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为了利益背弃道义的事例

作者&投稿:焦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为了有哪些自己的利益和金钱出卖灵魂和国家的人。最好有具体例子,多一点,辩论用,谢谢~

  秦桧,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视为汉奸或卖国贼。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到金国,与金廷议和。建炎四年(1130年)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努力扶佐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反对国内主战派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在秦桧的帮助下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且由于岳飞屡劝没有子嗣的宋高宗立嗣,加上其他原因,宋高宗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之后南宋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
  后来南宋为了鼓励抗金斗志,为岳飞平反,并把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有与岳飞被杀有关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人跪像,铸造于明代,经常受到侮辱性破坏。
  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1678年)。明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崇祯时为总兵,镇守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传说因爱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及後因镇压农民起义和执杀南明桂王有功,被清朝封为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议撤藩,于是吴三桂联合尚之信、耿精忠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同年在长沙病逝。
  后人对于吴三桂的评价不一,甚至两极化。一部分人认为,由于他作为汉人,一直与满清勾结,故他的行为应被视为“汉奸”。另一部分则认为,他引导清军的行为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具有正面意义。也有人认为,吴三桂让清军入关时的初衷只是为了借清军而消灭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当时并没有投降之意,只是后来的局势发展导致身不由己。


  汪精卫 ,汪兆铭(1883年~1944年),字季新,号精卫,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
  中日战争期间,由于汪精卫公开投奔日本,接受日本扶植成立“汪精卫政权”的事实,被大多数抱著抗战决心的中国同胞视为汉奸的典型。汪精卫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在华的侵略活动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在军事上,大量策反了国军,尤其是游击部队和杂牌军,组织“伪军”,多次进行清乡,汪精卫自兼清乡委员会主任,打击其统治区的地下抗日武装,使得日军可以抽身进行其他战役。在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协助日军对沦陷区的搜刮。譬如在1943年1月在上海强迫实施储藏物资的全面登记,并对棉纱棉布进行强制性收买,以供日军之需。在思想教育上,汪精卫在学校推广与日媾和的理念,美化日本侵略,发动“新国民运动”,从思想上削弱民众的反日情绪。另外,汪精卫承认满洲国、德王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日本人的傀儡政府,被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出卖中国的领土的不可饶恕的严重罪行。
  周佛海
  周佛海(1897年~1948年),湖南沅陵人,本名周福海,为中国近代重要的政治人物。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为建党的一大代表之一,后成为国民党高级官员,抗日时期是汪精卫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人之一,被视为汉奸。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佛海当时“见国际上对中国除了道义上的援助和精神上的同情以外,¬没有实际的援助,同时中国的国力,当时也赶不及日本,所以我自己对抗战也¬没有信心”,于是与汪精卫夫妇于1938年9月投向日本。
  1940年汪精卫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周佛海出任行政院副院长,陈公博为院长。周佛海另外兼任财政部长、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储备银行总裁¬、上海市长、上海保安司令、物资统制委员会委员长。1939年12月和1940年11月,两次与日本签订卖国条约。
  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解散,周佛海曾被蒋介石任为上海行动总队总队长。后在舆论压力下被捕并被判处死刑,后改无期徒刑。1948年2月28日死于南京狱中。年五十一岁。

  10、陈公博
  陈公博(1892年~1946年),广东南海人,中国民国时期政治人物。1920年北京大学毕业。回广州和谭平同创办《群报》。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被开除出党.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广东省农业厅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政府实业部长等职。因对蒋介石独揽大权不满,同汪精卫、顾孟余等到人于是1928年底在上海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任汪伪政府立法院长,1944年汪死后,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长, 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1946年被处死。

  11、川岛芳子(满奸)
  川岛芳子(1907年~1948年)原名爱新觉罗显纾,满族人,字东珍,又名金璧辉,为日本做间谍,曾被习惯性视为中国近代的汉奸。她是清朝末年肃亲王善耆的第14位女儿,辛亥革命后,以日本大陆浪人川岛浪速的继女去日本。因为肃亲王怜悯川岛浪速没有孩子,如是把女儿赠送给他,作为友情的证据。以后,她改名为川岛芳子,并在日本接受教育。
  1927年20岁的时候,在旅顺与蒙古族甘珠儿扎布结婚。甘珠儿扎布是参加蒙古独立运动的巴布扎布将军的儿子。但她在1930年私奔。她用养父的联系接近关东军,作为日本间谍暗中参与了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1932年满洲国成立后,川岛芳子在新京被任命为满洲国女官长。一说她当满洲皇室的护卫员。1933年在关东军被扛变成满洲国安国军总司令,参加热河作战。关东军宣传品中称“安国军是由满洲公主带领的满洲国义勇军”。
  川岛芳子后来看了满洲国并不是清朝复辟只是个日本的傀儡,很失望,转而公开批判日本军部的大陆政策,被日军视为危险份子。1945年日本战败时在北京被国民政府军逮捕,作为日本间谍被提起了公诉。1947年判处死刑,1948年执行,终年41岁。
  ···············
  ············
  ············
  中华泱泱大国,英雄豪杰不缺,然而汉奸走狗亦不少,以上只是冰山一隅,若详尽,唯恐巾短难继。

最为典型的要蜀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此人一向以“仁义待人自居”,结果却留下了很多令后人沦为酒后笑柄的事情。
学霸不成--宋襄公
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由于他生前没有妥善解决即位问题,齐国发生了诸公子争位的内乱。宋襄公帮助太子昭打败诸公子,夺取了君位。襄公平定齐乱,产生称霸诸侯之心,欲乘吕原无霸主之机登上霸主之位。宋国公子目夷以为,小国争当霸主是灾祸,宋国将自取灭亡。宋襄公刚愎自用,坚持自己的意见,甚至于楚成王约定此年秋天只乘坐国君普通的车辆而不带兵前往相会。秋楚成王召集宋、陈、蔡、郑、许、曹等国诸侯在盂(今河南睢县境)相会,宋襄公准备乘车前往,公子目夷进谏说,楚国兵力强盛而又诡计多端,还是让兵车护送前往为上策。宋襄公以为,既已约定,就不要更改,遂以乘车往盂赴会。楚国果然伏兵车,并抓获宋襄公,带领大军伐宋。冬,楚召集诸侯在薄(今河南商丘北)会盟,在会上释放宋襄公。公子目夷认为,襄公并未因此而变明智,宋国祸殃并未完结。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年)夏,宋襄公率兵伐郑,楚派兵伐宋救郑。十一月,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今河投送拓城县北)边上对阵开战,历史上叫做“泓水大战”。宋军已经排成队列,楚军尚未全部渡河,司马提议乘此良机全线出击,宋襄公不答应,认为趁人之危不算是仁义之师。楚军过河还没有列好阵势时,司马再次请求下令攻击,宋襄公仍不答应。楚军整理好部队,立即进攻宋军,宋军大败,宋襄公脚部受伤,宋军将领尽被歼灭。泓水之战以后,宋人都埋怨宋襄公。宋襄公却说,君子打仗时,不伤害伤员,不擒拿头发花白的人。后宋襄公因伤势过重而亡。宋襄公心比天高、智不及愚夫,遵崇故礼,十分迂腐可笑。他称霸肯定是会失败的,他之所以被传为笑柄也实乃历史之必然。

历史上为了利益背弃道义的事例:
1、秦桧主张议和,十二金牌召岳飞。
秦桧, 秦桧(1090年~1155年),字会之,江宁人(今江苏南京),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进士。秦桧是南北宋期间的一个传奇人物,长期以来也一直被视为汉奸或卖国贼。他本来是一位知名的抗金义士,后来随同徽、钦二宗被掳到金国,与金廷议和。建炎四年(1130年)陪同高宗逃返南宋。此后,努力扶佐宋高宗,官至宰相。另一方面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反对国内主战派的势力。当中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十二金牌召岳飞”的故事。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在秦桧的帮助下解除了岳飞和韩世忠等人的军权。并且由于岳飞屡劝没有子嗣的宋高宗立嗣,加上其他原因,宋高宗以“莫须有”的谋反罪状杀害岳飞父子。之后南宋与金廷再次签订和约。
后来南宋为了鼓励抗金斗志,为岳飞平反,并把秦桧列为致使岳飞之死的罪魁祸首。相传平民为解秦桧之恨,用面团做成他的形像丢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并演变成今时今日的“油条”。位于浙江杭州西湖西北角的岳王庙,有与岳飞被杀有关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等四人跪像,铸造于明代,经常受到侮辱性破坏。
2、吴三桂作为汉人,一直与满清勾结
吴三桂(1612年~1678年)。明辽东人,祖籍高邮,字长白,锦州总兵吴襄子。崇祯时为总兵,镇守山海关。 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自杀,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击溃李自成(传说因爱人陈圆圆被李自成掳劫)。及後因镇压农民起义和执杀南明桂王有功,被清朝封为平西王,管理云南贵州地区。
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议撤藩,于是吴三桂联合尚之信、耿精忠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国号为周。同年在长沙病逝。

3、 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当汉奸。
中日战争期间,由于汪精卫公开投奔日本,接受日本扶植成立“汪精卫政权”的事实,被大多数抱著抗战决心的中国同胞视为汉奸的典型。汪精卫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本在华的侵略活动起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在军事上,大量策反了国军,尤其是游击部队和杂牌军,组织“伪军”,多次进行清乡,汪精卫自兼清乡委员会主任,打击其统治区的地下抗日武装,使得日军可以抽身进行其他战役。在经济上,南京国民政府协助日军对沦陷区的搜刮。譬如在1943年1月在上海强迫实施储藏物资的全面登记,并对棉纱棉布进行强制性收买,以供日军之需。在思想教育上,汪精卫在学校推广与日媾和的理念,美化日本侵略,发动“新国民运动”,从思想上削弱民众的反日情绪。另外,汪精卫承认满洲国、德王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等日本人的傀儡政府,被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出卖中国的领土的不可饶恕的严重罪行。

利益背弃道义的事。这种事例太多了。

  1. 刘邦。刘邦是出了名的流氓了。但兵不厌诈,军事上不可讲道义。(宋襄公怒刷存在感)当年他和项羽一直打仗,双方势均力敌,倒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项羽提出双方以鸿沟为界限,双方罢兵,各自相安无事。刘邦答应了。于是项羽退兵,刘邦也准备回军。但刘邦谋士建议刘邦趁此机会消灭项羽。于是刘邦又去攻打正在撤军的项羽。最后在垓下消灭项羽,建立了统一的大汉帝国。


  2. 刘备。刘备入西川虽然是无可奈何,但也确实不道德。刘璋请刘备去西蜀帮忙攻打汉中的张鲁,可刘备不但没有帮忙,反而还以荆州有事为名向刘璋借兵借粮。刘璋当然不给了,后来刘备以军师被杀的理由大举进攻刘璋。最后以西蜀称霸一方。

  3. 赵匡胤。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在北宋之前,是五代十国的后周。后周的周世宗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周世宗在位时征南唐,打北汉,平定燕云十六州。但可惜英年早逝,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赵匡胤是周世宗非常信任的得力干将,在周世宗死前任命赵匡胤为后周的禁卫军都点检。在周世宗死后,他不到七岁的儿子即位。但不到一年,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夺了皇位,建立了大宋帝国。陈桥兵变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赵匡胤的文治武功也不失为一代明君。但道义上怎么也说不过去。所以史书上记载说:出师之日,策点检为天子。是对陈桥兵变的粉饰。



    总结:战争、利益没有对与错,只有成与败。所以关于这些事情产生的道德问题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有些人认为这样不道德,有些人则认为这个是无可厚非。没有刘邦亥下灭项羽就没有至今都让华夏子孙魂牵梦萦的大汉四百年的大一统。赵匡胤陈桥兵变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从狭义的角度讲,这不道德,但是从广义的角度讲,它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为人民带来了和平,繁荣。



  1. 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号。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歼灭战,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一直奉行这一条,是当时最有效率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所有的诸侯国的国君,大家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好, 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他们放了,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1.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战国时期最为显赫的大将,征战沙场三十余载,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是他带兵来战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有确切的记载: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此将军!一个将领到了这样的一种地步,这在战争史上是很少见的。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之功。他的战绩创造了中国兵法的最高实战典范---战神---武安君白起!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
何谓春秋,就是战争,政治等国家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白起在冬天奇袭魏国河内,开创冬战先例,在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次运用步兵大规模攻城战。白起指挥长平之战,全歼赵军。杀赵军四十余万(又说共六十余万,坑杀降卒四十余万),长平之战既是中国走向统一,改写历史的关键战役,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残酷、最壮烈的重大战役,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是中国大规模地围歼战法先例。
长平之战是一场两国的生死大战,当时的战争规模,在古代战争史上是很罕见的,在战国时代是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就是秦赵两国调集的兵力,从史书上来看加起来应该有100万左右,在当时那个年代,两千多年前,这是相当相当可怕的一个统计数字,100多万。所以这场战争对双方来说谁都输不起,包括强秦也输不起。实际上这就是战国晚期的时候,决定是由谁来统一中国的一场战争。 而在这场战争当中,白起再一次扮演了男主角、男一号。
在当时那个战争年代下,白起打的是歼灭战,他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一直奉行这一条,是当时最有效率的一条原则。因为我们千万不要忘了,在战国人口不多,恢复缓慢的时期,人力资源要比国土资源更加宝贵。在当时那个年代,每年的都要爆发战争,所有的诸侯国的国君,大家都在争斗,如果说在一场战争当中,你俘虏了大量的士兵,好, 战争到此结束,而你把他们放了,他回到他的国家以后,下一次战争他们仍然是战士,战争永远都会进行,战争会一场接着一场地打下去。
长平之战若不杀降,这四十五万赵军回头又是一支大军,秦军等于白打。白起为国家计——杀!
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因此,谷口村又名杀谷、哭头、省冤谷,位于高平市城西5公里处,村子里有白起台、骷髅山、骷髅王庙等古迹。骷髅王庙始建于唐代,唐玄宗作潞王时,巡幸至此,见白骨遍野,头颅成山,触目惊心,遂在头颅山旁修建骷髅王庙,“择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髅大王”。现骷髅王庙为清代遗构,庙内塑赵括夫妇像。明代诗人于达真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很,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每到高平旅游观光的人们,都要到骷髅王庙参观游览,领略长平古战场的雄浑场面。
百年后的项羽,同样坑杀三十万秦军降卒,为什么人们把白起当作杀人魔,而对项羽抱以同情呢?难道仅仅因为他比白起痴情?
长平之战,是中国军事史乃至外交史的一次壮举,只不过完成这次壮举的是为后世儒家文史所鄙视的奉行法家治国(依法治国)的秦国!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因为感慨李牧一代良将没有好下场、扼腕叹息而盲目将感情趋向战败的赵国;更不能因为白起每战不留降卒而侮蔑扭曲把憎恶强加给秦国。
秦国自然不是无懈可击,否则也不会二世而亡,但是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是不是该公正客观一点,而非一句“暴秦”“杀人魔王白起”一概而论。
白起兵家奇才、赫赫战神,却不理权谋,配不上“枭雄”二字。至于英雄,那历来都是送给后世儒家王道所推崇之人。由于白起杀敌太多,也被这些“仁义道义”的文人排除在外。所以后人往往把他称作是杀人魔王,甚至有的史学家认为,白起根本就不配称作是一个名将。但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白起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真正为战争生的“战神”!
战国名将中,吴国伍子胥、孙武,魏国吴起、庞涓,齐国孙膑,燕国乐毅,无不是先拜师修习,成为兵家名士后,前往心仪的国家“拜将”,希望得到英明君主的赏识——这是战国良好的双向选择人才的氛围,所谓“百家争鸣,择优而适”。而这些“名将”大多在退隐或失势后著书立说,要把自己的兵家理论与实践流传后世。
然而真正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则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兵家学习,是纯粹的“行伍出身”,从小兵开始,在杀戮与拼杀中凭借战功名留后世。
秦赵在战国中最血性好战,尤其是秦国,因为彻底执行法家军功制度,所以大将都是在战争中诞生,即便是世家子弟,没有功劳,仍是老兵一个,不可封爵。在这种的环境下,才诞生了白起之类从基层将领一步一步凭战功走向辉煌的一代战神! 2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
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秦使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灭三晋,数破楚军,燕王逃亡。秦始皇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的秦将李信,认为他贤能果敢。李信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终破燕军虏获太子丹。秦始皇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道:“非六十万不可。”始皇说:“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史记·王翦白起列传》)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秦王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归频阳养老。这时的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攻平与(今河南平与北),蒙恬攻寝丘(今河南临泉),大破楚军。李信又乘胜攻鄢、郢,均破之。于是引兵向西与蒙恬军会师城父(今河南平顶山市北)。项燕率领的楚军乘机积蓄力量,尾随秦军三天三夜,终于大破李信军队,攻下两个营垒,杀死七名都尉,秦兵败逃。秦始皇闻秦军失败,大怒。使他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到频阳向王翦谢罪,说:“我没有听从将军的话,李信终使秦军受辱,如今楚军逐日西进,将军虽有病在身,怎能忍心背弃寡人?”王翦辞谢说:“老臣疲弱多病,狂暴悖乱,希望大王另择良将。”始皇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始皇允诺。于是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始皇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始皇说:“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始皇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分,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王翦替代李信前来攻楚,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今安徽宿州东南),斩杀将军项燕(一说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中国,史书称“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史记·王翦白起列传》) 赵国——廉颇、李牧的评价在下张帖子上

曹操被人追杀,逃到一个叫吕伯奢的朋友家那避难,早上醒来的时候,听见窗外朋友的家人在说“缚而杀之”,他便马上冲出去把人都杀了。结果发现台子上绑着一头猪。原来是朋友的家人准备杀猪招待他,不想被他误会,但是朋友的家人已经被他都杀杀了。而朋友正好外出了。于是他就跟他的随从马上逃跑。正好在路上碰到回家的朋友。朋友问他怎么这么快就走了,自己还正准备买酒杀猪来招待他。谁知道曹操回身一剑把他朋友也杀了。随从问他“你已经把他的家人都杀了,为什么还要杀他”曹操说“我杀了他的家人,他回去看了后肯定会找我算帐,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仁义与利益作文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益的追求变得更加直接和显著。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道德与价值观的挑战。社会上不乏有人为了短暂的利益,背弃仁义,导致信任危机、道德滑坡。但更多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那些将社会责任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企业和个人,最终不仅实现了经济上的成功,也...

金钱利益关系的文言文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道德的本质是利益冲突,对吗
其二,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利益选择上的困境。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这种冲突使人面临最严峻、最残酷的选择:维持信念必须以舍弃生命为代价,选择生命则必须以背弃人之为人...这种“勿以暴力来抗恶”的观点,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容易造成对恶势力的让步和纵容。在现实生活中...

不为利益所动的文言文
2. 古文中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危险的人有哪些 1.虞公:“假道伐虢”中的虞国君主,收了晋献公的玉和马就允许让路给晋国攻打虢国,虞公不听手下宫之奇劝阻,结果晋国一回头就把虞国收了,这是“唇亡齿寒”的出处。2.周幽王:褒姒生性不爱笑,周幽王为取悦褒姒,举烽火召集诸侯,诸侯匆忙赶至,却...

唐武宗为何灭佛?
灭佛原因:1、佛教是外来宗教,佛教的发展,给寺庙和僧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加上佛教寺庙往往享有免税、田地、女婢、奴隶等特权,这造成了社会财富向佛寺的极大集中,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朝会昌灭佛时就说“十分天下财,而佛有七八”。2、另外,僧侣不事生产不服劳役,还拥有大量仆役、女婢,...

(恋爱)义和利,该选择义还是利?用欺骗可以得到好处,是不是就要欺骗别人...
很明显的对比,“利”和“义”常理角度来分析 “利”像楼主说的用欺骗手法去得到好处,明显这是天地不容,神憎鬼厌的。不要干了。“义”就不解析了 至于那个高于那个,那该视乎本人了。社会上什么人都有

“人性”最大的恶是什么?
比如,战争年代,有些人只为了自己吃饱穿暖报一己私仇,背弃自己祖宗,敢当欺压百姓的帮凶汉奸。直至现在还有些人,背弃养育自己的祖国仅为一己私利,敢当出卖祖国的奴才。善良的人却为保家卫国,不卑不亢,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两种人的鲜明对照,展现出两种人的思想境界立场和觉悟,也决定了两种人的...

强弩之末的翻译(高中文言文助读上哒)!!!
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到了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都没有了,并不是他们开始时力量不强,而是到了最后,力量衰竭了。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

李斯帮助胡亥,沙丘密谋有着怎样的利益纠葛?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赵高对于李斯的利益说服,可以说,在自身利益之前,李斯妥协了!毅然决然选择背弃扶苏,投向胡亥。 赵高的游说 赵高深信,利益所在,就...寒暄之后,赵高单刀直入:“上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李斯勃然作色,惊斥道:“安得亡国之言!此非崐人臣所当...

为啥会说慈禧太后闭关锁国,误国误民一百年千古罪人?
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以慈禧为首的封建统治者才突然从梦中醒来。他们发现自己完全落后于时代,但是想要挽救清王朝灭亡的命运,扑灭中华大地的烽火已经为时已晚。慈禧完全沉沦于自己的个人私欲当中,他已经背弃了国家大义和民族利益,为了紧紧握住手中的权力,甚至不惜泯灭民族尊严。慈禧作为清朝最后...

平罗县17693658817: 关于历史上有些西方人很个人主义 会为自己的利益牺牲道义 -
乐怜补血: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曾说:“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 这种个人主义在暴君身上体现的比较多,你可以去搜下—欧洲暴君 补充下 火烧罗马,处死圣徒的尼禄 荒淫无道的亚历山大-卡里古拉

平罗县17693658817: 成语故事+见利忘义 -
乐怜补血: 见利忘义意思: 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见利忘义的成语故事: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

平罗县17693658817: 求义大于利的事例 急!!!!!!!! 急呀!!!!!!!!!!!!! -
乐怜补血: 已经清楚,以下是剖题与要点解读. 义字在辞源中的有关意义有: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正义|道义②情意:义气|信义|情义 1利益:一切个人行为,集团行为的原因. 2利益的形式:有形的,无形的,长远的,眼前的. 3利益的范畴:围绕...

平罗县17693658817: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之间利益合谋而又背弃的例子,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秦国背弃晋国与郑国合谋 -
乐怜补血: 楚国先是与齐国结盟,后又因为张仪的说辞,背弃齐国,与秦国结盟

平罗县17693658817: 宁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曹操说的? -
乐怜补血: 这是成大事的必要的心理与素质,在历史上有许多事例汉高祖刘邦当年为逃命,把自己的妻儿推下马车,有背弃诚信撕毁同项羽的盟约.最后一将功成万骨枯,成就帝业.三国时就是刘备太过妇人之仁,为给自给兄弟关羽报一剑之仇,引来火烧连营八十里,几乎殆尽全部主力.就是曹操的这种心狠手辣才成就了后来魏国统一全国

平罗县17693658817: 蔺相如 - 蔺相如是什么人?
乐怜补血: 蔺相如 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书信给赵王,愿以... 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

平罗县17693658817: 你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有什么看法?举例说明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影响 -
乐怜补血:[答案] 出自《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意思... 事功的实现体现在道义之中,而不是把事功放在道义之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有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后...

平罗县17693658817: 请举出一个纯为道义而没有利益的例子吧. -
乐怜补血: 楼主提的问题有诡辩的嫌疑啊~~~ 你所说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这个条件很有问题噢.这么说吧,一个人帮助了别人,就算他是为了道义,可是最终难道他不会获得一种心理满足吗?不可能有人明明就是痛苦却还会自觉的做某件事情吧.要知道,人的任何行动都会有内在或外在的推动力,楼主的问题首先就要把这个推动力拿掉,那怎么可能举得出实例呢? 如果说希望举一些纯粹出自道义情感的推动,而没有任何追求物质利益以及自利的目的在其中的行为事例倒是可以的.最符合楼主要求的情况应该属“君子慎独”这一类的了吧,有名的像后汉的杨震暮夜却金,在没有别人知道的情况下,就杜绝了为了获得社会名望的目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就是真正的对道义的坚持维护了吧.

平罗县17693658817: 为什么说唐雎不辱使命 -
乐怜补血: 秦王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不愿意,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依靠自己的胆识和口才迫使秦王折服道歉,保存了自己国家的土地,所以说不辱使命.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平罗县17693658817: 中国没有道义的人有哪些? -
乐怜补血: 遍地都是 包括你我,我们缺少信仰,以人是野兽进化来的自居.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我们的座右铭.只要不涉及我的利益,一切都是浮云,不信来世有罪,想尽办法过好当下,利己主义到了巅峰,那个国家的人都想从别人那里得到点什么,最后人人都想经商,女人可以劈叉,男人只好搞搞地沟油,炒炒大蒜头,其实人类可以像白蚁和蜜蜂样的利他利己并存的,这就涉及到政体和宗教信仰了,其我们活反了,就算进化论真实,也不能成主流.人要生有所畏,道德约束不了人性的.不说了 说多了被和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