学校的各项要求,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爱创文化 2022-11-09 · TA获得超过18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先驱意大利的但丁发表《神曲》。 文艺复兴的开始...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前五课笔记整理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前五课笔记整理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第二课“贞观之治”第三课盛唐气象第四课唐朝的名族政治与科举制度第五课唐朝的对外关系麻烦一课一课的理一下。...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第二课 “贞观之治”第三课 盛唐气象第四课 唐朝的名族政治与科举制度第五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麻烦一课一课的理一下...

九年级下册历史
2014-01-14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轴 41 2015-12-13 九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人教版)ps:要全 48 2009-06-12 九年级下册历史具体复习提纲 351 2011-12-21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71 2018-04-18 九年级下册历史哪些是重点? 2 2009-12-07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电子课本 95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历史人物故事20字左右四年级
小周讲教育 2023-12-27 · 超过9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四年级历史人物故事有:郑成功收复台湾,岳飞精忠报国,林则徐虎门销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拓西域,武则天称帝。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电动车多次降价,品质是否有保障? 什么是“网络厕所”?会造成什么影响? 华强北的二手手机是否...

七年级的历史的重点是什么,马上考试了急用
6. 宋朝的变革: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北宋实行科举制度,南宋推行新诗文,出现诗人陆游、苏轼等。7. 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和十国分别在五胡十姓时期和宋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和文明变迁期。以上内容是七年级历史的重点,可以在复习时重点掌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历史课本不是七年级就讲完了吗为什么八年级还有?
并没有讲完,历史课本虽然七年级已经讲了很多,但是还有一些内容是放到八年级学习的

七年级上历史知识点
1: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领导了灭亡商朝的战争,大战与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镐京(今天的陕西西安西)历史上称为西周。2:分封制:为了控制全国广大地区,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国。这就是分封制。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一般称诸侯)。享有统治和...

七年级历史朝代表
夏,商,两周(东周、西周),秦,两汉(东汉、西汉),三国(魏、蜀、吴)两晋(东晋、西晋),南(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北宋,南宋),元,明,清

垦利县19127303807: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邲炉鱼肝:[答案] 世界史

垦利县19127303807: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朗诵 -
邲炉鱼肝:[答案]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老师我朗诵了四遍你看成不

垦利县19127303807: 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邲炉鱼肝:[答案] 每课的重要知识点问题补充:复习提纲也行 我是那不起眼的小草,就生活“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前行的血泪凝聚

垦利县19127303807: 九年级历史一二三单元 -
邲炉鱼肝:[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前三单元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 人类的形成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第二单元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 ...

垦利县19127303807: 九年级历史课题目录 -
邲炉鱼肝:[答案] 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活动课一 古代世界文...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活动课二 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课 美国...

垦利县19127303807: 岳麓书院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汇总 -
邲炉鱼肝:[答案] 大约三百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人类 公元前3500年左右 埃及出现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左右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2500年代中期 印度河流域出现奴隶制国家种姓制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建立《汉莫拉比法典》 公元前世纪乔达摩 悉...

垦利县19127303807: 谁有九年级历史知识点? -
邲炉鱼肝:[答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第1课 人类的出现一、人类的起源、人类形成过程二、 完全形成的人 进化阶段\x09、主要代表三、世界人种形成四、氏族社会五、氏族社会的作用六、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相同与不同点:第2课 大河...

垦利县19127303807: 九年级下册历史时间表 -
邲炉鱼肝:[答案] 我是历史老师,建议你自己编纂时间表,这样对你历史中考复习是最有好处了. 编写的时候注意,在纸的中央画个直线,标注上时间点,左边写世界历史的事件,右边写中国历史的时间,对比着看,效果较好. 另:课本最后边有大事年表,虽然不...

垦利县19127303807: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4——9课 -
邲炉鱼肝:[答案]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1、5世纪,奴隶制国家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2、7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

垦利县19127303807: 历史所有九年级 的知识点
邲炉鱼肝: 历史: 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要分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三个层面进行归纳,每个层面要有:条件—时间—表现—影响.采用记住关键词,然后针对问题理清思路、填充知识,独立形成答案的解题方法. 为考大学做准备.. 学习要安排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