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提倡的顿悟 释迦牟尼佛提倡么,六祖提倡不留一字 ,为什么还要写<六祖坛经 >

作者&投稿:冶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祖慧能不识字,为什么对佛理却那么通晓~

谢谢解惑,让我豁然开朗,得以融汇贯通过去一起之善知识。

六祖惠能大师简介(转自六祖法云地微平台)

简介
六祖惠能大师(638年2月27日[二月初八]-713年),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今河北省涿州市),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宪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
六祖的法号,历来志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据说六祖本人不识字,但六祖门人法海曾记载“……专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体真身的安放地南华禅寺亦以“惠能”为准,可知“慧能”当是讹误。
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惠能,唐贞观十二年生,即公元638~713年8月3日圆寂。
早年
惠能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自幼以卖柴为生。《六祖坛经》中,惠能自述其籍贯为范阳(今河北涿州),其父为范阳卢氏,后贬于岭南,故惠能为范阳卢氏后裔。但是五祖弘忍曾称他为“獦獠”(未开化)。
皈依佛门
惠能父亲早亡,家境贫穷以卖柴为生。一次,惠能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之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便萌生学习佛法之念。他去黄梅双峰山拜谒五祖弘忍,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
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当时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去,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畿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畿子,违反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畿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而这种理解与禅宗大乘教派的顿悟是不太吻合的,所以当第二天早上大家看到这个畿子的时候,都说好,而且都猜到是神秀作的而很佩服的时候,弘忍看到了以后没有做任何的评价。因为他知道神秀还没有顿悟。
和尚们的谈论,被厨房里的一个火头僧-惠能禅师听到了。惠能当时就叫别人带他去看这个畿子,惠能是个文盲,他不识字。他听别人说了这个畿子,当时就说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啊。于是他自己又做了一个畿子,央求别人写在了神秀的畿子的旁边,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有这首畿子可以看出惠能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后世有人说他是十世比丘转世),他这个畿子很契合禅宗的顿悟的理念。是一种出世的态度,主要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领略到这层境界的人,就是所谓的开悟了。
弘忍看到这个畿子以后,问身边的人是谁写的,边上的人说是惠能写的,于是他叫来了惠能,当着他和其他僧人的面说:写得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并亲自擦掉了这个畿子。然后在惠能的头上打了三下就走了。这时只有惠能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在那里弘忍向他讲解了《金刚经》这部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并传了衣钵给他。然后为了防止神秀的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10年之后在曹溪宝林寺创立了禅宗的南宗。
南北争端
惠能归岭南后,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盘经》之际,“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印宗闻之竦然若惊。知惠能得黄梅弘忍真传,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仪凤二年(677年),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
惠能到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在此传法长达37年之久。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当时,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
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和唐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其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惠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在河南滑台(今滑县)的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圆寂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翌年圆寂于国恩寺。

今南华寺内所供六祖像,相传为惠能的真身。

你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了吗?要是看了就应该明白,不是不立文字,而是不著文字相,经云: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通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汝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晦,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经里说得明明白白“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即云不用文字”。

六祖可没提倡不留文字,只是说诸佛妙理非关文字(但也不是离开文字)。

另外六祖提倡顿悟这个说法不太正确;他提倡、大家就顿悟了?要这样我们早就都顿悟解脱了呢。六祖只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家明白自性的存在、根器相当的自然顿悟、但是不相应的就算在六祖身边也照样不明白。

至于佛祖,佛祖早就说过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法皆是佛法、而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名一切法(金刚经)。

禅宗跟佛教根本意义没有任何差别(当然它本来也就是佛教的一个修行方式)。

在佛家看来,人们到达解脱彼岸的道路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很多。比如登山,身体
好的有能力的直接攀岩而上,这是快捷的路。身体不好的,可以走相对平缓的山路,虽
然多走点路,但是一样能到达山顶,欣赏到山顶的无限风光。至于哪条路好,当然是适
合于自己的路最好。所以佛家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顿悟是悟,渐悟何尝不是悟?
!因此,“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其实并不比“身是菩
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常拂拭,勿使染尘埃”高明。相反,我倒觉得,对大多数人来
说(比如:我),没有顿悟的慧根,还不如老老实实地修养自己的心灵,一点一点地提
高自己心灵的境界。

“顿悟”或是“渐悟”都只是方式,不是目的。

目的是开悟,只要能达到目的,方式不重要,释迦牟尼佛并没有提倡或不提倡。

学佛要跟着释迦牟尼佛学,一切以释迦牟尼佛说的为准。认真看几年佛经经典,深入经藏,小乘大乘的佛经都看,可以顿超无量学佛人,此生证得初果也是有可能的。

不要去学禅宗,因为现在人根本观念都有问题,邪见深厚,是不可能理解禅宗的。现在的人就是因为一上来就学禅,结果大家都只会嘴巴上讲讲,一点用都没有,还动不动问自己开悟了没有。中国佛教没落,也是因为隋唐以后禅宗传入盛行,大家都学禅了,不打基础了,最后连找一个证果的人都找不到了。


康保县18721388413: 释迦摩尼是怎么顿悟的?谢谢各位. -
旗韵迪克: 历经微尘数劫(所以,不只是几十年而已的哦)的精进苦行, 入定,思维,显现出般若智慧. 也就“顿悟”了. 不如说是成道了.历经苦难只是必要条件,非充分.

康保县18721388413: 什么是顿悟?怎么才能顿悟? -
旗韵迪克: 顿悟,是指谓顿然领悟.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

康保县18721388413: 祖师禅与如来禅 -
旗韵迪克: 在佛说法时,没有什么如来禅与祖师禅的区别.是后世禅家对体悟真如的方法的区分. 一般来说,如来禅是修行体悟的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修,是渐修的道路.祖师走的顿悟的道路,即六祖所谓:'指授即无,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两者的所悟大家之处皆是真如,无别. 用心经来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如来禅的修持方法,而“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即是祖师禅的修持路线,但最后的结果都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因此在实际修持中不必一定走哪一种路线,要根据自己的相应来玄奘,因为法无高下,惟人修持.

康保县18721388413: 佛陀是属于顿悟吗 六祖是顿悟 -
旗韵迪克: 从过程上讲,都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过程去思维解脱并不断修正.顿字,是指当下获得的结果,不是指当下就从普通人变成伟人,没有过程是不可能的.禅宗讲的不是说顿渐的方式有什么对错,有什么不妥,也不是以此判别正邪,而是说强调这个当下豁然的那种主动抉择的心性作用和状态.而北派的渐进法则多重于对形式的模仿,不敢承认当下能有体现的心的觉知,把心的修行变成止的修炼.顿悟渐悟都是正常的修行方式和过程,但执着于顿和渐的形式就成了错误

康保县18721388413: 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 -
旗韵迪克: 慧能禅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识心见性”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1303031和“顿悟成佛”.前者是他的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性”是众生成佛的依据:后者是他的宗教修行方法论,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则和方法...

康保县18721388413: 顿悟是什么意思
旗韵迪克: 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 做个比喻吧: 一个本来具足般若智慧的人,长期被"无明"毒药熏习而使他好象失去了这种般若智慧.忽然间"无明"毒药散去,他的般若智慧显现了.这个"忽然间"就是顿悟.

康保县18721388413: 开悟与顿悟有什么不同 -
旗韵迪克: 宗教名词 开悟(enlightened)这个词,是对达成启悟阶段的描述.况 顿悟 insight 佛教术语 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

康保县18721388413: 为什么六祖慧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顿悟 -
旗韵迪克: 每个人顿悟的契机都不一样.所谓迷惑即无明,发明便解脱.有的人迷在了这里,有的人迷在了哪里.比如一个迷失方向的人,看见一个事物,突然之间就明白了,这个事物可能以前经常见到,但是就只有在这一次因为这个事物而让自己明白了正确的方向.有的人是这个事物,有的人是那个事物,因人而异.就是所谓的机缘.

康保县18721388413: 什么是禅?什么是顿悟? -
旗韵迪克: 顿悟,于佛家的修行来说,最是重要的.禅宗讲究的是顿悟的灵性,或是说慧根.佛的至高境界是不着文字,以瞬间的心悟到达永乐的彼岸.禅语典故中就有两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著名的“拈花微笑”.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在...

康保县18721388413: 顿悟之词是出于哪位名人 -
旗韵迪克:[答案] 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 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