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杭州西湖有什么故事

作者&投稿:载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与西湖~

苏东坡与西湖
北宋文豪苏轼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密切的渊源,苏轼与杭州的故事很多,其中的苏轼主持疏浚西湖、垒建的长堤——
“苏堤”更是家喻户晓。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为官,他在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杭州通判,是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元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他与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
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突出,广为传颂的就是修缮六井和疏浚西湖。《宋史·苏轼传》:"﹝轼 ﹞后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馀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闲话少说,苏东坡之于西湖,一是写了很多关于西湖的诗词,二是修建了苏堤,方便了百姓交通,也为今天的恋人多了一处定情的圣地。供参考。

苏东坡被贬杭州,主要发生了如下事情:清理运河的淤泥、新建新水库、清理西湖、建苏堤、兴建三潭印月、赈济灾民、建医院等。
苏东坡被贬杭州时,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湖上夜归》、《夜泛西湖》五首等等。

扩展资料:
1、苏东坡清理运河的淤泥:
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钱塘江的水带进许多淤泥,杭州城内的运河淤泥每隔四五年就要挖一次出来,否则河床升高,影响船运。淤泥一挖出来就被堆在居民门口,脏乱不堪。
苏东坡想办法把钱塘江的水先引入人口稀少的茅山运河,经过茅山运河流了三、四里地,淤泥沉淀下来,再流到市中心的运河里的水就是干净的了。
市中心的运河的河位比茅山运河低四尺,苏东坡又在余杭那里开了一条新运河,让他与西湖的水相通,这样就永久性的保证了运河的水位。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白话译文:
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堤


《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

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不过,可以肯定,今天游人所见的苏堤,早已不复苏东坡修筑的原样,一定经过了无数次的增补修葺,植树造林。比如,在里西湖修筑了“杨公堤”的明代弘治年间杭州知州杨孟瑛,就曾经将部分疏浚西湖的淤泥用于补益“苏堤”。也就是说,今日“苏堤”之美,并非成就于苏东坡一人之手。

后人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几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株杨柳一株桃。”“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而得名。

扩展资料:

2010年6月9日,根据申遗专家的意见,“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的本体——苏堤,将实施3处花坛的整治,这三处花坛由于与苏堤整体“桃红柳绿”的意境不符,被列为苏堤整治的重点内容,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被拆除。施工时间将从6月20日开始。

2011年6月25日电 接近北京时间6月25日凌晨零点,正在巴黎召开的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遗的西湖,也是中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堤



苏轼曾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通判杭州,又于元佑四年(公元1089)知杭州,共到杭州两次。苏轼在杭州的故事太多了,这里不一一列举,只大体说说史实。

1、他修井: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苏轼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与知州陈襄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

2、他赈灾:苏轼第二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冬春水涝,之后又遇大旱。苏轼决定把用来修葺官舍的钱,先买米赈济饥,又反复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本路赋税,免除积欠,加大常平仓米的购入,以备饥荒。由于苏轼的反复请求,朝廷决定拨本路上供米二十万石赈饥,宽减上供米三分之一,并赐度牒三百道以助赈饥。结果米价渐落,元佑5年春没有人饿死。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无意恤民,专事献媚,看到元佑5年春没有死人,就立即报告朝廷,声称本年丰收,别无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钱粮。 苏轼反驳道:“去岁灾伤之甚,行路备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犹恐未补疮痍;而况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提转(提刑转运官)如何见得今年秋熟,便申丰稔?” 五六月间,浙西数郡果然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淹没,六七月份米价再次上涨,“灾伤之势,恐甚于去年”。因为去年之灾,如人初病;今年之灾,如病再发。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气早伤,便难支持。加之这年春夏之交,风调雨顺,家家典卖负债以事田作,想夺一个大丰收。现在淫雨风涛,把将熟的农作物摧折殆尽,“民之穷苦,实倍去岁”。即使这样,一些地方官仍忌讳言灾。秀州嘉兴县的官吏,因不受灾伤词状,以致踩死四十余人。苏轼却接连多次向朝廷报告灾情,要求宽减本路上供米,并高价收购常平米,以备来年出粜救饥。 应苏轼之请,朝廷拨上贡米二十万石赈饥,置饭舍以待饥者;设药局,置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灾情,比熙宁八年的灾荒还要严重,但因苏轼救灾得力,使饥者得食,病者得医,米价未能暴涨,后果要轻得多,而赈灾费用也少得多。

3、他治病:元佑四五年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陆交会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别处都高。苏轼派人作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考虑到杭州重镇,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收纳贫困病人,为其治病。苏轼亲率医生分坊治病,得医而愈者千余人。在古代官方慈善医疗事业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4、他浚湖:苏轼元佑四年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时,西湖的沼泽化已经十分惊人了。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指出,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苏轼主持的这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全湖进行了挖深,把挖掘出来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后人称为苏公堤。又在全湖最深处即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后来演变成“三潭印月”。呵呵,东坡肉的故事就是因浚湖而发生,有人已经讲了,我就不多嘴啦。

5、他开河:杭州中贯运河,舟行市中。但长期以来,地方官贪图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积,漕河失利,舟行困难,不得不三年一淘,劳民伤财。苏轼亲自视察杭之水系后,带领人民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各十余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几十年来浚河从未达到的深度。又根据精通水利的苏坚的建议,在两河间筑堤闸,控制河水与潮水。自后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

6、他引水:上次修好的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废堙,杭州人饮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卖到八钱。苏轼决心彻底永久解决百姓用水问题,亲谒茅庐拜求前次参与治井现已年过七十的老僧。苏轼采纳了老僧的建议,用瓦筒取代竹管,并盛以石槽,使底盖紧密,经久耐用,并且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万户,并扩大了供水范围。从此,“西湖井水,殆遍全城”。 苏堤 三潭印月就是他的杰作

1、:苏轼第一次来杭州任通判之职时,恰逢供给市民饮水的六井年久失修,不能供水了,苏轼探索畅通六井和沈公井的方案,与知州陈襄对六井进行了一次很有成效的修理,使百姓重饮六井水。2、苏轼第二次刚到杭州,就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冬春水涝,之后又遇大旱。苏轼决定把用来修葺官舍的钱,先买米赈济饥,又反复上疏,奏请朝廷减轻本路赋税,免除积欠,加大常平仓米的购入,以备饥荒。由于苏轼的反复请求,朝廷决定拨本路上供米二十万石赈饥,宽减上供米三分之一,并赐度牒三百道以助赈饥。结果米价渐落,元佑5年春没有人饿死。 但是,一些地方官吏无意恤民,专事献媚,看到元佑5年春没有死人,就立即报告朝廷,声称本年丰收,别无流民,要求收回度牒钱粮。 苏轼反驳道:“去岁灾伤之甚,行路备知,便使今年秋谷大稔,犹恐未补疮痍;而况三夏之交,稻禾未了,未委(不知道)逐路提转(提刑转运官)如何见得今年秋熟,便申丰稔?” 五六月间,浙西数郡果然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淹没,六七月份米价再次上涨,“灾伤之势,恐甚于去年”。因为去年之灾,如人初病;今年之灾,如病再发。即使病情差不多,但因元气早伤,便难支持。加之这年春夏之交,风调雨顺,家家典卖负债以事田作,想夺一个大丰收。现在淫雨风涛,把将熟的农作物摧折殆尽,“民之穷苦,实倍去岁”。即使这样,一些地方官仍忌讳言灾。秀州嘉兴县的官吏,因不受灾伤词状,以致踩死四十余人。苏轼却接连多次向朝廷报告灾情,要求宽减本路上供米,并高价收购常平米,以备来年出粜救饥。 应苏轼之请,朝廷拨上贡米二十万石赈饥,置饭舍以待饥者;设药局,置病坊以治病者。元佑四五年的灾情,比熙宁八年的灾荒还要严重,但因苏轼救灾得力,使饥者得食,病者得医,米价未能暴涨,后果要轻得多,而赈灾费用也少得多。3、元佑四五年灾荒之际,瘟疫流行,杭州是水陆交会的地方,疫疾死亡率比别处都高。苏轼派人作稀粥、药剂,救活了很多人。考虑到杭州重镇,苏轼捐了五十两黄金,加上公费,合起来办了一个病坊,叫做安乐坊,收纳贫困病人,为其治病。苏轼亲率医生分坊治病,得医而愈者千余人。在古代官方慈善医疗事业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4、苏轼元佑四年第二次来杭州任知州之时,西湖的沼泽化已经十分惊人了。根据苏轼的观察,对比他十六年前离杭时的情况,他说:“熙宁中,臣通判本州,湖之葑合者,盖十二三耳;而今者十六、七年之间,遂塞其半。父老皆言,十年以来,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指出,这个奏章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说明杭州城市已经整个地建立在西湖以东,西湖之名已经普遍流行了。 苏轼主持的这次疏浚工程是规模空前的,他拆毁湖中私围的葑田,全湖进行了挖深,把挖掘出来的大量葑泥在湖中偏西处筑成了一条沟通南北的长堤,后人称为苏公堤。又在全湖最深处即今湖心亭一带建立石塔三座,禁止在此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浅,后来演变成“三潭印月”。5、杭州中贯运河,舟行市中。但长期以来,地方官贪图方便,引引潮水入河,海潮每至,泥沙淤积,漕河失利,舟行困难,不得不三年一淘,劳民伤财。苏轼亲自视察杭之水系后,带领人民疏浚茅山、盐桥二河各十余里,水皆深八尺以上,是几十年来浚河从未达到的深度。又根据精通水利的苏坚的建议,在两河间筑堤闸,控制河水与潮水。自后潮不入市,河道不淤,舟楫常行。6、六井和沈公井再度废堙,杭州人饮水非常不便,一斛水甚至卖到八钱。苏轼决心彻底永久解决百姓用水问题,亲谒茅庐拜求前次参与治井现已年过七十的老僧。苏轼采纳了老僧的建议,用瓦筒取代竹管,并盛以石槽,使底盖紧密,经久耐用,并且还利用多余的水量在仁和门外离井最远处新建二井,以瓦筒把六井水直接引至千家万户,并扩大了供水范围。

北宋文豪苏轼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密切的渊源,苏轼与杭州的故事很多,其中的苏轼主持疏浚西湖、垒建的长堤——“苏堤”更是家喻户晓。

苏轼曾两次到杭州为官,他在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熙宁四年,也就是公元1071年,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杭州通判,是位在知州官之下的地方官。元佑四年,也就是公元1089年,苏轼任杭州知州。他与杭州的故事,大部分与“水”有关。

苏轼在杭州治水功绩突出,广为传颂的就是修缮六井和疏浚西湖。《宋史·苏轼传》:"﹝轼 ﹞后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馀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唐朝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因居民饮水苦恶,引西湖水而成的钱塘六井(相国井、西井、金牛井、方井、白龟井、小方井),虽经唐代中后期的杭州刺史白居易任内主持疏浚,因年久失修,直接影响了杭州人饮水。公元1070年,苏轼到任的第二年,主持修复六井的工程刚刚开工,苏东坡就被调离杭州。十六年后的公元1086年,五十四岁的苏轼任杭州知州。十六年前疏浚西湖的愿望又一次被他提了出来,当时的西湖,湖面因杂草淤塞而大面积缩小,面临湮废的边缘。杭州的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人民生活和整个城市的发展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西湖一旦湮废,不但沿湖的千顷农田将失去灌溉水源,而且西湖本身的鱼虾菱藕等水生物也将完全丧失。当时,杭州是全国酿酒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西湖一废,酿酒业必定无以为继,朝廷也将失去巨额酒业税源。另外,杭州当时有茆山和盐桥两条运河,它们纵贯南北,都和江南运河相沟通,是杭州城市的交通命脉。在湖水充沛的时期,它们以西湖为水源,不仅河道通畅无淤,而且河水还可以为城市居民所取用。但随着湖水的枯竭,运河就不得不依靠钱塘江水,结果是咸潮倒灌,沿河斥卤,而且大量泥沙会随着咸潮淤入运河,使运河每隔三年五载就必须疏浚,耗费十分巨大。更为严重的是,随着西湖的湮废,杭州城居民将陷于咸水和苦水之中,百姓生存都成问题。面对着这样严重的威胁,苏东坡作出了全面整治西湖和兴修杭州水系的计划,一面上奏朝廷,一面筹措工程经费,开始对西湖进行大规模的疏浚。

  在这次对西湖的大规模疏浚工程中,西湖得到了全面深挖。苏东坡下令撤废了湖中私围的葑田,在今湖心亭一带全湖景深之处,建立了石塔三座,禁止在石塔范围内养殖菱藕,以防湖底的淤淀。又把疏浚出来的大量淤泥,在湖中建筑了一条沟通西湖南北岸的长堤,堤上修建了六座石桥以流通湖水,全堤遍植芙蓉、杨柳和各种花草。于是,六桥烟柳的景色,使西湖平添了无限妍媚。西湖疏浚以后,全湖又充满了一泓碧水,于是又在运河与西湖沟通之处建筑闸堰,使纵贯城市中心的盐桥运河专受湖水,与江潮隔绝,而使城市东郊的茆山运河专受江潮,两河互不干扰,做到了潮不入市。与此同时,苏东坡还征用士兵及民工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的疏浚。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遍全城。

在苏轼的建议下,西湖内清淤的泥浆,垒在西湖的湖心南侧成为一道长堤,方便了群众出行、用水、养殖、种植,后人怀念苏东坡,把西湖长堤称为苏堤。苏堤春晓,引人入胜,早已成为西湖著名的景观,而今我们漫步在长长的苏堤,风拂柳枝,赏一湖碧水,遥想千年前的苏轼带领杭城百姓热火朝天疏浚西湖的场面,该是感慨万千吧。

说了那么多,全是废话,苏东坡之于西湖,一是写了很多关系西湖的诗词,二是修建了苏堤,方便了百姓交通,也为今天的恋人多了一处定情的圣地。


苏轼,白居易,秋瑾,岳飞关于杭州
期间治理西湖和修筑长堤。苏东坡在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淤塞的面积就已占了百分之二三十。十五年以后,当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重游西湖的时候,发现西湖淤塞荒芜的面积已占了一半。他想,如果再过二十年,西湖必将全部被淹没。经过调查踏勘,苏东坡决心整治西湖。于是,他向哲宗皇帝呈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议。在...

苏东坡在杭州留下了什么
有一间两层楼的饭店,称“学士居”。不知此处当年是否就 是东坡大学士的故居遗址。通过“学士桥”便到了“学士公 园”。公园如半岛状伸入湖中,与雷峰塔遥遥相对。站在湖 岸边近处柳枝低垂,远处白堤隐秀。日出时湖面涌金,雨色中 烟雾空蒙。杭州人感念苏东坡,在于他给西湖的山水赋予了那么多的 灵性,...

...他们有什么来历,什么故事?苏东坡与杭州西湖有什么故事?西湖的来历...
宋苏东坡赞虎跑泉诗中,留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的佳句。虎跑经全面改造,恢复了济公塔院、罗汉堂,并塑造栩栩如生的“梦虎”和济公传说浮雕。灵隐-飞来峰 到杭州旅游,一看西湖,二看灵隐,灵隐位于西湖西部的飞来峰旁,离西湖不远,可谓“不可不去”。相传始东晋时印度僧人慧理来杭...

关于杭州西湖苏轼的诗句有哪些
译文: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

苏轼去过几次杭州,有过什么样的故事?
”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

苏轼游西湖的资料
”而西湖起着为百姓和农田提供水源的作用,“然后民足于水,邑日富,百万生聚待此而后食。今湖狭水浅,六井渐坏,若二十年之后尽为葑田,则举城之人复饮咸苦,势必耗散。”直接影响着杭州的存亡。面临着这样的严重的威胁,苏轼立即着手制订疏浚西湖的方案,向朝廷上了《乞开杭州西湖状》的奏章。顺便...

宋代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是什么
宋代诗人苏轼写过一首赞美杭州西湖风景的诗是《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饮湖上初晴后雨 (其一)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译文...

苏轼写西湖的诗
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如今还剩有几人?唯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4、《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译文:记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

杭州 苏堤,白堤的由来?
谁有杭州西湖苏堤和白堤的详细图片 :bzrz.\/pic7\/qnj.jpg :592011.\/tools\/map\/images\/d\/29.gif 上面是黑白图 下面是彩图 白堤和苏堤的堤读什么音 白堤 读“di”,去声拼音:.和“滴‘同音 苏堤拼音:sū dī 。望采纳 杭州苏堤的来历 东坡到杭州后,发现杭州最严重的问题是水利。当...

苏东坡如何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的
苏东坡上书朝廷,要求疏浚西湖,在奏折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在阔别16年之后,苏东坡于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以龙图阁学士出任杭州知州。这对苏东坡来说,是一件幸事;而对杭州来说,更是一件幸事。当苏东坡再度来到杭州时,发现他日夜思念的西湖,...

麟游县18820739701: 苏东坡在杭州的事 -
仲力君欣: 游西湖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游船...

麟游县18820739701: 苏东坡与杭州 -
仲力君欣: 很少有一个城市像杭州那样,执着地保留着某个历史、文化名人那么多的印记.粗略地游一下杭州也许没有多少的感知,及至移居杭州后才深深地感受到,杭州已经把自已和苏东坡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历史在发展,城市在发育,这种...

麟游县18820739701: 苏东坡被贬杭州,发生了哪些事情,写了哪些诗? -
仲力君欣: 苏东坡苏东坡被贬杭州,主要发生了如下事情:清理运河的淤泥、新建新水库、清理西湖、建苏堤、兴建三潭印月、赈济灾民、建医院等. 苏东坡被贬杭州,写的诗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湖上夜...

麟游县18820739701: 编故事《苏轼游西湖》 -
仲力君欣: 苏轼游西湖这天,是苏东坡做官时印象最深刻的一日.这天,他去了西湖游玩观光,而且还亲笔题了一首著名的诗,.望着美景,喝着美酒,这是一幅多么惬意的场面,虽然这时还是烈日炎炎,但不出一会儿,就被成了雨雾蒙蒙的场面.苏东坡很...

麟游县18820739701: 当我泛舟西湖,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苏轼的诗句????? -
仲力君欣: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春晓嘛,给你讲个故事. 先介绍一下苏轼: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

麟游县18820739701: 苏东坡画扇判案的故事为什么会流传下来? -
仲力君欣: 画扇判案是西湖民间故事,讲述的是苏东坡杭州做官期间,遇到一官司,被告因扇子生霉没有卖掉而没钱还债主,苏东坡便亲自在那二十把生霉的扇子上画画,让被告叫卖“苏东坡画的画,一两银子买一把”,很快就卖光,筹齐了银子还了债主...

麟游县18820739701: 白居易苏东坡与西湖之间有什么关系
仲力君欣: 白居易 苏东坡与西湖之间有什么关系 唐朝的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时只有三年的时间.当时的诗人已是半百之年.当时杭州人赖以生存的6口井已出现了堵塞.居民饮水十分...

麟游县18820739701: 苏提和白提名称的由来 -
仲力君欣: 苏堤的由来 苏堤上有名的还有六吊桥 有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 还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呢: 北宋时候,著名诗人苏东坡第一次来到杭州当地方官.他十分迷恋杭州的山水,觉得西湖比古代美女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

麟游县18820739701: 西湖的来历 -
仲力君欣: 说起西湖的来历,有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

麟游县18820739701: 请问苏东坡是美食家吗?
仲力君欣: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两度杭州为官,第一次是当通判(公元1069年),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西湖诗.公元1088年时,西湖久无整治日见颓败,官府花了大钱整治西湖却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