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地球破坏后发生的灾害

作者&投稿:乾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的事例~

1.全球气候变化,过去的世纪里,全球表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至0.6摄氏度,海平面上升了10至25厘米。目前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由工业革命(1750年)之前的280ppm增加到了近360ppm。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自1985年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以来,地球上空臭氧层被损耗的现象一直有增无减。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现在在美国、加拿大、西欧、前苏联、中国、日本等国的上空,臭氧层都开始变薄。
由于ODS相当稳定,可以存在50-100年,所以被排放的大部分ODS目前仍留在大气层中。在它们陆续升向平流层时,就会与那里的臭氧层发生反应,分解臭氧分子。因此,即使全世界完全停止排放ODS,也要再过20年,人类才能看到臭氧层恢复的迹象。
3.酸雨污染,现在"酸雨"一词已用来泛指酸性物质以湿沉降(雨、雪)或干沉降(酸性颗粒物)的形式从大气转移到地面上。酸雨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主要来源于人类广泛使用化石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欧洲是世界上一大酸雨区,美国和加拿大东部也是一大酸雨区。
在北欧,由于土壤自然酸度高,水体和土壤酸化都特别严重,有些湖泊的酸化导致鱼类灭绝。美国国家地表水调查数据显示,酸雨造成了75%的湖泊和大约一半的河流酸化。加拿大政府估计,加拿大43%的土地(主要在东部)对酸雨高度敏感,有14000个湖泊是酸性的。水体酸化会改变水生生态,而土壤酸化会使土壤贫瘠化,导致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4.土地荒漠化,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状况的评估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近36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已影响到全世界1/6的人口(约9亿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荒漠化扩展的速度是,全球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因退化而不能生长谷物。

5.水资源危机,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根据国际经验,每人每年1000立方米可重复使用的淡水资源是一个基本指标,低于这个指标的国家可能会遭受阻碍发展和损害健康的长期性水荒。然而,目前世界上约有20个国家已低于这一指标,主要位于西亚和非洲,总人口数已过亿。另一方面,由生活废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固体废物渗漏、大气污染物等引起的水体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的资源量大大减少了。
6.森林植被破坏,由于推测的难度,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尚无准确数值。但据推算,地球上的森林面积约为30-60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0%-40%,其中约一半是热带林(包括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另一半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从森林植物的干重测定值来看,热带林是亚寒带针叶林的两倍,所以,热带林占陆地总生物量的很大部分。
7.生物多样性锐减,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约有1400万种物种,但当前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比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现在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它们在未受干扰的自然界中的100倍至1000倍。
8.海洋资源破坏和污染,据估计,全世界有9.5亿人把鱼作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但近几十年来,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对海洋日趋严重的污染,有可能使全球范围内的海洋生产力和海洋环境质量出现明显退化。1993年,在全世界捕捞的1.01亿吨鱼中,有77.7%来自海洋。当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2/3以上的海洋鱼类已被最大限度或过度捕捞,特别是有数据资料的25%的鱼类,由于过度捕捞,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另有44%的鱼类的捕捞已达到生物极限。
而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废物和污染物最终都进入了海洋。全球每年有数十亿吨的淤泥、污水、工业垃圾和化工废物等被直接排入了海洋,河流每年也将近百亿吨0淤泥和废水、废物带入沿海水域,引起沿海生境改变,使动物的栖息和繁殖地遭到破坏。

  由于环境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之一,它的改变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由于破坏环境打破生态环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诸如:湖沼富营养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坏了臭氧层;阿斯旺水坝生态环境恶化;“六六六”、“DDT”施用后的恶果;地球的“湿室效应”等。

  二、破坏植被,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是陆地生态平衡的杠杆,地球上由于破坏植被导致的生态灾难最多,如1934年发生在美国西部的黑风暴,毁掉耕地4500余万亩;1963年发生在前苏联农垦区的大风暴,毁田3亿多亩;同样因森林的破坏,使古老的巴比仑文明灭亡;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塔尔平原,因森林破坏沦为沙漠,沙漠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中国黄河流域生态条件的变坏,源于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当今长江将变成第二条黄河;东北林区生态条件变坏,主要原因是对西南林区和东北林区森林的不合理采伐和过度采伐。

  三、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链打破生态平衡的例子如:因过量捕杀害虫的天敌引发林木病虫害;印度曾大量捕杀水獭使病鱼增多,鱼产量下降;牧业发达的澳大利亚,因牛粪覆盖草地成灾引发蜣螂解救的例子更为新鲜。当然在生物圈内往往是几种诱因并存的。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大气污染物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天然污染物和人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颗粒物: 指大气中液体、固体状物质,又称尘。
  硫氧化物: 是硫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氧化二硫,一氧化硫等。
  碳的氧化物: 主要包括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 是氮的氧化物的总称,包括氧化亚氮,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二氮等。
  碳氢化合物: 是以碳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
  其它有害物质: 如重金属类,含氟气体,含氯气体等等。
  大气污染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
  一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二是臭氧层被破坏 。
  大气被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被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以及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也不尽相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下述三个途径侵入人体造成危害:
  (1)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
  (2)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
  (3)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其中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是主要的途径,危害也最大。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大气层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
  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


  二、酸雨


  有人认为酸雨是一场无声无息的危机,而且是有史以来冲击 们最严重的环境威胁,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这并非危言耸听。
  随着工业化和能源消费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大气尘埃可能是造成酸雨问题的另一原因。
  酸性排放物
  自由大气里由于存在0.1~10μM范围的凝结核而造成了水蒸汽的凝结,然后通过碰并和聚结等过程进一步生长从而形成云滴和雨滴。在云内,云滴相互碰并或与气溶胶粒子碰并,同时吸收大气中气体污染物,在云滴内部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做污染物的云内清除或雨除。在雨滴下降过程中,雨滴冲刷着所经过空气中的气体和气溶胶,雨滴内部也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个过程叫污染物的云下清除或冲刷。这些过程也就是降水对大气中气态物质的颗粒物质的清除过程,酸化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形成的。
  大气尘埃
  最近的发现表明,酸雨是比原来的想象要复杂得多的一种现象。研究得到的结果表明了大气中存在着的碱化合物出乎意料地起着关键性作用。碱通过中和酸性污染物而对酸雨的作用进行抵消。们发现,人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到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掩盖了碱排放也已经有所下降这一事实。看来有许多因素正在减少大气中这些碱的含量,从而加剧了酸雨对生态的影响。具有讽喻意味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有几个正是各国政府为改善空气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大气中的大多数碱都能在称为大气尘埃的空中粒子中找到。这些尘埃粒子富含碳酸钙和碳酸镁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溶于水中就起碱的作用。大气尘埃粒子由多种来源共同形成。燃料的燃烧,以及水泥生产、采矿和金属冶炼等工业活动,都会产生含碱的粒子。建筑工地、农场和在未经铺砌的道路上车辆行驶也会造成尘埃粒子。


  三、臭氧层破坏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平流层云)的影响。
  发现过程
  英国南极测量局的大气科学家在南极进行了一项研究计划,这一研究计划分别在地面和空中进行。球载仪器一般是检测该仪器所行进的大气的构成及其化学性质。陆基探测仪和星载探测仪则执行遥测任务。这些研究活动采取了国际合作方式。例如,1987年代表19个组织和四个国家的大约150名科学家和辅助人员聚会于智利的蓬塔阿雷纳斯,进行了一项规模空前的研究,即机载南极臭氧实验。这项实验表明1987年臭氧洞大小达到历史最大。这一发现震惊了科学界。
  形成机理
  南极“臭氧洞”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最为令人信服的当是污染物质学说。此外还有:美国宇航局汉普顿芝利中心CALLIS等人提出南极臭氧层的破坏与强烈的太阳活动有关;麻省理工学院的TUNG等人认为是南极存在独特的大气环境造成冬末春初臭氧耗竭,根据大气动力学说,指出大量氯氟烃化合物的使用,以及南极初春没有足够阳光产生大量氧原子,并因此提出了不需要氧原子的循环机理。
  通过分析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的主要观点:(1)南极"臭氧洞"是在南极春季特殊的温度和环流状况下由极地平流层云参与和非均相化学反应而引发产生的特殊现象。(2)极地旋涡等其它因素对气体成分输送的影响不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决定因素,而只能影响臭氧洞的强度。(3)太阳周期变化通过光化学反应对南极"臭氧洞"强弱的影响可以忽略。


  四、水污染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水污染”的定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1、海水污染
  污水、废渣、废油和化学物质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海。在许多海域,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这种事仍时有发生,而真正的石油灾难是在巨型油轮泄漏或沉没时发生的。如今 们设法用化学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达到清除石油的目的。
  向海洋倾倒化学和放射性废物的作法已持续多年。容器总有一天会腐蚀掉,有害物质便将进入海水中。 们对深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情况还了解不多,其过程或许比 们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质就会扩散到生物活动的水层中去。
  2、地表水污染
  五百多年以前,人们就认为饮用流经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险的,而工业化,人口增长以及新的有毒化学品,使情况愈来愈糟。
  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使们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盐含量日益增多。这种过度营养导致藻类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由于工业上不妥善处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属,也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汞通过食物链的进程逐渐集中,最后对吃鱼的鸟或人类造成严重的神经损坏。
  3、地下水污染
  与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渗,农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着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盐一旦进入地下,便转变为亚硝酸盐,它在人体中能够转变成致癌物质。地面植被的破坏和湿地的排水减少了地表水的渗透,从而降低了潜水面。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过度需要,淡水不断被抽出作为生活和工业用水,然后作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还会导致潜水面的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频繁的灌溉可以增强渗透作用,使潜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区,被水渗透的土地由于异常的蒸发作用,引起地下水中盐类的沉淀,迟早会变成不能耕作的盐碱地。
  水资源保护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五、固体废物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
  固体废物的产生途径
  维持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物料,处于动态平衡过程,并遵循质量守恒规律,可用社会物料流程来描述这一规律。
  1.人类的一切活动,相对于外界环境而言,只不过开发与利用了物料,而最终以废物的形式等量回归于环境。这种对物料的"利用与归还"经常处于交叉的状态。在生产与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均产生各种形态的废物,这些废物一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中得到回收和再利用。而另一部分,恰好与在环境中开发的原料等量的部分,以废物形式返回与环境中,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系统。
  2.在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的每一环节均产生各种状态的废物,从环境中原料的开发乃至产品的利用,无一例外。因此寻求减少废物产量的唯一途径,是降低原料的开发量、减少产品原料消耗。
  固体废物的分类
  固体废物的分类是依据其产生的途径与性质而定。在经济发达国家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矿业、农业固体废物与城市垃圾四大类。国制定的《固体废物管理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工业固体废物(废渣)与城市垃圾两类。其中含有毒有害物的成分,单独分列出一个有毒有害固体废物小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地面沉降现象很早就为史书所记载。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地面沉降现象越来越频繁,沉降面积也越来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现象尤为严重。现在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现在的地面沉降现象与其说是自然灾害,倒不如称之为人为祸患。
  地面沉降的地质原因
  从地质因素看,自然界发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种原因:
  1、地表松散地层或半松散地层等在重力作用下,在松散层变成致密的、坚硬或半坚硬岩层时,地面会因地层厚度的变小而发生沉降。
  2、因地质构造作用导致地面凹陷而发生沉降。
  3、地震导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为原因
  地面沉降现象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直接导致了今天全球范围内的地面沉降。由于各大中城市都处于巨大的人口压力之下,地下水的过度抽采更为严重,导致大部分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还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样性变化


  生物群落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划分为若干类型。生物多样性的涵义十分宽泛,即包括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还包括生态适应性、形态、生理生态多样性等广泛的内容。
  不同地理、气候环境具有不同的生物群落。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扩张,改变了广大地区的生物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
  砍伐森林
  对世界植物和动物的最大威胁是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部分生物很难离开它已适应了的环境。世界上物种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热带雨林区,但是现在它正在遭受到越来越快的破坏。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天然森林都受到严重威胁。程度最轻的是雨林被单一的经济林所代替,情况最严重的地方已因侵蚀而被破坏成了贫瘠的灌丛地。
  据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估计,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这个速度,50年后人们将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开垦草原
  北美的许多草原已经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于要解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粮食问题,人们正在大量焚毁有丰富动物资源的热带草原。在干旱地区采用传统农业方法既不可靠又危险。为开垦中亚内陆干草原所做的努力,已经遭到了许多不幸的挫折。
  排干湿地
  沼泽湿地不仅是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且在水文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调节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补给。但是为了发展工业和建筑住房,许多湿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满了水。试图把湿地转变为耕地,结果常常是土贫产低。
  城市化发展
  城镇发展于良好的农业区,而都市化常常意味着为建设住宅、街道和停车场而牺牲耕地。这样耕地就变成了不能出产生物的废地。从自然或经济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土地很难再恢复成农田。
  动物灭绝
  许多动物种类已濒临灭绝,仅是面临危险的脊椎动物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威胁的性质是各种各样的:欧洲的猛禽正遭到采集鸟蛋者的威胁,而老虎则面临着其出没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险。许多濒临动物已难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护尚可幸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通常水体颜色因赤潮生物的数量、种类而呈红、黄、绿和褐色等。
  赤潮虽然自古就有,但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
  赤潮的成因
  赤潮究竟是一种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根据大量调查研究发现,赤潮发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海域水体高营养化;
  ②某些特殊物质参与作为诱发因素,已知的有维生素B1、B12、铁、锰、脱氧核糖核酸;
  ③环境条件,如水温、盐度等也决定着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发生赤潮的生物类型主要为藻类,目前已发现有63种浮游生物,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赤潮的危害
  赤潮不仅给海洋环境、海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而且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都有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引起海洋异变,局部中断海洋食物链,使海域一度成为死海;
  ②有些赤潮生物分泌毒素,这些毒素被食物链中的某些生物摄入,如果人类再食用这些生物,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九、水土流失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这主要表现为不合理垦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碱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亿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层土壤丧失。
  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
  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恶化生态环境。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识还停留在对土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方面,但在60年代以后,开始联系到人类整个环境所受的影响,包括沉淀物的污染,生态环境的恶化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
  易于发生水土流失的地质地貌条件和气候条件是造成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人口多,粮食、民用燃料需求等压力大,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对土地实行掠夺性开垦,片面强调粮食产量,忽视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把只适合林,牧业利用的土地也辟为农田。大量开垦陡坡,以至陡坡越开越贫,越贫越垦,生态系统恶性循环;滥砍滥伐森林,甚至乱挖树根、草坪,树木锐减,使地表裸露,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某些基本建设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修筑公路、建厂、挖煤、采石等,破坏了植被,使边坡稳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泥石流等更严重的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内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
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
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
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
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
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
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
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80年代初我国对53
万米的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 %,水质合乎饮用标准
的仅占14%。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
传染病的蔓延。印度新德里曾有几万人饮了被污染的河水而患黄疸病。水
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生物和
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铅等金
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口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目
前世界上每年有1 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
而死亡。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
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
还有许多水产品因污染而不能食用,许多优质鱼濒于灭绝。污水还污染农
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
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
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现在,清洁的水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质污染,将对
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命要素的损害--大气污染
洁净的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它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减少污染,
净化空气,"还我蓝天红日",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清洁的空气中含有78.09%的氮,20.95%的氧,0.93%的氩,以及少量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微量的稀有气体。当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地增多或者
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时,大气就污浊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大到危及生物
的正常生存时,就造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自然和人为两种。
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叫作自
然污染源;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叫作人为污染源。大气污染主要
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因而在工业区和城市中空气
污染特别严重。
在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中就有五起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据初步统
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
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
氧化氮、碳化氢、硫化氢和氨等,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
煤粉尘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其中直径0.5-5微米之间的飘尘对人的危
害最大,它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送往全身。粉尘
粒子表面有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道、心肺等方面的疾病。
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往往与水气结合变成硫酸烟雾,有很强的腐
蚀性。工业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可在大气中保
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
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
眼睛和鼻喉。
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包括许多有毒重金属,如铅、镉、锌、
铬、汞等。它们进入人体可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慢
性病和癌症。大气污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危害尤其严重,污染区的儿童不
仅发育缓慢,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而且患病率比正常地区的儿童高2--6
倍。
大气污染还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就能影响植
物的生活机能,水稻扬花时受到一次熏气,产量就下降85.9% 。家畜也会
因大气污染而中毒以至死亡。建筑、器物、特别是珍贵文物在污染的大气
下遭受着严重的腐蚀和破坏。

人类母亲的呼救--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
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
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
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
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
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
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
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
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
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
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
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
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
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
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
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千克土壤含铜20毫
克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时,水稻也会枯死。每千克土壤含锌超
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
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
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
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健康大敌的侵犯--食品污染
食品与水、空气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食品一旦受污染,
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
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
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
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
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
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
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 万多种。最早为
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
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
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毒
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很多科学家怀疑黄曲霉
毒素也是人类其他疾病的病因。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
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
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寄生虫污染食品主要有蛔虫、
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
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
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
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
固化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
等。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
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
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
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
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
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
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活空间的损失--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
人体健康的现象,叫作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
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
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茶叶、
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
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
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
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
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堆积成山。垃圾处理已
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天上的污染--太空垃圾
宇宙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展示了飞出地球的美好前景,但也给地
球周围的宇宙带来了污染。人类丢弃的人造卫星和火箭的碎片基本处于无
人管理而不断增加的状态,将来很可能危及人类在宇宙空间的活动。因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尽早找出治理宇宙空间垃圾的办法"。
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垃圾被称作"太空垃圾",它与人造卫星一样,也
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的。人类发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
部件、卫星由于爆炸或故障而抛撒于太空的碎片以及寿命已尽的卫星残骸
等,都是太空垃圾。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对策,人类的每次宇宙开发活动都将增加太空的垃
圾。并且,太空垃圾和卫星碰撞,使卫星破碎,垃圾的数量会更多,这是
一种恶性循环。到现在为止,虽未发生大的灾难,但已经发现,美国航天
飞机的玻璃窗和航天飞机的外壳有被细小的金属微粒和卫星涂料的碎片擦
碰的痕迹。1991年9 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距前苏联火箭残骸特别近时,
为避免灾难性的相撞,不得不改变运行轨道。
即便是微粒垃圾,数量多了也足以使卫星减少寿命。还有,太空垃圾
造成的光线散射将会使人类对宇宙空间星体的观测受到影响。现在有可能
给人类的宇宙活动带来危险的直径在一毫米以上的垃圾已有数百万个,其
中大部分是美国和前苏联丢弃的。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研究怎样减少、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如日本宇
宙航空学会的报告书提出研究不会产生垃圾的火箭和卫星;1992年5 月,
美国发射升空的航天飞机"奋进号"的任务就是回收一颗游荡在宇宙空间
的卫星,并把它重新发回静止轨道。日本科学技术厅人士认为,"将来宇
宙空间往返的航天飞机或许将活跃在回收和清除太空垃圾的领域"。

人类益友在减少--生物资源衰退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这些都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
是分解者,三者都是自然生态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当前,生物资源的衰退是惊人的,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2000年来,
全世界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自1600年以来,
在总共4 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占0.85%;120 种濒临灭绝,
占2.84%。在已知的8 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占1.09% ;濒临灭
绝的有187种,占2.16%。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资料,自
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
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 500种植物和1 000多种
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危险,到本世纪末,大约有50-100万个物种将要灭绝。
生物资源衰退的原因,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森
林的砍伐,使生物失去生长繁殖的栖息环境。我国特有的大熊猫,由于食
物--箭竹枯萎,正面临挨饿死亡的危险。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朱鹮,原
来分布相当广,因为人类大砍树木,使它们失去营巢繁殖条件,数量锐减。
其次是滥伐乱捕。由于大量开荒种粮,导致植物资源急剧下降,如银
杉、银杏、珙桐、连香树等均处于濒灭境地。由于过度猎捕,使不少野生
动物灭绝 。19世纪末,北美草原上有6 000万头美洲野牛,后来被大量捕
杀,到1889年只剩下150 头,1894年最后一头也被射死。盛产黄鱼、墨鱼、
带鱼的舟山渔场,由于过度捕捞,产量已急剧下降,尤其是黄鱼,已形不
成鱼汛。同时,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学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大气和水体,
危害生物的生存,使野生动物数量明显下降。因此,保护生物资源已经成
为全球性的迫切任务。

地球环境在变暖--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
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
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
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
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
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
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
在过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 。估计
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
区温度上升更多。
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自然生态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荒漠
将扩大 ,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
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旱 ;热带也将变得更湿,干热的亚热带变得
更干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再是沿海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气
温升高,两极冰块将溶化,使海平面上升1米多 。另有科学家认为,由于
气温升高,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可能升高0.2--1.4米。目前全世界
有1/3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
会淹没许多城市和港口。
地球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
一项决议,指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继续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
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
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氯氟烃等气体的
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
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最后,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
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地球保护伞的变薄--臭氧层遭破坏
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最近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
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
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好比
是地球的"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
物。
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
白内障增加0.6%。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10万人,患白内障的
病人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
产量。据试验,如臭氧减少25%,大豆将减产20-25%。紫外线辐射还会杀
死水中鱼卵和单细胞藻类,同时还会引起塑料制品老化、发黄、开裂。
臭氧层减少以及南极上空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
因素。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有
破坏作用。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
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在使用冷冻剂、消毒剂、
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溴等气体在紫外
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
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呼吁 :拯救臭氧层 ,禁止使用氯氟烃。
1987年9月,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 蒙特利尔控制可破坏臭
氧层物品协定",规定到本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水平
的50%。科学家指出,即使现在立即禁止使用氯氟烃,在今后10多年内臭氧
层仍将继续减少,已经减少的臭氧层要100多年才能弥补过来。

大气降水在变酸--酸雨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又一个元凶。它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
性沉降物。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雨中含有这种沉降物,所以习惯上
称为酸雨。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
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
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
"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
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
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
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燃料结构主要是煤炭,
以排放二氧化硫气体为主,所以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 。它可以直接使大
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
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
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并且
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我国重庆
是受酸雨危害严重地区之一。重庆的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毫
米,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每年0.03毫米的速度。1982年6月18日晚,重庆
市下了一场酸雨,市郊2万亩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
局部枯死。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中国土地利用简表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近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
有耕地1.4亩,不及世界人均占有4.4的三分之一。据测算,土地利用情况
大体是:
类型 面积 约占面积%
耕地 19 10
园地 0.7 0.5
(包括果、桑、茶等)
森林和林地 20 14
草地 40 28
城镇、村庄、工矿用地 3 2
交通用地 5 3
水域 5 3
未利用土地 55 38

不毛之地在扩展--土地沙漠化
世界著名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中华民族的摇
篮--黄河流域,都是因为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最终导致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甚至成为不毛之地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人类对
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气候出现
干旱,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
土地沙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大敌。当年,沙漠埋葬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截断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掩埋了埃及96%以上的国土。现在,全世
界有1/3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
威胁着64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8.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6%以上。
因此,治理沙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难题之一。
我国在防治沙漠化方面很有成绩。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
成果,使我国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
善。这个治沙经验,已引起世界瞩目。但是,沙漠化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环
境问题。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吉林、
黑龙江、辽宁等13个省区的33.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
已经沙化的土地有17.6万平方千米。如不加速治理,到本世纪末,沙化的
将达二三十万平方千米。
土地沙漠化,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给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
据我国内蒙古乌蒙后山地区7个县、旗统计,因沙漠化危害而改种毁种的面
积达50-70万亩,使粮食平均亩产严重下降。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世界性问题,它向人们敲响警钟:必
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就要采取法
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防止滥垦、滥牧和滥采的现象发生。

毁林的恶果--洪旱灾害
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
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
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
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
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
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
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如果没有森林,就会出现有雨洪
水泛滥,无雨干旱成灾的状况。
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曾连降三天暴雨,降水量达800-1000 毫米,
位于该地区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大坝崩塌,造成巨大损失。但同一地
区的薄山和东风两座水库却安然度险。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板桥和石漫滩
水库上游森林稀少,暴雨骤降,山洪暴发,大量洪水陡然入库,宣泄不及
而冲毁堤坝;而薄山和东风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0%,虽然降水量超
过了库容,但因森林截留,滞缓了洪水入库时间,因而得以保全。因此,
植树造林是保护土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办法之一。

慢性中毒在持续--农药污染
人类从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 ,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
右的损失。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
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
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等,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施用不仅
直接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危害健康。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
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日积月累,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
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就
会发生中毒。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不易分解的稳定性,已经污染了地球上
的每一个角落,连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已发现有机氯农药。
金属制剂的危险性也很大,喷洒过汞制剂的粮食、水果、蔬菜中都含
有汞,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除草剂和杀菌剂本身的毒性往往不大,但它
们分解后的产物有剧毒,因此危害也相当严重。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
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
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有28人
中毒,每17分钟有1 人死亡!而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
流产的受害者。根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
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DDT、狄氏剂、
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
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内50%(女)到60%(男)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
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
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饮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
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又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
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
化合物等有毒物质,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油类物质,植物
营养物,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
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80年代初我国对53
万米的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 %,水质合乎饮用标准
的仅占14%。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
传染病的蔓延。印度新德里曾有几万人饮了被污染的河水而患黄疸病。水
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生物和
饮水的人死亡,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发现。最危险的是汞、镉、铬、铅等金
属化合物的污染,它们进入人体后造成慢性中毒,一旦发现就无法遏止。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口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目
前世界上每年有1 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
而死亡。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
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
还有许多水产品因污染而不能食用,许多优质鱼濒于灭绝。污水还污染农
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
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
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现在,清洁的水已成了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质污染,将对
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命要素的损害--大气污染
洁净的空气是生命的要素,它是人类生存须臾不可缺少的。减少污染,
净化空气,"还我蓝天红日",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清洁的空气中含有78.09%的氮,20.95%的氧,0.93%的氩,以及少量的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微量的稀有气体。当大气中某些气体异常地增多或者
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时,大气就污浊了。当大气成分的变化增大到危及生物
的正常生存时,就造成了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来源有自然和人为两种。
火山爆发、地震、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叫作自
然污染源;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形成的叫作人为污染源。大气污染主要
来源于人类的活动,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因而在工业区和城市中空气
污染特别严重。
在世界最著名的八大公害中就有五起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据初步统
计,已经产生危害或引起人们注意的大气污染物就有100种左右,其中影响
范围广、对人类环境威胁较大的主要是煤粉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
氧化氮、碳化氢、硫化氢和氨等,世界每年的排放量达6亿多吨。
煤粉尘是人体健康的大敌,其中直径0.5-5微米之间的飘尘对人的危
害最大,它可以直接到达肺细胞而沉积,并可能进入血液送往全身。粉尘
粒子表面有各种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后可引起呼吸道、心肺等方面的疾病。
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往往与水气结合变成硫酸烟雾,有很强的腐
蚀性。工业和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可在大气中保
持两三年,是一种数量大、累积性强的毒气。汽车和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
和碳化氢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能生成一种有毒的光化学烟雾,强烈刺激人的
眼睛和鼻喉。
被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还包括许多有毒重金属,如铅、镉、锌、
铬、汞等。它们进入人体可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慢
性病和癌症。大气污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危害尤其严重,污染区的儿童不
仅发育缓慢,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而且患病率比正常地区的儿童高2--6
倍。
大气污染还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就能影响植
物的生活机能,水稻扬花时受到一次熏气,产量就下降85.9% 。家畜也会
因大气污染而中毒以至死亡。建筑、器物、特别是珍贵文物在污染的大气
下遭受着严重的腐蚀和破坏。

人类母亲的呼救--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本,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土地却遭受到
空前的破坏。其中,土壤污染正在剥夺大片肥田沃土的生产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质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无法
消除这些有害物影响的现象。严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导致农作物生长发育的
减退甚至枯萎死亡,这些污染后果是可以及时发现的。更多的土壤污染并
无明显表现,却降低了农产品的质量,特别是通过农作物对有害物的富集
作用,暗地里危害牲畜和人体健康,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废气、废渣以及化肥和农
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尿中含有许多植物需要的养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
粪肥一般会使农作物增产。但这些废水、废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虫
及虫卵等则进入农田,沉积于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触了污染的土
壤和农产品,会引起破伤风、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
现代农业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等无机物大量
残留在土壤中。它们破坏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板结和盐渍化,从而使
农作物减产。使用农药则使多环芳烃、多氯联苯等有机物沉降在土壤中,
毒害动植物和人。
大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尘埃等有害物质,
会自然地或随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炼厂和汽车排放的废气中的镉、铅等
有害物也会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厂周围和公路两侧的土壤最
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属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铬、锰、镍等还能在人体
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属含量过高也会使植物受害。据实验,每千克土壤含铜20毫
克时,小麦就会枯死,达到250毫克时,水稻也会枯死。每千克土壤含锌超
过50毫克,就会影响作物的生长。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响很难被消除。有机农药分解很慢,重金属根
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继续污染的情况下,三五年内仍含较高
的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危害人类。所以,受到严重污染的土地
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或肥料。

健康大敌的侵犯--食品污染
食品与水、空气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食品一旦受污染,
就要危害人类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们吃的各种食品,如粮食、水果、
蔬菜、鱼、肉、蛋等,在生产、运输、包装、贮存、销售、烹调过程中,
混进了有害有毒物质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和化学性污染两大类。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污染食品。属于
微生物的细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鸡蛋变臭,蔬菜烂掉,主要是
细菌、真菌在起作用。细菌有许多种类,有些细菌如变形杆菌、黄色杆菌、
肠杆菌可以直接污染动物性食品,也能通过工具、容器、洗涤水等途径污
染动物性食品,使食品腐败变质。真菌的种类很多,有5 万多种。最早为
人类服务的霉菌,就是真菌的一种。现在,人们吃的腐乳、酱制品都离不
开霉菌。但其中百余种菌株会产生毒素,毒性最强的是黄曲霉毒素。食品
被这种毒素污染以后,会引起动物原发性肝癌。据调查,食物中黄曲霉毒
素较高的地区,肝癌发病率比其他地区高几十倍。很多科学家怀疑黄曲霉
毒素也是人类其他疾病的病因。英国科学家认为,乳腺癌可能与黄曲霉毒
素有关。我国华东、中南地区气候温湿,黄曲霉毒素的污染比较普遍,主
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寄生虫污染食品主要有蛔虫、
绦虫、旋毛虫等,这些寄生虫一般都是通过病人、病畜的粪便污染水源、
土壤,然后再使鱼类、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后会引起寄生虫病。
化学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学物质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种农药是造
成食品化学性污染的一大来源,还有含铅、镉、铬、汞、硝基化合物等有
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废气及废渣;食用色素、防腐剂、发色剂、甜味剂、
固化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作食品包装用的塑料、纸张、金属容器
等。如用废报纸、旧杂志包装食品,这些纸张中含有的多氯联苯就会通过
食物进入人体,从而引起病症。多氯联苯是200多种氯代芳香烃的总称,当
今世界生产和使用这种东西的数量相当大。有资料证明,在河水、海水、
水生物、土壤、大气、野生动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极的企鹅、北
冰洋的鲸体内,都发现了多氯联苯的踪迹。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
食用色素可保持鲜艳色泽。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仅要注意饮食卫生,还要从生产、运输、加工、贮
藏、销售等各个环节着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生活空间的损失--垃圾污染
垃圾侵占土地,堵塞江湖,有碍卫生,影响景观,危害农作物生长及
人体健康的现象,叫作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两部分。工业废渣是指工业生产、加工
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主要包括煤矸石、粉煤灰、钢渣、高炉渣、赤泥、
塑料和石油废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厨房垃圾、废塑料、废纸张、茶叶、
碎玻璃、金属制品等等。在城市,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
10%的速度增加,构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侵占大量土地。二是污染农田。三是污染地
下水。四是污染大气。工业废渣中的有些有机物质,能在一定温度下通过
生物分解产生恶臭,从而污染大气。五是传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
寄生虫,如果直接用来作为农家肥料,人吃了施用这种肥料的蔬菜、瓜果,
就可能得传染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堆积成山。垃圾处理已
成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紧迫问题。

天上的污染--太空垃圾
宇宙航天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展示了飞出地球的美好前景,但也给地
球周围的宇宙带来了污染。人类丢弃的人造卫星和火箭的碎片基本处于无
人管理而不断增加的状态,将来很可能危及人类在宇宙空间的活动。因此,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尽早找出治理宇宙空间垃圾的办法"。
漂浮在宇宙空间的垃圾被称作"太空垃圾",它与人造卫星一样,也
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的。人类发射的火箭散失在太空的碎片和零
部件、卫星由于爆炸或故障而抛撒于太空的碎片以及寿命已尽的卫星残骸
等,都是太空垃圾。
如果不采取必要的对策,人类的每次宇宙开发活动都将增加太空的垃
圾。并且,太空垃圾和卫星碰撞,使卫星破碎,垃圾的数量会更多,这是
一种恶性循环。到现在为止,虽未发生大的灾难,但已经发现,美国航天
飞机的玻璃窗和航天飞机的外壳有被细小的金属微粒和卫星涂料的碎片擦
碰的痕迹。1991年9 月,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距前苏联火箭残骸特别近时,
为避免灾难性的相撞,不得不改变运行轨道。
即便是微粒垃圾,数量多了也足以使卫星减少寿命。还有,太空垃圾
造成的光线散射将会使人类对宇宙空间星体的观测受到影响。现在有可能
给人类的宇宙活动带来危险的直径在一毫米以上的垃圾已有数百万个,其
中大部分是美国和前苏联丢弃的。
美国、日本等国正在研究怎样减少、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如日本宇
宙航空学会的报告书提出研究不会产生垃圾的火箭和卫星;1992年5 月,
美国发射升空的航天飞机"奋进号"的任务就是回收一颗游荡在宇宙空间
的卫星,并把它重新发回静止轨道。日本科学技术厅人士认为,"将来宇
宙空间往返的航天飞机或许将活跃在回收和清除太空垃圾的领域"。

人类益友在减少--生物资源衰退
生物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资源。这些都是自然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
是分解者,三者都是自然生态平衡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
当前,生物资源的衰退是惊人的,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2000年来,
全世界约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从地球上消失了。自1600年以来,
在总共4 226种哺乳动物中,已有36种灭绝,占0.85%;120 种濒临灭绝,
占2.84%。在已知的8 684种鸟类中,已灭绝的有94种,占1.09% ;濒临灭
绝的有187种,占2.16%。据"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的资料,自
1850年以来,人类已使75种鸟类和哺乳动物绝种,使359种鸟类和297种兽
类动物面临灭绝的危险。据估计,目前全世界有2 500种植物和1 000多种
脊椎动物濒于灭绝的危险,到本世纪末,大约有50-100万个物种将要灭绝。
生物资源衰退的原因,首先是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森
林的砍伐,使生物失去生长繁殖的栖息环境。我国特有的大熊猫,由于食
物--箭竹枯萎,正面临挨饿死亡的危险。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朱鹮,原
来分布相当广,因为人类大砍树木,使它们失去营巢繁殖条件,数量锐减。
其次是滥伐乱捕。由于大量开荒种粮,导致植物资源急剧下降,如银
杉、银杏、珙桐、连香树等均处于濒灭境地。由于过度猎捕,使不少野生
动物灭绝 。19世纪末,北美草原上有6 000万头美洲野牛,后来被大量捕
杀,到1889年只剩下150 头,1894年最后一头也被射死。盛产黄鱼、墨鱼、
带鱼的舟山渔场,由于过度捕捞,产量已急剧下降,尤其是黄鱼,已形不
成鱼汛。同时,工业三废的排放和化学农药的使用,污染了大气和水体,
危害生物的生存,使野生动物数量明显下降。因此,保护生物资源已经成
为全球性的迫切任务。

地球环境在变暖--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环境问题。
所谓温室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
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使大气变
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
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
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除二氧化碳以外,对温室效应有重要贡献的气体还有甲烷、臭氧、氯
氟烃以及水气等。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排入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相应增多;又由于森林被大量砍伐,大气中应被森林吸收的二氧
化碳没有被吸收,由于二氧化碳逐渐增加,温室效应也不断增强。据分析,
在过去200年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 。估计
到下个世纪中叶,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将上升1.5--4.5℃,而在中高纬度地
区温度上升更多。
温室效应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自然生态将随之发生重大变化。荒漠
将扩大 ,土地侵蚀加重,森林退向极地,旱涝灾害严重,雨量将增加7-
11%;温带冬天更湿,夏天更旱 ;热带也将变得更湿,干热的亚热带变得
更干旱,迫使原有水利工程重新调整。再是沿海将受到严重威胁。由于气
温升高,两极冰块将溶化,使海平面上升1米多 。另有科学家认为,由于
气温升高,引起海水体积膨胀,海平面可能升高0.2--1.4米。目前全世界
有1/3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沿海又是工农业非常发达的地方,海平面升高
会淹没许多城市和港口。
地球变暖已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关注。1988年11月,联合国大会已作出
一项决议,指出二氧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继续增加,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
暖和海平面上升,从而给人类带来灾难,号召国际社会"为当代和后代人
类保护气候"而努力。因此,我们在发展工业生产时,要积极治理大气污
染,研究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物质的技术,防止甲烷、氯氟烃等气体的
外溢。其次,要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
过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营养物质。最后,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减少矿物能源
总消耗,尽量采用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地球保护伞的变薄--臭氧层遭破坏
中国古代有个"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最近科学家考察发现,在北
美、欧洲、新西兰上空,保护地球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南极上空的臭氧层
已经出现了一个"空洞",科学家真的要"补天"了。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
密集在离地面20-25千米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臭氧层好比
是地球的"保护伞",阻挡了太阳99%的紫外线辐射,保护地球上的生灵万
物。
臭氧层浓度每减少1%,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7%,
白内障增加0.6%。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皮肤癌症的有10万人,患白内障的
病人更多。紫外线辐射还能破坏植物光合作用和授粉能力,最终降低农业
产量。据试验,如臭氧减少25%,大豆将减产20-25%。紫外线辐射还会杀
死水中鱼卵和单细胞藻类,同时还会引起塑料制品老化、发黄、开裂。
臭氧层减少以及南极上空出现"空洞"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然
因素。太阳黑子爆炸时发出许多带电质子,轰击地球上层大气,对臭氧有
破坏作用。另外南极上空的上升气流把臭氧含量较高的中层大气输送到上
层,从而降低了那里的含量。二是人为因素。人类在使用冷冻剂、消毒剂、
起泡剂和灭火剂等化学制品时,向大气中排放的氯氟烃、溴等气体在紫外
线照射下会放出氯原子,氯原子夺去臭氧中一个氧原子,使臭氧变成纯氧,
从而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近年来,全世界科学家都在呼吁 :拯救臭氧层 ,禁止使用氯氟烃。
1987年9月,24个国家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 蒙特利尔控制可破坏臭
氧层物品协定",规定到本世纪末,将氯氟烃的使用量减少到1986年水平
的50%。科学家指出,即使现在立即禁止使用氯氟烃,在今后10多年内臭氧
层仍将继续减少,已经减少的臭氧层要100多年才能弥补过来。

大气降水在变酸--酸雨
酸雨是造成全球性环境污染的又一个元凶。它是大气污染后产生的酸
性沉降物。因为最早引起人们注意的是雨中含有这种沉降物,所以习惯上
称为酸雨。
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酸雨中含有多种
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
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
"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
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
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
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我国的燃料结构主要是煤炭,
以排放二氧化硫气体为主,所以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硫和氮是营养元素。弱酸性降水可溶解地面中矿物质,供植物吸收。
如酸度过高,pH值降到5.6以下时,就会产生严重危害 。它可以直接使大
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
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
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并且
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我国重庆
是受酸雨危害严重地区之一。重庆的嘉陵江大桥,锈蚀速度每年为0.16毫
米,远超过瑞典斯德哥尔摩每年0.03毫米的速度。1982年6月18日晚,重庆
市下了一场酸雨,市郊2万亩水稻叶片突然枯黄,好像火烤过一样,几天后
局部枯死。
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中国土地利用简表
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约近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占
有耕地1.4亩,不及世界人均占有4.4的三分之一。据测算,土地利用情况
大体是:
类型 面积 约占面积%
耕地 19 10
园地 0.7 0.5
(包括果、桑、茶等)
森林和林地 20 14
草地 40 28
城镇、村庄、工矿用地 3 2
交通用地 5 3
水域 5 3
未利用土地 55 38

不毛之地在扩展--土地沙漠化
世界著名巴比伦文明的发祥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中华民族的摇
篮--黄河流域,都是因为森林植被受到人为的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
失、土地沙漠化,最终导致河道淤塞、河水泛滥,甚至成为不毛之地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地,土地沙漠化,是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地沙漠化之所以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人类对
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打乱了水分的循环,气候出现
干旱,土地出现松散的流沙沉积。
土地沙漠化是人类文明的大敌。当年,沙漠埋葬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截断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掩埋了埃及96%以上的国土。现在,全世
界有1/3的土地面临着沙漠化的危险,每年有6 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沙漠化,
威胁着64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8.5亿,占全世界人口的16%以上。
因此,治理沙漠化,被列为世界十大难题之一。
我国在防治沙漠化方面很有成绩。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研
成果,使我国约1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控制,12%的沙漠化土地有所改
善。这个治沙经验,已引起世界瞩目。但是,沙漠化仍然是一个突出的环
境问题。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吉林、
黑龙江、辽宁等13个省区的33.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其中
已经沙化的土地有17.6万平方千米。如不加速治理,到本世纪末,沙化的
将达二三十万平方千米。
土地沙漠化,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大威胁,给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
据我国内蒙古乌蒙后山地区7个县、旗统计,因沙漠化危害而改种毁种的面
积达50-70万亩,使粮食平均亩产严重下降。
土地沙漠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世界性问题,它向人们敲响警钟:必
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沙漠化,就要采取法
律、经济、行政等手段,防止滥垦、滥牧和滥采的现象发生。

毁林的恶果--洪旱灾害
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神。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在下雨时节,森林可以通过林冠和地面的残枝落叶等物截住雨滴,减
轻雨滴对地面的冲击,增加雨水渗入土地的速度和土壤涵养水分的能力,
减小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林木盘根错节的根系又能保护土壤,减少雨水
对土壤的冲刷。如果土壤没有了森林的保护,便失去了涵养水分的能力,
大雨一来,浊流滚滚,人们花几千年时间开垦的一层薄薄的土壤,被雨水
冲刷殆尽。这些泥沙流入江河,进而淤塞水库,使其失去蓄水能力。森林
涵养水源,降雨量的70%要渗流到地下,如果没有森林,就会出现有雨洪
水泛滥,无雨干旱成灾的状况。
1975年,河南驻马店地区曾连降三天暴雨,降水量达800-1000 毫米,
位于该地区的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大坝崩塌,造成巨大损失。但同一地
区的薄山和东风两座水库却安然度险。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板桥和石漫滩
水库上游森林稀少,暴雨骤降,山洪暴发,大量洪水陡然入库,宣泄不及
而冲毁堤坝;而薄山和东风水库上游森林覆盖率高达90%,虽然降水量超
过了库容,但因森林截留,滞缓了洪水入库时间,因而得以保全。因此,
植树造林是保护土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办法之一。

慢性中毒在持续--农药污染
人类从40年代起开始使用农药除虫除草 ,每年挽回农业总产量15%左
右的损失。但是,由于长期滥用农药,使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大大增加,危
害到生态和人类,形成农药污染。造成污染的农药主要是有机氯农药,含
铅、砷、汞等物质的金属制剂,以及某些特异性除草剂。
有机氯农药,如六六六、DDT等,稳定性强,不易分解,大量施用不仅
直接造成对作物的污染,同时农药残留在水、土中,通过食物进入人体,
危害健康。有机氯农药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它通
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在人体中日积月累,而人体又不能通过新陈代谢把
它排出体外,因此,人体中的有机氯农药含量越来越高,达到一定程度就
会发生中毒。有机氯农药由于具有不易分解的稳定性,已经污染了地球上
的每一个角落,连南极大陆的企鹅体内也已发现有机氯农药。
金属制剂的危险性也很大,喷洒过汞制剂的粮食、水果、蔬菜中都含
有汞,可直接引起食物中毒。除草剂和杀菌剂本身的毒性往往不大,但它
们分解后的产物有剧毒,因此危害也相当严重。
多数农药对人和动物有毒害,大量接触以及误食后会造成急性中毒和
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发展中国家的农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和安全
措施,每年有200万人农药中毒,其中有4万人死亡,平均每10分钟有28人
中毒,每17分钟有1 人死亡!而还不包括因农药污染而导致死胎、致癌、
流产的受害者。根据对68个国家的调查,急性中毒的人有93%是由有机氯、
有机磷和汞制剂等农药所引起的。
少量农药在人体内的积累引起的慢性中毒也不可忽视。
农药污染已在许多国家造成公害。许多国家已禁止使用 DDT、狄氏剂、
氯制剂等农药,并积极研制和生产低毒高效农药,同时讲究农药使用的科
学性,大力提倡生物防治,保护益鸟、益虫,做到"以鸟治虫、以虫治虫"。

比如氧气被污染。使人们造成了呼吸困难的现象

不确定,都是瞎扯淡。

自然资源:取之不竭吗?
由于人口膨胀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忧虑和不安。了解和认识全球资源态势,研究与资源开发相关的全球环境问题,对于实现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预前,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才被人类称为自然资源,简称为资源。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70%以上为广阔的海洋所覆盖,陆地面积仅占29%,约1.5亿平方公里。陆地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态系统,除了沙漠、冰川、冻土、不宜开垦的山地和土质极差土地外,只有约30%可以耕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89年统计,全球土地面积为1306925万公顷,约占全球总面积的¼,在全球土地面积中,耕地占11.29%,草地占24.58%,森林及林地占30.98%,其它土地占33.15%。
水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发生和存在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地球上大约有14亿立方公里的水,其中不适宜人类饮用的海水占97%以上,淡水只占3%;淡水中有77.2%和22.4%分别被储藏在冰川和地下,可以利用的地表水仅占0.35%,主要蕴藏在湖泊、沼泽和河流中,其中河水储藏不及0.01%。据估计,地球上有1000万个动植物物种,其中被分类和命名的物种资源约160万个。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全球森林面积45.01公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资源,而且对全球物质、能量循环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还是巨大的基因库。草地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为动物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全球草地面积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将近一半。上述土地、森林、草原均是可以更新和重复利用的资源,被称为可再生资源。
与上述可再生资源相区别的矿产资源不能再生和重复利用,被称为非再生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利用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发现的矿物有3300多种,其中有工业意义的1000多种,被列为矿产资源的有160多个矿种,对人类经济有重要价值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铜、铝、铅、锌、金、银、磷、硫,盐等40多种。
此外,海洋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它包括海水、海洋生物、海底矿产等多种资源,是人类未来发展的主要空间。
全球资源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和各种资源的相关性。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一种资源的开发,会影响其它相关的资源,一种资源的变迁会诱发其它资源的演变。
二,资源的有限性。任何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产资源是非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土地、水、生物等再生资源也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引起水质污染、水土流失、森林急剧减少、草地退化等不良后果,能被人类利用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少。
三,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无论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再生资源,在全球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以森林资源为例,南美洲森林面积最大,覆盖率最高,为51.4%,其它各洲的森林覆盖率依次是北美洲36.6%、欧洲30.5%、非洲24.5%、亚洲22.0%、大洋洲18.9%。再以石油资源为例,全球石油可采储量为3113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41.9%,北美地区占17.8%、独联体各国及东欧地区占13.4%、南美洲占8.6%、亚太地区占7.1%、西欧占3.2%。
四,资源系统的演变性。全球资源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存在着永恒的矛盾,由于自然界本身的演变规律和人类对资源的干预,引起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分布的演变,如人口增长,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资源需求量增加,引起资源消耗量的增长;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作为资源载体的环境质量下降。造成资源再生能力的降低和部分消失,从而使资源数量和质量下降。又如人类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类型资源数量和品种增加,同时人类发现新类型、新物种、新领域资源,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出现,使资源种类增加,数量上升,质量提高。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战后的几十年里,人类开发资源手段之先进,能力之巨大,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人类已经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巨大力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由地表向地球深层和太空扩展,由陆地向近海和远洋扩展。现在全球每年开采各种矿产150亿吨以上,包括废石约1000亿吨;人类的农业活动每年可移动3000立方公里的物质,农业用水22901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0%;人类每年从海洋中的捕鱼量约1亿吨。
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大,加上交通、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宇宙空间相对缩小,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资源开发利用突破了区域界限和国界,资源配置向国际化和全球性发展。由此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
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
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
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是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环境问题。由于地球内部和星球之间的运动所造成的个别突发事件,如火山爆发、特大地震、山体滑坡等,其影响经过多级反馈,逐级放大,最终也影响全球环境。

臭氧层:人类的保护层
众所周知,地球被一层大气紧紧围裹着,从地面算起,从下而上可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散逸层。离地面最近的对流层与人类最为密切,给人类带来了云、雨、雾、风、霜、雪等复杂的天气现象;而对流层上方的平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浓度为10%,厚度为30公里,能大量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特别是可以吸收掉99%的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从而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所以,臭氧层被誉为"人类的保护伞",如失去了这个"保护伞",地球将受到紫外线强烈辐射,物种将难以生存,人类的健康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这不是耸人听闻,而是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事实,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种种不祥的征兆。先看看南极臭氧洞之下的地面生物。在智利南端濒临麦哲伦海峡的地区,河里本来有许多欢蹦活跃的鱼类,今天成了呆木乱撞的"盲鱼";喜欢游荡的羊群因患了白内障而变为"盲羊",整天闷闷不乐;连蹦带跳的兔子变成了"盲兔",猎人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抓获;自由飞翔的野鸟因双目失明而迷失方向,撞进了居民的院宅......这是一种多么令人悲哀又发人深思的景象。
谁能想到,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是在工业和生活中使用频繁的制冷剂氯氟烃。夏天喝冰镇饮料曾经是古代帝王专享的权利,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广泛地使用性质比较稳定、不易燃烧、易于贮存、价格又比较便宜的氯氟烃类物质来做致冷剂、喷雾剂、发泡剂及清洗剂。这些物质可以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破坏臭氧层,从而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影响生物生长。

自地球诞生以来,它就以其自身的规律造就并主宰着地球上的生灵。与此同时,地球上的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地影响并改造着地球环境,逐渐成为地球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今天,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从罗马时期的局部影响步入了全球影响的时代。正因为如此,使得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异常、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紧迫的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可居住性问题。认识并预言地球环境的变化,是世界科学家们面临的严重挑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源泉和环境,因而人类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地球的演变和太阳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地球演变的主要因素源于自然变化,如日、地间距离变化,大气和海洋湍流,大陆板块漂移、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冰川伸缩,以及河流变动等过程。但是,在几个世代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活动却对全球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无论如何,人类自身变成了地球系统的一部分,并且直接成为全球变化的影响力。人类的能源生产、集约农业和强化技术已经改变了地球的反射率,改变了土壤和水体的组成、大气化学成分、森林面积,以至全球生态系统平衡。这样,当前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已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众所周知,虽然人类的起源只是近百万年的事,然而它的出现却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在生物进化的自然竞争中,已开始影响到局部环境。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学会了更多的技能,他们的活动已逐渐对整个地球环境构成影响,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又一扰动因素。致使出现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与全球增暖、臭氧屏蔽的破坏、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繁演的全球问题。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有哪些?生态灾难有哪些?
海洋“死亡区”对渔业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如果风能够将富有营养的水冲走,“死亡区”就可能复活。环境规划署呼吁沿海国家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遏止“死亡区”持续增多的势头。人类对地球破坏 速度前所未有 [阅读:1487]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认为,这将使得...

人类的破坏对地球有什么生态毁灭?
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研究报告称,全球变暖将导致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陆地动植物在未来50年内灭绝。也就是说,100多万个物种将在半个世纪后从地球上消失。来自8个国家的科学家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6地的1103个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

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 我有急用,人类是怎样
能源危机:有专家预测石油、煤炭的可开采量只可供人类使用约两百年。战争是人类对地球环境破坏和资源掠夺的另一罪魁祸首,无论是何种原因爆发的战争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种族的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需求,归根结底是生存空间和资源的占有。战争使地球母亲偏体鳞伤,战争中消耗了大量的各种优质的地球资源,...

人类破坏环境后带来的事故
随着工业时代的来临,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逆转,人成了强者,而“温和的自然”却成了容易受伤的对象。高度提纯的化学制剂,如杀虫剂、油漆、洗涤剂等对自然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大规模的能源消耗改变了大气的构成,进而改变了地球气候;卫生条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剧增加,人类活动大量破坏了地球的...

人类现在能做的对地球最大的破坏是什么?能毁灭地球嘛?
而这是人类所不允许的,所以出台了很多的协议来控制和武器战争的发生,所以说,人类对地球目前的最大的破坏并不是使用核武器,而是对地球资源的挖掘,使得地球资源越来越少,有的甚至已经枯竭,但是人类已经在宇宙当中寻找到能够代替这些资源的物资,只要能够将这些运回到地球上,所以人类对资源的开采并不...

地球上人类的活动,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第一个,随着海上活动的增加,例如海上交通的普遍性增强,对鲸鱼的误伤也是越来越多,鲸鱼与人类的商业运输船在不断的发生“本可避免”的碰撞,这样导致物种的灭绝急速增长。第二个、商业捕鱼的影响,随着人类不断对海外捕鱼的扩张,更多的“纯海洋”区域已经越来越少,基本上是无处...

人类与恐龙谁对地球破坏最大
据对是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大,自从人类诞生地球就进入了环境破坏的高峰期,而且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有一场大灭绝事件,从原来的每月灭绝一种动物,到现在每小时就有一到两种动物消失,人类对地球的影响不言而喻。

人类对大自然有哪些破坏
1、工业废气排放污染大气环境,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2、伐木、破坏植被,破坏生物栖息环境,不利于温室气体的吸收。3、任意捕杀野生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4、城市的光污染,破坏生物生态环境,如候鸟迷失方向。5、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土地资源和水资源。6、能源开采方式不当,破坏地标植被,污染周边环境。7...

人类的破坏行为对地球森林资源造成什么危害?
人的破坏行为对地球森林资源造成了多种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砍伐和森林破坏:人类为了获得木材、农田、牧场和城市发展等目的,大规模砍伐森林并进行破坏。这导致了森林资源的减少和破碎化,破环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2.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之一...

未来人类生存的威胁都有哪些,外星人,史前文明?
所以当外星人之后有了一定的条件可以去完我们的地球之后,我们很有可能会面对来自外星人的一个威胁。二、我们还有可能会受到地球内部的一个地球破坏,地球毁灭等原因造成的人类生存威胁。还有就是我们日以继夜很有可能会受到地球内部的一个因素影响,因为我们人类对于地球资源的不断开发,已经造成现在地球内...

连城县19475785800: 由于人们的破坏,地球受到哪些伤害 -
检阙吉福: 环境恶化 土地沙化 空气污染严重 水污染等

连城县19475785800: 关于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 -
检阙吉福:[答案]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

连城县19475785800: 人类破坏地球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 -
检阙吉福: 希望对你有用!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连城县19475785800: 人类破坏环境造成的自然灾害 -
检阙吉福:[答案] 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九大现象 一、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

连城县19475785800: 人类对地球有哪些破坏,引起了哪些生态灾难 -
检阙吉福:[答案] 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废水废气 灾难:土地沙漠化,臭氧层空洞,全球升温等

连城县19475785800: 人类的破坏对地球造成了哪些伤害 -
检阙吉福: 人类造成了如下的破坏:1、使用“化石能源”,使大气成分改变,造成气候变化;2、使用“化学物质”,使水源污染;3、过渡砍伐树木,建造房屋、开垦土地,使部分地区产生“荒漠化”;5、人口膨胀,使大量物种灭绝;6、制造污染,使很多地方不适合生物生长;7、制造核弹,可能灭绝所有生物;人类还是很无能的,就上述区域,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恳请采纳!

连城县19475785800: 人类对地球破坏后发生的灾害
检阙吉福: 造成严重沙漠化、水和空气的污染、等

连城县19475785800: 地球因人类破坏而造成哪些危害? -
检阙吉福: 生态失衡 气候变暖 环境污染 灾难频繁发生 人类健康水平下降

连城县19475785800: 因人类破坏导致自然灾害的事例 -
检阙吉福: 我觉得酸雨的产生就是因为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所致.我看网上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叫酸雨.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环保总局近日公布的《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4年我国酸雨污染略呈加...

连城县19475785800: 急需人类给了随意破坏给地球造成哪些生态灾难?要求:问:*** 答:*** -
检阙吉福:[答案]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科学家发现,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60年时间.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200个“死亡地带”.臭氧空洞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