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 檀弓 的翻译

作者&投稿:利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礼记·檀弓》的翻译和全文~

《礼记·檀弓》的翻译: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一个饥民走来了,黔敖冲着他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注释(1)式:同“轼”,车前的伏手板,这里用作动词 扶着车前的扶手板。
(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3)壹:真是,实在。
(4)而:乃。
(5)然:是这样的。
(6)舅:丈夫的父亲(指公公)。古以舅姑称公婆。
(7)焉:于此,在此。(8)去:离开。
(9)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10)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1)识(zhì):同“志”,记住。
扩展资料:
1、作品简介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
2、作品影响
《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檀弓下

齐大饥的意思为: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出处:西汉·戴德《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白话释义: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提供食物给路过饥饿的人。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呼喝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文章简介: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必读之书。

语出《礼记·檀弓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白话解释为: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一个饥民走来了,黔敖冲着他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1.解释意思
为:做。
奉:两手捧着。
扬:睁大。
谢:道歉。
2.第一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的东西。
第二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的东西。
第三个“食”,音shi,二声;意为吃。
3.现代汉语中有一成语来自此文,它是( 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不接受表示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 )
4.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黔敖马上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5.贫贱不能移。


经过
夫子式而听之

妇人痛哭

是啊
昔者
过去/曾经
何为不去也
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小子识之

苛政的猛烈
小子识之

zhi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 檀弓上翻译 -
蓬苛丽珠: 伯高死在卫国,有人来向孔子报丧.孔子说:“我应该在哪里哭他呢?如果是兄弟,我就在祖庙里哭他;如果是父亲的朋友,我就在庙门之外哭他;如果是老师,我就在所住的正室里哭他;如果是朋友,我就在正室的门外哭他;如果只是泛泛之交,我就在郊外哭他.至于我和伯高的关系,如果哭于郊外,就显得太疏远;如果哭于正室,就显得太重.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 檀弓下翻译 -
蓬苛丽珠: 虎 是老虎的意思. 于 是“被”,“被老虎咬死”的意思.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译文 -
蓬苛丽珠:[答案]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孔子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 “谁与哭者?”整句翻译为“问谁在哭”!此句的文言句式:是判断句还是其他的?“与”字的翻译是什么 -
蓬苛丽珠:[答案] 《礼记·檀弓》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苍南县13424868794: 翻译《礼记 檀弓上》的其中一段 -
蓬苛丽珠: 曾子病倒在床上,病情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下,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手拿烛火.童仆说:“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正子春说:“住口!”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啊!”童仆又说到:“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曾子说:“你爱我不如爱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于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故事二则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蓬苛丽珠: 《礼记.檀弓》一则原文: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意思是: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下》的原文和翻译 -
蓬苛丽珠: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1),使子路问之曰(2):“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3).”而曰(4):“然!昔者吾舅死于虎(5),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 政(6).”...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 檀弓》 翻译加答案 -
蓬苛丽珠: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孔子过泰山侧、过(经过,路过)2、夫子式而听之、之(虚用,无所指)3、然(对,是)4、昔者吾舅死于虎、于(介词,在)5、何为不去也、去(离开)6、小子识之、识(动词,知道,记住) 二、...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哪位高人帮俺翻译一下,谢谢!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
蓬苛丽珠: 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 (《礼记 檀弓下》)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

苍南县13424868794: 礼记檀弓:“子路去鲁谓颜渊曰”和“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翻译 -
蓬苛丽珠: 前一个: 子路要离开鲁国,对颜渊说:“你用什么话赠我呢?”颜渊说:“我听说,离开祖国,要到先祖的墓地上去哭告,然后上路.返回祖国不用哭,要先到先祖的墓地上看一看,然后进城.”又对子路说:“有什么话使我安处鲁国吗?”子路说:“我听说,经过墓地就要行式礼,经过神祠就要下车.” 后一个: 成邑这个地方有个人死了兄长,他做弟弟的却不替兄长,后来听说子皋要当成邑的长官,(畏惧子皋是注重孝道之人)便带上了孝服.成邑的人都说:“养蚕吐丝要筐,蟹壳似筐而蚕筐无关;蜂头上有物像帽子,蝉喙长在腹下,想帽子下的丝緌.哥哥死了却是因为子羔而服丧.”好不容易翻的呀,希望你满意~ O(∩_∩)O~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