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的预习

作者&投稿:冷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落花生怎样预习???~

先找出生字,自己查字典;画出不懂的地方(如成语.不懂的句子之类的),再仔细地读读文中好的句子(如用了修辞手法的);最后要思考一下中心思想

落花生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 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 指名说 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 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 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
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我们谈
谈花生 △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1.课文简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议论,却深深印在了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领会了课文的主旨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3.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4.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本文第10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不长,语句连接十分简洁顺畅,内容又有一定的情节性。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多背诵几段;但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段落。

6.“居然”一词要求造句,在指导造句时,应先请学生体会课文中使用“居然”一词的具体语境:“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收获时大家那种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种是种了,但对能否有收获没有把握。过了几个月却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后,可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础)做简要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来。

(1)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

对,是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2)简介落花生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互相交流一下对花生生长的特点和用处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实的学习起点)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可不是一篇只是介绍花生的文章,它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3)开门见山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落花生(可制做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和作者姓名的幻灯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幻灯片,请学生齐读)。关于本文作者许地山,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资料袋”,准备说说从“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先口头说,互相补充,然后各自尝试列出最主要的词语,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姐弟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讨论:“父亲说:……”你觉得哪些是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后板书:最可贵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

师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3)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4)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①读父亲的话。

②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

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

③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5)根据填空提示,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有可能的话,建议两个重点句也让学生背一背)

(6)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片断三:

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五、相关链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原产于热带。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果壳可制酒精等。茎、叶可作饲料。

许地山(1893-1941)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编著有《印度文学》及《中国道教史》等。

1.课文简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议论,却深深印在了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领会了课文的主旨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3.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4.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本文第10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不长,语句连接十分简洁顺畅,内容又有一定的情节性。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多背诵几段;但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段落。

6.“居然”一词要求造句,在指导造句时,应先请学生体会课文中使用“居然”一词的具体语境:“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收获时大家那种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种是种了,但对能否有收获没有把握。过了几个月却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后,可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础)做简要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来。

(1)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

对,是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2)简介落花生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互相交流一下对花生生长的特点和用处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实的学习起点)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可不是一篇只是介绍花生的文章,它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3)开门见山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落花生(可制做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和作者姓名的幻灯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幻灯片,请学生齐读)。关于本文作者许地山,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资料袋”,准备说说从“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先口头说,互相补充,然后各自尝试列出最主要的词语,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姐弟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讨论:“父亲说:……”你觉得哪些是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后板书:最可贵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

师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3)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4)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①读父亲的话。

②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

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

③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5)根据填空提示,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有可能的话,建议两个重点句也让学生背一背)

(6)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片断三:

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五、相关链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原产于热带。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果壳可制酒精等。茎、叶可作饲料。

许地山(1893-1941)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编著有《印度文学》及《中国道教史》等。

不过我觉得啊其实预习还是要靠自己的理解咯!随便你啦!嘻嘻!我今天刚学完这一课的!

1.课文简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议论,却深深印在了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领会了课文的主旨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3.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4.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5.本文第10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课文不长,语句连接十分简洁顺畅,内容又有一定的情节性。有条件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在熟读的基础上多背诵几段;但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只要求他们背诵规定的段落。

6.“居然”一词要求造句,在指导造句时,应先请学生体会课文中使用“居然”一词的具体语境:“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收获时大家那种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种是种了,但对能否有收获没有把握。过了几个月却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理解了“居然”的基本用法之后,可让学生练习口头造句,提醒注意句子中要有出乎意料的意思,在“居然”之前应对原本的想法(出乎意料的基础)做简要介绍,不能简单地造出“他居然……”一类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句子来。

(1)猜谜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猜一个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生猜)

对,是落花生。(出示落花生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板书课题)

(2)简介落花生引入。

师:同学们,课前你们已经查阅了有关花生的资料,请互相交流一下对花生生长的特点和用处的了解吧。(自由交流,展示真实的学习起点)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可不是一篇只是介绍花生的文章,它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先生写的。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3)开门见山引入。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落花生(可制做一张用落花生做背景,写有课题和作者姓名的幻灯片),文章的作者是——(师指幻灯片,请学生齐读)。关于本文作者许地山,文后有一个介绍。请大家读一读“资料袋”,准备说说从“资料袋”里,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还有什么想问的吗?(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资料)

(1)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第三段。

讨论: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先口头说,互相补充,然后各自尝试列出最主要的词语,再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姐弟说:味美可以榨油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2)分角色朗读第三段,思考:父亲怎样议花生?

讨论:“父亲说:……”你觉得哪些是重点词语?师生共同讨论后板书:最可贵矮矮地长在地上果实埋在地里必须

师小结: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花生虽然没有像桃子、石榴、苹果惹人喜爱的外表,但它一样结果,而且将成熟的果实埋在土里,一点不张扬,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3)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

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

(4)讨论: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①读父亲的话。

②填空,体会父亲话的含义。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__________:它的果实__________,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__________的果实__________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__________。你们看它__________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__________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__________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

人要做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而__________。

③说说你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5)根据填空提示,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有可能的话,建议两个重点句也让学生背一背)

(6)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一说吗?(如,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默默无闻的环卫工人,邮递员……)然后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一写。

片断三:

课堂小练笔的题目设计

(1)直抒胸怀。赞美你,__________(赞美周围像花生那样的人)

(2)借物喻人。__________颂(如,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

五、相关链接

落花生 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按茎的生成习性可分直立,蔓生等型。羽状复叶。花黄色,受精后子房柄迅速伸长,钻入土中,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茧状荚果。种子(花生仁)呈长圆、长卵,短圆等形,有淡红、红等色。原产于热带。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下游各地为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果壳可制酒精等。茎、叶可作饲料。

许地山(1893-1941) 现代小说家、散文家。笔名落华生,原籍台湾台南。祖籍福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192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赴印度研究佛学。回国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前后在香港大学任教,并从事进步文化活动。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出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倾向,著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作品;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等文学作品;编著有《印度文学》及《中国道教史》等。

落花生

一、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落花生 看了这个课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为它有营养,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所以叫它“长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图介绍花生, 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前大家读课文了没有?既然读了,现在不要打开书,看看谁对课文有记忆,这篇文章分几部分来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不知道,打开书看看,谁看出来了,一开始写的什么?
2、 指名说 板书
种花生
过收获节

3、课文就这两大部分组成,你们说这篇课文长不长?
不长,但是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谁写的吗?
4、介绍作者背景 明确学习任务
(小中见大 平中见奇 重点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过讲花生,说了一个什么道理?
(2)领会“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写作方法
5、作者的笔名落华生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你想他是不是为自己的文章有点感到骄傲?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点感悟, 学习课文
(一)
1、下面我们采用抓重点的方法学习课文。怎样知道文章哪一部分是重点呢?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 ”。
板书:看详略
2、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3、对。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就简单的学,或叫“略学”。下面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个重点词,这一段就理解了。
4、学生默读。
5、指名读
6、说说你找到了哪个词?谈谈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况下?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们再看,种花生的过程就写了四个词,哪四个?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作家了不起!这是第一段,因为它是略写的,所以我们就采取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
(二)
1、现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学生默读课文
3、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么?板书;吃花生
4、一边吃一边干什么?板书:谈花生
5、现在再看,第一部分用了一个自然段,第二部分“收获节”用了十四个自然段。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谈花生”是重点,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
6、谁来读“吃花生”这两段,一边读一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来。
7、指名说 好几样 吩咐 很难得(重视)
8、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找个同学把下面的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谈话?(五个)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是各说各的呢?还是分成了几个方面?谁和谁是一方面?几方面在谈话?仔细看一看。
9、指名说 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穿插)老师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看内容”。看父亲说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
10、下面找几个同学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
11、谈话完了,哥哥说了几句话?读出来,这句话重要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读一遍,这句重要不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那你们说“我们谈”是重点?“父亲谈”是重点?
12、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用不用仔细去研究?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过“看内容”我们找出来了,“父亲谈”是重点。找到这儿,我们就快接近中心了。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13、五次. 父亲这五次谈话都很重要吗?用“看内容” 的方法比较一下,哪次谈话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读,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点分析3、4 赞花生
学花生
(1)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考虑,父亲是从哪几点上称赞花生的。再读一遍,通过读这段话,你们说花生这东西有没有用?花生的果实,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众,那么花生有什么好处?父亲说的是有一点最重要,这一点是什么?对,不像什么一样啊?父亲是不是在批评苹果和桃子这类植物啊?那为什么要这么说?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点?(不炫耀自己的好处)
(2)我们再看“学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谈话读一遍。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谁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亲在这又说了花生的特点,那么父亲是让你给我们学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这个意思吗?紧接着父亲又是怎么说的?那父亲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亲说“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不要做这样的人,他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
(3)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推出第三种方法 “看目的”。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父亲谈话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习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还是叫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
(4)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看你们能找出几点根据?(三点)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印在心上是什么样子的?父亲的谈话是什么内容?再读一遍。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
(5)小结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做有用的人”正是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是借助花生说的,这叫“借物喻理”。

种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过收获节△ 我们谈
谈花生 △ 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道理)

课文简说。
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并用行动实现了这一心愿,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写种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学生把二、三两段合并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达上颇具匠心:详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时言辞朴实无华。尽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深奥的说法,却给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图一幅,画的是在一个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后院茅亭里过花生节的情景。桌上摆满了花生做的各种食品,难得回来的父亲正在和颜悦色地对孩子们说着什么。从画面上看,作者“我”还很小,只有七八岁,可父亲关于花生的一番议论,却深深印在了姐弟们的心里。由此,再次印证了一个人从小受到严格的、积极的教育的重要。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是父亲对花生的第一次议论。“爱慕之心”,心中产生喜爱、羡慕的感情。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其中“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和“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是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这种品格的确很可贵。不过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做了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教学中不要把桃子、石榴、苹果推到另一个极端,作为反面例子来对待。在领会了课文的主旨之后,可以允许学生对事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②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句话,从表面看很简单,但联系上文,学生会产生疑问:“要像花生”?那像“桃子、石榴、苹果”岂不更好?学生容易把两者对立起来。的确,桃子、石榴、苹果并非只有让人产生爱慕之心的外表,而实际没有什么用。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既外表好看,又有用,当然更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外表美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看重的当然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实实在在为人民做好事。一个外表不怎么美的人,要做出成绩,得到大家的认可,也许比外表赏心悦目的人更难,但如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去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应该说更了不起,也更让人敬佩。教学这句话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分寸,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
③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受到的感悟。作者当时虽然年纪还小,但从父亲对花生的评议中,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并非针对桃子、石榴、苹果等);而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指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
(2)对词语的理解。
开辟:开拓发展。课文中指把原来荒着的地,开垦出来。
翻地:用工具把土翻松。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然。
收获:农作物成熟时,收取果实。也用来比喻心得、战果,课文中指前者。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榨:翘舌音zhà,第四声。用力压出物体里的汁液。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分辨:辨别。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1.掌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课前,可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
2.本文语言浅显,但所说明的道理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说的做人道理的问题上,教师要注意先把花生的品格(好处),特别是爸爸所指出的“最可贵”的那一点理解到位,然后再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作者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并没有要以此贬低苹果、桃子、石榴的意思。文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只是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以突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非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父亲那段话的本意。
深入学习时,重点应放在理解爸爸说的“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这句话上,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学习落花生内在秀美、默默奉献、造福人类的精神。在讨论外表好看和不好看与有用和没有用的关系时,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允许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教师只需在关键之处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即可。需要否定的只是那种外表好看、只讲体面,但实际没有什么用的人。
3.文章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教学时应突出这一特点。在充分接触文本后可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讨论:作者借落花生比喻做怎样的人?在生活中哪些人,也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作奉献?通过联系实际,能认识到自己身边的,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作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就像落花生一样,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也许并不令人羡慕,他们的劳动成果也许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切切实实在为大家服务,例如,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他们是有用的,是值得我们敬重的。我们学习落花生,不仅不要看不起外表不美,但实际有用的人,而且自己也要甘愿像落花生那样,做普普通通的人,干实实在在的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别人带去更多的好处。
4.课文在材料的安排上很有特色。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材料有什么好处?可以让学生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次,详略有具体的感受,懂得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剪裁的。体会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贵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怎么预习
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怎么预习具体如下可供参考:一、简述 1、段落分层: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我们”姐弟几个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的节日;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过节时一家人尝花生,议花生。2、多音字:空:kōng(天空)kòng(空地),...

怎么预习落花生
预习落花生需要了解生字组词、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1、了解生字组词 亩mǔ(一亩、半亩、两亩地)播bō(广播、播放、直播间)浇jiāo(浇水、浇灌、火上浇油)吩fēn(吩咐、吩示、吩呶)咐fù(嘱咐、安咐)亭tíng(凉亭、茅亭、亭亭玉立)慕mù(羡慕、爱慕、慕名而来)矮ǎi(高矮、矮小、矮...

落花生怎么预习
预习指导:1、结合生活实际或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和有关常识。2、先初读课文,思考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读课文重点段落(第3到15自然段),抓住关键语句认识落花生的特点。3、明白父亲借助落花生所讲的做人的道理。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预习完课文,你了解了花生具有哪些品格?
预习完了课文,你说的是花生吧?落地落花生这篇课文吧,了解花生具有沉默的好品质,他不是那么张扬的,他家了果还躲到土壤里面去,不像别人把果实放在外面炫耀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怎么预习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怎么预习如下:一、落花生 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蔷薇目、豆科,落花生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部有丰富的根瘤;茎和分枝均有棱,叶纸质对生;叶柄基部抱茎,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先端钝圆形,两面被毛,边缘具睫毛。落花生是属于双子叶植物纲豆科的草本植物,其茎枝...

预习五年级上册第二课落花生,从课文出发,寻找生活中的奉献者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十五课《落花生》的预习
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许地山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教诲和希望,他以“落华生”作为自己的笔名,时刻...

中国美食怎么预习
中国美食预习内容如下:一、识字方法:1.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茄、粥、菠、炸、烤、蘑。用换一换(换偏旁)的方法识记:饺、煎)。也可以联系生活识字,孩子们去饭店吃饭点菜都熟悉的字:腐、酱、粥。另外,可以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带“灬”的字:煎 煮 蒸 ;带“火”的字:烤 爆 炖 炸...

落花生这课你预习了吗?赶紧来做一做听一听,学期提高有保障
小学语文五上落花生预习练习

落花生 通过预习我还要在课上弄明白的问题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先预习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兖州市19262809244: 落花生课文预习生字组词、分段段意、主要内容、作者思想感情、写法、好词好句好段(越短越好) -
夔群盐酸:[答案] h

兖州市19262809244: 求问落花生是怎样结果实的 -
夔群盐酸: 《落花生》一课预习中:“落花生这种植物有个有趣的特点,它的花落了,能钻进地里结出果实.”这句话是欠妥当的.贵刊第5期,徐卫祥老师《以人为本,一堂别开生面的阅读课》一文中,提到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教《落花生》一课,鼓励...

兖州市19262809244: 落花生的主要内容20字 -
夔群盐酸: 《落花生》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家后园有半亩空地,然后一家人在空地上种花生收花生的经过. 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

兖州市19262809244: 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文《落花生》该怎么分段?《落花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夔群盐酸: 可以分为3段 第一段是1-3自然段,段意是收花生和种花生; 第二段是4-14自然段,段意是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与父亲讨论花生的好处; 第三段是14自然段,段意是父亲的话印在了许地山(作者)的心里. 《落花生》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了种花生...

兖州市19262809244: 落花生怎样预习???
夔群盐酸: 先找出生字,自己查字典;画出不懂的地方(如成语.不懂的句子之类的),再仔细地读读文中好的句子(如用了修辞手法的);最后要思考一下中心思想

兖州市19262809244: 五年级上册15课落花生的主要内容 -
夔群盐酸: 落花生 主要内容: 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情节: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的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启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们要像花生那样,有着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不张扬的精神.很高兴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满意烦请采纳,谢谢O(∩_∩)O

兖州市19262809244: 《落花生》课文主要内容分了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 -
夔群盐酸: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我”和姐弟们一起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15自然段):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论花生,爸爸对于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

兖州市19262809244: 15课落花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夔群盐酸: 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然后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在过收获节的时候,父亲和我们边吃花生边议花生.

兖州市19262809244: 落花生的特点及有关常识? -
夔群盐酸: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它们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很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

兖州市19262809244: 五年级语文 《落花生》讲解 -
夔群盐酸: 课文主要是借物喻人,写了作者的父亲用花生来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讲了父亲说了花生不像桃子苹果高高挂枝头,虽不能使人有爱慕之心,但必须挖出来才能知道有没有果实.就好比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讲的简介是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做人不应只讲外表.图虚名.而要默默奉献.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是人你就顶,绝对是正版,因为我们也刚学完这篇课文.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