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格格的规矩和皇后一样吗?

作者&投稿:夕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公主和格格有什么区别?~

“公主”不是与生俱来的地位,而是封号,是需要册封的,格格在满语中是“小姐”的意思,从这个含义讲一般贵族的女儿都可以称为格格。而清朝皇太极继位之后,效仿明制将皇帝之女改称“公主”,还根据封号来区分具体的层次。

清朝的格格与公主区别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皇帝的后宫除了皇后还会有很多嫔妃,自然皇帝就会有很多孩子。那这些孩子应该都怎么称呼呢?比如清朝公主和格格是一样吗?公主一词最早起源于西周,距今有几千年,公主和格格都是皇族女儿,但是差别却很大。皇上的女儿一部分被称为公主,也有一部分被称为格格。别看他们都是皇上的女儿就冲这称呼上就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区别。
公主广泛都是指皇帝的女儿,除此以外,皇帝的女儿还有另外两种称呼,比如固伦,她还被称为和硕。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个女儿。后来嫁给丰绅殷德后被加封为和孝。格格这个称呼是是从大清过后才开始的,清朝的公主只有两种一种想固伦这种,一种像和硕这种,固伦代表天下,所有只有皇后生出来的才能叫固伦。后宫妃子生的或者皇后养大的皇族之女就被称为和硕。相比起来和硕的地位就要低很多。
公主肯定是格格,但是清朝时期的格格不一定是公主,公主也不都是被叫做格格的。公主代表皇帝的女儿,格格只是那些清代王族的女儿。因为格格是满语的译音,汉语里说的小姐。例如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蒙古的格格和汉族的格格。到了皇太极时期,皇上的女儿就被改称为公主,而王宫贵胄的女儿则被称为格格。到了后来只要是贵胄的女儿都可以被称为格格。

满蒙的肯定就是王室的女儿,汉族不同,只在清朝初期存在,后来康熙称帝后就没有汉女被封为格格了,所以说同为皇帝的女儿,看称呼就能看出差别。格格可以说是清朝时期具有特色的一个称呼。

顺治十七年(一六六零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一、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县主”;
三、多罗贝勒之女,亦称为“多罗格格”,汉名为“郡君”;

清朝公主常服照片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入关前,满洲的亲贵们有用格格称呼妾的习俗。顺治入关,仍的此称号。到康熙时期,后宫定制,用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大清会典也规定了皇室女孩的封号与称呼,格格才从皇帝后妃中消失。但是王府仍用此称谓,用来称呼王府中没名份的小妾。乾隆帝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在雍亲王府邸时,因为出身寒微,名号既为格格。“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至于皇室所生子女,依照其母亲的品阶不同,封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固伦公主一般为正宫皇后所生之女,和硕公主一般为嫔妃所生之女。
礼仪制度
清朝公主的丈夫称额驸。《清史稿.职官志四》:“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又《礼志八》:“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赍赐必叩首......(注释:公主丈夫家的所有成员都要向公主下跪行礼)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注释:道光之后免除了这个制度)
称呼制度
公主对于皇上、皇后、嫔以上的人自称“儿臣”,称皇后为“皇额娘”,称自己的生母为“额娘”,称其他妃嫔(地位在“嫔”以上,包括“嫔”)为姨娘,称王爷为“皇叔”等等,另外,公主可以自称“本宫”;
礼仪制度
1)皇帝的姐妹:a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b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c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
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因为固伦公主尊贵,一般为正宫皇后所生,位阶也高,而且受封固伦公主的一般都是皇帝所宠爱最多的公主。
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
(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
(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妃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妃行“颔首”礼;
公主名讳
清朝时期不管是出嫁或未嫁公主严禁自称闺名,公主只有封号,闺名只能是亲生父母/姐妹兄长/丈夫知道外,一律不得与外人所知所称的. 这也是很多公主没有没有记载名讳的原因。
晋封制度
公主的晋封制度,要看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对她的喜爱程度。但是每位公主一生只有三次晋封机会。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划分的 收入又是怎么计算的
到了皇太极时期后宫制度开始完善,皇太极把福晋定为高级别的妃嫔,格格则属于低级别的妃嫔。清朝入关之后到了康熙中后期,清朝的后宫制度才逐渐稳定成形,康熙效仿明朝的后宫制度,后宫妃嫔被分为八级,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其中皇后名额一人、皇贵妃名额一人、贵妃名额两人、妃名额四人、嫔...

关于清朝末代的格格们
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例如,皇太极的次女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伦长公主,后改为“永宁长公主”,复改为“温庄长公主”。由此可见,现在影视剧中把皇帝之女称作“格格”是不准确的(如,“还珠格格”、“十八格格”……)。顺治...

在清朝什么是侍寝格格
皇后与皇贵妃则不受此待遇,也可以在皇帝寝宫过夜。 至于妃子嫔被宠幸后,留与不留的规矩,史书上并无记载,应该是现代人杜撰的. 求采纳 清代嫔妃侍寝与各代不同,不再是皇帝亲自登门。清代皇帝自有一套制度。每日晚膳时,决定哪一个妃子当晚侍寝。每个妃子都有一块绿头牌,牌面上是该妃子的姓名。备晚膳时,敬事房...

元朝皇帝,皇后,妃子,公主,皇子,王爷,格格,世子的封号分别是什么?_百度...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儿孔四贞是清代唯一的汉公主,封和硕公主,(此后清代再无汉人公主)其余三个,就是康熙朝的三藩,下场如何,大家都是知道的。和硕公主应该是皇帝妃子所生的女儿 固伦公主应该是皇后所生的女儿(或者说嫡出,好像如果妃子成了太后,女儿也跟着会成固伦公主)但是,如果皇帝高兴,可以格外...

清朝的格格是什么意思?
和所有的称呼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后金时期,格格着作为贵族女性的正式封号使用普通姑娘不再被称为格格,这一时期,汗王或者贝勒的女儿被称为格格。之后随着满族人入关,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清朝又重新规定了格格的等级,把皇帝的女儿称之为公主,并规定正宫皇后所生的女儿为固伦公主或者固伦格格。其他...

格格在清朝是什么意思
其中,皇后嫡出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庶出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自此“格格”,成为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用名称。 在清朝,格格成为贵族未出嫁少女的统称,即就算没有正式封号,贵族未嫁之女均可称为格格,相当于汉语中的“小姐”之意,这一点在《清稗类钞》中有所记载:“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

清朝格格的等级 细数清朝格格们的等级如何划分
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历)一生共生了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人因早殁没有加封,另外五个女儿,加封为公主。即第三女(孝贤纯皇后生),封固伦和敬公主;第四女(纯惠皇贵妃苏氏生)封和硕嘉...

清朝最显赫的公主,为何丈夫死了嫁给继子,难道不怕天下人耻笑?_百度...
正常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种乱伦的行为,但在那个时候这就是规矩,或许很难理解,但不需要理解。因为女人地位低,被当作附属品才会出现这个风俗,大多数女人对于自己的命运是无可奈何的。题目中所提及的那个清朝改嫁的公主就是穆库什格格,她是努尔哈赤的四女儿。穆库什格格的生母长得很美,所以努尔哈赤经常...

古代清朝年轻的皇后自称什么?格格呢?
皇后·自称·哀家,格格·就是公主·自己也成格格·君主·

在历史上,清朝格格的真实容貌是什么样的呢?
咸丰十一年特旨封为固伦公主,恭亲王固辞,诏改荣寿公主。固伦荣寿公主性格沉静、不苟言笑,即使面对权倾天下的慈禧,也不曾委曲求全的拍马屁,是慈禧晚年少数敢直接面谏慈禧的人物。第二位,王敏彤,本名完颜童记,镶黄旗人,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她一直活到了2003年,终年91岁。 这位格格命运多舛...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朝宫廷格格礼仪 -
宗凯硫酸: 1、册封礼:《清史稿》上说:“册封公主,封使至,公主率侍女迎仪门右,使者奉制册入,陈门前黄案上,移置堂前幄内.公主升西阶,六肃三跪三叩,宣讫,授侍女,公主跪受,行礼如初.使者复命,仍送仪门外.是日帝升殿,公主至御前...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代格格见了妃嫔要行礼吗,行什么礼?等级不同又有什么区别呢?拜托
宗凯硫酸: 我把答案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制度,第二部分介绍礼仪,耐心慢慢看,如果想... “格格”的制度:清朝后宫的嫔妃制度:皇后(1人)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朝格格的等级制度是怎样的 -
宗凯硫酸: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国君(即“大汗”)、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均称“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朝时期格格和公主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 -
宗凯硫酸: 格格、公主等级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称为“格格”,皇太极继位以后,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那么“格格”、“公主”有没有等级之分呢?清朝其实格格和公主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朝时候的公主,格格,郡主都有什么区别 -
宗凯硫酸: 1. 格格"原为满语的译音,译成汉语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贵胄之家女儿的称谓,即妇人之爵名.2. 公主: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即中宫)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 3. 亲王之女,称为"和硕格格",汉名为"郡主";

平泉县15248916491: 皇太后跟格格是什么关系 -
宗凯硫酸: "格格"是满语,在清朝是“小姐”的意思,并不是特指公主或王爷的女儿(不要受电视剧的影响).清朝,上流社会人家的女儿,上至公主、下至普通贵族之女,都可以被称为“格格”,但是"格格"之间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你的问题,要看这个"格格"具体是什么身份,才能回答.

平泉县15248916491: 以前的格格在宫中应做到哪些礼节??? -
宗凯硫酸: 清朝不叫格格,而是仿明制称公主.满人早期对国君女、酋长女或一般妇女的称呼.皇太极即位后,于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或作固龙、古伦,满语,译成汉语即国家)公主,妃嫔所生女及中宫抚养者称和硕公主,格格遂成为皇家贵族小姐婚前的统称.清制中,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之女,未予封号者均称格格,若加封,秩分五等,即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封郡主;封郡王女为多罗格格,封县主;贝勒女为多罗格格,封郡君;贝子女为固山格格,封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女为格格,封乡君.以上五等或为侧室所生,均依次降二等.

平泉县15248916491: 宫廷群妃子、公主、格格之类的等级,要好懂点,谢谢啦. -
宗凯硫酸: 妃子就是皇帝的老婆. 公主分为固伦公主(皇后所生)与和硕公主(嫔妃所生). 格格满语就是小姐的意思.是王公大臣、亲王贝勒的女儿. 皇帝的女儿并非一生下来就受封公主,也并非个个都受封公主.在获得正式的公主封号之前,皇帝的...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代宫女装和格格装,皇后,嫔妃装的区别 -
宗凯硫酸: 清朝宫女,格格,皇后,嫔妃等都穿旗装,满语称“衣介”.“旗装”又叫“旗服”,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区别.也叫大衫,长袍.旗装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 宫女装是统一的,没有太多的花样 格格装虽然和嫔妃装没什么区别,但头花是芙蓉花 皇后一般穿正红色, 妃子不能穿正红 头上配簪子,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在选择时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条件和身份来定.比如人关前,努尔哈赤的福晋和诸贝勒的福晋、格格们,使用制作发饰的最好材料首选为东珠.两百年后渐渐被南珠,即合浦之珠所取代.

平泉县15248916491: 清朝的格格,就是公主吗?
宗凯硫酸: 清朝的格格是皇家贵族小姐的称呼,亲王的女儿可封为和硕格格,然后世子及郡王及多罗贝勒之女为多罗格格,后贝子之女为固山格格,镇国公、辅国公之女为格格.从清太宗起,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为区分嫡庶,皇后的女儿是固伦公主,皇后养女和后妃的女儿是和硕公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