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功底?我目前高一!想要学文科!

作者&投稿:威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一,准备学文科,应该怎么学?为高考做什么准备?~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第五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

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

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

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

如需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

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前预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在新《考试说明》颁发之前,可以先参考2003年的《考试说明》。至于考试的“超纲”肯定不是命题的方向而只能视为是命题的失误。

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体可归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运与共运”“殖民与反殖民”四个专题,进而形成一条主线索和三条副线索。而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关键性战役等等。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例,它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可再分为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等小专题,自然科学也可再分为农、医、天、算、工程等小专题。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放在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探究上。要学会以小见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理解这些历史现象。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例,如果对私学、书院的兴衰拉线索并不能算错,但终究只是一些细小知识的堆积,意义并不大;而如果能够揭示蕴藏其后的经济、政治根源,进而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才实现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的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3、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

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

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

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

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

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

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

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

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

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

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的四条基本途径

高三的学习只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除了抓住上述五个环节,如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绩,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四条途径作出努力。

1、时间的安排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六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日。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

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

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

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

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三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

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差,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差;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

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

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

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替,历史与地理交替,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

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

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

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

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

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三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

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

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

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

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多读,多感,多写。博览群书,我手写我心 [首先,文学作品主要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但是看书不是提高文学素养的唯一途径。文学归根到底是人对世界的感悟的结晶,必须增进对自然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接触外部世界的作家能写出什么作品;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只看书的人对世界的感悟有多高,所以我们必须增进对自然、社会的了解。] 1,提高文学修养不是看几本书能够解决的,需要长期积累。最好专门学习一下,比如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等。[5.20补注:学习时应当结合相关文学作品,比如学习“英国戏剧”时可以看看莎士比亚的剧作。] 2,当然,大量的阅读是少不了的,阅读方向主要为已有定评的名著(流行的文字可以看一看,了解动向,但以名著为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已有定评的书籍的可靠性比较高,但也要注意偏见的问题。] 3,还有就是自己动手,写写文章,多向有文采的人请教。[也许这是最重要的,看别人的文字和自己下笔,毕竟是不同的。] 4,开个书单:(A)中国: a.古代:诗经,楚辞等先秦诗歌(不必全看,可看选本,如:余冠英《诗经选译》,李山《楚辞选译》)。孟子,史记等先秦汉代散文(均有选译本)。唐诗,宋词,元曲(可以看一些选本,如《唐诗三百首》等,注意:有些篇目选得不是很好;另:宋诗亦有特色,可看钱钟书《宋诗选注》)。四大名著。[可以看看评注版本,了解他人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进自己对文章分析的能力。] b.现代:鲁迅的杂文,小说。叶圣陶,朱自清等人的散文。新诗。 (B)外国: a.西方:拜伦,济慈,雪莱,普希金,歌德,席勒等人诗作。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可以看看散文选,毕竟大部头的小说不是一会儿可以看完的,而且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一定能够看懂,从比较浅近的文章看起,可以了解他国的行文习惯等东西,可以增进对其他文章的理解。] b.东方:印度的史诗,泰戈尔的诗作与散文。日本的《源氏物语》[、川端康成、村上春树的文字]。阿拉伯的《天方夜谭》等。 [c.其他:][拉丁美洲的文学作品,比如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附 散文阅读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 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的《琐忆》。3.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5.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

辞海中对文学这个概念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语言文字强调了文学的表现途径,形象化强调了文学的表现特色,而客观现实则界定了文学的内容。它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艺术形式。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文学素养是囊括了听、说、读、写在内的综合技能。我们通常都会误认为文学素养只是对那些和文学打交道、整日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科研和文学教育的人才用得上,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应用着它,依赖着它。对政策的理解能力,对是非的辨别能力,对措施的制定能力、与同事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文字的综合能力的高低都涉及到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再具体点说,文学素养对于我们这些从事人事人才工作的人而言不仅是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充实自我的一种途径,更是钻研业务、研究政策、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就跟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样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写得一手好文章,练得一身好本领,以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孩子从依呀学语到砥砺成才的过程。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爬山一样,只要用心、努力,坚持不懈,就会登上文学之巅。
首先,要勤于观察,勇于实践。文学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雕塑家罗丹说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你想,你要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要将题材选在现实的沃土上。狭义地说,观察只包括看,而广义的说,还包括听,再把看到的听到的上升到思考的过程。我们到基层去调研,就是要倾听百姓的呼声,洞察深层次问题,把我们观察到的,了解到的素材作为我们的调研报告的基础材料,通过分析、综合,化零为整,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合民心、顺民意,解民疑,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使落于纸上的东西更贴近生活的实际。
观察与实践是提高文学素养中重要的积累过程。言谈中注意他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品味其中的文学道理,对于我们是大有裨益的。日常的会议,我们往往只带着耳朵去了,把头脑和心放在了家里。但我们可以试着去换位思考,在别人发言的时候,想想要是自己在说,自己会说些什么,会怎么去说,和真正发言的人在言语表述上有什么异同,他比我高明在哪,我要学习他什么。我们应注重他人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见贤思齐、吐故纳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要勤于动口,勇于成诵。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还有口语表达能力。即一个人的文学素养高低不仅仅表现在你的文章的优劣上,还与你的思维和语言密切相关。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一个词,往往就在脑子里,就在耳边,可就是想不起来,记忆要靠什么来巩固?靠说。古语中有出口成章的说法,说的就是朗诵的妙处。这对于我们形成语感是十分有益的。朗诵的过程,就是强化记忆的过程,一份调查说,对一个陌生的单词,我们要记上一万遍才能形成永久性记忆,但如果通过诵读来记忆,则只需一千次。世界上没有天生的演讲家,市长也好,省长也好,主席也好,总统也罢,说得多了,练得多了,自然也就成了演讲家了。推销员不是天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也不是天赋的。我们有很多人都知道李扬的疯狂英语,他十分在乎说的作用,把大声的朗读和熟练的背诵作为提高英语口语的一个主要途径。我们往往会不好意思,在人多的地方有些胆怯,但越是这样,就越会恶性地循环下去。不说不练,就永远不会在口才上有所提高。
再次,要勤于读书,勇于质疑。读百家之书,成一己之思。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书贵熟,茅盾能把长120回的《红楼梦》背得纯熟,书读得熟而至于烂,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把名家名篇烂熟于心,就能丰富词汇,切实占有语言材料,熟悉句法,掌握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说话、写文章就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脱口而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在说精读。领导的即性发言,脱稿而谈,很多是得益于平常的日积月累。精细的研读也是应该的,尤其是对我们工作学习有帮助的书籍和理论文章,可以深入的反复体会。我们可以每天读一篇有深入的文章,有启发的作品,写一篇随笔或散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在说知的过程学习要有决心;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行的过程学习要有孜孜以求的耐心;然后达到最高的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得的过程。学习会因量的积累而有质的飞越,让人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晓的感觉。
而且,应该带着问题去读。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空筐,只顾装。阅读要为我所用,要有自主自立的思想,不要全然跪倒在名著的脚下。不然只能是过水鸭背,收效甚微。就是说是,我们不能读无用之书,读书是为了应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要勤于练笔,勇于言志。写百家之事,舒一己之见。文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质,文品如人品就是说做学问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写作是实践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为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契诃夫说,人有三个头脑,一个来自书本,一个来自生活,还有一个来自社会。有的文章,读过后,掩卷而思,意远旨深,久不能忘,就是说,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就会打动读者的心灵,包括你自己。
五要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我们对所认识的事物总结归纳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庸》中说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思考对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对于现成的文章,看到题目之后,不要往下看正文,自己去想,要是作者是我,我该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层层深入,怎样条分缕析,怎样纲目并举,怎样让听的人印象深刻,可以列提纲,可以打草稿,可以求构思,一切就绪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人家的正文,在比较中寻找差距,以弥补不足,学为所用,以锻炼提高。
思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现在常说,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工作干事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章也是如此。所有的好文章都 要有自己的东西,也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其独树一帜的地方。所谓“一沙一世界,一鸟一天堂。”只要你不断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融入自己的思考,就会有与众不同的想法,独到的见解也就会应运而生。创新改变观念,观念改变行动,行动改变命运。
这五个方面是同步的,不可侧重一方而抛却其他,文学素养的培育、锻炼与提高,不分早晚,活到老、学到老,运用到老。在我们尝试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的过程中,我想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培养兴趣。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对文学的热爱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这种热爱的萌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会让人开阔心胸;读杜甫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会让人拍案惊奇;读毛主席的“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会让人凝聚力量;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会让人感叹构思的巧致;读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会让人柔肠百转……在古今中外名家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中熏陶、感染、陶冶情操,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其实文学世界里有许多绮丽的瑰宝,读过之后让人举盎然,拍案叫绝。
二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我们总有学到用时方恨少的慨叹,是因为我们对材料的占有量有限,对知识的积累量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养成好的习惯,多抄录和剪贴名篇、名言、俗语、谚语,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可谓字字珠玑;摘抄一些优美的段落,除了可以从中吸收文章之精华,亦能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要坚持不懈,行百里者半九十,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做到有始有终。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如果你坚持每一天都背一首诗, 那么三年后高中毕业的时候,你的文学水平就会有个质的飞越,当时我们觉得这个建议很奇怪,只是那么一首五言或七言诗,一天就背一首,谁背不下来呢,可到头来,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寥寥无几。也就是说,学贵有衡。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但人的耐力也是无穷的,取胜的关键是看后者能否战胜前者。
三是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法对于我们提高文学素养是很有帮助的。可以定个中长期计划,比如说每个月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后感,每个季度写一篇有份量的论文,定个短期计划,可以充分利用我们的工作日志,有感而发,把每一天的收获记下来,每一天的教训记下来,也许今天的失败和教训就是明天的财富和收获,它会告诉我们少走弯路,也可以适当的将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乐闻、趣闻写出来,未必不是见诸日报晚报上的好文章。坚持写学习笔记,不满足于日常的摘抄,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使我们的学习笔记不仅成为积累素材的工具,还要成为我们锻练思维、提高文学素养的途径。
另外,我们要用自己的文学知识来适应现代的步伐,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钻,人钻我变。思维要不断地变,知识也在变中得到运用与更新。如果我们的思想始终偏安一隅,滞留在原有领地,我们的大脑将如死水无澜。梦里走了好多路,醒来发现自己还在床上。知识就像牛奶一样是有保鲜期的,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就会被思维的定势所桎梏。
数学上有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大家都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观察得不明白,表达得不清楚,研读得不仔细,创作得不到位,思考得不深入,就不会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也就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益处和趣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应该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我们在工作中能够如鱼得水,使我们的人事编制工作乘着文学的翅膀,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何提高文学素养

多看一些书,但在看的时候一定要做摘抄,还要定期拿出来看,一个礼拜最少一两篇吧,即使是在看报纸时遇到精辟的地方也可以摘录下来,懒得抄的话可以用剪的, 但我觉得抄的话比较能加深记忆.而且,过了一端时间后,你觉得之前抄的只有一部分是好的,可以把那一部分划出来,以后其他地方就不看了.

至于看哪些书,我觉得倒不一定要是名著,自己觉得好就行了.是学生的话,就针对各种文体找一两篇典范的文章来看,要练文笔的话,我觉得到可以看看张爱玲的文章,尽管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没看下去,但大多数人都读过她的文章,平时随口吟上一段,一定可以赚不少羡慕的眼神,而且现在再看觉得,那文笔,不是一般的好!多看看的话,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如果想要速成的话,我是指让别人觉得你饱读诗书那种,谁都知道,短期提高作文水平不可能(应试的不算),可以多在网上找一些名著的简介和评论,现在科技发达就是好.

对了,还要补充的是,一些网络的,或校园的,不是说不好,只是这些东西,茶余饭后聊聊,显示自己不落伍就行,或借鉴其中的笑话幽默幽默,就其精神内涵,提高文学素养来说,还真没多大用.

通俗点讲,写文章就好比建造高楼大厦。
掌握众多词汇,(小学生们称之为好词好句)熟练地遣词造句,就好比建筑师拥有了许多高质量的砖瓦。而谋篇布局、巧妙构思则象是大厦的框架结构。立意高超、内涵深刻更类似整个大厦的蓝图。
一个胸无点墨,缺乏相当词汇的人,写出的文章肯定平淡无味。就象缺乏材料的建筑师,只能造造茅草房。这方面想要长进,就需阅读一些语言优美的散文和文学名著。一点一滴地积累词汇、积累知识,日积月累,最终水到渠成。
写文章缺乏谋篇布局之道,文章就显得杂乱无序。一幢房子,卧室不象卧室,厨房不象厨房,乱七八糟的,让人惨不忍睹,白费了好砖好瓦。结构清楚、层次分明、描写优美、阐述得当是文章的基本要求。文章的基本结构有许许多多类型。例如:有开门见山的,有首尾呼应的等等。这方面有许多作文指导书和作文范文,特别是其中老师的评语不可不看,仔细揣摩这些评语,可知文章究竟好在哪里。
有了上述两条,平时加以练习,多写日记、随笔,时间长了,就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在于立意深刻。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眼光,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结果自然千差万别。这就要需要加强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来提高文章的立意。从各种名著中吸取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鉴赏、鉴别能力,最终提高写作能力。造出宏伟、亮丽的高楼大厦。
总之,多阅读,多揣摩,多练笔,坚持不懈。久而久之,文学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长进。
一篇短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最后祝你成功!

如果你工作了,难度就要大些了,因为上班太累、太紧张,也没有氛围。因此只能忙里偷闲,上班的时候看看报纸上的文化版,出差的时候带上几本小说在车上看,回到家里睡觉前看看散文、短片小说之类的。
给你推荐几本书,也许不是最好的,但感动过我:《穆斯林的葬礼》、《少年天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荆棘鸟》、《飘》、《简爱》、《理智与情感》、《劝导》、《百年孤独》。
我觉得文学涵养是不能可以去强求的,文化气质也不是刻意能装出来的,而是一个潜移默化、逐渐熏陶的过程,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决心去追求,会成功的。
推荐的书(我觉得好看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茶花女,傲慢与偏见,三个火枪手(三剑客),基督山伯爵,王小波的杂文,三毛的书(强烈推荐),张爱玲(怨女,倾城之恋,半生缘)苔丝,简爱……

看网络文学是没用的,越看越肤浅。网络用语泰国泛滥,文意肤浅,知识和消遣。你既然要文科,肯定要语文、历史政治地理。建议你买本古文观止,里面很多小故事很好看。一本看下来古文能力肯定提高了。还有就是买本语文常用知识手册,忘记名字了,但是里面现代文、古文、词汇等等各种知识都有,闲来没事看看,很消遣的。比方说帝王的谥号“哀、幽、厉、文、武”是根据什么的来的。很好玩。这个对高考很重要。语文说白了就考3样。1、基础知识。就是字音怎么读、怎么翻译、什么意思等等。2、阅读。文言文、现代文。3、写作。至于默写,说白了就课文那几篇,那个都不会、背被就不要想其他能好了。课外扩展的完全可以放弃,没必要太在意。
政治就买本台湾方面的书,当年我对政治不感兴趣,结果一看台湾的那些事儿,兴趣大增....至少你政治的时事方面有所提高的。没事上网溜达溜达新浪搜狐这些看看新闻。历史,这个科目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你直接看小说一样看历史就OK,我说男就难在以后考历史,他不问你过程这些有趣的事,偏问这事是体现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也就说,你要认真听老师分析,否则很难高分。地理,那啥..当年没选这个。无法给你提示了。

没有必要刻意去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或文学功底,因为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要你长时间坚持读一些好书就行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你的文学素养就会提高了。至于读什么书,我认为视目的而定,既然你是为了提高文学素养就多读一些散文,尤其是文化散文,抒发历史的沧桑感,缅怀历史人物等题材的文章。

楼下写了这么多书,哪个读书人还不知道这些书,...,楼主高一了,该看的都看了,改学的也都学了,文学素养无非是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结合成为自己的智慧和美德,你看过今年高考的一部满分作文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这就是多年的文学素养和思想的水平。要提高文学素养,就和练功夫一样,功夫是练出来的。

多看古代和近代(个人认为不要看现代的,只会糟蹋自己所学的)文学作品,文言文是修养自身的文学底蕴的最佳方式,但是学习文言文平时不用,可一说出来就会千篇一律,最好结合国外的文学进行修习,比如泰戈尔,苏格拉底等等这些思想大师。

个人认为文学水平很高但是思想没有觉悟,只能是个庸碌之辈,卖弄的东西基本是把别人的东西凑一遍(就像国内某个大报社的主编,意识还没一个读者高尚),或者只能是个文化流氓(想起了血色浪漫里的文学痞子)。


你是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的?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想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那肯定是通过读书来进行啦。当然可不能读死书,我们要将书读活的话,必须要身临其境,这是第一点。第二点的话,我们可以认识一些比较有涵养的人在她的身边,想必你也不敢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而是跟他好好地学习,受到他文学的熏陶。...

如何提高文学素养
回答: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同孩子从依呀学语到砥砺成才的过程。胡耀邦同志曾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作攀登泰山十八盘。他鼓励全党全国人民说:“我们一定能够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然后再向新的高峰前进。”借用他老人家的话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就如同...

如何提高文学修养
2、感受自然风光内涵:人生细腻情感需要调动五种感官来观察生活与自然,五种感官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与触觉,即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外界事物的感觉做出结果;3、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名著可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文学素养,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文学功底,帮助理解古诗词含义,不...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呢?
1、首先就是可以去多看书,看书是可以让自己丰富知识面,接触到更多的文学才能让自己的文化常识慢慢的提高了。2、再就是计划去社会实践下,因为迟早也会步入社会,提前的明白工作的不易,那么必然会让自己努力的去学习了。3、其次就是在此刻空闲的时间,那么多和家人聊聊天,共同探讨一些有趣的事情,这样...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提高文学素养需要勤读书籍、多练笔。个人以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结合你的实际情况,由于学业繁重,要勤读课外书籍并从课余时间挤出时间常写随笔也是挺难的,所以我觉得你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比如一个月读一部作品,每两周写一篇随笔。虽然文学素养非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但是坚持下去就会有...

该怎么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1.多看书,最好是文学名著 2.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可以多看看《疯狂作文》和《疯狂阅读》之类的杂志,其中包含了很多种类的文章,对写作非常有帮助,还有《新时文》,《读者》或者《意林》3.多写作。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一百字以上 4.多看看哲学类的书籍,哲学和文学是相通的。如《中国哲学简史》、《...

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
最后,拿出你的高端大气的手机,把这首诗录下来,一定要是你自己录的,然后吃饭,午睡,闲的没事就拿出来听,到了晚上再默念几次再睡觉。第二天背不出来你打我。答主和身边的同学亲测有效,我们班的同学都被我安利过。四、这个时候你就会问,我会看,会背,但是不会写有什么用。仿写。什么是仿写...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首先我得告诉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心急,是一种需要慢慢培养的习惯。下面我告诉你我的文学素质是怎样培养的吧。看一些自己感兴趣又有点价值的书,这个价值当然得你自己去衡量。这样使你不会对书反感,增减阅读的兴趣。然后,偶尔读一些名著,增长知识面与文学审美关,注意一点:遇到自己喜欢的...

提高文学功底有什么方法?
想要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详解如下:一:仔细观察:平时,有意无意间,对身边的人和事物和现象首先要仔细观察,因为,对任何客观对象的描述首先建立在对它的精确和如实地观察基础上,我们所要描写和阐述的大部分人和事物和现象首先经眼部的观察进入脑部,再在其中进行抽象和...

怎么样才能快速提高文学修养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接触外部世界的作家能写出什么作品;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一个只看书的人对世界的感悟有多高,所以我们必须增进对自然、社会的了解。]1,提高文学修养不是看几本书能够解决的,需要长期积累。最好专门学习一下,比如中国文学史,欧洲文学史等。[5.20补注:学习时应当结合相关文学...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提高文学素养 -
汤肃心血: 首先文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要有一个坚持的心态.除了我们的自身的因素之外,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环境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阅读是一种比较容易且直接培养和提高自己文学素养的方式和途径,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通过阅读各种层面的书籍,不仅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一个孩子的阅读量决定了他的知识面,和文学素养,直至影响到他之后的思想品德,和之后的为人处世.提高文学素养,从阅读开始!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
汤肃心血: 一、多阅读. 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阅读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学生读什么好呢?当然是好文章,尤其是名篇.首先是课文,它们经专家们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们学习,必须首先把这些文章学好.在此基础上,再...

南明区18837825136: 怎样增加文学底蕴和修养? -
汤肃心血: 多看书,多做读书笔记.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时间长了,文学底蕴和修养就慢慢增加了.

南明区18837825136: 提高自己的文学功底正确的方式是怎样? -
汤肃心血: 读一读古文即可大大提升文学功底,不过要常常读,需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般来说读那些名著比较好,我比较喜欢看些短篇的散文,也比较好的!加油!!悲惨的世界白于黑这2本很不错,建议您看看,希望喜欢! 多读书,读好书 书读百...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提升自我文学素养? -
汤肃心血: 多读书,渐渐的养成读书的习惯.并尝试进行写作,把书中所见和生活所得表达出来. 文学素养是一个很虚的东西,对每个人来说,标准可能都不大一样.但坚持读一些经典的书,应该是没有错的.

南明区18837825136: 怎样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比如让自己说话更有文才? -
汤肃心血: 速成的话,那就是找一本如题的励志书籍,可以迅速让自己的话看起来有些文采——注意,是看起来.要想有实效,既有文采又有内涵,那么不可逃避的,必须下些功夫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和与品行高尚的人接触,借此养成一些基本的气质素养,由内而外来改善自身的整体素质,届时不只说话有文采,整个人也会倍显气质.想必你也知道,文学修养的提高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长期有规划的读书很有必要.最好是读一些古典类的书籍,四书五经都可以,觉得晦涩的话就读一些文化类的书籍,这个要看你的喜好.希望可以听到你成功的消息.

南明区18837825136: 怎样才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 -
汤肃心血: 建议多看文言文,很多的文言文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文言文里面的很多字词名句都可以在生活中运用到,让人觉得自己有书卷的气息.而且在一些文章里用到文言文,会让人觉得文章更有文采. 另外,还可以通过多看美文来提高自己的素养.推荐阅读以下书籍,可以帮你丰富文学视野和文学素养 雨果的《悲惨世界》普通百姓怎样成为一个优秀市长又怎样逃亡最后成为一个出色的真正的人,坎坷悲怆的传奇 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很神奇 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平凡人生的酸甜苦辣 戴厚英的《诗人之死》了解那个荒唐年代可怜的人生命运,《脑裂》现代知识分子的悲欢离合 《简爱》《傲慢与偏见》《飘》《荆棘鸟》等等都很唯美很浪漫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有效提升文学素养? -
汤肃心血: 我认为首先是要培养自己对文学方面的兴趣,一是先从阅读一些文学杂志入手,如《读者文摘》、《散文世界》、《小说月刊》等等.二是用心读书,一些自己认为很美的文章或诗歌和一些使自己心灵感动或震撼的文学作品,一定要反复朗诵,...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提高文学修养 -
汤肃心血: 主要还是多读书,不过也要把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搞清楚.看书的时候不要专著于某一种类别,所有的的书都有所涉猎,并且不要单纯的只是看,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读书的同时要思考,遇到好的文章和语句可以抄写下来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感和文学修养,进而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修改文章的能力. 不是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么.

南明区18837825136: 如何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
汤肃心血: 首先我得告诉你,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心急,是一种需要慢慢培养的习惯.下面我告诉你我的文学素质是怎样培养的吧.看一些自己感兴趣又有点价值的书,这个价值当然得你自己去衡量.这样使你不会对书反感,增减阅读的兴趣.然后,偶尔读一些名著,增长知识面与文学审美关,注意一点:遇到自己喜欢的字句最好用笔记下来,这样能培养好的记忆习惯要经常阅读一些报纸,新闻,杂志,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这样形成了习惯,你就能形成好的文学素养.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