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练石补天处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乐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女娲练石补天处”下句是什么?谁的诗句?~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叫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中华诗词-唐五代-李贺

李凭的音乐把地上和天上的一切都感动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直至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出现了圆美流动、光怪陆离的感人场景,而这就是李凭的一曲箜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乐声高亢激越,有惊天动地之势。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注释】:
[1]丝桐:即指箜篌。「张」,弦乐器紧起弦子来准备弹奏叫「张」。「高秋」,就是暮秋,指阴历九月。
[2]江娥:一作湘娥。「中国」,国的中央。和下文的「十二门」、「动紫皇」等语相贯。
[3]「逗」:引。

此诗大约作于元和六年(811)至元和八年,当时,李贺在京城长安,任奉礼郎。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李贺此篇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见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与「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二、三两句写乐声。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空山」句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它和下面的「江娥」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第四句「李凭中国弹箜篌」,用「赋」笔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五、六两句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句是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凰叫」,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从第七句起到篇终,都是写音响效果。先写近处,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李凭箜篌弹得特别好,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了。虽然用语浪漫夸张,表达的却是一种真情实感。「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诗人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而且是一种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寰扩大到仙府。以下六句,诗人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而且,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第五联,诗人又从天庭描写到神山。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教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平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这种出奇不意的形象描写,使那无形美妙的箜篌声浮雕般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

以上八句以形写声,摄取的多是运动着的物象,它们联翩而至,新奇瑰丽,令人目不暇接。结末两句改用静物,作进一步烘托: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在洒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湿,也不肯离去。这些饱含思想感情的优美形象,深深印在读者心中,就象皎洁的月亮投影于水,显得幽深渺远,逗人情思,发人联想。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这就使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可以悦目赏心的艺术境界。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显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1-2]《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1]。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1-2]《山海经》版本复杂,现可见最早版本为晋郭璞《山海经传》。但《山海经》的书名《史记》便有提及,最早收录书目的是《汉书·艺文志》。至于其真正作者,前人有认为是禹、伯益,经西汉刘向、刘歆编校,才形成传世书籍,现代学者认为,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已无从考证,但并非成书于一人一时。[1-3]《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1][4]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
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这是个民间传说,是古代许多老百姓创造出来的神话。

李贺《李凭箜篌引》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作者和好词和好句
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从很多年前就有的,最初的作者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了,在《列子·汤文》汉代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还有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均有记载。诗词: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李白)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李贺)初疑炼失女娲手,又疑钓脱任公钩 (文...

女娲补天的作者是谁?
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淮南子》记载的女娲原文 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

《女娲补天》的作者是谁?
《女娲补天》的记载情况: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

女娲补天是谁写的?
历史背景1、女娲补天的相关传说,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上均有记载。2、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 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

《女娲补天》的作者是谁?
有关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来源有:《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炼石补天处”的下一句是什么?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来自 李贺的《李凭弹箜篌》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空篌引》,内容是
李凭箜篌引 作者: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全部注释 1、李凭:当时的梨园...

女娲补天找好句?
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在水里挣扎。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从很多年前就有的,最初的作者是谁已经无从考究了,在《列子·汤文》汉代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还有先秦时代的《山海经》中均有记载。诗词: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李白)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李贺)初疑...

女娲补天出自我国哪部古典名著?
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世间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也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而引发女娲炼石补天的事,可见在先秦远古时期“女娲炼石补苍天”和“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故事。是由东汉学者...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作者和好词和好句
1. 有关女娲补天的故事,是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具体作者已不可考。在《列子·汤文》、《淮南子·览冥训》和《山海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2. 古诗词中关于女娲补天的描写颇为丰富,如李白的“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李贺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以及文天祥的“初疑炼失...

安新县18016037216: 女娲练石补天处的作者是谁? -
以凝硝酸: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湘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安新县18016037216: 名句 李凭箜篌引 -
以凝硝酸: 名句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凭箜篌引朝代:唐代作者:李贺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安新县18016037216: 女娲炼石补天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请接这两首诗的后面一句及作者 -
以凝硝酸: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安新县18016037216: “女娲练石补天处”下句是什么?谁的诗句?
以凝硝酸: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

安新县18016037216: 富有神话色彩的黄河诗句 -
以凝硝酸: 《浪淘沙》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像,表现作者非凡的向往与追求.《浪淘沙》 古诗 - 原诗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将进酒李白 ...

安新县18016037216: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是什么意思 -
以凝硝酸: 这是出自《李凭箜篌引》中的一句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

安新县18016037216: 石破天惊成语是什么意思? -
以凝硝酸: “石破天惊”意思是指使人震惊之意,也形容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唐·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安新县18016037216: 含有诗语的成语 -
以凝硝酸: 李贺《李凭弹箜篌》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石破天惊 陆游的《过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物是人非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 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苏鳞《献范仲淹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近水楼台 于谦的《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粉身碎骨 李频《春是思归》)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壮志未酬

安新县18016037216: 石破天惊的意思是什么? -
以凝硝酸: 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来形容箜篌(古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用以比喻文章、议论出奇惊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