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诗酒精神

作者&投稿:班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诗酒精神~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葛景春先生的新著《唐诗与酒——诗酒风流赋华章》,从酒与诗的关系角度,对唐诗和唐代诗人的品格,进行了新颖而深刻的解读。

该书通过不同时代诗人饮酒心态的比较,凸现出唐人的诗酒风采。在唐代诗人那里,饮酒是基本功,而酒与诗是双美,缺一不可。唐代诗人饮酒,饮出了诗情,饮出了哲理,饮出了学问,饮出了人生。这种整体性的论述,无疑是精准的、深入的。著者还选取三个典型的代表——酒仙李白、酒圣杜甫、醉吟先生白居易,通过对他们饮酒诗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他们的人品、诗品之差异。酒仙李白“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在酒的世界中寻找到了一个自信、自尊、自爱、自立的富有独立人格的自我,寻找到了一个不受束缚、不受限制的自由天地,在醉中进入了一个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与宇宙大化同生共死的涅盘境界。酒圣杜甫则“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多有“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的诗作。他的酒诗中当然不乏娱情放纵、借酒浇愁的内容,但更多的是关注苍生社稷,醉中也是一个站在乐游原上“独立苍茫自咏诗”的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的形象。而醉吟老先生白居易,清醒时是一个直谏斗士,遭受打击后便去酒中寻找自己的无忧世界,过着自娱自乐、醉生梦死、独善其身的生活。著者通过对比这三位大诗人饮酒的心态、咏酒诗的内涵,对他们的诗歌和为人进行了定评 李白的咏酒诗充满了傲视世俗的仙气;杜甫的咏酒诗有一种博大胸怀的浩气;而白居易的咏酒诗则有一股富贵闲人的俗气。三“气”之分,议论精警,直指心肝。酒中见真情,以酒说诗兴味真。这是著者利用酒文化研究唐代诗人获得的成果,也为他人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研究唐诗的新途径。

对于饮酒行为的理论支撑,著者从儒、释、道三家的饮酒哲学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思索,认为儒家强调的是饮酒所带来的团结和乐的社会功用,是要通过宴饮活动来达到君臣一致、上下同心、缩短差距、减少矛盾的社会效果,它不过是以此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固统治的目的,其功利性是“收”,而不是“放”,它具有的是实际价值和表面意义,对诗不产生深刻影响。而道、释两家的饮酒哲学却是深入个人主体内心深处,强调的是通过饮酒达到身心的解放,解除尘世生活和社会秩序对人的思想精神的束缚和压迫,求得心灵的自由和抚慰,其功利性是“放”,而不是“收”。由此,著者认为道、释的精神与饮酒的哲理内涵最为接近,对人的影响也最为直接:它消解和减轻人们在现实中的忧虑和焦灼,激发人们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丰富人们的幻想能力,将人们带入审美的理想境界;对诗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显然,这样的思考和结论都颇为重要。

此外,该书内容浩博,涉及大量的酒文化知识,但著者并未流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而是借助古人的诗歌介绍酒文化,通过诗歌去印证酒的知识,使酒在酒诗中获得升华。以诗证酒酒千古,诗情洋溢的酒知识,使我们忘却了酒气熏天的污浊。

著者在本书的《后记》中说:“本书的写作可以说是对唐代的饮酒诗,在边玩赏边研究的过程中进行的。它既是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也同时是一项审美的愉悦活动,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而是觉得兴味盎然。但愿读者朋友在阅读此书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也就算是达到了我的目的了。”披览此书,酒香诗味,胡页飘拂,我们认为著者的目的已经达到。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月下独酌 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
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
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
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置酒延落景。
金陵凤凰台。
长波写万古。
心与云俱开。
借问往昔时。
凤凰为谁来。
凤凰去已久。
正当今日回。
明君越羲轩。
天老坐三台。
豪士无所用。
弹弦醉金□。
东风吹山花。
安可不尽杯。
六帝没幽草。
深宫冥绿苔。
置酒勿复道。
歌钟但相催。

我们在李白〈鹦鹉洲〉诗提到,李白读了崔颢的〈黄鹤楼〉诗后,写了〈鹦鹉洲〉诗,想与崔颢一较长短。写完后,李白自己读了觉得比不上崔颢,便在黄鹤楼上题下一首打油诗:「一拳击碎黄鹤楼,两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上头。」掷笔而去。因为诗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总忍不住要写首诗歌颂一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于是写了〈鹦鹉洲〉诗,自觉果然比不上,回家之后,越想越不甘心,于是又写〈登金陵凤凰台〉诗,才觉满意。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鸟来这里游憩,而今凤凰鸟已京飞走了,只留下这座空台,伴着江水,仍径自东流不停。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宫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中,化为一抔黄土。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742—755)初,唐玄宗下诏,征李白入京。当时李白已过四十岁,奔走多年终于获得仕宦京都的机会,心情的兴奋是可以想见的。他在南陵(今山东曲阜附近)与家人告别时写下此诗。诗写得情景交融,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狂喜的心情。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设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李白《赠汪伦》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句可参读。《四溟诗话》:"太白《金陵留别》……妙在结语。……谢宣城《夜发新林》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阴常侍《晓发金陵》诗:'大江一浩荡,悲离足几重。'二语突然而起,造语雄深,六朝亦不多见。太白能变化为法,令人叵测,奇哉!……刘禹锡'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不如太白'请君……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 吴姬压酒劝客赏。
金陵子弟来相送, 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 别意与之谁短长?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新丰主人 储光羲
新丰主人新酒熟, 旧客还归旧堂宿。
满酌香含北砌花, 盈尊色泛南轩竹。
云散天高秋月明, 东家少女解秦筝。
醉来忘却巴陵道, 梦中疑是洛阳城。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 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 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戏问花门酒家翁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 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荚仍似钱, 摘来沽酒君肯否?

送李少府时在客舍作 高适
相逢旅馆意多违, 暮雪初晴候燕飞。
主人酒尽君未醉。 薄暮途遥归不归?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晨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重经巴丘 张继
昔年高接李膺欢, 日泛仙舟醉碧澜。
诗句乱随青草落, 酒肠俱逐酒庭宽。
浮生聚散云相似, 往事冥微梦一般。
今日片帆城下去, 秋风回首泪阑干。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皎然
九日山僧院, 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 谁解助茶香。

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山中对酌 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再一杯。我醉欲眠卿可去,明朝有意抱

【浣溪沙】----- 李清照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关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颂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言为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陶渊明的诗酒精神
  雷国红
  【摘要】 酒能使人产生幻觉,诗可寄托人的想象。陶渊明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想象的审美空间,在这广阔的审美空间里则蕴含着诗人的“诗酒精神”。这种精神是诗人傲岸、狂放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又是他生命本质的集中展现,借助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体验他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陶渊明;诗酒精神;人格力量;生命本质
  引 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同时留下诗名酒名的人不多,著名的仅有三人,陶渊明位列其中,余下两位是阮籍、李白。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独创的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爱酒、颂酒,读他的诗,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体验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可见诗人对酒之偏好以及其诗与酒之融洽。可以这么说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以酒为吟咏对象,有意识地把诗和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在他现存的142首诗歌中,涉及到酒的就达56篇,约占总数的2/5,通过这些饮酒诗,我们发现他的诗酒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人文精神一词在英语中写作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现代汉语词典》说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陶渊明他一生嗜酒如命,“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其五)。此诗直接道出了他对酒的偏爱。在《饮酒》序言中,他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但好酒,而且还好在酒后赋诗。从他的这些饮酒诗歌出发,结合对人文精神的传统理解,我们发现他的这些饮酒诗中的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内容:
  一、 表达一种挣脱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追求。
  陶渊明的命运多蹇,一生共经历五仕五隐。他的“性本爱丘山”,但因为“家贫,耕植不足自给”以及“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等原因,他又不得不“违己从人事”、“向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因此,诗人虽处仕途,但其精神却充满压抑,思想极度矛盾。在这样一种充满束缚,内心倍受煎熬的现实社会中,陶渊明他醉心于诗酒生活,希望通过饮酒赋诗这样一种超脱的方式来促成自己进入一种独立于世,精神自由的状态,并且借以减轻痛苦,摆脱尘世束缚,达到个性解放的目的。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他常常借酒浇愁,从酒中之境来寻求尘世束缚的解

尼采曾经把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和日神阿波罗作为人
类艺术心理之两极的象征,酒神精神是癫狂、亢奋、大悲大喜、漫无
节制,是崩溃和幻灭时的极度兴奋,日神精神讲求节制、理智、在现
实生活的梦幻中泯灭个性的烦恼。而罗思·白纳蒂克(Ruth Benedict)
则依据一些原始民族的调查研究认为,从一开始,文化就有酒神型和
日神型的类型差异,它们各有其表达情感的特定方式,而世代相沿,
形成传统。李泽厚受这个观点启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即使不是日
神型的,也至少不是酒神型的,具有“主冷静反思,重视克制自己,
排斥感性狂欢”的文化特征。但就是这种重理性的非酒神型文化,却
产生了源远流长的诗酒文学传统:从《诗经》时代开始,人们就吟唱
起“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的句子;而
从魏晋时代开始,中国文人诗歌更是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辛弃疾,中
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存世600 多首词就有300 多首是写到酒的,
这不仅是一个个案,更是一个典型:从他这里,我们可以清楚了解,
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与酒的情结,是如何而来,又如何而往。

<b>一、“酒兵昨夜压愁城”</b>

<i>英雄豪气在现实压抑下的
自我麻醉和反自我麻醉的挣扎</i>

辛弃疾,首先是一位英雄,“是一位在实践方面果然可以建立事
功的,有谋略、有胆识、有眼光、有手段、有才华,而且有权变的英
雄豪杰式的人物”。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早年在
北方金国统治区内参加义军的一段经历;如果没有这段经历,再多写
几篇《九议》、《十论》,恐怕也要被怀疑是纸上谈兵。这是辛弃疾
比大多数传统精英知识分子幸运的地方。但这幸运却铸成了更大的不
幸。“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之后,是奉表南归,和长期
地沉沦下僚,不仅没能受到南宋小朝廷的重用,在统一大业中展现英
雄本色,反而屡遭打击、排斥,甚至两度在乡间闲居长达二十余年。
辛弃疾的幸运在于他有青年时代的军事业绩。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虚的,在战争年代犹为虚;立言是浮的,而且往往大家都能说,
也就不值什么——惟有立功,有宋以降,文人们常常可望而不可即,
却被辛弃疾占到了,从而确立了他不仅有英雄之志更有英雄之才的口
碑。但是这英雄业绩,正造成了他南渡之后心理上更大的反差。王兆
鹏先生说:“宋南渡词人大多是有才有志有勇于进取的英雄志士,他
们对英雄受压抑、遭排挤的苦闷和无路请缨的悲剧有着切身体验,因
而无法伸展的压抑感与无人理解的孤独感成为南渡词所表现的一种普
遍心态。”由于巨大的反差,在辛弃疾这里,这种压抑和苦闷表现得
尤为深切。
压抑之深之切,满腔报国之志、建功之策,只好全换作“长年耽
酒更吟诗”(《添字浣溪纱》),在诗与酒的个人天地里忘却忧患;
只好全换作“醉乡稳到无风浪”(《鱼家傲》),在醉与醒的瞬息之
间抚平伤痛;只好全换作“许多愁,问君有酒,何不日丝竹”(《归
朝欢》),在酒精和音乐的感官刺激中寻求人生所剩不多的欢乐。
“问何可以平哀乐,唯是酒,万金药”(《贺新郎》),因为,“人
间路窄酒杯宽。”(《鹧鸪天》)酒杯虽小,能容五湖倦容;天地虽
大,容不下一个英雄。文韬武略,只能用来镇压自己的英雄志气,所
以叫“酒兵昨夜压愁城”(《江神子》)。一个“压”字,深刻体现
了英雄豪气在自我麻醉与反自我麻醉之间的挣扎。这种斗争之残酷,
不亚于一场战争。
辛弃疾虽然了有指挥酒兵镇压愁绪比较成功的时候,也能“醉里
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西江月》);甚至要在酒杯里大彻大
悟了,“更着一杯酒,梦觉大槐宫”(《水调歌头》),把人生的得
意与失意,都看成是南柯一梦;或干脆就泡在酒里不起来,把一切都
丢在脑后,“一饮动连宵,一醉长三日”(《卜算子》)。但是,终
归有醒来的时候,终归禁不住“宿酒醒来,算只有清愁而已”(《满
江红》),伤心依旧,无奈依旧。
即使没有醒,即使还在醉中,满腔壮志也难以忘怀,还要“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还要看见“雕弓挂壁无
用,照影落轻杯”(《水调歌头》)。所谓“忠愤所激,不能自已” ,
本来是个英雄,说“身后虚中,何以身前一杯酒”(《洞仙歌》),
不过是激愤之词而已。
所以,“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水调歌头》),酒并不
能真正使英雄平静;“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浪淘沙》),身
世之感挥之不去,拂之还来。一个现实世界里的英雄,无法真正沉溺
于用酒渍成的虚幻世界中。“大及王朝的国步方蹇,小则个人的命途
多舛,以及由此而生的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人生价值的巨大失落感”,

陶渊明的诗酒精神
雷国红
【摘要】 酒能使人产生幻觉,诗可寄托人的想象。陶渊明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的想象的审美空间,在这广阔的审美空间里则蕴含着诗人的“诗酒精神”。这种精神是诗人傲岸、狂放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又是他生命本质的集中展现,借助这种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陶渊明,体验他的诗歌创作。
【关键词】 陶渊明;诗酒精神;人格力量;生命本质
引 言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同时留下诗名酒名的人不多,著名的仅有三人,陶渊明位列其中,余下两位是阮籍、李白。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他独创的田园诗,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一个流派,独树一帜,影响深远。陶渊明一生爱酒、颂酒,读他的诗,仿佛时时都可以嗅到酒的醇香,体验到酒的魅力。南朝梁代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有疑陶渊明之诗,篇篇有酒。” 可见诗人对酒之偏好以及其诗与酒之融洽。可以这么说陶渊明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第一位以酒为吟咏对象,有意识地把诗和酒“攀亲结缘”,并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意义的诗人。在他现存的142首诗歌中,涉及到酒的就达56篇,约占总数的2/5,通过这些饮酒诗,我们发现他的诗酒精神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精神一词在英语中写作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现代汉语词典》说它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肯定人是世界的中心”。陶渊明他一生嗜酒如命,“我欲因此鸟,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惟酒与长年”(《读山海经》其五)。此诗直接道出了他对酒的偏爱。在《饮酒》序言中,他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由此可见,陶渊明不但好酒,而且还好在酒后赋诗。从他的这些饮酒诗歌出发,结合对人文精神的传统理解,我们发现他的这些饮酒诗中的人文精神具有以下内容:
一、 表达一种挣脱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人文追求。
陶渊明的命运多蹇,一生共经历五仕五隐。他的“性本爱丘山”,但因为“家贫,耕植不足自给”以及“公田之利,足以为酒”等原因,他又不得不“违己从人事”、“向五斗米而向乡里小人折腰”。因此,诗人虽处仕途,但其精神却充满压抑,思想极度矛盾。在这样一种充满束缚,内心倍受煎熬的现实社会中,陶渊明他醉心于诗酒生活,希望通过饮酒赋诗这样一种超脱的方式来促成自己进入一种独立于世,精神自由的状态,并且借以减轻痛苦,摆脱尘世束缚,达到个性解放的目的。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中,他常常借酒浇愁,从酒中之境来寻求尘世束缚的解


中国的酒文化是怎样的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今日听君歌一首,任凭杯酒长精神是什么意思?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意思: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举杯,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吧。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是什么意思?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朝代:唐朝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白话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

“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是什么意思?
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意思是一边赏月一边喝酒,在微风中看书,形容人的知识丰富。明月一壶酒,清风万卷书,体现的是文人雅士的一种精神追求。诸葛亮论交言酒道:交友勿滥,须知良莠不齐;饮酒勿醉,谨防醉酒伤身。酒入愁肠似毒药,大醉一次犹如大病一场。酒能成事,亦能败事。酒乱心性,使人失形...

古诗朗诵:“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

刘伶《酒德颂》中的酒的精神与李白诗中酒的精神有何异同!
刘伶《酒德颂》是一篇描写得道的“大人先生”揭露“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伪道学面目的文章。刘伶好酒,并非“托己保身”或“不遵礼法”,而是对魏晋时期道教服食、养生文化的反映。李白的酒诗具有独特的审美精神.诗与酒交融的审美精神是"放"的生命精神."放"是生命诗性的释放,也是放松和生命的放飞.李白...

形容人喝酒豪爽的成语有哪些?
【耳热眼花】:眼睛发花,耳朵发热。形容饮酒微有醉意,精神兴奋的感觉。【放歌纵酒】:放歌:高声歌唱;纵酒:任意饮酒,不加节制。尽情歌唱,放量地饮酒。形容开怀畅饮尽兴欢乐。【歌吟笑呼】:高歌低吟,狂笑欢呼。用来形容饮酒之后豪情流露。【寄情诗酒】:寄:寄托。把感情寄托在吟诗饮酒上。【酒社...

古早盛唐无缘得见,李白诗酒可窥三分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李白的诗歌对唐代文化和诗歌发展的影响。2、古代文化中对诗酒文化和人生态度的理解。3、盛唐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5、如何从李白的诗歌中理解他的人生态度、品味和精神风貌。除了查阅相关书籍和资料,也可以参加...

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

广州市13794157401: 什么是诗酒精神 -
冶炉安来: 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

广州市13794157401: 中国酒文化是什么 -
冶炉安来: 若论中国文化,当从诗酒说起.几千年来历史纵横,文明传承.才子名士,佳人倩影在觥筹交错中,文墨相会,遗下无数恢弘巨著、绝句名篇.或借酒浇愁,或举杯畅饮,既有豪气甘云,义薄云天,也有顾影自怜,黯然伤怀.然而每一种都是一...

广州市13794157401: 古诗如酒 为什么说古诗如“酒”
冶炉安来:古诗跟酒是一样的,经过时间淘洗,本身的光彩不会失去,其魅力反而得到提升.它是在诗人高度敏感的情感酒窖里配制的;它能抵御心灵的麻木;它能深化我们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它能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归宿;它能赋予生命以更深厚的意义.

广州市13794157401: 苏东坡的“诗酒趁年华”蕴含着哪些深刻的内涵? -
冶炉安来: “诗酒趁年华”,它蕴含着一种人生寄托与情怀在里边,围绕“超然”二字,进入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望江南》中的表达.

广州市13794157401: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意思 -
冶炉安来: “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琴棋书画诗酒花”是指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和层次.“柴米油盐酱醋茶”代表的是物质生活,是现实、世俗、平庸但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七样东西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人们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的基本内容.而“琴棋书画诗酒花”则代表了精神生活,是高雅、诗意、美好的精神追求.这七样东西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用以修心养性的媒介,表现出一种向往美好、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神状态.“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两句话实际上是描述了两个极端的生活状态,一边是极尽奢华的精神追求,另一边则是为生存而不得不面对的物质困境.这两句话也表现出了人性的两面性,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有为生活奔波的无奈.

广州市13794157401: 中华酒文化与诗词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
冶炉安来: 酒与诗词——浅谈酒文化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 内容提要:唐宋是诗词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繁荣,稳定的社会环境诞生了 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词人,而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类是与酒有关,酒文化促进着 文学的发展, 诗词又反过来表现酒文化 ,...

广州市13794157401: 陶渊明咏酒和菊花的诗词 -
冶炉安来: 源远流长的中国诗酒文化 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 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

广州市13794157401: 暂凭杯酒长精神上一句是什么 全诗和意思 详细点 -
冶炉安来: 上一句话是:今日听君歌一曲.:“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

广州市13794157401: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总归诗酒田园.是什么意思? -
冶炉安来:[答案] 读通了三千年的历史,才明白其中记载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禄的事件.走万里路去参悟人生的道理,才知最惬意的人生是逍遥无束、把酒吟诗的田园生活.这就是说人生拼命的追求,到头来终归明白自己想要的,不过是一种人生境界,而这种境界,就是...

广州市13794157401: 刘伶《酒德颂》中的酒的精神与李白诗中酒的精神有何异同! -
冶炉安来: 刘伶《酒德颂》是一篇描写得道的“大人先生”揭露“贵介公子、缙绅处士”伪道学面目的文章.刘伶好酒,并非“托己保身”或“不遵礼法”,而是对魏晋时期道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