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姚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汉语中的“以”有什么意思?~

古汉语“以”的用法 (一)“以”,本是动词,《说文解字》:“以,用也。”《经传释词》:“《广雅》曰:以,与也。”动词“以”意义有二: 1、意为“用”、“依据”。例如: ①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论语·子路》) ②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涉江》)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例①、②中的“以”译作“用”,“虽不吾以”即“虽然不用我”。例③中的“以”译作“依据”。
2、意为“认为”、“以为”。例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诸葛亮《出师表》) ②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 齐策一》) 3、率领。 ①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史记·项羽本纪》)
②宫之奇以.其族去虞。(《史记·晋世家》)
(二)“以”的介词用法 “以”作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依据、标准等,一般可译为“用”、“拿”、“凭”、“按照”、“凭„„身份”等。例如: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列子·汤问》) ③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④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⑤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慎大览》)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处所。
“以”的这种用法同“于”,一般可译为“在”、“从”等。例如:  ①文以.五月五日生。(《史记·孟尝君列传》) ②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
3、引进动作、行为所处置或涉及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把”。这里所说的“对象”,就是指一般句子中的“宾语”。由于介词“以”的出现,把宾语提到了动词之前,而形成一种状中关系。例如: ①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史记·滑稽列传》)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般可译为“因为”、“由于”等。 汉语中的因果关系,既可以用复句来表达,也可以用单句来表达。用复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往往是在揭示两件事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而用单句形式表达的因果关系,却只是在说明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原因。用单句形式表达因果关系,最常见的方式就是用介词“以”来引进原因。例如:  ①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三)“以”的连词用法 “以”的连词用法是从介词用法虚化而来的。“以”的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但不能用来表示转折关系。作为连词,“以”所连接的多是动词、形容词及其短语。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可译为“而”、“又”、“而且”等,也可略去不译。例如: ①主严以.明,将知以.武。(《战国策·楚策一》)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2、表示承接关系 “以”前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后面的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一般可译为“而”,或者略去不译。例如: 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②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表示目的关系、结果关系 “以”后面的动作、行为,往往是“以”前面的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一般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世家》) ②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例①、②“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目的,例③“以”之后的部分是其前行为的结果。
4、表示因果关系 “以”表示因果关系,常常用在表示原因的分句之前。一般可译为“因为”。例如: 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僖公三十年》)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公子列传》)
5、表示修饰关系“以”表示修饰关系,一般用来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例如: ①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辞》) 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
6、连接方位短语,一般不译。例如: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史记·陈涉世家》)

1、表示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的意思。
出自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译文: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
2、表示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的意思。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译文:于是督促家人背百斤东西,绕着房屋跑步。
3、表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的意思。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

译文:每晚和鲁小姐教子读书到半夜三更的鼓声敲了四次。
4、表示征收赋税;差派劳役的意思。
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译文:同年,开始课征南徐州侨民的税。
5、表示占卜的意思。
出自北宋·惠洪《冷斋夜话》:“使之课,莫不奇中。”
译文:让他占卜,全都意想不到地说准了。
6、表示税款,税的意思。
出自唐·魏征《隋书》:“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课役。”
译文:高祖下令因黄河南面八州水灾,免除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

夫:Fu
1.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或受之饥:有人就要挨饿。)【丈夫】成年男子。【夫子】: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学生称老师。【夫人】诸侯的妻子或皇帝的妾。后来官吏的妻子也称“夫人”。
2.丈夫。《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负:背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3.Fu(音扶)。指示代词。这,那。《左转-成公十六年》:“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社稷之臣:国家所倚靠的大臣。)@又@彼。《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独无族姻乎?”
4.语气词。(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又@放在句尾,表示感慨。柳宗元《三戒-黔之驴》:“悲夫!”

夫放在句首当发语词讲,在文章中可作丈夫讲,用在称呼中表尊敬之意,不同语境意思不同,阁下要认真分析。

放在句首读二声,作放语词 表议论…读一声是丈夫的意思

夫指成年男子


请问“夫子”,在古汉语中是敬称吗?古汉语中谦称和敬称有哪些?_百度...
请问“夫子”,在古汉语中是敬称吗?古汉语中谦称和敬称有哪些? 有多少说多少,知道多少说多少,谢谢... 有多少说多少,知道多少说多少,谢谢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冰晶5雪雨 2010-04-27 · TA获得超过7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

自己在古代汉语中有几种称谓
你说的古代汉语的时间范围很大,语言学和文学一般是先秦、远古、中古、近古来划分,我就说比较常见的第一人称称谓:比较正式的有:余、予、吾,卬,在古汉语和各种古代文献典籍中常见,特定的自称:皇帝自称朕,诸侯和君主自称 寡人,皇太后自称哀家等 古代口头语和方言,如:俺、洒家,明清小说中很...

“乡村”在古汉语中叫什么
农民的称呼在古代和现代是不一样的.只要不是士(官员,包括隐退的、准备当的)、工(工匠)、商都可以叫农民.青铜器里有:臣、人、民、众 先秦文献有:野人、农夫 秦汉有:民、百姓、夫、僮、仆、庸 魏晋有:田客、部曲 隋唐有:户、客 宋元有:庄客、农户、佃 明清有:佃户、农民、雇工人、...

自称和尊称在古汉语中有哪些字或词
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儿子称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对对方的女儿称千金、玉女、令爱等等,因多见于口语.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 希望能帮到你吧 ...

古时称呼别人丈夫怎么说 令
尊夫 读音:[ zūn fū ]释义:敬词,对别人丈夫的尊称,指“您的丈夫”,一般用于已婚女子。属中国古汉语。引证:赵自立《清河之南》:看到宋逸民迟疑,秦轩趁热打铁道,尊夫之事,想必宋兄一定十分痛恨凶手。汉字笔画: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古汉语句式
古汉语中,句法结构灵活多变。例如,'使(之)监谤者'是一个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是事行而不悖',强调了行动的合理性。另外,状语后置在'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中体现,原句应为'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表达了百姓内心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在词汇方面,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古今异义。

古代汉语也就是文言文
(王安剩慷游埃拷记》# “.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

文言文宾语前置的类型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 在古汉语里,使用频率高的疑问代词为“何”字,其他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如: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司马迁《鸿门宴》) ②沛公安在?(司马迁《鸿门宴》)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古汉语语法问题什么是古汉语中的无定指代词,请举几个
无指定代词,它是指示代词,但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不确定,所以叫无指定代词。在古代汉语中,有肯定性无定代词(如或、有)、否定性无定代词(如莫、无、靡)等 ,现例举如下:(一)“或”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通常指代人,也可指代物。指代人时多为主语,相当于“有人、有的人”;指代物时相当...

今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烛之武退秦师》)5、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没有实在意义,例如“悲夫”(《烛之武退秦师》)是 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词语“是”的出现很常见,其用法主要有虚词、实词两大类,代词、助词、动词、形容词四小类用法:(1)作指示代词,与“此”同义,“这、这样、如此”之意。 (2)作助词,一般用于倒装句中,使宾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在古文中有哪几个意思? -
皮咬羟苯: 一、名词. “夫”作名词时,读作“fū”,意思是成年男子或丈夫.如: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译文:于是带领儿孙中(能够)挑担子的三个人.. ②未几,夫齁声起.(《口技》) 译文:不久,丈夫..的呼噜声想起来了...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 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啊?谁知道的请不吝赐教啊,谢了 -
皮咬羟苯: 基本字义 ● 夫 fū ㄈㄨˉ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农~.万~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役.拉~. 3. 〔~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妇. 其...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
皮咬羟苯: 夫:Fu 1.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或受之饥:有人就要挨饿.)【丈夫】成年男子.【夫子】: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学生称老师.【夫人】诸侯的妻子或皇帝的妾.后来官吏的妻子也称“夫人”. 2.丈夫.《庄子-让王》:“于是夫负妻戴.”(负:背东西.戴:头顶着东西.) 3.Fu(音扶).指示代词.这,那.《左转-成公十六年》:“则夫二人者,鲁国社稷之臣也.”(社稷之臣:国家所倚靠的大臣.)@又@彼.《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独无族姻乎?” 4.语气词.(音扶)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又@放在句尾,表示感慨.柳宗元《三戒-黔之驴》:“悲夫!”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
皮咬羟苯: 夫:在文言文中,有如下意思: 1.发语词,不翻译 2.成年男子 3.丈夫 在这里,做发语词,不翻译.“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翻译为:俗话(说),“教育儿子从婴儿小孩(的时候开始),不是虚假的啊. 呵呵很久没有弄这些了,如有不妥望批评指正.呵呵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求问文言文中的"夫"字的含义1.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中的"夫"是什么意思?2.夫负妻戴,其中的"夫"是什么意思?3.岂惟纫夫蕙茝,其中的... -
皮咬羟苯:[答案] 1 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没有实在意义. 2 丈夫(读fū) 3 这、那(读fú)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在古文中的含义 -
皮咬羟苯: “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夫(fú),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夫”夫,指示代词,那.另:“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中的“夫”是语气助词,一般...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文言中的虚词“夫”是什么意思 -
皮咬羟苯: 夫"夫"当作虚词,可用作代词和助词.1.用作代词."夫"作代词常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之前,表近指与远指.(一)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予观...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古文中"夫"字的读音~ -
皮咬羟苯: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zān),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夫 fú 〈代〉 “夫”假借为“彼”...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夫在古文中的意思.,./,. -
皮咬羟苯: 用于句首,做提示作用,无意思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224971236: 匹夫的夫在古文的意思.在论语十二章里的那句的夫字,有没有特别的意思,说明一下,谢谢 请快点 -
皮咬羟苯: 这个夫字就是成年男子的意思.论语十二章里匹夫可以夺志的夫,也是一样的意思. 另,逝者如斯夫,夫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