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 国歌 国徽的来历

作者&投稿:种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一般来说它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著名词作家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

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及含义
中国国旗图案的含义: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星红旗的历史
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国内各大报刊刊登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委员会征集国旗图案的启事。一个月后,筹备委员会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及海外地区寄来的应征图案 3012 幅。后於9月开议时,审核通过的共有38幅,最后敲定8幅(?)国旗样式作为备选国旗。当时最受欢迎的是草案一的设计。该设计以红底配上黄星,以及一条代表黄河的黄条而成。红底与黄星为徵求新国旗设计稿的必备基本要素,黄星代表共产党或中国人民。但部分人士认为,中国并非只有黄河一条大河而已,於是衍生出另外两个草案,草案二是二黄条代表黄河,长江,草案三则是三黄条代表黄河,长江,珠江。但张治中向毛泽东表示,黄条分割红地,如同国家被分裂,应另选作品。接下来选中了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由上海市民曾联松所设计,原本的图样如草案四,构想主要是表现出中国四个主要社会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另一方面,也隐喻以汉族为中心,其他满、蒙、回、藏等四族共同统一在中国内的含意。但由於五颗星自上而下排列,似乎隐含阶级地位之分,於是改为环绕大星的设计,并在大星中加入了镰刀铁鎚的标志,后来毛泽东将镰刀铁鎚标志删除,因为考虑既已用四颗小星表示工、农、士、商平等,若再加入工人与农民的象徵物,似乎又变得不平等了。国旗就此定案。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五星红旗获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会议代表一致通过,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的国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标志着五星红旗成为新的中国国旗。
中国国徽图案的含义:
红色和金色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和庄严。
国徽图案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 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中国国徽的历史由来:
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政务院邀请有关人士开会讨论国徽设计问题。按中央规定,组成国徽的素材为国旗、天安门、齿轮、谷穗与红绶带,而完美的组合则需要依靠艺术家们的政治和艺术修养。会上,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高庄的发言语惊四座、掷地有声:“在塑造国徽模型时,我有一个愿望,就是想使我们的国徽更庄严、更明朗、更健康、更坚强、更程式化、更统一;并赋予更高的民族气魄和时代精神,以冀我们国徽的艺术性提到国际水平,永放光芒。”当时,由清华大学梁思成教授等人设计的国徽平面图案,已由政协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自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至八月十五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报纸同时刊登了新政协筹备会徵求国旗图案的通知。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四面八方的人们踊跃投稿,国旗审查小组平均每天收到一百张图案,其中还包括从印尼、马来亚、朝鲜、美加寄来的二十三张。国旗审查小组从近三千张国旗图案中筛选出三十八幅编为一本《国旗图案参考资料》,印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
国旗应徵图案要符合三个条件,即一要有中国特徵;二要含有中国的地理、历史、民族、文化等因素;三要有政权特徵,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并且国旗设计要求庄严简洁,一目了然。应徵稿件中,设计构思符合三项条件的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竖条旗左上方为镰刀、锤子、五角星或齿轮;二是镰刀锤子交叉加五角星;三是齿轮加五角星;四是旗面为红色或三分之二红色,加黄色五角星。经过反覆讨论,上海曾联松设计的五星红旗图案被筹备会一致通过作为国旗图案。按照曾联松的设想,一颗大星象徵领导革命和国家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象徵广大人民,包括当时四个阶段: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他把五角星设计为黄色,不仅与象徵革命的红旗颜色相协调,也表达了中华儿女黄色人种的民族特徵。毛泽东在谈到五星红旗的含义时指出:这个图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将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在国歌问题上,新政协筹备会向全国发出了公开徵求国歌词谱的通知,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截止到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共收到国歌稿件六百三十二件,歌词六百九十四首。投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学生、中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工人、农民、机关干部、作家和解放军战士等。经过国歌词谱评选委员会慎重研讨,认为徵集稿件足以应选者尚少。因此,著名画家徐悲鸿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此建议得到周恩来、梁思成等代表的一致赞成。当有人提出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句子是否过时时,周恩来说:「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因此还要居安思危,还是用原词。」最后,这首在抗日战争中田汉仓促写在香烟衬纸上的歌词和聂耳呕心沥血谱的曲,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同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1949年9月27日召开的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旗、国都、纪年、国歌4个决议案。大会主席团决定,邀请专家另行设计国徽图案。
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了政协的邀请,分别组成了由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设计竞赛。
在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之前,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些专家就已着手进行国徽设计。
1949年9月25日,张仃、钟灵提出5个与政协会徽相似的国徽图案。
也大约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教授林徽因、莫宗江提出了一个国徽图案,被要求修改并参加复选。经过清华大学教授邓以蛰、王逊、高庄、梁思成的协助,10月23日提出修改方案。
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后来又提出一个仿政协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国徽图案。这个方案与上述两个方案于1950年6月10日送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五次常务委员会讨论。政协常委会对这三个方案均不满意,但对国徽图案中采用天安门表示肯定,决定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之一,设计国徽。
马叙伦、沈雁冰在1950年6月21日写出的《国徽审查组报告》中,对6月10日的这次会议有明确记载:“计得有仿政协会徽拟制的五个图案亦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图案,另有以民族形式拟制的两个图案(林徽因、莫宗江方案--笔者注),一并送请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审定。经常委会认为均未恰当,指示以第二种方式为主,加以修正,另制图案。”
6月11日国徽组召开会议,对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提出的“仿会徽形式而以天安门为主要内容”的图案进行讨论。最后,这次会议原则上通过国徽采用天安门图形。此后,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设计竞赛。
6月15日,张仃拿出其新设计的国徽图案(张光宇、周令钊提供技术意见,曹肇基助理绘图)。
6月15日晚8时国徽组召开会议,讨论清华大学新绘制的3幅图案和中央美术学院张仃方案。
这次会议决定将清华大学设计的国徽图案中的两幅进行合并:“将梁先生设计的国徽第一式与第三式合并,用第一式的外圈,用第三式的内容,请梁先生再整理绘制。”
6月16日,梁思成拿出新修订的图案,国徽审查小组再次开会,将这一方案与张仃方案进行比较。
或言张图美丽,或言梁图完整,而觉得两图都不理想。
由于一些评委又提出修改意见,梁思成再次组织人员修订图稿,这次的设计是以全国委员会国徽小组讨论所决定采用天安门为国徽主要内容之一,而设计的。
1950年6月20日,国徽审查小组召开会议,最后一次评审清华大学营建系与中央美术学院分别提出的方案,最终确定清华大学营建系梁思成、林徽因等8位教师设计的国徽方案中选,并送政协大会表决。
在这次会议的记录上,郑振铎、张奚若、沈雁冰认为清华大学方案“在艺术上非常成熟,结构完整而统一。”周恩来对清华大学方案评论道:“图下面带子联结一起,象征着工农团结。”周恩来与马叙伦提出,清华大学方案“金色和红色表现了中国特点”,中央美术学院方案“红红绿绿,虽然明朗,但不够庄严。”
这次会议还讨论了国旗、国歌、国徽中选方案的褒奖问题。马叙伦认为清华大学中选方案(二图)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最初绘有天安门的方案(六图)改造而来的,提出褒奖时要重视这一因素:“二图与六图尽管体系性质不同,但二图的图样是由六图改造而成的,所以最初造意与描仿画下来的都不能不奖,给奖章纪念册都不成问题,奖金多少,望大家考虑。”
清华大学营建系获得了国徽设计一等奖,并领到了一千万元(旧币)的奖金,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改进了国徽的稻穗细部形象。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通过决议,同意国徽审查组的报告和所拟定的国徽图案。
国徽图案通过之后,梁思成向中央推荐清华大学营建系雕塑教授高庄来完成国徽立体浮雕模型的设计塑造任务。生性耿介的高庄在塑造模型时,认为国徽方案中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就上书毛泽东:“主席,你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不是一个艺术家……”。毛泽东主席同意了高庄的意见。
从7月初到8月中旬,高庄经过一个半月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国徽模型的设计塑造工作,中央同意了高庄所作的国徽浮雕模型。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在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国徽终于诞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四颗小星环拱在一颗大星的右面。大星象征中国共产党,小星象征广大人民,表示亿万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
我国的国旗的在广泛发动群众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向全国以及海外侨胞征求国旗设计方案,一共收到2992个方案。经过反复讨论、挑选,最后选种现在使用的这个方案。他的设计者是当时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
国旗、国歌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和国歌,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挂的暂行办法》,在这个办法中除规定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应该挂国旗外,还对国旗的挂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在国旗和其他旗帜并挂时,国旗的位置比其他旗帜高。升国旗必须到杆顶,降国旗时不得落地。在庆祝集会上升旗时,应由一人持旗,二人护旗,参加者行注目礼。国旗和国旗图案不得做工商业品的标记、装饰、广告、图案,不得做机关、团体、学校的证章、纪念章、及徽章。

中国的国徽图案内容包括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地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1950年6月18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图案的说明。同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成立了国徽设计小组。著名教授张仃、周令钊都参加这个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数白幅国徽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并由美院的教授加工,设计成现在的国徽图案。在国徽中,天安门图案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齿轮、麦稻穗象征工人、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数十年来;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国会议上,把这首歌曲定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从此,《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 耳作曲,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歌。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田汉冤案获平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原《义勇军进行曲》之词、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修正案。(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清华大学营建系国徽设计组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营建系主任梁思成教授担任组长,成员有梁思成先生的夫人、建筑学家林徽因、 分萨芬画家李宗津是、中国建筑专家莫宗江、建筑设计教师朱畅中、汪国瑜、胡允敬、张昌龄以及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的地反士大夫者罗哲文等设计 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国旗和天安门象征国家,齿轮象征工人阶级,麦稻穗象征农民阶级),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旗,是曾联松设计的.国歌是聂耳做曲,田喊做词.国徽吧我不知道.~~呵呵


泾源县19177698403: 我国的国旗、国歌、国徽的含义 -
凌章里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即五星红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国旗中的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五角星分别代表工...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象...

泾源县19177698403: 我国国徽、国旗、国歌有什么含义 -
凌章里克:[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五星红旗:国旗的整个图案,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红色表示热烈,象征革命,祖国大地似红霞一... 国旗,国徽:五个五角星一大肆小.四个小的围绕一个大的.象征着56民族围绕一个中心《共产党》.国歌:象征着我国各族人...

泾源县19177698403: 中国的国旗和国歌怎么来的 -
凌章里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原来被称为红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的曾联松设计的.曾联松先生的国旗设计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新政协”)从全国各地的2992余件作品中选出,在两次...

泾源县19177698403: 关于国旗国歌国徽的故事简短? -
凌章里克: 根据马叙伦的提议,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通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泾源县19177698403: 国徽的由来50字左右,还要详细 -
凌章里克: 1949年7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了迎接新中国的成立,在《人民日报》登出了向全国征求国旗、国徽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明确提出对国徽设计的要求是:甲、要有中国特征;乙、要有政权...

泾源县19177698403: 国旗国徽国歌分别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把它们作为国家的标志?
凌章里克: 现代国旗国徽主要来源于欧洲古代的贵族军旗和家徽 现在欧洲君主国的国徽还大多是王室的家徽 从广义来讲国旗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一样长 (比如古代中国就以单色或有简单文字和图案的旗帜作为国旗 依朝代不同颜色不同把比如汉朝就是红色) 而源自家徽的国徽也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了 至于国歌 有据可考的第一首国歌是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威廉颂 创作于尼德兰独立战争时期(约16世纪中后期) 歌词歌颂荷兰人的领袖 奥兰治亲王威廉一世 同时 荷兰现在的国旗就是奥兰治亲王的三色军旗 (荷兰王室是他的后代)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