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跟我讲讲,禅宗所言,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究系哪个佛?

作者&投稿:仲长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菩提心,见性就是见到自己的本心本性,成佛是成法身佛。顿悟了心性,就缩短了修证的时。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而顿悟,悟到自己这念心、悟到觉性、悟到人人都有佛性、悟到人人都能成佛。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
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佛法的法门虽然很多,归纳起来有方便法门、感应法门、究竟法门,从修行的方法又可分为:渐修与顿悟两个法门。

扩展资料为达到‘明心见性’的悟的境界,首先必须先令心平静下来;为了令心平静,因此习禅者也就必须‘坐禅’(即俗称的‘打坐’)。
坐禅有许多法门必须学习,不是自己随便把腿盘起来,就能称为坐禅或打坐:最重要的是要学习、懂得于坐中如何‘摄心’,摄心不乱,心才能平静下来;这心的平静状态,佛法中称为‘止’,指止息烦恼,或止息‘心湖’中不平静的‘心波’或‘心浪’;
‘心湖’中的‘心水’风平浪静之后,才能照见或如实显现自心的影像,及内外一切法的真实形像或‘法之实相’,这些‘法相’才不会在心水中出现扭曲或模糊不清的现象──这在修行禅坐(习禅)的境界叫作‘照见自心现影像’;而能如是‘照见自心现相’的动作,便称为‘观’,或‘慧观’。
因此,简言之一句话,坐禅是坐在那里收摄身心,令身心止息,不动乱,因而得‘止’(而非光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如六祖大师所说的‘百物不思’,像一块木头一样。)得‘止’就是得‘定’。
得定后,心水便不会随便晃动,才能进而修‘观’,如实观察、照见自我身心及内外的一切法,因而如实了知一切实相,这叫作‘由止而观’。
能‘由止而观’后,便进而修‘止观’同时修,称为‘止观双运’;且由止观双运纯熟,便能到达‘止观平等’或‘定慧等持’;若达‘定慧等持’,便是得到‘三摩地’或‘三昧’(Samadhi)。而得三昧就是修习禅定的最高成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心见性

字面的上的意思就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在佛教中,明心见性,超越了凡夫的认识层面。也就是说,不应以常规思维去理解。禅宗有这样一个公案:六祖惠能向五祖求法后就离开了。五祖弟子中有个慧明,是将军出身,觉得六祖尚是白衣,怎么有资格将祖师衣钵拿走呢?他很不服气,就去追赶。
追上后,六祖将衣钵放在石头上。但衣钵是祖师传下的,不是谁想拿就能拿得动的。慧明拿不走衣钵,顿感自己鲁莽,就请惠能大师出来:“我是为求法而来,不是为衣钵而来。”六祖说:“既是为求法而来,那我就给你说法!不思善,不思恶,哪一个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慧明闻言即刻开悟。
禅宗所说的“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所见的“性”,即一念未生前的生命状态。通常,我们都处在思维状态中,一念接着一念。当思维尚未形成,念头尚未产生时,心是什么状态?禅宗所要追寻的,就是心的源头。

扩展资料
佛家提出来的明心见性,以这个为宗旨。学佛的为什么要剃光了头出家?不是去玩的,是去追究生命的问题,人的本性的问题。什么是明心呢,我们人怎么有感觉知觉,怎么有情绪,有思想,它们是怎么来的?
这个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西方文化从生理、医学上认为知觉感觉是脑的问题,可是这个研究方向,快走到尽头了,这个问题很大。将来西方人,研究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恐怕又走到我们的老路,就是佛家提出的明心见性。
生命的本性如何去知道呢?这靠知识,在哲学里头。我们晓得文化里有唯心哲学和唯物哲学。在唯心、唯物之外,还有一个学问很大,在中国佛学叫唯识。人为什么有知觉,情绪思想,他们是怎么来的?生命有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  
心怎么去明,性怎么去见?中国禅宗里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释迦拈花,迦叶微笑”。这是唐朝的时候禅宗刚开始兴盛发展,譬如说庙子上和尚敲木鱼、吃斋、念经,这些都是形式,不谈,我们谈它的内容中心,所以禅宗的文化在中国叫“教外别传”四个字。
在佛教的宗教形式、学理之外,另外走一条路,直接指向明心见性,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换句话,禅宗是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接轨,产生的新的东方文明,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么一个伟大的目标

一切有情,分为“六凡四圣”。六凡者: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者: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凡圣的区别在于:是否解脱生死的系缚。
我等凡夫,无量劫流转生死。是因未断我见之故。若我见未断,执“意识心我”为真常,必然对“我”有贪爱,必然不能舍我。进而,对“我所”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有贪爱,不能舍弃。比如楼主这种想法:贪嗔痴慢疑妄一样都不愿舍。这样,必然流转生死。其实,不惟楼主,古今一切伟人、思想家、科学家等等,若未能断我见,同样如此,同样是生死凡夫。这样,所处位置就在“六凡”中的第二位:“人道众生”。
得人身,在六凡之中极为殊胜,修罗道及三恶道且不论,就算六凡中第一位的天人:如“上帝”“真主”“玉帝”等等,也不一定就好于得人身。
其一:得人身就有机会闻佛法,而天人,往往因寿命极长久,知道有佛出世,起心动念欲随佛修学。只需懈怠几日,再来人间时,佛已经入灭。另外,天人福报深厚,所得五欲之乐不是人间可以想象。又因寿命长久,难有“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鱼少水,斯有何乐”之感受。因而极难生起出离心,往往不愿修学佛法;其实,世间人中,生平顺利,福报好的人也难学佛,这是学佛的重要起因之一“出离心”。佛说小乘最初级的道理:“苦集灭道”四圣谛。如上之人,难以感受人生的“八苦”,难有学佛的因缘。所以,天人更是如此。但是,这样的天人,福报享尽之后,往往直坠地狱。
其二:人间是学佛最好的道场。人世间有种种众生受苦,菜市场上的鸡鸭鱼,死期可指;贫贱为生活奔波的人,病重无药的人,居高位颐指气使的人等等。即是学佛人修六度的因缘。若在诸天,如是等人及畜生皆无。如何修集福德资粮?所以,天界修一劫,所得福德不如人间修一日。故人间是最好的道场。
虽已定位于凡夫中数一数二的优胜处,然而,若因无始劫以来所积贪等习气坚固,造作种种不善因。则寿命终了之时,坠于恶道几乎是必然。何以故?得人身是严持五戒十善的结果。最起码,一生之中大部分时间严持五戒十善,或者严持其中的大部分。若有破坏,都能忏悔,知非而改。这样的人,可以想见,连出家僧宝也不一定都能做到,何况世俗中人?所以佛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抓中土”。能否得人身,与道德高尚没有直接联系。只不过,道德高尚的人,若持戒则更容易不犯。或者行为暗中合于戒律。
在佛法中,如能有所成就。如上篇所说:以信而入,皈依三宝,发菩提心。否则,即成学问,而且,这一类学问,必然错解佛法。终无实益。

问题补充:
不愿成佛,是未发菩提心的原因。不能发心,是因不知三宝功德,不知生命实相,不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或坠常见:以意识心我为轮回主体;或坠断见:以为仅有一生一世,无真无常,是为断灭。
致于人生的烦恼,财物、名利、境遇等等。仅是“世间法”。无论如何通达,终归老病死。这不是佛法的目的。是人天善法的目的:比如布施,无论那个乞丐是否骗子,你给一点,来世都会万倍回报,比如帮助别人,令人安稳,离苦得乐。则来世不会为生活奔波。生于富贵家。如是等等。当然,这是要保住人身的前提下。如果失去人身,先生于畜生道还债(多生以来所食肉食,若有未还而因缘聚会,则多劫在畜生道中偿还。经云:“八万劫来,未脱鸽身”)。罪报受完,再得人身时,则往昔布施之福德不会损坏。得富贵安稳之人生。
若信根未具,以为虚妄。只愿人生丰富多彩,欲望满足。则何必求于佛法,可以求于“心灵鸡汤”、“卡耐基”的人生哲理、乃至与“厚黑学”等等。不过,这些都是无常坏灭,乃至饮鸩止渴。百年之后,即见分晓。

标题所问回复如下:
菩萨从发心开始,直至成佛;共有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
其中,第七住位明心;第十住位见性。可见,明心见性仅在第二十个阶位,尚有三十二阶位没有进修,离成佛还很遥远。
又:圆满五十二阶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无量数劫)。
其中,初信位至初地位,一大阿僧祗劫;初地至八地,第二大阿僧祗劫;八地至佛,第三大阿僧祗劫。可见,明心见性尚未圆满三分之一的路程,离究竟成佛还很遥远。

禅宗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是指成就究竟佛,在“六即佛”中,处于“分证即佛”之前。之所以讲“见性成佛”,是因为:
明心见性具足,即能在成佛的道路上永不转退。方便说为“见性成佛”。其次,妙觉位菩萨出现世间成佛,要示现“成道”一相:在菩提树下也要经历“明心见性”这一关。复次,妙觉位菩萨明心见性与六住位菩萨明心见性,所明之心,所见之性,在体性上无二无别;无非前者已经究竟清净,后者尚有无量污染种子需要修除污染性。再次,明心所明之心,是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之真心。此真心,一切有情皆是同一体性,即是“法身”、“如来”、“真如”、“涅磐”......即是佛法第一义谛。
因此,若能明心,即能真正进入大乘门,永不转退;即能入菩萨数,真正实修六度万行;即能同时成就解脱功德;即能真正发起般若智慧;即能渐渐通达大乘,了知“如来真实义”。如《心经》所说:“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见,开悟明心,发起般若智慧,实修般若波罗蜜,是一切诸佛之所以成佛的原因。可见,明心在成佛的道路上,是“凡圣”的分野,是“里程碑”性质的一关,极为重要。

宗门是指禅宗,教下是指佛教中除禅宗以外的其余法门。二者合称“宗教”,这是汉语“宗教”一词的原本意义。后因西方文化进入,“宗教”一词失去愿意。成为泛指。

关于开悟明心,末学熏习善知识宣说,整理而得如下浅见,供楼主参考:
http://hi.baidu.com/t%C9%EE%C9%EE%BA%A3%B5%D7%D0%D0t/blog/item/c7a4133577d2da8ca61e12ae.html

愿一切学人早证大乘菩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禅宗直透法身,成的是法身佛!!

且莫将佛法当普通学问来学,切莫妄图愚昧成为一个佛学家,佛法是必须通过自我观照,依教实修才可能了知一二的。没有实修佛法,不会有真正的成就的。

另外,可参见末学的文章:《实修禅定的重要性》

禅宗明心见性,立地成佛,证的是法身佛。但并这非自外而得,而是本来如是,所以有些经典,尤其是般若部的会说无证无得,意义在此。

有少数根器非常利的祖师,当悟境现前,见性之后,能安住在悟境当中而不退失,根器没那麼利的人,虽然开悟,但悟境会退,所以禅宗后来会有三关之说,或是开悟之后要去保任圣胎,不是没有原因的。悟境虽会退转,但所悟所证的是不会退的,也因此在往后的修行上方向不会走偏,这是禅宗殊胜的地方。

其次,「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熄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这跟六祖说:「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麼长。」或是金刚经说:「不取诸相,如如不动」皆是一个道理。

六根时时刻刻皆在缘六尘生六识,虽各各假名为根尘识,可是根尘识皆是时刻在变化,无刹那不变,皆是自性空而不可得,没有实有的根尘识,但也不是没有根尘识。因此对於根尘识是不染不著、也不离不舍,因为无可染著也无可舍离,无能染著亦无能舍离。如果生了此为真为妄,有染著舍离的心,那就是执彼为实,这就是妄心,如果后一念又想到:喔,那刚刚那个是妄心。那这一念分别也是妄心。所以禅宗说,安住於当下,於当下直须承担,理在於此,不过也不要以为有一个实有的当下可以安住承担。

至於最后的补充问题,若说现世,可能成就的是人天福报,但是善根已种,按唯识说就是这个菩提种子已经种下,将来必定成就的是菩提道果,只是什麼时候因缘成熟就不好说了。


梦参老和尚:禅宗得法是什么意思?内魔外魔有什么差别?
你要做哪个派,我给你,给你个法卷,给你写一个。去年早些时候妙江和尚做广济茅篷的方丈,他的法师父传的他是临济。我估计是这样子,是不是这样子?因为他那法卷很多的,这个法卷只是他一代一代到我们中国来成了宗派了,禅宗分五大宗,曹洞、云门、法眼,各个不同宗派。这个不是佛所教授的教法。

禅宗第2代祖师慧可详细资料
慧可问:“诸佛的佛法和印记,我可以听听吗?”达磨答:“诸佛的佛法和印记,不是从哪一个人可以得到的。”慧可问:“我现在心很不安,乞请师傅给我安一安...禅宗一派,代代相传,不二法门。慧可除了牢记“理入”以外,还有“行入”。“行入”是讲修持的,它可分为“四行”:“一者报怨行,二者随缘行,三者无所求...

关于小乘、大乘佛教,禅宗,密宗的区别!
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在教义学说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

禅宗开悟的人为什么采用容易误导的方式来表现,比如斩猫,这不是杀生吗...
南泉斩猫,归宗斩蛇,丹霞烧佛,这些公案乍看起来,确实容易使普通人误解。禅宗祖师接引学人,其手段不拘一格,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明心见性。在普通人看来,猫是猫,道是道,佛像是佛像。这就落在了心与境分离的窠臼里。佛法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切都不分,全部都是心,所谓一真法界。猫是道,佛像...

求两首禅宗故事或公案及其禅旨
达摩大师说:我已经替你安好了心!神光大师言下大悟。悟什么呢?悟我们所执的这颗心,本来就是妄生。因执色、受、想、行、识五蕴为我心,看破虚妄,则无不安。老和尚是大悟之人,逢人讲法,便伸出一只手指。大家都夸老和尚禅法精深,道行高妙。有一次,老和尚出游,小和尚在家,逢人来请法,小...

许多禅宗大德到最后都念阿弥陀佛,这种念佛跟一般人念佛有什么不同...
南无阿弥陀佛!这种念佛是真念佛,而一般人念佛“不是真念佛”。请看印光大师开示: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只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增广卷一.覆永嘉某居士书一)您说的就是属于通宗通教之第一...

牧牛图的禅宗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禅宗牧牛图又名普明禅师牧牛图,又名禅宗十牛图,在佛教里流传很广,近人如台湾的圣严法师和耕耘居士皆有注释或演讲。作者普明禅师不知何年代人,修行者都很少关心自己的名份,著书立说无非为续佛慧命普度众生而已。观此图之构思皆出自真修实悟,从自性般若流露所出。中国佛...

达摩禅师为什么把禅宗位置授给了慧可?
时间荏苒,过了9年。这一天,达摩禅师打算要返回天竺,对他的弟子们说:“我回国的时间快到了,你们跟我学了这么多年了,何不谈谈自己的所学所得。”当时,弟子道副说:“如我所见,不拘泥经典,也不离经典,这叫做为佛所用。”达摩说:“你得到的是我教的表皮。”弟子僧总持说:“我今天能够...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他们既不恋生死,亦不畏生死,在此生结束以后还是会到人间来,跟众生生活在一起,来度烦恼生死中的众生,这叫做大乘菩萨的解脱。 中国禅宗所说的‘悟道’或‘明心见性’,指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受环境、自己身体状况的影响,而活得很快乐、很自在,这就是菩萨的解脱。我们的生命看起来有‘我’,事实上这个‘我’是...

禅宗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教吗
因此,禅是要靠自参自悟的,一切圣贤都只是学人开悟之助缘。乃至往生西方,亦要福德资粮成熟之时,方才花开见佛。所谓“见佛”者,见佛法身也!即是禅宗之“开悟明心”。禅,不是一种思想,而是苦参之后找到真心,发起般若智慧。“思想”,无非是未成体系的哲学雏形。哲学所及者,已是世间法。何况...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明心见性到底是是什么意思?谁能给我一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
万泡罗通: 呵呵,我建议您去看看《六祖法宝坛经》,那里面最透彻,也是我们最适合中国人根器的了义经典. 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清净的本性现象,我举例子你听. 第一个,一面镜子因为有灰尘遮盖,那么拂去灰尘,这面镜子就已经清净; 第二个,金子在矿中,冶炼出来,金子才会成为了纯金,而不是沙金. 释迦牟尼佛成佛就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那么,我们的妄想执着是什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修行下手的地方,解决了这个,自然就明心见性.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什么是明心见性? -
万泡罗通: 明心见性是佛教禅宗的词语! 在净宗就是清净心的意思! 就是说拥有清净心,就见到了本来的自性!那么见性就成佛了!因为每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像的!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什么是明心见性
万泡罗通: 明心见性 禅宗的思维或成佛方式.自南北朝时竺道生首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之说,佛性便被从神圣的彼岸拉回到每个人的心里.因此,慧能说,“佛向心头做,莫向心外求”. 所谓“明心见性”,就是明白自家的“本心”,见到自家的“本性”.这个心就是菩提心,这个“性”就是佛性.能否成佛,关键在于能否悟“本心”、“本性”的真面目.悟到这个真面目,即使普通人也能成佛,悟不到这个道理,即使佛也变成了普通人.佛与凡夫本无差别,只在“迷”、“悟”之间. 词 目 明心见性 发 音 míng xīn jiàn xìng 释 义 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②指率真地表现心性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明心见性”词的由来? -
万泡罗通: 「明心见性」乃禅宗之玄旨,源自佛陀至诸禅宗祖师的开示.以下摘录正是「明心见性」名词的出处: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达磨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明心见性是什么意思 -
万泡罗通: 明心是发现自己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 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了,所以说是直指本心.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禅宗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请问,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什么 -
万泡罗通: 佛教禅宗心法的要旨是:明心见性. 禅宗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宗与其他诸宗之相异处,在于不立正依之经典,即使引用经典亦为一时之方便施设,最主要者莫过于依佛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为在不涉思惟计度之情形下,外加学问修证之功,以明取本心之故,乃有清规之创设.尊宿、大众于一定之规矩下,定时起卧、打坐;尊宿为大众开示诸佛列祖之机缘以提撕之.又阅读经典虽非要务,然仍以楞伽、维摩、金刚般若、首楞严等诸经为众经之核心.古来尊宿亦遗有语录,成为后世禅徒习禅悟道之重要参考资料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明心见性”这句话如何解释? -
万泡罗通: 基本信息 词 目:明心见性发 音:míng xīn jiàn xìng简单释义明心见性,简单地说就是发现并彻底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 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你就是佛,如果你能明心见性. 详细释义①佛教语.指屏弃世俗一切杂念,彻悟因杂念而...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能否跟我讲讲,禅宗所言,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究系哪个佛? -
万泡罗通: 一切有情,分为“六凡四圣”.六凡者: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四圣者: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凡圣的区别在于:是否解脱生死的系缚.我等凡夫,无量劫流转生死.是因未断我见之故.若我见未断,执“意识心我”为真常...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见性是佛是什么意思 -
万泡罗通: “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禅宗的提法,“见性成佛”的“见”是指契悟的意思,不是用肉眼所见的见;“成佛”的“成”是形容词,是指契悟了本具的佛性,契悟了菩提心.佛不是用肉眼而见,如同《金刚经》讲:“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三门峡市13057881624: 禅宗所讲明心见性,归本一心,一心指自由心吗 -
万泡罗通: 这个心不是自由心,而是真心.真心在佛法中异名极多,比如真如、法身、如来藏等.明心就是意识心触证真心.见性就是眼见佛性.真心就是一心,万法依之而起,所以说归本一心.但这个真心离见闻觉知,自己不能做主,也就是自己不能随意变出万法,所以不能叫自由心.万法是因缘所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