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有利条件

作者&投稿:宏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你能说说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热量充足,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因此其农业发达.故答案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热量充足,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珠江三角洲不象长江、黄河三角洲那样是单一河流冲积而成,而是由西、北、东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状态的三角洲。平原原为漏斗状的古海湾,珠江水系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沙洲或沙坦。沉积方式有海湾回流处的淤积发育,沿河岸发育,沿岛屿台地发育,以及两主流之间发育等类型。最后形成平原上河水纵横交错、纠缠复杂的状态。清代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的历史,就是当地人民与水争地的历史。他们运用围海工程改变了珠江平原自然冲积的状态,使沧海变成良田;为了与洪水、潮水作斗争,他们不断地修筑水利工程,捍卫民居田土;他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基塘生产系统。 农业工程是对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对农业环境的改变,它不是单家独户的农户行为,而是有目的、有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农业生产活动。珠江三角洲的围垦活动,水利设施的兴建与维护,连片基塘区的出现都有这样的特征,可称之为三大类型的农业工程。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1.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7.8%,不仅高于全省14.5%、全国9.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2.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384.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76.6%;实际利用外资87.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3.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25.8:45.5:28.9发展为1994年的8.8:51.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4.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6.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特点

1.青年群体的构成为二元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由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部分组成。据1997年底的统计,广东省青年总数为1589万,全省外来务工青年有5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镇,外来务工青年与当地青年的数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镇或行政村,外来务工青年已经超过当地青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如,广州市东山区有外来务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区青年就业人数的65%。又如,深圳宝安区有外来务工青年90多万,是当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区皇岗村有外来务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龙岗区爱联村有外来务工青年近3万,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2.青年群体分化明显。总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年分为当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个基本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联络的日益广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整合与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三高”青年是指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行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四不”青年是一个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不学习、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业生活,具有明显的寄生性。根据当地团组织的调查分析,从职业分类角度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收入稳定,青年职员一般向往体面和荣耀的生活,公务员则更希望前途顺利,知识分子重在谋求发展机会。其中,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管理机构、新型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青年职员群体迅速壮大。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高,其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青年中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有明显不同。总之,不同职业青年群体的利益要求与精神追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引导着青年群体的分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中基于共同爱好与兴趣而自发成立的专业社团比较发达,其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

3.青年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力量。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新经济组织中,基本上是青年人在工作。如,主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青年,现在和将来都是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中山市能够被遴选为全国30个“科技兴市”的先进城市之一,与该市有一支力量强大的青年科研队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分析,1995年,中山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4.职业选择注重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一般把能否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看得比较重。据当地团组织调查,珠海、番禺两市分别有50.4%和37.3%的青年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特长。在珠江三角洲这样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社会能够为各个层次的青年提供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作为谋生手段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统一。

5.注重社会生活。在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把“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看作是自己整个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社会看作是自己活动的一个重要舞台。而且,青年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跨单位、跨团体、跨区域的社会行为,在青年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青年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社会公共场所。传统的走亲访友,闲聊度日,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青年把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得很重。在该地区,青年文化不再是一种亚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潮流。

三、社会化运作

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团组织所使用的“社会化”概念,有不同的含义。从运作方式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面向社会设计活动。珠江三角洲团组织设计的活动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年及群众,便于人们在“八小时”以外自愿参与,从而使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面。而团组织一般只负责活动的设计和宣传,很少进行直接组织。如,广东团省委推出的“青年文化广场”,深圳团市委创立的“大家乐”舞台,都是这样。每周末在广州市著名的商业网点天河城广场开展的“青年文化市场”活动,舞台露天,出入自由,观者如潮。现在,青年文化广场活动已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推开。在深圳,以青年为主体,以“自愿、自荐、自演、同乐”为原则的“大家乐”舞台,自1986年7月第一次开办以来,仅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就已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0多场,参加表演者4万多人次,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全市有不同规模的“大家乐”舞台100多个。对“大家乐”,社会各界有口皆碑,誉之为“特区平民夜总会”、“打工族心中一片蔚蓝的天”。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期间,深圳团市委设计的“营造回归纪念林”和“回归的足迹接力跑”活动,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

2.面向社会设置组织。团的组织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难点。在这方面,珠江三角洲团组织可以说在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和“一厂一支部”的格局,通过设置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兴趣建团、员工宿舍区域建团、活动中心建团等途径,探索国有企业建团的新途径。通过依托工会建团、社区建团、行业挂靠建团等灵活形式,使新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取得了突破。在农村,形成了以村建团委为核心,以支部进厂和厂外建团为网点的以村带厂设置模式。实现了农村团组织的良性运行。特别是注重调整和改革社区共青团工作体制,加强社区与行业、学校等不同战线团组织

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本特点
1、珠江三角洲的地貌类型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中部是珠江三角洲平原,平原上散布着丘陵、地和残丘,在其东、西、北面边缘分布着成片的低山。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域在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9?c,1月平均气温13.0?c,7月平均气温28.3?c,年均降雨量1776毫米。但夏秋多台风和暴雨,仍有洪涝威胁。
2、珠江三角洲历来是广东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区,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珠江三角洲具有十分突出的农业资源优势,土地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农作物可全年生长。良好的水热组合和丰富的土地资源相结合,加上充裕的劳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使本区成为广东省稻米、甘蔗、蚕桑、塘鱼和水果集中产地之一。珠江三角洲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1060多公里,滩涂面积715.51多平方公里,对围垦和发展海水、淡水养殖及捕捞十分有利。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长江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十个省、市、自治区。长江流域跨十六个省、市、自治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适宜于农业发展,尤其是水稻的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油菜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如果是为什么成玉米之乡的话,首先,我们要从鱼和米两个角度上来打,首先,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这样的气候利于水稻生长,所以当地多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生产大米,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米之乡 而说到为什么要称为鱼之香,是因为当地河网密布,降水充足,由此,...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1、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陆上交通发达。2、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足够的降水,气温适宜,农业发达,为工业奠定基础。3、位于长江入海口,水源充足,水运便利,海港较多。4、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经济发达,科技先进,基础设施完善。5、国家政策支持,腹地广阔,有...

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的平原地区,长江三角洲的地势平坦,陆上交通网络发达,成为连接内陆与沿海的重要交通枢纽。2、该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降水充沛,气温适中,这种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农业和工业的繁荣发展。3、位于长江的汇入海口,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便捷的水运系统。沿岸的众多港口通过长江...

...城市A是___,海域B是___.(2)图示地区农业发达.棉花、甘
(1)读图可知,本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A是广州市,海域B是南海;(2)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棉花、甘蔗、甜菜和水稻等农作物中,最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是水稻、甘蔗,除气温高、热量充足外,本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其他自然条件是雨水充沛;(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用地迅速减少的主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其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三来一补”、“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起步,并大量吸引境外投资,迅速成为中国经济国际化或外向化程度最高的地区。 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经济发达、物产丰富的富庶之地,从“苏湖熟,天下足”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源地,从发达的农业高产地区到今天全国...

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 农业基础:长江三角洲周边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包括丰富的农产品供应和农业技术支持。4. 人力资源:该区域汇聚了众多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人才保障。5. 交通网络:拥有发达的交通系统,包括航空、铁路和海港等,形成了全面的陆海空交通体系...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但在杭州等地的手工业制作也很发达。珠三角是轻工业生产模式,以服装等轻产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比较研究两个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和经济规模,探讨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原因,可以为两个三角洲经济...

读珠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各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
(1)图中各序号和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是深圳,②是珠海,④是京广铁路,⑤是京九铁路,A是南海,C是广州市.(2)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该地区每年7-9月经常遭受台风侵袭,给农业生产和其它经济部门造成巨大的损失.(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这里一直是我国的粮食基地,蔗糖...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不肥沃吗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热量充足,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因此其农业发达.故选:D.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
有庭香砂: 自 然 条 件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亚热带季 气候 风气候 热量 热量充足 降水 降水丰沛 水源 河川众多,水量丰富 土壤 肥沃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江 三 角 洲 的 农 业 十 分 发 达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者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请补充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有庭香砂: 珠三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气候条件优越.其次,珠三角地势地平,非常适合发展密集型农业,地形条件良好.再次,珠三角为珠江三大河流的汇入口,河流带来大量肥沃的土质,南部又濒临南海,因而造就了珠三角肥沃的土壤,地理位置优越.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有哪些主要的农业类型?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
有庭香砂: 珠江三角洲不象长江、黄河三角洲那样是单一河流冲由西、北、东江三条河流冲积形成的复合状态的三角洲.平原原为漏斗状的古海湾,珠江水系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由于潮水的顶托作用在珠江口沉积下来,逐渐形成沙洲或沙坦.沉积方式...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 -
有庭香砂:[答案] 自 然 条 件 地形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亚热带季 气候 风气候 热量 热量充足 降水 降水丰沛 水源 河川众多,水量丰富 土壤 肥沃 自 然 条 件 优 越 江 三 角 洲 的 农 业 十 分 发 达~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有利条件 -
有庭香砂:[答案] 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日光充足 珠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光热充足 降雨充沛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交通便利 处于工业区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州发展基塘农业的有利条件? -
有庭香砂:[答案] 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充沛. 2、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宜桑树和甘蔗生长. 3、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养蚕历史;鱼类等水产品在广东人的食物结构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你能说说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
有庭香砂: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热量充足,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沛,土壤肥沃,因此其农业发达. 故答案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热量充足,季风气候显著,降水丰沛,土壤肥沃.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什么? -
有庭香砂:[答案] 自然条件:气候适宜发展农业,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珠江三角洲形成“基塘生产”农业伪的有利条件是? -
有庭香砂:[答案] 首先珠江三角洲河流密布,不缺少水源.第二,珠江三角洲海拔很低,地形平坦,易于开挖鱼塘.第三,本区位于亚热带,全年气温较高,适合桑树和鱼类生长.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3865377881: 分析广东省的气候类型和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有庭香砂:[答案] 北回归线横穿广东省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冬季较温暖,夏季高温多雨.一年只有三季,缺少冬季.水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处于工业区,拥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