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东北军为啥打不过日本的关东军?

作者&投稿:越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年张学良面对日本关东军进犯,为什么不打?而是一路向南撤退,导致日军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占领整个东北~

1,张学良的东北军差不多有三十万,日本关东军有2万多。而且日本侵略东北是关东军的决定,在发动前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同意,所以关东军当时并没有得到日本本土的有力支持,日本海军和陆军向来不和,所以东北反击如果胜利,日本海军也不会全力帮助属于陆军的日本关东军,当时东北军的装备确实不如关东军,但至少属于本土作战,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东北军,抗日属于对外的,南京国民政府也会做出支持,其他军阀也不敢在这种情况下托后腿,所以东北军打这场仗绝对有胜利的把握。
2,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死于日本关东军,就算是为父报仇也不该奉行不抵抗
3,哪怕输了,作为抗日英雄,蒋介石也会给他一个比较高的待遇,毕竟那是张学良已经名义上属于国民政府的将领了
4.东北军多为东北当地人,离开东北后,张学良才开始无法控制这支军队的,而且张学良的基业都在东北,没了东北,军队的粮饷都发不了,使得张学良由原来的大军阀成为了蒋介石的附庸。


张学良如今又这样比较正面的形象全因西安事变,其实真正的张学良就是一个毫无见识毫无骨气的花花大少,当时有个说法是民国四公子,有好多版本,但任何版本都有张学良,可见张学良的名声怎样了,还有一种说法是蒋介石的南京政府要求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其实这是不对的,近代也有关于采访张学良本人的视频,他自己从来都没有否认过不抵抗命令是他自己下达的,只是由于如今的某些政治原因,需要黑蒋介石,又由于西安事变的关系,成了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的命令了,其实当时的某些工农起义只有几万,武器又十分落后,怎么可能需要耗费国民政府太多精力,那纯粹是某党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如果把范围局限在东北,面对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张学良的东北军不但有能力抵挡,而且甚至有能力将其消灭。
当时坐拥东三省的张学良,拥有中国最肥沃的土地、最发达最发达和完善的工业体系,东北军的装备在全国也是是名列前茅。

张学良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的东北军主力在关内帮助蒋介石打赢中原大战。关内关外东北军,约有30余万。而面对的日本关东军,则仅有一万余人,即使再加上后期日本动员的侨民,也不过两万余人。装备则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差不多。因此如果张学良能够当机立断,痛下决心,发动东北军围剿关东军,完全有可能,也有实力消灭日本关东军。

东北军
但是显然,战事不可能只局限于东北,日本也不可能坐视日本关东军被消灭。虽然九一八事变,依然是日本下层军官“独走”、“下克上”。但这样的行为显然也符合日本的利益。

日本关东军
如果张学良能够不惜一切代价,抵抗日本侵略的话,面对可能被消灭的日本关东军,日本军部显然也无法坐视,因为一旦日本关东军被张学良消灭,则意味着日本在东北东北数十年的苦心经营和特权、利益将不复存在,这显然是日本无法接受的。因此,此时扩大战争将成为必然。
公正的看,虽然东北具有中国当时最好、最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显然与日本的工业体系无法媲美,同时日本当时1亿人口,也多余东北三省的3000万人。单纯对比张学良和日本势力,张学良完全处于下风。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形势图
一旦日本与东北的战争打成持久战,迫于全国压力,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再不能坐山观虎斗。而在华拥有着特权和利益的列强,也不可能坐视,而此时并未做好全面侵华准备的日本,最大的可能是如一二八事变一般,面对中国军队的坚决抵抗,在列强的调停下,取得一定利益后,宣布停战。

张学良和蒋介石
但是这样的后果对张学良来如何呢?国民政府参战,必然意味着蒋介石的中央军进入东北,更意味着东北将不再是张学良一个人的地盘儿。同时前期独立抵抗日本侵略的东北军,必将损失惨重。地盘和军队同时损失惨重,显然不是作为军阀的张学良所能够接受的。
因为军阀们最了解军队对自己的重要性,他们明白:没有地盘,有军队随时可以抢地盘,但是军队一旦受损严重,则一切成空。因此,张学良的最终选择:不抵抗日本侵略,放弃东三省保留军队,也就不奇怪了。

1、武器装备差太多,中日是两支武器装备方面不同时代的军队,但从武器装备,兵员素质来看,日军以一当十是正常的。30万东北军,绝对抗不过3万日军,更何况日军有百万之众。

2、东北军内部不团结,尤其是在亲华亲日的争执上,总体来说亲日派是东北军的主流,而且诸多亲日派将领都身居元老,张作霖在亲日亲化的问题上处于中立,张学良则明显属于亲华派。真正打起来,东北军亲日的部队可能比抗日的多。

3、东北军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内部已经非常腐败,像张宗昌,汤玉麟这些元老都已经腐化得不成样子,军队的战斗力也大大减弱。而日军则是几十年来整军经武,完全没有腐败的问题。

4、东北方面从张学良一厢情愿的易帜了以后,已经跟日方彻底撕破脸,但是中方却不能给东北军任何的援助与保护,一旦日军开战,则东北军将处于后无内援,前有强敌,又无高山大水可守的必死之地。后来东北被整个占领,中国方面依然坚决执行不抵抗的政策。

不是打不过,是没有全力去打。真正发起抵抗的,只有马占山的几万官兵。驻守辽宁和吉林面对关东军突如其来的进攻,被打的措手不及,奉命撤退。黑龙江的东北军是在东北最北部,所以准备较为充分,在日军打来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备战,和日军硬碰硬的打了半个多月,毙杀日军数千,战后马占山率众投降。
在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多次请求支援,但张学良没向北增派一兵一卒,坐看东北的最后一块土地沦陷,这是有原因的,张学良身为军阀前身的封疆大吏,知道地盘的重要性,更何况是富甲一方的东北。失去了地盘的张学良结局挺惨的,他的三十万军队全都被推上前线当了炮灰,他本人也被软禁了半个多世纪,这一切他应该早就知道的,可他为啥当初不和日本人拼呢?
东北军有三十万,装备不错,要是全力一拼,日本未必能得逞,即使守不住东北,也能拼个气节,亮剑精神啊,可一切没那么简单。因为不抵抗政策早就有了,张学良也早就把东北军精锐开进了内地,帮南京正斧去搞统一了,因为内地军阀林立,反南京正斧的太多,东北军在当时的作用很大,可以说如果没有东北军,不知中国是否会在中原大战之后进入分裂状态。日本也就是在东北军两头都顾不上的时候,搞了九一八事变,日本把当时的局势分析的很透彻,认为张学良不会抵抗,如果张学良全力抵抗,日本也会从本土和朝鲜增兵,张学良把内地的十万东北军开赴关外助阵,结果很可能是能够阻止日军占领东北,可内地就要乱了,没有东北军的帮助,南京正斧可能就要完蛋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只能放弃东北,保内地。

为啥打不过?这个问题如果是小孩子问的还可以,大人就不该问这样的问题。你小时候打不过村子里的大无赖,是正常的。
主要是实力,日本人除了武器装备要好一点外,那就是训练水平,还有军官素质,远远要比东北军要高。连苏俄都惧怕他三分。这是日本天皇爱护子民,培养子民,开发民智的结果。这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张作霖主政东北,东北酒没有消停过,第一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还有其他大大小小规模的战争,用到民生的钱是少之又少,即使这样也比关内好很多,当时关内更完蛋。其实战争胜败因素很多,到了近代我觉得人的因素很重要,只要是双方相差没有达到极端水平,人是决定胜败的因素。而我们当时真的比不了鬼子。东北军当时根本算不上现代化,起码军官思想意思都算不上,这个比武器差距更可怕。很多资料说什么鬼子只有4000人参与事变,其实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他们联络了朝鲜驻军和生活在东北的退伍军人,这个数字应该超过4万人,甚至更多,后来39年桂南抗战,日本今村第五师团外加盐田旅团共5万人,国军用了近30万人,还有空军,还有最精锐的第五军(机械化军),最后死伤惨重才将其打退。可见双方战斗力差距,要知道,当时参与指挥的可是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
虽然困难很大,但小六子孩子有责任的,毕竟鬼子在我们的地盘上,他们一举一动,甚至拉几个粪蛋子我们都应该非常清楚才是,形势危如累卵,他竟然领着赵四在千里之外看京剧,这起码是渎职。缺乏一个军人应有的精髓,那就是保家卫国,勇于牺牲。

首先,楼主的问题就不对,张学良的东北军就没和日本的关东军打,打也只是象征性的打,主要是忙于撤退了,马占山打了,可是人太少,力量不够!具体的楼主可以去看看萨苏的书《尊严不是无代价的》,或是看看萨苏的博客,有一些介绍!

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张学良一上任以“东北易帜”的果断行动,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消极抗战。
2.张部是从地方发展起来的军队,难免会有点兵痞流氓的习性,很多人都为了混碗饭吃,兵士士气不高
3.国民党蒋介石的政策的影响
4.日本武器装备先进,武器精良
5.日本当时国内推崇武士道精神,士兵多也做好战争准备,士气高涨与张部形成鲜明对比


《少帅》第24集剧情介绍
给郭军散传单。吴俊升的骑兵则夜袭白旗堡,摧毁郭军的弹药库,断了郭军弹药的后方补给了。收到学良散发的传单,东北国民军内部出现分歧,一派主张继续打,另一派主张议和,大部分官兵都没了再打下去的心气,局势对郭松龄并非常利。在战事吃紧的时候,主和派的邹作华将所有的炮都拉走了。

电视剧少帅张学良杀郭松龄是哪集
第25集 郭松龄没有心气再继续打下去,宣布下野,带教导队单独突围,余部委托霁云代为收容,临走前奉劝部下从今往后听从张学良的命令。郭军参谋长邹作华下令以东北国民军司令部的名义,命令各军停止攻击。张学良接到邹作华电话,立刻通知第三方面军各部马上停火,并承诺邹会尽快安排叛军回家,双方停战议和。...

少帅里张作霖第几集死的
第三十集。简介:张作霖下了总退却令,学良留守北京处理京津事务,并留下手谕,不让张宗昌和褚玉蹼的人出关祸害东三省。张作霖对自己的把兄弟信心满满,打定主意承专列回奉天。张作霖启程回奉天,途经皇姑屯南满铁路,桥梁发生爆炸,所乘的车厢被炸得粉碎,同车的吴俊升当场死亡,满脸是血的张作霖被抬回...

少帅电视剧张学良哪一集杀的杨宇霆
张学良处决杨常二人震惊四方,面对各方的批判,学良对此事态度依旧强硬,要学唐太宗搞东北的贞观之治。然外界评价学良杀杨常的行动是中世纪争夺政权的喋血亲友之间的表演,说杨一死,对日外交上少了一个折冲樽俎的得力人物,内政上也少了个掌控全局深入实际的辅佐人才。日本方面得到杨常被杀的消息,非常...

张学良为啥叫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

少帅里储世新原型是谁啊
《少帅》里的储世新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它的人物原型是抗日东北将领吕正操,根据吕正操的亲身经历塑造出来的。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8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1918年到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少帅里面储世新是谁
《少帅》里的储世新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它的人物原型是抗日东北将领吕正操,根据吕正操的亲身经历塑造出来的。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8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1918年到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储世新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少帅》里的储世新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它的人物原型是抗日东北将领吕正操,根据吕正操的亲身经历塑造出来的。吕正操(1904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原名吕正超,字必之。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8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1918年到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参加东北军。1923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