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个角度,如何评价李秀成?

作者&投稿:倚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李秀成以及忠王府?~

忠王是无愧于该封号的,就从被俘后的写的东西来看,战略眼光极高,少有的太平军的战略级人物,就其终后来看,也算是太平军诸位王爷中比较善终的一位,仅枭首而已,未被凌迟;若此人逃脱天京陷落之变,太平天国2.0版本、指日可待,在英王,忠王死后,太平军再无翻盘之本,康王汪海洋;也只是战将而已非帅级人物,扼腕叹息之。

李秀成在历史上争议很大,但是只说个人对太平天国的贡献来说。李秀成绝对对天平田天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良多。特别是在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内部力量损失严重,中高层将领和官员短缺。李秀成和陈玉成两位青年将领,临危受命,主持军事事宜,保证了太平天国局势的稳点。李秀成与普通的将领不一样,他具有非常宽阔的眼界。虽然他从小家贫,未曾得到系统的学习,但是却仍然能对太平天国的局势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国家危难之际,向洪秀全提出著名战略“让城别走”。后来更是制定了一系列的,诸如选拔人才、宽大刑律、体恤百姓、任人以贤等改革计划,以增强太平天国的实力。在太平天国后期,是他与洪仁玕一起,支撑起整个局势。这样一个泥腿子出身的人,能够在政治上拥有这般眼界,十分难得。

由李秀成被俘经过和自述所给予的评价

曾国荃非常痛恨李秀成死守天京城,让他费了那
么大的力气,伤透了脑筋,吃够了苦头,才能把天京
攻下.这次李秀成被俘,曾国荃为解心头之气,狠狠
处罚李秀成.他要用尖刀和针锥狠刺,然后用刀一小
块,一小块地把李秀成的肉割下来,慢慢地把他折磨
死.

当他命人把李秀成带上来时,拿起针锥,像疯狗
一样冲向被五花大绑的李秀成,在他身上一阵猛刺,
一时流血简直像喷泉一样直向外飞溅,洒了一地!曾
国荃还不解恨,又喝令刽子手把李秀成的肉一片一片
地细割下来,李秀成满身血肉模糊,成了一块红通通,
血淋淋的肉团.但李秀成并没有被这酷刑吓倒,相反,
他挺起胸膛,威风凛凛地大喝曾国荃 :"曾国荃!交
战双方,各将士都为各方之主而战,你生什么气 而
且,胜败乃兵家常事,这次被你捉拿,也只是偶然的,
你就高兴得发了疯,你不觉得这有损曾家的大义吗 "
过了三天,曾国荃差人做了一个木笼,把李秀成
装在里面.1864年7月28日,曾国藩从安庆赶
到天京,亲自审问李秀成.后来他经过深谋远虑,决
定就在南京杀死李秀成,以免夜长梦多,但他却狡猾
地叫李秀成写一个供述,以便杀了他以后向朝廷有个
交代.

李秀成当时有两种打算,一种是当敌人用刀锥加
害于自己时,就慷慨壮烈地牺牲;另一种是,当敌人
放下刀俎时,就暗中跟随他们走一段路,伺机东山再
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秀成深谙其中
真意.

所以,曾国藩叫他写供述,李秀成就认为这是他
实行第二选择的好机会.他忍耐,迁就于曾国藩,从
见曾国藩第二天就开始写自述,用委婉,曲折,甚至
巴结曾国藩的语气进行他的秘密计划.在炎热的夏天,
囚笼之中,为达到他的目的,李秀成争取时间拚命地
挥写,以每天七千字的惊人速度,去赶写这一部自述.
李秀成在写自述的第五天,曾国藩就与心腹赵烈
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虑与商议,最后一致以李秀成"狡
猾多端"为借口,下决心把他杀害.

在李秀成写自述的第八天,曾国藩又亲自和李秀
成谈了一次话.李秀成在谈话中,借机劝曾国藩称帝
反清.曾国藩当时确有称帝之心,但他的顾虑太多,
并没有采纳李秀成的劝告.而在第二天下午,李秀成
还在赶写自述时,就把他拉出来杀了.李秀成在赴刑
场时,神色镇定自若,微笑着踏上刑场,并吟诗作词
十句,表现出他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李秀成自幼就受到忠,孝的教育,是个孝子,极
其孝顺他的母亲,每次有重大事情出去或出差在外,
凡是有可能,必定先辞别他的母亲.
再者,他出生雇农,久经革命锻炼.他一生忠心
耿耿,尽了他的"愚忠"之心.尤其是他没听取李世
贤兵谏他不要入天京城,而去天京哭着谏天王不要守
天京,弃城突围,天王不听.李秀成见天朝已无多大
希望了,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叫天王给他赐死,以
免日后落在清兵的手中.

当天京失陷时,他甚至连家中的老母都没去救,
而先将幼天王解救突围,足见其忠大过孝.而且在关
键时刻,将自己的战马让给幼天王,结果自己落了难.
还有在荒山逃难时,当地百姓叫他剃头避难,他硬是
不肯,严正表示 :"即使不幸落在敌人手里,也不过
是死罢了 ."从这一切事实中可见,在他的思想上,
是早已有献身革命事业的准备了.

早在他被俘虏受刑的当天晚上,曾国藩的心腹赵
烈文,劝李秀成投降时,李秀成表示 :"朋友之义,
不能逾越,更何况受其爵位 ."赵烈文又问他 :"现
在天京已经陷落,天下就要太平了,你以后有什么打
算 "" 死罢 !"但他还有后文 ,"顾虑到长江沿岸
都有原来的部将,能让我写信把他们遣散,以免彼此
再战,生灵涂炭,就已死而无憾了 ."从中可以看出,
他为能保存革命力量,做任何牺牲都无所谓!

李秀成在表现出他的坚定不移的革命立场的同时,
也有自己的打算.李秀成对当时的革命形势,有他自
己的看法.他认为,太平天国的前途还很有希望,军
事力量还很雄厚 ,广大人民还在拥护太平天国; 而
且清朝统治者内部,清朝与外国侵略者之间,都存在
着尖锐的矛盾,他们的联合只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即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他们的各自利益却不相同;再
者,现在幼天王已经脱险,太平天国几十万大军都在
长江两岸,问题只在于一个有威望,有能力的领导者
来统领,就可以复兴太平天国,而他自己正是合适的
人选.另一方面,李秀成在他的思想意识里面,就已
深深地受到《东周列国志》 ,《三国演义》中叙述的
"勾践灭吴","姜维伪降"等历史故事的影响 . 现
在国破被俘,自己又是太平天国的军师,军队的最高
统帅,复兴太平天国已是责无旁贷了.所以,他决定
在敌人用武力时,自己就慷慨就义;当敌人用文的时,
只要有一线生机,即使忍辱负重,也要坚挺下去.
因此,在他写自述第八天熄灯之后,乘着曾国藩
又过来和他谈话之机,劝曾国藩称帝,自己假降曾国
藩,以苟且偷生,伺机重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当时
曾国藩掌握湘军,占有长江中下游广大地盘,湖南,
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到处都是他的士兵和战船.
而这些富庶的产粮省份的粮食和税银则源源不断地输
入他的金库.这强大的军事,物质的实力,曾几度使
清皇朝极怕曾国藩推翻他们的统治地位;并且,曾国
藩的党羽,亲信也企图拥他做皇帝,借机捞到好处.
当湘军攻下安庆时,曾国藩的心腹大将彭玉麟就试探
曾国藩说 :"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 "(《清
朝野史大观》第八卷.)曾国藩在他老家湘乡建书屋,
工匠做的上梁文就颂祝道 :"两江总督太细哩,要到
南京做皇帝 ."而曾国藩本人,则表示他自己不听李
秀成的劝告的原因不是"不敢 ", 而是"不肯".这
也说明了李秀成的计划并不算幻想.但是,曾国藩向
来是个老奸巨滑的反革命傀儡,考虑问题很多,又有
太多的顾虑,他和心腹赵烈文通过对李秀成的谈话和
观察他在过去的一切活动,两人一致认为李秀成狡猾
多端,阴谋诡计最多,所以曾国藩非但没有中计,反
而看穿了李秀成的如意算盘,决定趁早把李秀成解决
了,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把李秀成押解北京 ,不免在
途中遭到太平军的劫逃).

就在8月7日下午,当李秀成还在忙着写自述时,
曾国藩就派人通知他,当晚就要把他处死.李秀成仍
在写自述,一听到这件事,就停笔震惊了好一阵子,
知道自己全部的心思都白费了.镇静之后,他倒心平
如镜地准备去死,因为他已竭尽全力了.到晚上赴刑
场的时候,他仍"谈笑自若 ",像没事儿一样.行刑
前,他作词十句,词中叙述了他的忠诚之情,同时也
有称赞和感恩曾国藩的语意,这很大可能是李秀成的
另一目的,因为他在狱中,曾国藩来谈时,李秀成曾
向他提出三个条件,其中就有不要追杀太平军余部,
把他们遣散就够了.通过这最后歌颂曾国藩,就是防
止他改变对自己的许诺,以保存太平军的实力,这充
分体现了李秀成自始至终一直是对太平天国忠心耿耿
的.

李秀成被捕后,死前最大的遗产就是他的供述,
即《李秀成自述》。《自述》内容详尽 、 条理清楚。
文中内容几乎包括太平天国运动的整个过程。不仅包
括他所参加和组织的战事和其他事件,而且也记载了
一些由他作为旁观者的战事。但由于他作为太平天国
后期的主要将领,所以在这期间他所指挥的战事几乎
都是太平天国的重要战争。比如二破江北大营,三河
战役,二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第一次进攻上海,
第二次西征,进军浙江,第二次进攻上海,率军回救
天京(后期),苏州保卫战,天京保卫战等。

正因为他是参加者、领导组织者,他的记叙更具
真实性、可靠性。这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提供了一份
朴实的礼物,弥补了太平天国史中的许多漏洞,减少
了研究中的许多弯路。

遗憾的是,李秀成在写自述时并没有查阅任何资
料,更没有时间进行详尽的思考,只是在自己的记忆
中,把一件一件事回忆出来。对于以前整天在戎马上
生活的他,不免遗忘某些细节,特别是一些日期,只
能有个大概的印象。所以书中某些地方的差错是不可
避免的。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李秀成写《自述》所处的特
殊环境和他本人另有谋算,除了上述的记忆错误外,
还有些有意的歪曲和隐瞒。比如,他断定幼天王死在
乱军中,以消除曾国藩的疑心,不再追击幼天王,以
及有意讨好曾国藩,以期有朝一日能复兴太平天国等。
最为可惜的是 ,《李秀成自述》并没有完整地保留下
来,而被曾国藩作了删改,最后部分被曾国藩撕毁,
以至于某些史实的遗失和某些事实受到歪曲。如曾国
藩将《李秀成自述》原稿中“将原文盖印”真迹的涂
改和将天朝十误中的第十误全部涂改为“误不应专保
天京,扯动各处兵马 。”显然,这是曾国藩为了显耀
自己功劳的“杰作”。

尽管如此 ,《自述》原稿的大部分内容毕竟保留
下来。在近一个世纪后,曾国藩的曾孙在社会舆论的
压力下,终于于1963年在台湾影印公布。经过各
史学专家,特别是太平天国史学专家罗尔纲先生从影
印本的字迹、内容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翔实的考
证,证实是李秀成的真迹。

对于李秀成的评价,向来贬褒不一。笔者认为,
李秀成的一生功过皆有,而且功超于过。李秀成从青
年参加太平天国运动,从士兵到大将,到统帅,无不
表现出他的忠诚、勇敢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屡次战
斗中, 立下汗马功劳。 他领导的军队被英国人呤称
为“常胜军 ”,成为后期太平军的精华和天朝的支柱。
如果没有他这样的将才,能有这样的勇兵吗?

虽然他在用兵上有时不顾大局,偏于自私,但相
对于他的功劳来说,是次要的。如果说他被俘后在狱
中“变节”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污点,那么,这丝毫不
会影响他的功劳。因为,即使他不“变节 ”,就能使
太平天国运动复兴吗?当然不会。毕竟他是坐在笼中
的人,一切最多只能是异想天开了。不过,从中国传
统的人格上来说,这种“变节”确实有碍于他的英雄
气概,给他自己脸上涂了黑。但其实这也只是鹦鹉学
舌,从小就开始对他影响的《东周列国志》, 在他死
前仍发生作用,可以说他的“变节”是因为《越王勾
践灭吴》陶冶所致。换个角度说,他的“变节”是他
的一种计谋,如果他能获得成功,苟且活着,那他将
寻找机会复兴太平天国,这也正表明了他的忠诚,为
太平天国事业殚精竭虑,费尽心机。

如果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李秀成的自述是一部很
好的太平天国战争史,并且,他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
的经验教训。摘其原文如下:

“计开天朝之失误有十:
一、误国之首,东王令李开芳、林凤祥扫北败亡
之大误。
二、误因李开芳、林凤祥扫北兵败后,调丞相曾
立昌、陈仕保、许十八去救,到临清州之败。
三、误因曾立昌等由临清败回,未能救李开芳、
林凤祥,封燕王秦日纲复带兵去救,兵到舒城杨家店
败回。
四、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章在湘潭
全军败尽。
五、误因东王、北王两家相杀,此是大误。
六、误翼王与主不和,君臣疑忌,翼起猜心,将
合朝好文武将兵带去,此误至大。
六、误主不信外臣,用其长兄次兄为辅,此人未
有才情,不能保国而误。
七、误王不问政事。
八、误封王太多,此之大误。
九、误国不用贤才。
十、误立政无章。误国误命者,因十误之由而起,
而性命无涯 。”(选自《李秀成自述》。)

虽然他总结这十误(共有十一项)具有局限性,但
他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内总结出来,已着实不易,因为
任何事务都有个完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所需的是时
间,而李秀成正是缺乏这个,因此,对于他的局限性
是可以谅解的。但是他在总结中忽略了二次西征的失
败,正表明了他的具有自私性,这与他出身于农民,
及其所具有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

总之,李秀成的一生辉煌的成就使他成为战场上
的英雄,同时,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使人们也看
到他只是一个朴质、活灵灵的人,任何英雄只是一个
人,而不是神或上帝的创造物。让我们历史地、中肯
地评价他的一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总的来说,李秀成也是一个改变历史的人物,他
的英名将永垂史册!

千载之下 谁解忠魂:忠王李秀成临终变节质疑

核心提示:
难道李秀成是傻瓜、疯子,明知活不成,还要给自己扣上一个大黑锅,赚个千古骂名,才死得开心,死得其所?果真如此,他怎么可能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主帅,凭着自己的愚蠢屡次打败老奸巨滑的华尔和老谋深算的曾国藩?

对于太平天国的大多数统帅将领,后人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当然对他们的争议也不少,如洪秀全的不思进取,杨秀清的倨功自傲,韦昌辉的妒贤嫉能。其中最遭非议的要数李秀成。李秀成是个文武兼备,深有谋略的军事将领,颇有石达开之风,是太平天国后期的得力干将。他作战机智勇敢,多次打退清廷和洋枪队的进攻,受封为忠王。在天京危急之际,李秀成还向洪秀全提出“避其锋芒,转战南北”的正确建议,可惜未被采纳。天京陷落后,在突围过程中,李秀成将他的好马让与幼主掩护其突围,结果他自己因“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东南的方山被敌人擒获。出人意料的是,这样一位为太平天国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竟然在被俘之后写出数万字的自供状“乞降”。在胡绳的《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一书中这样写道“李秀成作为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支柱,虽然犯了不少错误,但不失为一个勇敢的战士;在遭到失败时,为绝望的心理所支配,表现出了可耻的动摇和变节。”

然而历史的真相果真如此吗?综观李秀成的经历,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种观点显然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李秀成多次打败湘军,早被清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他和湘军可以说是不共戴天的死对头。何况当时天朝已亡,他对清廷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之前他又多次劝曾起兵反正。这样的一安定分子,清廷能容得下他,曾国藩会留下他给自己惹麻烦?李秀成不是傻子,他不可能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也不是傻子,不应该看不到这一点。既然他已无赦免之理,那么他又为什么会向曾国藩乞降呢?果真是贪生怕死,贪图富贵,无耻叛变吗?他真是愚蠢到明知一死却摇尾乞怜,让天下人耻笑,遭后人唾骂,担当千古罪名吗?

如果他真是一个贪生怕死,贪图富贵的小人,又何必与清军浴血奋战呢?还不如早早归顺,起码加官进爵,胜如现在的身败名裂。或许有人会说,那时太平天国气数未尽,天王对他又器重有加,这种情况下他不会变节。那么什么时候是变节的最好时机呢?在清军重重围困天京之时,天京城内内缺粮草,外无救兵,洪秀全病入膏肓。如果他真是一个小人,完全可以乘人之危,落井下石,把天京拱手相让。可他却坐失变节良机,反而向天王提出突围北上的建议。结果碰了一鼻子灰,那时的天国可以说是没的救了。即使这样,他还要逞英雄,死守天京直到城破。城破之后,他本该自己仓皇逃窜,保住自己的小命。可他却要保驾幼主,把自己的好马都让给他。此时变节还来得及,起码可以交出幼天王,卖主求荣,也算得奇功一件了。他为什么不这么做,非得让清廷擒获再投降呢?

难道是寄希望于老曾顾念多年打仗的交情,幻想他惜英雄重英雄,留下他这条命,并命他在清廷谋个前程。不幸的是他又多次劝说老曾拥兵自重,老曾留着他不是正好让清廷抓着了把柄,断送自己的大好前程,甚而至于连老命都保不住。他放过李秀成,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他不会傻到这种地步吧?

难道李秀成是傻瓜、疯子,明知活不成,还要给自己扣上一个大黑锅,赚个千古骂名,才死得开心,死得其所?果真如此,他怎么可能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主帅,凭着自己的愚蠢屡次打败老奸巨滑的华尔和老谋深算的曾国藩?

难道他是要故意装疯卖傻,效法孙膑假痴不癫,希望清廷看他可怜,饶他一命吗?试问慈禧曾国藩这些杀人如麻的刽子手,能发得了慈悲,放过这个平日切齿痛恨的宿敌吗?

难道他幻想清廷能把他放在枕边好让自己想到太平天国就日夜不宁,警策自己接受教训,励精图治。即便他真有如此天真的想法,清廷又怎会有这般的好心。慈禧可以“量中华之物力,结贵国之欢心”,在她眼中,国计民生算个屁。

难道说李秀成被老曾忠君卫道的精神感化了,真的要死心踏地归顺清廷吗?然而此时的满清王朝,丧权辱国,民不聊生,腐烂透顶。除了几个奴才走狗之外,谁还会为他效力。他们的鬼话,骗得了谁?即使李秀成真有忠君卫道的思想,他作为洪秀全手下重臣,忠也应该是忠于太平天国,怎么会向蛮夷君主俯首称臣?

难道他真是因为所谓的“绝望”,向曾国藩乞降吗?那么他在数次直谏屡遭驳回之时为什么不绝望,在天京危急之时为什么不绝望,在天京陷落之后为什么不绝望?
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要效法蜀汉的姜维的假投降,以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复兴太平天国。他所说号召太平军余众投降,其实就是要保存实力。可惜曾国藩不是邓艾,于是他没有做成姜维。老曾可能早已识破他的心机,在他刚刚想做姜维之时,老曾便挥刀让他饮恨九泉,到那边见他的榜样姜维去了。他们俩个千古忘年之交会在泉台谈些什么呢?假如姜维遇到了曾国藩,那么他就只能做李秀成;假如李秀成遇到了邓艾,他可能比姜维做的还要好。时势弄人,李秀成不但没做成姜维,丢了命不说,还赢得了千古骂名。如果他当初打消这个愚蠢的念头,像陈玉成那样痛骂老曾几句,或许还能得一副厚葬和一个千古英名。

再看李秀成被俘后的表现,曾国荃为泄私愤,在审讯李秀成时“置刀锥于前,欲细割之”,“叱勇割其股,皆流血,忠酋殊不动”。李秀成轻蔑地对曾国荃说:“曾九,咱们各为其主,而天下事兴灭无常,你今日偶尔得志,何得对我如此狠毒?”从古到今,多少人屈打成招,在严刑峻法摧残下下,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1864年8月7日傍晚被曾国藩杀害,时年42岁。就义之时,李秀成谈笑自若,慷慨赴死。面对如此残酷的折磨,没有伟大的抱负,怎么能够如此坦然?李秀全无愧于“万古忠义”这四个大字。李秀成如果真是个无耻的叛徒,那么历史上谁又能称得上真正的烈士?

李秀成的自供状,与其说是降书,不如说是遗书。在这洋洋数万言里,他详细回顾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他提出“收齐章程”,希望由他代为招降太平军余部,无非是为了手下将士免于清廷屠戮。尽管李秀成在自述中曲言卑辞,写了许多自污自辱的话,对曾国藩大加褒扬,而且自认大清子民,“尽义对大清皇上,以酎旧日有罪愚民”,“免大清心腹之患再生”。然而细观其全文主旨,都是从全国大局出发,提出的治国安邦之策,他提出了防鬼为上,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的建议。“虽我有我国之广炮之好,实无他炮之强。取到其炮,取到车炮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而且据罗尔纲等学者研究表明,曾国藩对李自成自述进行了大量了删改。尤其是七十四页以后,因为李秀成在这部分内容中劝说曾国藩拥兵自立、取清朝而代之,被曾国藩撕毁。1977年12月曾国藩的曾外孙女把李秀成劝曾国藩作皇帝的曾家口碑写给了罗尔纲先生,口碑记录为:“李秀成劝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果真如斯,那么这不仅不是乞降书,而是对曾国藩的劝降书。设若他当时遇到的不是曾国藩,而是袁世凯,历史也许会被改写。可惜他所托非人,曾国藩文人出身,忠君卫道的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他不会更不敢叛清自立,故事最终以英雄的悲剧收场。

富有戏剧性的是;半个多世纪后,我党著名领导人瞿秋白在牺牲前也写了一篇《多余的话》,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被国人视为叛徒。两人的举动真可谓是异曲同工,可以说是历史上的巧合。曾国藩余满清鹰犬,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尚能得到伟大领袖的赞誉。而李秀成这个“革命先烈”,“阶级兄弟”,却由于伟大领袖十六字御笔朱批,以叛徒之名盖棺定论。可悲的是直到今天,不少人仍然寻章摘句,詈骂不止。

死者已长矣,公道自在人心,这段千古奇冤,拿出来让大家重新评价。

毛主席读了《忠王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本,批了几行字:“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晚节不忠,不足为训。”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他和洪仁玕、陈玉成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 而且,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在独撑危局,虽然他在很多问题上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变节的事情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家的地位。 我们看到李秀成在给洪秀全1858年的上书中指出的关键几点和后来提出的著名战略“让城别走”,就可以为他的战略眼光所佩服,他在上书中提出了一 整 套 纲 领 性 的改 革 计划,选 拔 人 才、宽大刑律、体恤百姓、任人以贤等,比较 能 可贵的 是 他大 胆 举荐 石达开出 任 领 袖 群 伦的总理军师。尽管这两点建议没有被洪秀全采纳,但是,他们的历史价值和实际价值不能受到低估。而且,我们注意到李秀成在江浙地区执行的一些政策已经走向天国极端宗教戒规的反面,这是继石达开之于江西之后的第二次有益的尝试。 然而,李秀成的缺点就像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一样给太平天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建都以后,保障上游的安全一直是既定方针,虽然这个方针有着一定的偏颇,但是主要方面还是正确的,第一次西征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江南、江北大营尽管林立,但丝毫不能影响天京的供给,说明上游安庆或者说是安徽的得失在太平天国的政治天平上是举足轻重的。作为一个富有政治军事经验的领导人李秀成不会不知道这点的,然而,他却是计不及此,在第二次西征开始的时候,他就勉强应对,最后干脆擅自回师南下,使得本来可以重创敌人的大会战成为泡影。这时的李秀成已经越来越醉心于建立他自己的领地了,分封的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李氏兄弟手握重兵,居然以远水为名,拒绝救应,从古以来,凡是偏安江左的政权比较成功者均是抱定守江必守淮的大原则的,而李秀成竟然如此昧于大势,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洪仁玕指出:“忠王既抚有苏杭两省,以为高枕无忧,不以北岸及京都为忧。”是 有一定道理的。此时的李秀成已经明显的把集团利益放 在全局观念上来做通盘的考量,他当然不会听进去洪仁玕的劝告。未几,被洪仁玕言中。 安徽沦落以后,清军进而分兵攻略江浙,不过一年的光景,领地完全丧失。而且,在李秀成统治江浙地区时,他比较轻信和轻率,著名的内奸徐少遂就是这样浑水摸鱼的。在选拔将领方面他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苏州八王反水就是一个明证,反观陈玉成等人,部下很少如此大规模的叛变投降。李秀成的宽简在激烈的斗争中往往演化为一种放纵,容易被钻空子。这是他疏阔的一面。《太平天国通史》指出:李秀成在羽翼未丰之时,总是借助陈玉成兵团或者相互配合,而一旦等到掌握军权以后,李秀成坐大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这个评价还是符合事实的。至少李秀成在后期的种种失误是他的脑子里面的某些个人主义有着重要联系的。当然,这和后期洪秀全执行的分封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将领热衷于领地忽略于大局,最后只能走向崩溃。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他和洪仁玕、陈玉成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 而且,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在独撑危局,虽然他在很多问题上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特别是变节的事情为后人所诟病,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他作为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家的地位。 我们看到李秀成在给洪秀全1858年的上书中指出的关键几点和后来提出的著名战略“让城别走”,就可以为他的战略眼光所佩服,他在上书中提出了一 整 套 纲 领 性 的改 革 计划,选 拔 人 才、宽大刑律、体恤百姓、任人以贤等,比较 能 可贵的 是 他大 胆 举荐 石达开出 任 领 袖 群 伦的总理军师。尽管这两点建议没有被洪秀全采纳,但是,他们的历史价值和实际价值不能受到低估。而且,我们注意到李秀成在江浙地区执行的一些政策已经走向天国极端宗教戒规的反面,这是继石达开之于江西之后的第二次有益的尝试。 然而,李秀成的缺点就像他的优点一样突出,一样给太平天国造成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建都以后,保障上游的安全一直是既定方针,虽然这个方针有着一定的偏颇,但是主要方面还是正确的,第一次西征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江南、江北大营尽管林立,但丝毫不能影响天京的供给,说明上游安庆或者说是安徽的得失在太平天国的政治天平上是举足轻重的。作为一个富有政治军事经验的领导人李秀成不会不知道这点的,然而,他却是计不及此,在第二次西征开始的时候,他就勉强应对,最后干脆擅自回师南下,使得本来可以重创敌人的大会战成为泡影。这时的李秀成已经越来越醉心于建立他自己的领地了,分封的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李氏兄弟手握重兵,居然以远水为名,拒绝救应,从古以来,凡是偏安江左的政权比较成功者均是抱定守江必守淮的大原则的,而李秀成竟然如此昧于大势,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洪仁玕指出:“忠王既抚有苏杭两省,以为高枕无忧,不以北岸及京都为忧。”是 有一定道理的。此时的李秀成已经明显的把集团利益放 在全局观念上来做通盘的考量,他当然不会听进去洪仁玕的劝告。未几,被洪仁玕言中。 安徽沦落以后,清军进而分兵攻略江浙,不过一年的光景,领地完全丧失。而且,在李秀成统治江浙地区时,他比较轻信和轻率,著名的内奸徐少遂就是这样浑水摸鱼的。在选拔将领方面他缺乏一定的判断力,苏州八王反水就是一个明证,反观陈玉成等人,部下很少如此大规模的叛变投降。李秀成的宽简在激烈的斗争中往往演化为一种放纵,容易被钻空子。这是他疏阔的一面。《太平天国通史》指出:李秀成在羽翼未丰之时,总是借助陈玉成兵团或者相互配合,而一旦等到掌握军权以后,李秀成坐大的现象就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这个评价还是符合事实的。至少李秀成在后期的种种失误是他的脑子里面的某些个人主义有着重要联系的。当然,这和后期洪秀全执行的分封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将领热衷于领地忽略于大局,最后只能走向崩溃。 这么多 拜托分给我吧

【总体来看】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著名的政治军事核心人物之一,他和洪仁玕、陈玉成维持天国的残局达七八年之久, 而且,在1862年以后,主要是李秀成在独撑危局,他是太平天国乃至整个晚清一位举足轻重的农民政治家的地位。 

【李秀成的缺点】李秀成醉心于建立自己的领地了,分封的观念逐步深入他的内心,当陈玉成在安庆血战之时,李氏兄弟手握重兵,居然以远水为名,拒绝救应,李秀成竟然如此昧于大势,不能不说是一种短视的行为。李秀成统治江浙地区时,他比较轻信和轻率。在选拔将领方面他缺乏一定的判断力。李秀成的宽简在激烈的斗争中往往演化为一种放纵,容易被钻空子。这是他疏阔的一面。

【李秀成的优点】他与陈玉成等天国将领相比,他除了有军事家的战略眼光,更有治国图强的政治思想。我们看到李秀成在给洪秀全1858年的上书中指出的关键几点和后来提出的著名战略“让城别走”,就可以为他的战略眼光所佩服,他在上书中提出了一 整套纲领性的改革计划,选拔人才、宽大刑律、体恤百姓、任人以贤等,比较可贵的是他大胆举荐石达开出任领袖。尽管这两点建议没有被洪秀全采纳,但是,他的历史价值和实际价值不能受到低估。李秀成是天国后期的立柱,但面临天国危机,曾力谏天王,望弃守天京,转战江西,以图东山再起。他不认同自己的天国的政治信仰,他所能做的就是尽臣子的责任,为百姓士兵着想,减少无辜伤亡。当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时,仍选择坚守天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抱必死殉国之决心。




从非核心企业角度如何去评价供应链绩效
因此,交付可靠性是一种重要的绩效指标,它衡量了供应链的可靠性和及时性。3、资产管理优秀的供应链经营需要管理物流资产,包括库存、仓库、设备等,无论是过剩的还是不足的资产都会对绩效造成影响。因此,在评价绩效时需要考虑资产的管理和利用。4、灵活性非核心企业可能需要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

面对“教师轮岗制”,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都有什么不同的看法?_百度知 ...
所以家长也不用担心,学校的教师会因为大规模地调整而出现混乱,换句话说,如果教师轮岗制能够实行,也就意味着未来将没有绝对的名校,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将会得以均衡,“学区房”的概念自然也就会逐渐降温了。面对“教师轮岗制”,站在不同的角度,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轮岗制如果能够实行,对于学生...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五个维度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五个维度, 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 多角度,多维度,对方案!多角度是论不同的学生用不同角度或同一学生不同年级年龄心理不同多角度。多维度是有的学生会写一个题目的作文但些其他的题目不会那么从会的回的地方入手激发潜在写作能力。多方案就是一步一步把大多数的学生的水平系统化提...

如何评价,等网站
一个网站的好坏我们如何评价,一般的讲从两个角度,一个是搜索引擎,一个是用户的角度。两个缺一不可,现在的搜索引擎更加的智能,所以很重视用户体验这一块。用户的体验对网站的影响很大,一般从页面的布局,设计的风格,简单易用性,内容是否有价值等各个角度去评定。这里我们主要说说从搜索引擎的角度...

2.谈谈艺术批评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
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探索艺术作品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方式主要关注的是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和互动。这些角度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进行艺术批评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批评方式,以便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

怎样评价一个人?
如何评价自己就是最大的问题,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人的核心和本质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随着我们的阅历和心智而不断变化且提高的。按照解决所有问题的流程,要从各个角度去考虑,都有对应的思维模型。构建不同的思维模型,是解决不同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次我们使用WH模型。首先...

如何运用基本的艺术理论分析和评价一部好电影
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2...

朋友们帮我点评下五官,请从全方位各个角度评价下,谢谢朋友们了_百度...
眼睛很漂亮 鼻头稍微的大 嘴巴不错 皮肤可以 男生不能太白了 可以稍稍修修眉 换个露额头的发型吧 或者是其他阳光干净的发型 好好打扮打扮 就不错了

书评怎么写?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发表意见:可以对作品的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评价;可以对作家的创作经验、人品学识进行总结评述;可以对读者的阅读进行指导;可以对作品的本身的得失从各个角度进行议论;可以结合作品的评论,探讨各种美学问题等等。1、评价的科学性。要以科学的文学理论为指导,实事求是...

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学习评价
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变化进行 估价的过程。学习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它有助于我们每个同学准确 地把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及时进行知识的自我完善。例如,某一部 分的知识特点和学习方法与其他部分有何不同?这次考试成绩好,是 试题容易,还是自己平时学习各环节...

玉门市19763745472: 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武功和智谋怎样? -
薄齿丁禾: 武功智谋很强,是天国中兴功臣,但独力难挽危局,这人偏保守,另外被俘后自述有变节之嫌

玉门市19763745472: 李秀成为什么自比姜维?? -
薄齿丁禾: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后期是重要的政治、军事人才,对中兴太平天国有着重要的贡献.自比姜维应该有以下几点相似之处:1.中兴能臣2.忠心耿耿,最终都势力战不敌被杀害

玉门市19763745472: 天平天国的李秀成和蜀汉的姜维的不同是什么? -
薄齿丁禾: 太平天国的李秀成和姜维可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啊:李秀成虽然初期是追随洪秀全的可是在最后的关头他却写了投降书(虽然这个投降书的内容历史上存在争议),至少在心理上人们无法接受他的做法,而姜维是至始至终都是一直忠心效忠于蜀国的,这一点无可非议.李秀成最终有叛国之嫌,而姜维却是忠心耿耿一心为国的好同志.

玉门市19763745472: 陈玉成和李秀成谁更会作战??? -
薄齿丁禾: 英王陈玉成打仗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是坦荡君子,急而直接,打仗英勇,部队团结,没有一个是投降的;14岁就率先爬上武昌城,16岁就封王,清朝人说:见到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真英雄!忠王属于仁义君子,智谋将帅.每次打仗都是先锋在前,自己殿后,稳重周密,万无一失;性格宽容犹豫了些;对天王忠诚(即使愚忠也做到底),对敌人不杀(俘虏了也礼送回去,感动得不再为敌),不为难部属(属下开门投降也放他们逃生).最后关头为了幼主奉献战马,真是感天动地啊!天国十误是为总结,想学姜维拉拢曾国藩,时机不成,总之是号英雄!

玉门市19763745472: 太平天国里,李秀成和陈玉成哪个更会作战
薄齿丁禾: 两位都是太平天国后期最优秀的将领,因为李秀成在被俘之后乞降不成被杀害,而陈玉成宁死不降,历史上相对来说对陈玉成的评价相对高一些.但是个人认为各有千秋,很难说谁高谁低. 太平天国的将领里论作战能力本人最欣赏翼王石达开.

玉门市19763745472: 李秀成写供状,向曾国藩投降,大家如何看? -
薄齿丁禾: 也难说,清代十大酷刑轮个遍,估计没几个人能抗下来.不过李秀成也真是的,还不如当时自杀呢,到了没逃一死,还落得个忠王不忠.

玉门市19763745472: 李秀成抗击八国联军算英雄人物吗 -
薄齿丁禾: 八国联军和李秀成不是一个时代的.李秀成打的是洋枪队(清政府的雇佣军).不算英雄人物.

玉门市19763745472: 李秀成在主持太平天国后期战局中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
薄齿丁禾: 没有集中全力与湘军力争上游.安庆是天京的上游,九江是安庆的上游,田家镇-半壁山是九江的上游,武昌是田家镇的上游,岳阳是武昌的上游,岳阳是长沙的上游,也就是湘军的老巢.从武昌顺流而下,数日可到太平天国的天京.安庆保卫战进行了2年多,李秀成始终没有打破清军的牵制,带兵救援安庆.

玉门市19763745472: 洪秀全给李秀成提了哪四个大字?为什么要提?
薄齿丁禾: 万古忠义 表彰他英勇卫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