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四哭赏析

作者&投稿:鄣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四哭~

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在听了徐庶和水镜先生的推荐后,先后三次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诸葛亮得知徐庶向刘备推荐自己后,心中很矛盾。刘备固然是位“仁主”,是“皇叔”,自己辅佐刘备肯定能够得到重用,但当时刘备手下“文不过孙乾、糜竺、简雍,武不过关羽、张飞、赵云”,况且没有牢固的地盘,没有强大的军队,实力太弱,基础太差,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难度确实很大,所以诸葛亮心里犹豫,拿不定主意。刘备第一次来访,诸葛亮躲了起来;第二次来访,诸葛亮出去“闲游”了。第三次来访时,诸葛亮干脆大白天猫在屋里睡大觉,不肯相见。张飞等的有些不耐烦了,于是想出了一条计谋,故意大声对关羽说:“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张飞的嗓门高,诸葛亮自然能听得见,想到张飞是个粗鲁汉子,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况且自己的房子是“草房”,哪里能经得起用火烧,只好翻身起床,出来拜见刘备,并为刘备的诚心所打动,于是答应跟刘备出山。 诸葛亮跟随刘备来到荆州,拜见刘表。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性命只在旦夕”问计于刘备,刘备让他问诸葛亮,诸葛亮借故推托。到了第二天,刘琦又两次请求诸葛亮给他出主意,又遭到了拒绝。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琦有一古书,请先生一观。”乃引孔明登一小楼,孔明曰:“书在何处?”琦泣拜曰:“继母不见容,琦命在旦夕,先生忍无一言相救乎?”孔明作色而起,便欲下楼,只见楼梯已撤去。(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诸葛亮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懦弱无能的刘琦会使出这么一招,如今“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又见刘琦连哭带跪,甚至还“掣剑欲自刎”,实在是没有了办法,只好为刘琦出谋划策,让他效仿“重耳在外而安”的例子,“上言乞屯兵守江夏,则可以避祸矣”。不见兔子不撒鹰,刘琦在得到了自己能够“活命”的良策后,才命人安上梯子,送诸葛亮下楼。 刘备死后,诸葛亮全心致力于北伐中原,委派李严负责粮草供应。李严的手下都尉苟安因为喜欢喝酒,解送粮米时耽搁了十天,被诸葛亮“杖八十放之”。苟安因此怀恨在心,连夜投降了司马懿。懿唤入,苟安拜告前事。懿曰:“虽然如此,孔明多谋,汝言难信。汝能为我干一件大功,吾那时奏准天子,保汝为上将。”安曰:“但有甚事,即当效力。”懿曰:“汝可回成都布散流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称为帝,使汝主召回孔明:即是汝之功矣。”苟安允诺,径回成都,见了宦官,布散流言,说孔明自倚大功,早晚必将篡国。宦官闻知大惊,即入内奏帝,细言前事。后主惊讶曰:“似此如之奈何?宦官曰:“可诏还成都,削其兵权,免生叛逆。”后主下诏,宣孔明班师回朝。(三国演义第一百回)西蜀皇帝刘禅听到诸葛亮想谋反的传言后,非常担心,但又没有证据,在宦官的挑嗦下,只得派使者星夜赶赴诸葛亮的军营,告诉诸葛亮“眹有机密事,必须与丞相面议”,让诸葛亮火速回成都。就这样,诸葛亮在军事上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只得服从命令,忍痛割爱的放弃了攻取中原的战机。 诸葛亮在北伐中遇到的最强硬、最顽固的对手就是司马懿了,为了拿掉司马懿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诱惑司马懿出兵对打。但是精明的司马懿却“吃一堑,长一智”,甘心“忍辱负重”,不管你诸葛亮再怎么羞辱、挑战,我就是坚决不和你交手。软硬都不吃,司马懿铁了心的坚守不出,诸葛亮即使谋略再深,计策再高,也着实没有办法。无奈之余,诸葛亮只得运用“下三滥”的手段,派人把一套“巾帼并妇人缟素之服”连同一封措词极度羞辱的书信送到司马懿面前。司马懿看了女人衣服和书信后,“心中大怒”,这可是对一名将军莫大的嘲笑,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司马懿转念一想,马上看透了诸葛亮的用意在于让自己出战。于是装着很高兴的接受了诸葛亮的“礼物”,并重赏了使者。使者起初看到司马懿生气的样子,还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呢,想不到司马懿不但不杀他,反而对自己高标准的接待,未免心花怒放。精明的司马懿揣摩透了使者的心理,于是不失时机、将计就计的向使者打听蜀军军情,问:“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使者曰:“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使者辞去,回到五丈原,见了孔明,具说:“司马懿受了巾帼女衣,看了书札,并不嗔怒,只问丞相寝食及事之烦简,绝不提起军旅之事。某如此应对,彼言:食少事烦,岂能长久?”孔明叹曰:“彼深知我也!”(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三回)本来想用计谋引诱司马懿出兵,不料司马懿不但没中计,反而获得了自己身体状况不好不能长久的最高军事机密,这一机密的泄漏,无论是对诸葛亮本身而言,还是对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而言,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此刻,心理脆弱、心力交瘁的诸葛亮只能仰天长叹,并由此而变的“神思不宁”,以至于旧病复发,最后死在了五丈原。 诸葛亮被后人称为“中国历代贤相中第一奇人”。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遐想到他的足智多谋,他的鞠躬尽瘁,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聪明绝顶的人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即使像粗鲁野蛮的张飞、懦弱无能的刘琦,都能让满腹经纶的诸葛亮上当中计,更不用说遇到精明远虑的司马懿了。

公元220年,诸侯并起,天下纷争。山清水秀的竹林间,茅舍内,一位中年男子头戴纶巾,手握羽扇,身在茅舍,心系天下,看兴亡成败,胸中尽万点河山,道:“人和者,得天下也。”于是三顾茅庐的佳话造就了一代伟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诸葛孔明以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干,建蜀国,兴汉业,历经图治,呕心沥血。以其智,以其情,以其义,展现了一代蜀相伟大的胸襟气魄,令天下人为之敬仰,让我醉,让我痴,令我狂。
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有通天彻地的才干,深谋远虑,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呼风唤雨。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草船借箭,三气周渔,借东风赤壁之战。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司马面前摆空城。威镇八方,“真乃神人也。”他调兵遣将,知人善用。赤壁之战中,明知关羽乃情义深重,知恩必报者,亦派其扼守要道,结果华容道上关羽顾念旧恩,宁舍己而放走了劲敌曹操。有人道,此乃孔明之过也,错失良机。然却不尽然。
看,当主公刘备急切地加以阻止时,:“云常乃性情中人,必放曹操,贤相怎可让其扼守要道?”孔明听罢,仰声长叹曰:“此乃天意,天不灭曹。若魏国亡,东吴势必崛起,此乃一劲敌,又占地利只势,蜀国必难与其相抗衡,势必亡矣。今三分天下,呈三足鼎立之势,我等趁此良机,兴农业,固粮仓,养精蓄锐,方可破敌。而云常经此一战,必更忠心效蜀,此乃臣之大计也!”由此看来,放走曹操绝非偶然,亦非孔明之败笔,实乃形势所逼,无奈之举也。
再如用魏延。其时三足鼎立,蜀国力量较为弱小,诸葛亮苦撑危局,自然注重网罗人才。蜀中名将除关张赵马黄外,还有一位就是魏延。诸葛亮在对其的使用上可谓煞费苦心。魏延也算能够 骁勇善战,屡建功勋。但此人头后有“反骨”,不够忠诚,诸葛亮料定他日后定会谋反,但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此人不可不用,尤其在关张赵马黄等人凋零之后。况且你如不用,就有可能为敌所用。
诸葛亮一边用他,一边又防范着他 。待到诸葛亮操劳过度,病危之际,密令魏延断后。当夜魏延忽作一梦,梦见头上长出二角,得知乃大吉之兆,遂起兵谋反,果应孔明之言。还是诸葛亮早有安排,并留下锦囊妙计,才有马岱砍下魏延首级之举。
知道其有谋反之心,还要用之,如走钢丝一般,诸葛亮成竹在胸,自己在世其有惧怕之心还不敢公然造反,不用可惜。在其造反之前杀之,又让将士们寒心。只有在其身边埋下伏兵,待其反时一举杀之,一般而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在特定形势下,如何变通的取得最佳之效,实乃大智慧也。
鲁迅在评价诸葛亮时认为他太神而近乎于“妖”。对前人的评价,我不能深入领会。在我看来,即为“妖”,那意味着贬义。我以为不然,尽管诸葛亮的才智近乎神话,但称其为“妖”不免过于尖酸刻薄,他只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重情义的人。
街亭之战中,马谡争先,一再狂言不休,没有引起他的注意,这是他的失察。派王平,岂知马谡怎肯听王平之言,这是再度失察。结果失去战机,失去所的之地,失去了将得的胜利,失去了锐气,失去了灭魏兴汉的大业,失去了政治家、军事家所应有的明智,可谓“一失足成千古恨”。此乃孔明人生的一大败笔。
这当中固然有孔明失察之过,却也不尽其然。看,马谡请兵时,孔明虽有疑虑,但因素对其有好感,抹不开面子,故委以重任,究其根源,乃一“情”字。事后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如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这一哭,一挥手之间,深深的自责,贻误战机,用人不当,也害了马谡,累及其全家,可见其“情”之深。
对马谡家属的安置照顾,又可见其“义”之重。孔明二哭,当参军蒋琬求情时,孔明流涕而答曰:“惜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这一哭,又交织着多少情感。马谡将斩,虽心中不忍,奈执法严明,为不得不斩而哭,恨自己知人不能善用而哭。
街亭失守,战局不能扭转,兴汉渺茫,于是悲从中来,怎不流涕?马谡斩毕,孔明又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其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这一哭,多少悲愤涌上心头,眼前曾经的茅林溪水;沙场点秋兵;与先帝纵马与广袤的田天地之间,谈古论今 往事历历在目。思旧恩,悔自己不听先帝之言,枉费先帝一片苦心。深恨己之不明,失去了兴汉大业,对不起先帝的知遇之恩,一片深情,又是一个“情”字。
说孔明不“明”,我认为只有一点。先帝白帝城托孤之时曾说:“幼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万不得已之时,丞相可取而代之,兴我汉室。”然尽管先帝如此之说,孔明决不违“情”犯上,依旧忠心耿耿,一生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怎可“情义”二字所能尽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后世有评诸葛亮云: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扩展资料: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参考链接:诸葛亮_百度百科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不是真心
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哭周瑜——假慈悲
诸葛亮哭周瑜----虚情假意
诸葛亮哭周瑜----亮欺东吴

很多啊

http://book.qq.com/a/20081008/000004.ht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9/10/29727_2853350.html

作为“一代明主”的刘备,其哭的手段被他发挥的几乎是淋漓尽致。有评论家说:“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写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问题的事,对人痛哭一场,而扭转局势”。

一哭占荆州

众所周知,赤壁大战后,刘备按诸葛亮的安排,用诡计夺取了军事重镇——荆州。周瑜气得金疮迸裂,决心起兵与刘备决一雌雄,经鲁肃劝说才罢兵言和。但周瑜认为刘备占据荆州是东吴称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最初,刘备以辅助侄儿刘琦为理由赖着不还。刘琦死后,鲁肃又去讨荆州,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来辩护,并立下文书,取了西川后再归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空手回。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做了东吴的乘龙快婿,孙权又要鲁肃讨还荆州,厚脸皮的刘备已经黔驴技穷,问计于军师诸葛亮:“鲁子敬三番五次来讨荆州,均是先生劝退而去,今又来取,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说道:“若是鲁子敬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

鲁肃来到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坐下来后,鲁肃说:“如今刘皇叔已经是东吴女婿,也就是我鲁肃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话直说了。”

刘备说:“子敬不必谦虚,有话直说”。

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借去许多时间了,一直未还,今日既然两家结了亲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

鲁肃说完后,专侯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鲁肃见刘备哀声嘶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何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

那刘备哭声不绝于耳,哭成个泪人儿,哭得泪湿满襟,鲁肃则被刘备哭得胆战心寒。这时,诸葛亮摇着鹅毛扇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道:“我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为什么哭吗?”

鲁肃说:“只见皇叔悲伤不已,不知其原因,还望诸葛先生见教!”

诸葛亮说:“这不难理解!当初我家主公借荆州时,曾经立下取得西川时便还给东吴的文书。可是仔细想想,主持西川军政大事的刘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汉朝的骨肉。若是兴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万人唾骂,若是不取西川,还了荆州无处安身;若是不还,那东吴主公孙权又是舅舅。我主处于这两难困境,子敬又三两次的来讨,因此泪出痛肠,不由得放声恸哭。”

诸葛亮说罢,又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大放悲声。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诸葛先生从长计议。”

诸葛亮说:“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将我主烦恼转告。再待一段时间,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还荆州如何?”

鲁肃见刘备哀痛之极,只好答应。

二哭出仁义

刘备善于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计。

刘备定西川不久,关羽因刚愎自用,丢了荆州,刘备要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吴国。诸葛亮等人极力劝阻,认为若是率百万大军讨伐东吴为兄弟报仇,是存小节而失大义。而且蜀吴相拼,得利者必是曹操。刘备自称是汉室之后,不为复兴汉室而出兵,却为私仇而伐吴,有失大丈夫气概,刘备自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桃园结义”的情结始终丢不下,加上百官劝谏,

不让他出兵,他只好终日以泪洗面。

诸葛亮说:“皇上少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云长刚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祸也。皇上宜保全万金之体,徐图报仇”。

刘备辩白道:“孤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日云长已亡,岂能独享富贵乎?若不雪恨,乃负昔日之盟也!”说完,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后,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过三五次,三天不进水食,终日泪如泉涌,直哭得泪湿衣襟,血泪斑斑。一天不发兵为关羽报仇,刘备一天不止痛哭,这样号哭终日,夜以继日,连一向诡计多端的诸葛亮也无法劝阻。

三哭当皇帝

刘备是很会哭的,尤其是他想当皇帝的那一幕哭得恰到好处。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自立为王的刘备大吃一惊,刘家天下易主怎能不惊?刘备此时羽毛已经丰满,很想弃王而称帝,但是又不好说出口。昔日曹操虽然独霸朝政,但傀儡皇帝还在,天下名义上还属刘家,如今曹丕废主自立,这简直逆天而行,怎么办?刘备虽然远在四川,但无时不想问鼎中原。此刻见时机成熟,自立为帝的条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只好用哭来暗示心迹。于是,水米不进,又使出杀手锏,每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许昌而祭之,这一次由于是想当皇帝,于是不仅痛哭,而且哭出病来。干脆不理政务,把一切大事全部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自然知道刘备的“哭因”。这时正好有人夜间捕鱼,捞到一块金光灿灿、瑞气盘旋的玉玺。诸葛亮终于找到了治疗刘备痛哭的药方,遂率群臣上表奏请刘备当皇帝。

刘备看了后,果然停止了痛哭,却又故作愤怒,怪诸葛亮等人陷他于不忠不孝。但是经诸葛亮等人苦劝,刘备终于高高兴兴的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蜀”。

四哭扼诸葛

刘备不仅哭出了一个“大蜀”皇帝,临死时又老调重弹,用“哭”来保住刘家的西川天下。那是他当上皇帝后,执意要讨伐东吴,为他的异姓弟兄关羽报仇,结果被东吴的一年轻儒子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在赵云的救护下,逃到了白帝城。因无颜回成都见群臣,就将白帝城的驿馆改为永安宫。因积郁成疾,久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诸葛亮前来。

诸葛亮到来后,刘备流泪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怎奈智术浅陋,不听丞相忠言,自取其败,羞于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

说完,不等诸葛亮回答,又痛哭不止,满面流泪。诸葛亮乃聪慧之人,自然知道主子为何而哭,只好陪着流泪,并劝说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付天下之望。”

君臣二人各怀心事哭作一团。

哭了一会,刘备心想这样哭下去,自己一命呜呼,刘家的江山就无法保住,便急命诸臣进来,又要笔写下遗诏递与诸葛亮,当着众人哭着对诸葛亮说:“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朕本应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话未说完,又痛哭,哭得众人胆寒心凉。哭着哭着,又对诸葛亮说:“丞相将遗诏转给刘禅,凡事多请丞相教他”。

诸葛亮等人急忙哭着跪下,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一只手拉诸葛亮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以告”。诸葛亮说:“陛下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隐瞒,臣洗耳恭听”。

刘备当着众人哭泣道:“君之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儿子可以辅助,则辅之。如果不能辅助,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出了刘备的“哭外之音”,不觉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赶紧哭拜于地:“臣安敢不尽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完,以头叩地,双目泪流。

刘备见“哭”的目的已经达到,既然你诸葛亮当着这么多人表了态,那么日后你还敢反悔?刘备这时不哭了,急忙召两个儿子刘永、刘理到床前说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三人(还有远在成都的太子刘禅)皆以父事丞相。稍有怠慢,天人共诛尔等不孝之子!”又对孔明说:“丞相请坐,朕儿拜以为父”。

诸葛亮明白了刘备的用意之后,表态说道:“臣以肝脑涂地,安能补报知遇之恩也。”刘备之用心可谓狡诈,先是痛哭不 已,然后逼诸葛亮表态,最后让三个儿子称诸葛亮为相父。这样一来,诸葛亮不仅不敢取刘家天下为已有,而且真的肝脑涂地为阿斗这个庸皇帝效劳。

刘备身后之事安排妥当后,自然不再哭泣,安然驾崩。

一哭占荆州

众所周知,赤壁大战后,刘备按诸葛亮的安排,用诡计夺取了军事重镇——荆州。周瑜气得金疮迸裂,决心起兵与刘备决一雌雄,经鲁肃劝说才罢兵言和。但周瑜认为刘备占据荆州是东吴称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鲁肃去向刘备讨回荆州。最初,刘备以辅助侄儿刘琦为理由赖着不还。刘琦死后,鲁肃又去讨荆州,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来辩护,并立下文书,取了西川后再归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空手回。后来,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做了东吴的乘龙快婿,孙权又要鲁肃讨还荆州,厚脸皮的刘备已经黔驴技穷,问计于军师诸葛亮:“鲁子敬三番五次来讨荆州,均是先生劝退而去,今又来取,不知军师有何良策?”

诸葛亮说道:“若是鲁子敬提起荆州事,主公只管放声大哭,待哭到悲切处,我自出来劝解,荆州无大碍也”。

鲁肃来到堂上,双方互相谦让。坐下来后,鲁肃说:“如今刘皇叔已经是东吴女婿,也就是我鲁肃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话直说了。”

刘备说:“子敬不必谦虚,有话直说”。

鲁肃说:“小人奉吴侯军命,专为荆州一事而来。皇叔借去许多时间了,一直未还,今日既然两家结了亲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还荆州为好”。

鲁肃说完后,专侯刘备答复。哪知刘备无话可说,却用双手蒙脸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鲁肃见刘备哀声嘶哭,泪如雨下,不禁惊慌失措,急忙问道:“皇叔何如此?难道小人有得罪之处。”

那刘备哭声不绝于耳,哭成个泪人儿,哭得泪湿满襟,鲁肃则被刘备哭得胆战心寒。这时,诸葛亮摇着鹅毛扇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道:“我听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为什么哭吗?”

鲁肃说:“只见皇叔悲伤不已,不知其原因,还望诸葛先生见教!”

诸葛亮说:“这不难理解!当初我家主公借荆州时,曾经立下取得西川时便还给东吴的文书。可是仔细想想,主持西川军政大事的刘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汉朝的骨肉。若是兴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万人唾骂,若是不取西川,还了荆州无处安身;若是不还,那东吴主公孙权又是舅舅。我主处于这两难困境,子敬又三两次的来讨,因此泪出痛肠,不由得放声恸哭。”

诸葛亮说罢,又用眼色暗示刘备,刘备耸肩摇膀,捶胸顿足,大放悲声。鲁肃原是厚道之人,见刘备泪下,放声痛哭,心中动了恻隐之心,以为刘备真的是无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劝道:“皇叔且休烦恼,待我与诸葛先生从长计议。”

诸葛亮说:“有烦子敬回见吴侯,将我主烦恼转告。再待一段时间,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还荆州如何?”

鲁肃见刘备哀痛之极,只好答应。

二哭出仁义

刘备善于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计。

刘备定西川不久,关羽因刚愎自用,丢了荆州,刘备要亲率大军前去讨伐吴国。诸葛亮等人极力劝阻,认为若是率百万大军讨伐东吴为兄弟报仇,是存小节而失大义。而且蜀吴相拼,得利者必是曹操。刘备自称是汉室之后,不为复兴汉室而出兵,却为私仇而伐吴,有失大丈夫气概,刘备自然知道这一点,但是“桃园结义”的情结始终丢不下,加上百官劝谏,

不让他出兵,他只好终日以泪洗面。

诸葛亮说:“皇上少忧,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云长刚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祸也。皇上宜保全万金之体,徐图报仇”。

刘备辩白道:“孤与关、张二人桃园结义时,誓同生死。今日云长已亡,岂能独享富贵乎?若不雪恨,乃负昔日之盟也!”说完,又哭绝于地,众官救醒后,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过三五次,三天不进水食,终日泪如泉涌,直哭得泪湿衣襟,血泪斑斑。一天不发兵为关羽报仇,刘备一天不止痛哭,这样号哭终日,夜以继日,连一向诡计多端的诸葛亮也无法劝阻。

三哭当皇帝

刘备是很会哭的,尤其是他想当皇帝的那一幕哭得恰到好处。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为大魏皇帝的消息传到成都后,自立为王的刘备大吃一惊,刘家天下易主怎能不惊?刘备此时羽毛已经丰满,很想弃王而称帝,但是又不好说出口。昔日曹操虽然独霸朝政,但傀儡皇帝还在,天下名义上还属刘家,如今曹丕废主自立,这简直逆天而行,怎么办?刘备虽然远在四川,但无时不想问鼎中原。此刻见时机成熟,自立为帝的条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只好用哭来暗示心迹。于是,水米不进,又使出杀手锏,每日痛哭,令百官挂孝,遥望许昌而祭之,这一次由于是想当皇帝,于是不仅痛哭,而且哭出病来。干脆不理政务,把一切大事全部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自然知道刘备的“哭因”。这时正好有人夜间捕鱼,捞到一块金光灿灿、瑞气盘旋的玉玺。诸葛亮终于找到了治疗刘备痛哭的药方,遂率群臣上表奏请刘备当皇帝。

刘备看了后,果然停止了痛哭,却又故作愤怒,怪诸葛亮等人陷他于不忠不孝。但是经诸葛亮等人苦劝,刘备终于高高兴兴的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蜀”。

四哭扼诸葛

刘备不仅哭出了一个“大蜀”皇帝,临死时又老调重弹,用“哭”来保住刘家的西川天下。那是他当上皇帝后,执意要讨伐东吴,为他的异姓弟兄关羽报仇,结果被东吴的一年轻儒子陆逊打得一败涂地,在赵云的救护下,逃到了白帝城。因无颜回成都见群臣,就将白帝城的驿馆改为永安宫。因积郁成疾,久病不起,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召诸葛亮前来。

诸葛亮到来后,刘备流泪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怎奈智术浅陋,不听丞相忠言,自取其败,羞于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

说完,不等诸葛亮回答,又痛哭不止,满面流泪。诸葛亮乃聪慧之人,自然知道主子为何而哭,只好陪着流泪,并劝说道:“愿陛下善保龙体,以付天下之望。”

君臣二人各怀心事哭作一团。

哭了一会,刘备心想这样哭下去,自己一命呜呼,刘家的江山就无法保住,便急命诸臣进来,又要笔写下遗诏递与诸葛亮,当着众人哭着对诸葛亮说:“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亡,其言也善’。朕本应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话未说完,又痛哭,哭得众人胆寒心凉。哭着哭着,又对诸葛亮说:“丞相将遗诏转给刘禅,凡事多请丞相教他”。

诸葛亮等人急忙哭着跪下,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刘备一只手拉诸葛亮起来,一只手擦着眼泪说:“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以告”。诸葛亮说:“陛下有什么话尽管说,不要隐瞒,臣洗耳恭听”。

刘备当着众人哭泣道:“君之才胜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儿子可以辅助,则辅之。如果不能辅助,君可自立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出了刘备的“哭外之音”,不觉汗流遍体,手足失措,赶紧哭拜于地:“臣安敢不尽股肱之力也?愿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说完,以头叩地,双目泪流。

刘备见“哭”的目的已经达到,既然你诸葛亮当着这么多人表了态,那么日后你还敢反悔?刘备这时不哭了,急忙召两个儿子刘永、刘理到床前说道:“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等三人(还有远在成都的太子刘禅)皆以父事丞相。稍有怠慢,天人共诛尔等不孝之子!”又对孔明说:“丞相请坐,朕儿拜以为父”。

诸葛亮明白了刘备的用意之后,表态说道:“臣以肝脑涂地,安能补报知遇之恩也。”刘备之用心可谓狡诈,先是痛哭不 已,然后逼诸葛亮表态,最后让三个儿子称诸葛亮为相父。这样一来,诸葛亮不仅不敢取刘家天下为已有,而且真的肝脑涂地为阿斗这个庸皇帝效劳。

刘备身后之事安排妥当后,自然不再哭泣,安然驾崩。

手段点拨:

一、刘备第一哭,虽然是无赖之举,但却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占荆州为己有,却伪装一副可怜相。

二、在第二哭中,刘备是哭关羽还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过,他这一哭,却哭出了“义”的形象来。

三、刘备的第三哭,正应证了老百姓说的那句话:“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四、至于第四哭,刘备哭了半天,才说出了真话,他显然是怕自己死后,诸葛亮效曹丕自立帝位,那么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基业岂不付之东流。于是先用哭来打动诸葛亮,再当众人面说出自己所担心事,看诸葛亮如何收场。

这种以哭来保住江山的所谓“大英雄”手段,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http://book.qq.com/a/20081008/000004.htm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9/10/29727_2853350.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319/10/29727_2853350.html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四哭
葛亮的第一次中计发生在三顾茅庐时:刘备在听了徐庶和水镜先生的推荐后,先后三次带领关羽、张飞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远大理想。而诸葛亮得知徐庶向刘备推荐自己后,心中很矛盾。刘备固然是位“仁主”,是“皇叔”,自己辅佐刘备肯定能够得到重用,但当时刘备手下“文不过孙乾、糜竺...

壮志难酬的古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杜甫《蜀相》赏析
【赏析】诗句用典故的时候,重在简约,不能长篇大论地说历史,而要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里杜甫用了两个量词来概括诸葛亮的功绩:“三顾”、“两朝”,同样的说法还 有“七擒孟获”、“三打白骨精”等等,用一个量词将这个人的主要功绩都说尽了,不仅全面,还 有体现了作者提炼语言的能力。我们...

<蜀相>如何评价诸葛亮?
读着这首诗,我们脑际浮现的,决不只是往古英雄诸葛亮的形象。还有抒情主人公伤时感事、叹息哭泣的荧荧泪光。这是一首感情极为浓烈的政治抒情诗,它的悼惜英雄、感伤时事的悲痛情绪渗透在每一句每一字之间,但表现手法却颇有奇特之处。它既不直言抒情,也不婉转托意,而是采取前半描写景物,后半纯乎用事与议论的办法,...

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那些?
赏析:此诗通过记叙重阳登山远眺一事,表达了诗人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4.《九日》唐代: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落帽醉山月,空歌...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
诸葛亮一生严谨,确实如此,而且他是一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但在具体战术方面他并不擅长,如果从文学的眼光看《演义》,那绝对是闪光的钻石。但是近年来“还原真实三国”的气氛愈加浓厚(高希希版“三国”哭着喊着要还原真实的三国,但最后还是一个泡沫剧。),建议你还是看一看《三国志》吧,其忠实...

老师叫我们评价杜甫的《蜀相》,怎么评价
从“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来看,杜甫是不喜欢善于歌唱的黄鹂的,因为他心中衡量好坏的标准不在于能说会道,而是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像诸葛亮这样的神机妙算之人,又忠心于君主,才是值得尊敬的人。孔子说“巧言令色鲜以仁”,我们可不能做黄鹂这样的花言巧语之辈,要赢得别人的尊敬,还需身体力...

蒲城县19882145701: 简述斩马谡诸葛三哭 -
赵寇复方: 斩马谡诸葛亮三哭如下:1、第一次哭:挥泪.被马谡临死前之言所感动,对马谡即将被处死,从个人感情上深表不忍和同情,因此感到悲痛不已.2、第二次哭:流涕.斩马谡是为了严正军法,不得已而为之,自己内心是极其不愿意的.3、...

蒲城县19882145701: 在出师表中写道“临表涕零”,是为谁哭?为什么哭? 求高手解答!! -
赵寇复方: 一个老臣的泪,表达了诸葛亮复杂的感情: 其一,要离开后主,前去北伐,一去千里,有不舍之情; 其二,对先帝刘备报答知遇之恩,想到先帝,难免感伤; 其三,刘备逝世五年才开始北伐,实现刘备和他之前订的战略,难免有物是人非之慨; 其四,对于后主刘禅的暗弱,诸葛亮心知肚明,觉得蜀汉的大业前景有些暗淡,难免悲情; 其五,对于西蜀的实力,诸葛亮北伐基本上没把握,但是又被他的所谓正义事业所绑架,不得不去北伐,所以难免有些知之不行而为之的悲怆. 以上五点,自己分析的,请参考

蒲城县19882145701: 诸葛亮杀马谡的时候为什么会哭?
赵寇复方: 一哭怒其不争,诸葛本来对他寄予厚望,可惜马谡兵败丢失街亭.、 二哭悔不当初,不听刘备遗言重用马谡,以至于伐魏大计失败,汉室难以复兴. 三哭辜负先主,因其重用马谡,使二出祁山再度无功,对不起先帝知遇之恩和临终遗愿.使先主在九泉之下难以安眠. 四哭失友失亲,马谡待他如师如父,诸葛亮也待他如徒如子,而这如徒如子的马谡要被他命斩头,岂不痛哭失声. 五哭拉绒人心,树立自己威严,连马谡都斩,丞相果真深明大义,高风亮节,这样不是更容易让那些将领心服.

蒲城县19882145701: 《三国演义》的“挥泪斩英雄”中,诸葛亮“三哭”表现了他什么性格? -
赵寇复方: 珍惜人才,也有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但是制度严明,当惩必须严惩.

蒲城县19882145701: 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描写眼泪的章节 -
赵寇复方: 三国中描写眼泪的细节有很多.其中眼泪有真有假,用途也各有不同.虽然不能直截了当的分类,但可以大致有所区分.下面就每种类型各举一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哭天下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此回中刘备三顾茅庐...

蒲城县19882145701: 通读全文你认为诸葛亮痛哭的原因是什么 -
赵寇复方: 原因是:1、感慨没有听刘备的话,导致此败.刘备临死之前嘱托诸葛亮马谡这个人难堪大任,说马谡言过其实.但是诸葛亮还是重用了马谡 , 让他驻守战略要地街亭 , 结果马谡只会纸上谈兵,丢失了街亭.2、马谡是个人才,杀了实在可惜.3、丢失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的进攻计划受挫,内心郁闷.

蒲城县19882145701: 诸葛亮哭公瑾是何意? -
赵寇复方: 诸葛亮识破了周瑜的诡计,以武力迎击周瑜的入侵.周瑜在战败之后气绝身亡,孙刘两家有成仇的危险.诸葛亮不顾个人的安危,亲到东吴祭周瑜,使两家重修旧好.周瑜之死是不分敌友的悲剧.诸葛亮的哭周瑜是有作为的古代政治家的胆略

蒲城县19882145701: 诸葛亮在写出师表时为什么要哭 -
赵寇复方: 只是敬词谦词,不一定真哭.但是,他的情绪肯定不佳,多年废寝忘食,没有什么效果,蜀国越来越弱,恢复汉室江山只是空想.明知回复无望,可是还得硬着头皮去做,明知不可而为之.想来诸葛当年,也许真的大哭一场,释放心头郁闷.

蒲城县19882145701: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这篇文章讲什么? -
赵寇复方: 庞统死了,诸葛亮英雄惜英雄,替他英年早逝感到痛心.张飞攻蜀,改变了以往的莽夫行为,打败严颜后为他的节气所动,最终放了他.严颜之后帮他一路开关劝降,比诸葛更早到达刘备身边

蒲城县19882145701: 孔明“挥泪”“大哭不已”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赵寇复方: 诸葛亮挥泪是因为他与马谡如同父子,斩马谡如同斩子,与情不忍. 诸葛亮大哭不已是因为刘备曾说马谡没有才能,而他自己却要重用马谡,后悔不已.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