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

作者&投稿:濯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述洋务运动的内容~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爱新觉罗·奕欣、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1、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力主“借洋兵助剿”,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支持地方实力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开展洋务活动,成为清政府中枢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1865年,因受到慈禧的猜忌,被罢去议政王职务。1884年中法战争中,被免去一切职务。1894年,重新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后又受命督办军务。1898年戊戌变法之初病死。
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曾国藩
1811年(生)—1872年(死),湖南湘乡人,出身于地主家庭。1838年中进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学。江南大营溃散以后,清政府升任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节制浙、苏、皖、赣四省军务。曾国藩对镇压太平天国军提倡“捕人要多,杀人要快”,因此曾国藩被太平天国军称为“曾剃头”。他举办洋务,建立新式军火工业,制造武器,武装湘军。
4、李鸿章
1823年(生)—1901年(死),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1853年,在籍办团练,协助镇压太平军,屡遭失败,投靠曾国藩麾下当幕僚。从70年代开始,他陆续开办军火工厂和筹建北洋海军,同时,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织布局等。对于外国侵略,他不得已妥协退让,被认为是投降卖国。
5、张之洞
1837年(生)—1909年(死),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进士,先后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力主与法决战,清廷授以两广总督之职,张捐银三千两奖给抗法将领刘永福,并奏请起用前广西提督冯子材督师。

扩展资料: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
性质:请政府内部的一场自救运动
内容:兴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建海军、创办新式学校
结果: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所谓“洋务”,指诸如外事交涉、订立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西方列强的科学、机器使用、开矿办厂等一系列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有关事物。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
1860年后,在中外联合剿灭太平天国的革命中,清朝封建集团中具有买办性和近代性的官僚和军阀们,在与西方列强交涉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
这些人就是当时清朝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悲剧在于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如故。

鸦片战争的失败,并没有使国人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败,仅仅使部分有识之士承认了洋人的“船坚炮利”。于是,这些有识之士就在探求“师夷之长”强国强兵。中国的近代工业化正是从武器的近代化开始的。

在同治中兴,即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的十几年中,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始引进国外军备生产技术。1855年,曾国藩在江西设立了小型兵工厂,1861年,又在安徽安庆设立了一个兵工厂和船坞。1865年,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江南制造局。这个工厂生产了一些小型的装甲快艇、步枪、火炮、子弹之类。这些早期工厂尽管对增强国力作用十分有限,但却作为洋务运动之始,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一、不彻底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开始的这个时期大约正是日本发生巨变的明治维新时代。这就是说,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并不比日本晚。但为什么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结果却完全不同呢?到20世纪初期,日本这个“蕞尔小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而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仍然积贫积弱,只有挨打被侵略的份儿。这其间的差别当然是制度上的。明治维新是一场和平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制,而洋务运动只是封建制度下的经济振兴。政治制度不变就不会有经济起飞。

制度由人创建,也可以由人改变。决定人的行为的是思想。所以,中日两国经济的差异在于制度,而制度的差异又在于思想意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有一些思想解放运动。尽管“脱亚入欧”这种全盘西化的主张在今天一些人看来仍属于“过激”。但没有思想上的“矫枉过正”就不足以改变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中国当时并没有发生这样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许多优秀的东西,但作为封建制度的主流意识形态,其本质是保守与封闭的。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就成为了中国现代化最强大的阻力。列宁说过,传统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在中国,这种传统可怕到足以阻挡一切历史前进的脚步,哪怕是根本不触及政治制度的微小经济进步。洋务运动所遇到的正是这种强大而可怕的传统。

二、以铁路为镜:

一个保守的民族几乎会抵制所有不同于传统的新东西。铁路在中国的遭遇正说明了这一点。早在同治元年,就有怡和、旗昌等27家英美洋行向李鸿章建议兴建苏州至上海的铁路,被拒。次年,又有英国工程师斯蒂文生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汉口至广东、汉口至四川、上海至福州、镇江至北京、广东至云南六条干线铁路,亦被拒。同治四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以作为样品引起国人关注,但不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光绪六年,怡和洋行修建了从上海到吴淞的铁路,引起官员一致反对,终于借口压死一个士兵,以28万两白银买下拆毁,投入海中。光绪七年才建成从唐山到胥各庄全长22里,用于捡煤的铁路,但不许用火车头,而用驴子和马拖着车厢在铁路上走。这在世界铁路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荒唐之举。

铁路是现代工业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前提。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证明了铁路在工业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国人尚在抵制铁路时,铁路已经横行欧美了。光绪六年,曾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上了一道《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但遭到了内阁学士张家骧、通政司参议刘锡鸿(此人还当过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等保守派的坚决反对,其理无非是说破坏风水、龙脉,招致洋人觊觎等。反对的真正原因是怕破坏中华固有的传统。传统思想那种遇新则反的态度成为中国工业化中最大的障碍。主张建铁路的人也不是从思想根源上批判保守派,而是寻找权力集团中的支持者。李鸿章支持建铁路就靠海军衙门督办大臣醇亲王的撑腰。尽管以后铁路修成了,但保守思想并没有得到触动。正因为这样,早期工业化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是通过权术斗争斗出来的。

三、失败的根源:

洋务运动的推动者没有也不想去触动传统思想。其实何止他们不去触动封建思想,连他们本人也是传统思想的信徒。那时保守派与洋务派的分歧不在根本的思想认识上,而在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与做法上。例如,对于铁路的不同态度。当然,与保守派相比,洋务派还算进步的。他们毕竟睁开了半只眼睛,主张“师夷之长”。尽管这种“长”完全是技术性的。但是,洋务派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传统文化。这才是洋务运动失败,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极为缓慢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的思想特征体现在张之洞著名的“中体西用”论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要在维持封建专制体制和传统思想的前提下实现“师夷之长”。有学者认为,这种主张是张之洞的一种手法,目的是要学西方,但公开这样说会遭到反对,只有用迂回的方式来实现。不过,我不这样认为。张之洞深受传统文化浸泡,又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重臣。他的思想和地位决定了他对清王朝和封建传统的态度。他与保守派的分歧不在于要不要维护封建制度,而在于如何维护上。保守派以为一味排外,见洋必反是对封建制度最好的维护,而洋务派懂得要以技术上的变来求得制度上的不变。用“西学”是为了图“中体”。

西学的“体”与“用”,即制度与技术,完全是统一的。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正是既变“体”又变“用”。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只想“用”而不变“体”。用封建制度那一套去推动工业化,钱花了不少,工业也建立了一些,但直至 清王朝灭亡,中国的工业化仍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都是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思想解放是对封建主流意识的彻底否定。我们不能要全民都得到思想解放,也不能阻止那些顽固的保守派带着花岗岩脑袋去见上帝。但推动工业化的领军人物必须解放思想。洋务运动的悲剧就在于领导这场运动的人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如故。

军事方面,购买了洋枪洋炮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北洋水师并没有怎么打外国侵略者。实业方面,分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两部分。主要缺陷在于腐朽的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制度,军事工业完全由官方控制,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枪炮轮船质量低下。民用工业官督商办,商人往往没有发言权,而且还要承担企业的亏损,企业内部及其腐败,充斥着各种官场恶习,大小官员既不懂经营管理,也不懂生产技术,无法维持企业的政策能够运行。培养人才方面,创办了新学堂,还派遣了留学生,但仍然保留着封建科举制度,只是改革而不够彻底。关键还是洋务派的封建性,腐朽性以及对西方列强的依赖性。

没有摆脱封建体制制度。这是最关键的不足。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政府一部分官僚军阀为了对付来自内外两方面的威胁,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维护腐朽的封建统治,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创办了新式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以后又创办了新式民用企业,还向国外派遣留学生,在国内开办新式学堂等等。这就是历史上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发展军事,以此来镇压以太平天国运动为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的意图。为此洋务运动刚一开始就兴办了近代企业。
首先,洋务派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洋务派对清朝军队进行武器和训练的革新,与顽固派的愚昧守旧态度相比较,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中国军事史上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865年到1895年,洋务派在各地创办了20多个制造枪炮、弹药和船舰的工厂。在自制和外购的基础上,19世纪70年代,淮军已“尽弃中国习用之抬鸟枪,而变为洋枪队”。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使其战斗力有所增强。洋务派的海军建设成效尤为卓著。经过苦心经营,洋务派建立起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尤以北洋水师实力最强。洋务运动中的近代军事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防力量,起到了“御侮”的作用。
紧接着,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需要加以解决,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功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重点是采矿、冶炼、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铁路、电讯等事业。这些企业除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方式外,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和上海及其织布局。.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兴办近代工业、训练新军,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西学的大量引进和新式学堂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传统的思想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洋务运动把西方近代文明成果呈现在对其茫然无知的中国人面前,使人们开始耳闻目睹和亲身体会这些成果的优越之处,从而逐步澄清了对“西学”的种种误解,由一味抵拒,渐至批判地吸取。盲目自大的心态日见改变,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客观地面对现实,承认两方科技的进步,不再反对把“西学“引入中国。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及洋务运动本身的许多不足之处,使得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生产关系与先进的生产力极不适应,腐朽的清政府 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二、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中的“中学”与“西学”、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并未消除,影响了其对西方文化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加之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
三、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四、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五、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
由以上几点原因,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取得成功。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洋务派要求改变祖宗之法,反对顽固派盲目排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既顺应发展了“新思想”,又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是洋务运动中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一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从客观效果看,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是中国从传统手工生产发展到大机器生产的转折点,发展了中国近代的军事和教育,在整体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其内容和意义如下:1. **政治意义:** 洋务运动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的科技与管理,洋务派意图强化中央集权,对抗外来势力的干涉。2. **经济意义:**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步伐。尽管它...

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1)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继承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以“求强”、“求富”为目标,发展军事工业,创办若干民用企业,使得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在社会经济中显著增长。(2)洋务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

“洋务运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口号、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

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的性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19世纪60至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的产生...

洋务运动知识点
洋务运动知识点如下:洋务运动,又称同治中兴、同光新政,是中国清朝后期开展的一场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2、目的:洋务运动的...

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1.洋务运动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4)作用: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利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名词解释洋务运动
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史称“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包括开办军事工业以自强,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创办近代陆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等。洋务运动虽没有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创办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军、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第二,创办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第三,筹划海防,创办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

什么叫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释义:旧称“同光新政”。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衙门。奕䜣、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立了南洋、北洋海军,并...

洋务运动的意义
洋务运动的意义:1、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2、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3、洋务运动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4、洋务运动促使国防的近代化。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1、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

钟山区13590477395: 洋务运动 - 搜狗百科
邗灵骨瓜:[答案]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场在经济、军事等领域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也就是洋务运动,其主导者是清政府,是清政府内政外交的整体转变,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兴办了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钟山区13590477395: 洋务运动简介150字不多不少. -
邗灵骨瓜:[答案]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一部分官僚(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陆军,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等,史称洋务运动.虽...

钟山区13590477395: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
邗灵骨瓜:[答案]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

钟山区13590477395: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目的 -
邗灵骨瓜:[答案]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摘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

钟山区13590477395: 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作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邗灵骨瓜:[答案] (1)洋务运动的性质 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即具有进步性,也具有落后保守性. (4)作用: 洋务派继承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

钟山区13590477395: 《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是怎么回事?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什么积极作用? -
邗灵骨瓜:[答案] 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清镇府为了解决内忧外患巩固统治而进行的自救运动,它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开端;《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德,意,日,奥八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完全沦为两半社会

钟山区13590477395: 洋务运动的启示 -
邗灵骨瓜:[答案] 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失败之处),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启示:着意于...

钟山区13590477395: 简单概括洋务运动的影响 -
邗灵骨瓜:[答案] 洋务运动是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进代化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钟山区13590477395: 洋务运动的指导方针
邗灵骨瓜: 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中体西用.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