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加点字急好心人来帮忙呀!还有五个句子

作者&投稿:晋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论语》十二章强调学习要实事求是的句子是什么?我需急用,如果有好心人,就帮帮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

5.子曰:“学而不 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

11、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1

论语十则 [编辑本段]第一则: 为人处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过后时常温习学过的知识,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编辑本段]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 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注:反省.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编辑本段]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注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 为:做.[编辑本段]第四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读书,这是有害的.”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於“就”“便”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的[编辑本段]第五则:学习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仲由(子路)(前542~前480)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路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以擅长“政事”著称.对孔子的言行,虽然常提出意见,但却是个好弟子.曾协助孔子“堕三都”,都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为人伉直好勇、重友朋、讲信义,是孔门弟子中性格较为独异的一位.仲由后做卫国大夫孔悝之蒲邑宰,卫国贵族发生内讧,因参与斗争而被杀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卫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加封“河内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卫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仲子”.[编辑本段]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 看见他的优点就像他学习,看见他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编辑本段]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编辑本段]第八则:怎样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编辑本段]第九则:怎样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编辑本段]第十则:怎样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一言:一句话. 行:奉行.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编辑本段]相关知识 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 任重道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知新, 不亦乐乎. 见贤思齐, 择善而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不要不懂装懂.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就要全身心的投入. 第九则是学习态度,强调要惜时而学. 第十则是学习方法,强调“思不如学”.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发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释义】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法】用于事,褒义。

  3、道不拾遗 ◎词目 道不拾遗
  ◎发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释义 遗:失物。
  原意是道路上有东西遗落,却没有人拾起来,占为已有。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淳朴。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示例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极太平。
  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夜不闭户 【词语】夜不闭户
  【拼音】yè bù bì hù
  【解释】夜里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出处】《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事例】两川之民,忻乐太平,~,路不拾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编辑本段]译文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编辑本段]解释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蚌(bang):生活在淡水里的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可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u bang xiang zheng yu weng de li):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箝(qian):夹住。
  曝(pu):晒太阳。
  渔者(yu zhe):捕鱼人。
  喙(hui):鸟的嘴巴。
  即(ji):就.
  禽(qin):通“擒”,捉获。
  [编辑本段]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编辑本段]典故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译文】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出来晒太阳,但有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他们,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寓意】: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6、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读解】

  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
  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未修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读解】
  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
  孔子自己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1) 而且,顺接
(2)但是,转折
(3)是不是,转折
(4)是不是,转折
(5)能,修饰
(6)却,转折
(7)却,转折
(8)就,顺接
(9)要,顺接
(10)并且,顺接
(11)才,顺接
(12)没意思,修饰

1) 而且,顺接
(2)但是,转折
(3)是不是,转折
(4)是不是,转折
(5)能,修饰
(6)却,转折
(7)却,转折
(8)就,顺接
(9)要,顺接
(10)并且,顺接
(11)才,顺接
(12)没意思,修饰
1、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发音 yǐ zǐ zhī máo,gōng zǐ zhī dùn
释义 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释义】亡:丢失;牢:牲口圈。羊丢失以后,才修补羊圈。比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善后措施,以免酿成大错。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法】用于事,褒义。

3、道不拾遗 ◎词目 道不拾遗
◎发音 dào bù shí yí
◎成语释义 遗:失物。
原意是道路上有东西遗落,却没有人拾起来,占为已有。形容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淳朴。
◎成语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示例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好的社会风气,社会极太平。
故事 战国时期卫国人商鞅因逃难到秦国,主张法制国家,受到秦孝王的重用,他先后制定一系列新法,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旧法,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严明,不循私情。经过一段时间,秦国社会安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国力强盛。

夜不闭户 【词语】夜不闭户
【拼音】yè bù bì hù
【解释】夜里鉴睡觉不用闩上门。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出处】《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事例】两川之民,忻乐太平,~,路不拾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道不拾遗,男女别途,举选上德。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qián shì bù wàng,hò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处〗《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5、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原文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编辑本段]译文
一只河蚌张开蚌壳,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yù)鸟,从河蚌身边走过,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两片壳合上,把鹬嘴紧紧地钳住。鹬鸟瓮声瓮气地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河蚌也瓮声瓮气地说:“假如今天你的嘴拔不出去,明天你的嘴拔不出去,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河蚌和鹬鸟吵个不停,谁也不让谁。这时,恰好有个打鱼的人从那里走过,就把它们两个一起捉去了。现在用来比喻双方相持不下,结果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编辑本段]解释
鹬:一种水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常在水边啄食小鱼和贝类。
蚌(bang):生活在淡水里的有贝壳的软体动物,可有两片椭圆形的外壳。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yu bang xiang zheng yu weng de li):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箝(qian):夹住。
曝(pu):晒太阳。
渔者(yu zhe):捕鱼人。
喙(hui):鸟的嘴巴。
即(ji):就.
禽(qin):通“擒”,捉获。
[编辑本段]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编辑本段]典故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后遂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译文】
赵国将要讨伐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游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渡过易水时,看到有个老蚌出来晒太阳,但有只鹬鸟跑来啄食它的肉,蚌马上合上两片壳刚好夹住了鹬鸟嘴巴,鹬鸟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世上又会少一只蚌。”蚌说道:“你嘴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世上又会多一只死鹬。”两物都不肯舍弃让步,这时刚好有个老渔翁走过,看到他们,把他们俩都捉住了。现在赵国攻打燕国,燕赵两国长时间相持,对两者都没好处。我恐怕强大的秦国要当渔夫了。所以请大王再仔细考虑这件事。”赵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的计划。
【寓意】:
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中,要警惕真正的敌人。

6、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一视同仁没有区别。”

【读解】

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是指教育对象,而不是指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因材施教,有所区别的。
在《述而》篇里,孔子曾经说:“自行未修以上,吾未尝无诲 焉。”意思是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
从孔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富有如冉有、子贡,贫穷如颜 渊,贵族子弟如孟懿子,卑贱出身如仲弓,勤奋刻苦的如颜渊,懒 惰贪睡如宰予,都成了孔门的弟子,并无贵贱亲疏的区别。
孔子不愧是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7、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

孔子说:“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谋划共事。”
【读解】
所谓“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又所谓“鹤鹊安知鸿鹅之志!” 。其实都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
当然,“道”在这里的外延较广,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观 念、学术主张等。
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感叹说:“道 不同,不相为谋。真是各人追随各人的志向啊!”(《史记·伯夷长齐列传》)
这是政治态度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司马迁又说:“世上学老子的人不屑于儒学,学儒学的人也不 屑于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不是说的这种情况呢?”(《史 记·老庄申韩列传》)
这是思想观念、学术主张不同不相为谋的典型。
贾谊的《鹏鸟赋》写得好: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夸者死权兮,众庶凭生。”
孔子自己也曾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从吾所好”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哪位好心人给找10篇初一的语文阅读练习
1、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晚: A、太阳落了的时候; B、一个时期的后段(1)母亲从早到晚,真辛苦。( )(2)他来晚了,没有赶上火车。( )休: A、歇息; B、停止、 C、副词,不要(1)妈为了我们,从不休息。(2)人休想侵占我国的领土。2、文中空白的地方应填入一组关联词语是( )(1)尽管……还...

成语摘抄
请给我分吧,谢谢你!我找了很久,愿好心人平安! 提供一些成语给你哈!!! 春天的成语 笔底春风 白雪阳春 春冰虎尾 长春不老 寸草春晖 春蚕到死丝方尽 春风得意 春风风人 春风和气 春风化雨 春风满面 春风夏雨 春风一度 春风野火 春风雨露 春风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晖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我姓余,女儿半岁了,希望取一个四个字的名字,请好心人帮忙
我姓余,女儿半岁了,希望取一个四个字的名字,请好心人帮忙 20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你见过哪些因为老板作死导致倒闭的公司?DNA985 2013-03-22 · TA获得超过853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477 采纳率:22% 帮助的人:363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梦琪、之雅、...

四个四字组成语有哪些成语?
夺人所好、 好为人师、 贪财好色、 不知好歹、 至亲好友、 好大喜功、 好说歹说、 花好月圆、 好自为之、 百年好合、 大好河山、 恰到好处、 乐善好施、 好心好意、 好言好语、 投其所好、 拿手好戏、 好事多磨、 好声好气、 好景不长、 勤学好问 Ⅲ 四个字的成语有哪些呢 常用的汉语成语...

2012年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5分)低头折(zh sh)节 骨(gū gǔ )气 秉(bǐng bīng )性2、在文中找出下列...

初一语文题。求好心人!感谢!
求好心人!感谢! 2个回答 #热议# 该不该让孩子很早学习人情世故? 匿名用户 2014-03-24 展开全部 一、 积累与应用:(17分)(自信是你成功的法宝——相信自己)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2分)A. 喧腾(xuān)嶙峋(xún)庸碌(rōng)藐小(miǎo)B. 洗濯(zhuó)倔强(juè)堕落(zhuì)...

初三语文下册期末检测题有答案(2)
一时间,爱心像空中飘飞的雪花纷至沓来,收到的善款之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更令人钦佩的是,老人又把这些善款全部捐出来,成立了“爱心救助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因爱而遭遇尴尬的好心人。 (11)很多年过去了,老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以老人的名字命名的基金却像滚雪球一样发展壮大,爱与被爱也宛如吻合的齿轮,互相...

语言文字标语
6、做人争做好心人,讲话请讲普通话 7、华夏子孙语相通,神州大地共和谐 8、普通话是架起你我他心灵中的桥梁 9、说好普通话,益国,益己,益大家 10、流利而标准的普通话是踏足天下的通行证 11、说好普通话,浓情系华夏,籁音遍中华 12、真情交流普通话,和谐人际暖天下 13、说普通话,传神州音,表华夏情 14、普通话不普...

成语的来源(简写)不超50字好心人来说吧.40个给分!!!
成语的来源(简写)不超50字好心人来说吧.40个给分!!! 要20个经典的小故事字要少就20个谢谢如果满意在给你加5分,字在50字左右感谢... 要20个经典的小故事字要少就20个谢谢如果满意在给你加5分,字在50字左右感谢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 泉慧月St ...

...语文数学卷子。急急急!!生死关头啊,各位好心人帮帮忙。
急急急!!生死关头啊,各位好心人帮帮忙。 如题目,小女子急需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卷子,快快快!!谢谢啦,超过今天答案作废!题目带答案哦,Tankyour!... 如题目,小女子急需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数学卷子,快快快!!谢谢啦,超过今天答案作废!题目带答案哦,Tank your !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

叶城县19152728629: 我知道"————————————————————"也出自《论语》急急急急急!好心的,帮帮忙! -
于依洛欣: 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6.志士仁人.无...

叶城县19152728629: 论语中有关于帮助他人的句子!!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于依洛欣: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其中 泛爱众 言道要以爱人之心待人 应该就是和乐于助人意义相近 2.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叶城县19152728629: 论语《五美四恶》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
于依洛欣: 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奉而不骄,威而不猛. 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叶城县19152728629: 请求帮助,有谁知道论语前五章的名句都有哪些?急需帮忙.
于依洛欣: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

叶城县19152728629: 论语前5篇请帮忙 -
于依洛欣: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

叶城县19152728629: 《论语》12章原文(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唔唔唔~谢谢好心银哩)
于依洛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

叶城县19152728629: “言必信 行必果” 急急急~~~好的再加分!! -
于依洛欣: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子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话要守信用,做事一定要有始有终,绝不能半途而废.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我们做人就得这样.古今中外有多少这样的事例啊!我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小珊迪》...

叶城县19152728629: 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怎么解释? -
于依洛欣: 这句话的意思为:孔子说:“因为我曾当过大夫.”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

叶城县19152728629: 帮忙找十篇【论语】要求有翻译写心得 -
于依洛欣: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出《论语》首篇《学而》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现在这句话经常被用以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欢迎. 理解这句话...

叶城县19152728629: 《论语》:君子食无求饱,后面一句啥?!好心人帮忙!帮查询下,救命用
于依洛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