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年间的杨阁老是谁

作者&投稿:隗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香港历史~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
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
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
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英国武力侵占香港三步曲:
侵吞香港岛。1840年4月,中英鸦片战争首先在香港揭开序幕。战后,英国代表义律提出割让香港,赔偿鸦片烟价等无理要求。
清政府负责对英交涉的琦善在谈判中虽力求妥协,但由于道光皇帝态度强硬,琦善未敢接受义律的割地要求和与义律订立任何条约。
但1841年1月20日,义律却擅自宣称与琦善达成了“把香港岛及其海港割让给英国”(即《穿鼻草约》)。这纯属义律所捏造。
公告颁布5天后,英国侵略者便用武力强占了香港岛,并于26日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1841年5月,英军攻打广州,逼迫皇侄奕山订立《广州和约》,要求清政府赔款和清军从广州城撤出。
并提出协商割让香港岛。1842年6月,英国攻入长江,并于8月进入南京江面。面对城下耀武扬威的炮口,清政府彻底屈服了,遂于8月29日,派全权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军谈判。
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同意把香港岛永久割让给英国。割占九龙半岛。英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岛后,便以港岛为基地谋取九龙。
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月,侵华陆军司令克灵顿遵循英国在华全权代表卜鲁斯的指令,派遣军队强行占领了九龙半岛岬角至尖沙咀一带。
在军事占领后不久,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强迫广东地方政府签订租约,将“九龙司地方一区”“永租”英国。
是年9月,英法联军6000余人进逼北京,10月24日,强迫清政府与其签订了《北京条约》,从而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又被英国割占。
谋取“新界”。1898年4月,中英双方就香港扩界问题开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根据英国外交部的指示,向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等出示展拓界址范围的地图。
李鸿章等屈从于压力,遂于1898年6月9日,与英国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沙头角海至深圳湾最短距离直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广大地区。
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租予英国,租期99年。至此,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这颗“东方明珠”完全落入了英国殖民者的魔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洪武年间没有杨阁老!《解缙赶考》是民间一些文艺创作者结合当时很多人的故事加工整理而成的,解缙这个人的主要事迹是在朱棣时期,洪武年间相对沉默,至于那位杨阁老暗指杨廷和的几率要大些,但杨也不是洪武年间的人,其在历史上可是个好人、好官,杨阁老这个人应该是和其他人的故事揉和在一起形成的一个人物,在郭德纲的单口相声《解学士》就是说解缙的,但里面好多不是史实,不要被单纯的文学作品混淆了历史!

洪武年间的姓杨的内阁没找到

只找到后来的三杨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士奇(1365-1444)江西泰和人;杨荣(1371-1440)福建建安(今建瓯)人;杨溥(1372-1446)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间时以大学士辅政,人"三杨"。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内容多歌功颂德,粉饰现实;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庸。从永乐至成化年间,明代文坛几乎为台阁体垄断。参见"台阁体"。 时人咸称杨士奇有学行,杨荣有才识,样溥有雅操奋。又以居第所处,称士奇为西杨、荣为东杨,杨博自署南郡人,因称为南杨。
杨荣、杨溥、杨士奇担任内阁成员的洪熙、宣德以至正统时期的内阁也因此被称为“三杨内阁”。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
杨士奇(1365—1444),名寓,字士奇,号东里,江西泰和人。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杨士奇年幼时,家庭贫寒,父亲早逝,更为孤儿寡母的生活雪上加霜,其母改嫁。杨士奇随继父曾改姓罗。严酷的生活环境造就成他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的优秀品格。曾在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给。建文元年(1399),朝廷准备修撰《明太祖实录》,从社会上征集文人参加。因学行出众,杨士奇属于应征之列。由此契机,杨士奇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不久,吏部尚书张紞考察编纂工作,发现杨士奇是个难得的人才,便将其提拔为吴王府审理副。朱棣经过靖难之役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为了保证政局的稳定,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杨士奇被晋升为翰林院侍讲,正式开始了从政的生涯。永乐二年(1404),朱棣选拔他为辅助皇太子的官僚,于是他和后来的皇帝朱高炽结下了难得的师友之缘。不久,杨士奇晋升为左中允(正六品官)。永乐五年再次升任左谕德(从五品官),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的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在当时的太子朱高炽与其弟朱高煦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明争暗斗中,杨士奇成为坚定的太子派,后来终于将朱高炽推上了皇帝宝座。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去世,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自然,杨士奇备受仁宗的信任与恩宠,并在仁宗去世后,继续成为宣宗朱瞻基的首席顾命大臣。正统九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
杨荣(1371—1440),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建文二年(1400),杨荣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建文四年,朱棣进入南京,杨荣和解缙、杨士奇等一同迎附。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然而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杨荣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在于谋划边防,尤其是在明成祖时最为突出。朱棣即位后,蒙古三部虽然处在分裂仇杀之中,却并未归附明朝。为了解决蒙古问题,朱棣一方面直接针对蒙古三部采取分化瓦解的措施,另一方面着力于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经营,形成控制蒙古地区的一把钳子。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杨荣先后被派往甘肃和宁夏。杨荣克尽职守,详细地了解山川形势、军事配备、军民士气、城堡建设,然后提出自己的设想及对策,朱棣予以充分的鼓励并加以采纳。明永乐二十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随从宦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与杨荣、金幼孜密商如何处置。杨荣指挥若定,与金幼孜商议,认为离北京尚远,为防止军心涣散,应秘不发丧。他们用锡铸椑将朱棣尸体收殓起来放在车中,每到一地进膳和平时一样,明军浑然不觉。杨荣和海寿先回京师,向太子报告情况,决定处理方法。结果,朱高炽顺利地即位,国家政局未发生丝毫的骚动。杨荣因贡献突出,被晋升为太子少傅、谨身殿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并食三禄。正统五年,杨荣在回乡的路上去世,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敏。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石首(今属湖北)人。他与杨荣同为建文二年进士,同授编修,但是两人的仕途经历却大不相同。杨荣因其后被检入内阁,又不断跟随成祖北征而成为永乐朝的近臣。杨溥却因为被选侍太子朱高炽为洗马,成为太子身边的官僚,也因此而遭到汉王朱高煦夺嫡的威胁,并且一度为这场夺嫡斗争而入狱。朱高炽即位后的第三天,杨溥被授官翰林学士,重新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宣宗即位后,杨溥进入内阁,开始与杨士奇、杨荣等阁臣共掌机要。待到正统初年,“三杨”便完全以三朝元老而构成了一个最为稳定的政治三角。杨溥与杨士奇和杨荣在性格处事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他在为人处事上有时显得过于谨慎,就连上朝时也总是低头循墙而行。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取得了内阁重臣地位的人物,这种小心谨慎的举止,又给人一种老成稳重的感觉,更何况杨溥本人在律己方面又确实足以作为百官的楷模。正统十一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解学士》也是郭德刚的长篇单口相声,我有那他和史料进行了一下比较。
首先时代又不对了,解缙,还真有这么个人。解缙,字大绅,洪武(朱元璋)时代的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个大才子,曾参与大型官方著作的编纂,最后死得惨了些,因为言语中关了朱元璋的家事(后继问题)而入狱,后屈死诏狱。他的史实可以从《明朝那些事儿》去看。相声中说他是正德年间的人,显然不对。
杨阁老这个人物,我总觉得是在讽刺影射嘉靖初年的杨廷和。《明朝那些事儿》里讲得明白,杨廷和在嘉靖初年没少和嘉靖皇上玩儿阴的,依仗自己是三朝元老,“三杨”的幸存者,可以说是权倾朝野。当然,他也没有像相声里说的那样杀人如麻,想要谋朝篡位,他也就是不让嘉靖皇上认亲爹罢了。
就这么两个人物还算是可以记入史册的,其他小人物,小事件,当然是怎么好玩儿怎么编了。史书上的解学士没什么好说的,也不可乐,这么一编,热热闹闹,善恶分明,哈哈大笑不用动什么脑子,多好。历史就应该是热热闹闹的。
------------------------------------------------------------------
似乎洪武年间并没有姓杨的阁老。

洪武年间内阁制度还不完善,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内阁,所以也就无杨阁老,况且,您说的是相声里的故事,做不得真的。

杨阁老应该是杜撰的人物,我也听过郭的相声,感觉人物很像杨廷和,但杨廷和是嘉靖年间的人物,所以不好说,朱棣死前托付的三杨在洪武年间,洪武年间似乎谢缙应该是被关进诏狱了吧,所以说应该是杜撰的。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草包将军有哪些
之后,张献忠在湖北四川一带大打游击战,把杨嗣昌耍的团团转,当地百姓编成民歌嘲讽杨嗣昌"好个杨阁部(指杨嗣昌),离我三尺路。"转来转去,张献忠趁杨嗣昌把主力放在四川的机会,奇袭襄阳,杀了明朝的襄阳王,远在四川的杨嗣昌如闻青天霹雳,此罪乃是明朝"失藩"大罪,就是神仙也救不了他了,无奈之下,杨嗣昌拿了一瓶毒...

赤山岛的风景名胜
但更多的人则说,它是范蠡西施的化身,正如传说的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杨阁老墓在新湾镇丽园村月形山,明崇祯时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因被张献忠、李自成战败而死,运葬龙阳县月形山,墓朝南,高3 米,直径54.5 米,墓前有其第七代子孙于民国24 年所立石碑。月形山,长约2 公里,...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原文》
甲申轮到它的第五个周期,今年是明朝灭亡的第三百周年纪念了。明朝的灭亡认真说并不好就规定在三百年前的甲申。甲申三月十九日崇祯死难之后,还有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肇庆的永历,直至前清康熙元年(一六六二)永历帝为清吏所杀,还经历了一十八年。台湾的抗清,三藩的反正,姑且不算在里面。但在...

谁知道郭沫若这句话的出处?
宋令所称" 杨阁部飞 檄雨下" 亦当在杨嗣昌于十二年十月" 督师讨贼" 以后。至其卷二十三《李岩作 劝赈歌》条下云:" 李岩劝县令出谕停征;崇祯八年七月初四日事。又作《劝赈 歌》,各家劝勉赈济,歌曰:'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 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

谁有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的全文啊?
故详志之。" 这是卷十三《李岩归自成》条下所述,凡第十三卷所述均崇祯十年事,在作者的计六奇自以李岩之归自成是在这一年了。但既有" 频年旱饥" ,与十年情事不相合。宋令所称" 杨阁部飞檄雨下" 亦当在杨嗣昌于十二年十月" 督师讨贼" 以后。至其卷二十三《李岩作劝赈歌》条下云:" 李岩劝县令出谕...

《甲申300年祭》——作者郭沫若,哪里有原文啊?
辉的时期。但一转眼间依赖宦官,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 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十七年不能算是短促的岁月,但只看见他今天在削籍大臣,明天在大辟疆吏,弄得大家都手足无所措。对于老百姓呢?虽然屡次在下《罪己诏》,申说爱民,但都是口惠而实不至。《明史》批评他" 性多疑...

顺义区13456054689: 描写青龙的诗句 -
福沫盐酸: 登龙昌上(白居易)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阁,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昔尝与钱舍人登青龙寺上方,同望蓝田山,各有 绝句....

顺义区13456054689: 解缙巧对对联短文(六年级语文寒假作业) -
福沫盐酸: 解缙(一三六九--一四一五)是明朝大臣,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年间进士.解缙小聪颖,思敏捷,又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熟读“四书”、“五经”.他文章、诗词,样样精通,尤擅对句,远近称之为“神童”.下面,就是他小时候对...

顺义区13456054689: 凤阳的特色菜是什么? -
福沫盐酸: 凤阳特产玛瑙白玉,原名“凤阳酿豆腐”,出自朱元璋的家乡安徽凤阳县.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年幼家贫,于十七岁在钟离县(后改凤阳)玉皇寺(后改皇觉寺)落发为僧,因为清规严律,加上连年灾荒,被方丈疏散出寺,云游化缘过着近乎乞...

顺义区13456054689: 司礼太监是哪个朝代的官员?
福沫盐酸: 司礼太监是明朝一度权势很大的宦官机构里的太监.明洪武年间,成立了一个新的太监机构——司礼监,掌管宫廷礼仪.明朝没有宰相,权在内阁.内阁具体掌控政务的方...

顺义区13456054689: 桃花庵豫剧唱的是什么意思 -
福沫盐酸: 豫剧《桃花庵》是豫剧豫西调名家崔兰田的代表剧目.戏剧故事发生在明朝洪武年间,书生张才三月三西湖望会,一去十二年袅无音讯,其妻窦氏思念丈夫整日幽幽寡欢,望眼欲穿.过街楼偶遇一顽童,相貌酷似张才,便认为义子.无巧不成书...

顺义区13456054689: 牙齿偏黄是为什么 -
福沫盐酸: 没刷干净,酸性食品吃过量了

顺义区13456054689: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按时间先后顺序是如何排列的.
福沫盐酸: 最早——《水浒传》——元末明初,洪武年间 其次——《三国演义》——明初期,建文年间 再次——《西游记》——明朝中期,嘉靖年间 最后——《红楼梦》——清朝中期,乾隆年间

顺义区13456054689: 解缙小时候的故事中的谜语答案是什么 -
福沫盐酸: 解缙是明朝洪武年间有名的才子,儿时便有神通之称.有一次,知府巡视吉水县,路遇方六岁的解缙.知府问:“你父母是干什么的?”解缙答:“慈父肩挑日月;家母手转乾坤.”知府听后愣了一会儿,然后叹道:“好聪明的孩子.” 你知道解缙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吗? 答案:父担水的、母磨豆腐.

顺义区13456054689: 我国古代的“内阁”出现是在 -
福沫盐酸: B内阁是在永乐时期建立的.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永乐虽有洪武一样独揽大权的野心和实力,但一次又一次的远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想象一下从京师到漠北运送文书的荒谬),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