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屈原和杜甫

作者&投稿:宗政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么看待屈原之死?~

1、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这样一来,结怨甚深,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目的就是要张仪。张仪自愿到了楚国,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派人去追,已经追不上了。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这位楚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3、新君继位,楚王的两个儿子继位,一个是新楚王,一个是相国,他们俩是楚国人最恨的两个人,因为这两个人陷自己的父亲于绝境,自己却继位了,而满朝的大臣,也一致拥戴这两个人,唯一一个反对的就是屈原,但他必竟人单势孤,被新君给流放了,这一流放,就二十几年,屈原当时虽然被流放,但身体和精神却一直很好,只不过就是放心不下当时的朝政,可以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4、楚国灭亡,楚国最终被秦国给灭了,知道国亡后的屈原,万念俱灰,什么想法也没有了,他不愿做亡国之人,宁死也不辱节,就这样,最终投江自尽。

5、屈原之死,可以说是当时腐败朝政的牺牲品,既不逢其时,也不遇其主,可惜一代明士,就这样惨死于江中。

如今屈原已成为一个标记,象征着一种伟大的浪漫。在他用长短交错的诗句架构起的那个陆离崔嵬的神话世界里,所讨论的绝不仅仅是“爱国主义”:《天问》中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追寻起了自我的意义;《九歌》里的诸神简直是由人类纯粹的情感提炼而成,上天入地的他们却上演着一幕幕生离死别愁肠百结的爱情;而贯穿楚辞始终的主题,我想是一种源自梦想与现实龃龉的忧愁——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堂吉诃德》《哈姆雷特》和《浮士德》未尝不都在讨论。而屈原之所以是屈原而不是荷马或但丁,是因为同样的话题,在他这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一如《九章》中的楚地山河,无处不融入了他的灵魂:山高如其豪情,谷深如其忧思,滩急如其命多舛,河阔发其逸兴飞——在我看来,端午还应有一层意义,便是纪念这位中国诗歌之父为后人们创造了一种永垂不朽的“中国式浪漫”!

杜甫诗学思想的特色
杜甫本来并不想只做一个诗人,他的主要兴趣在于政治方面,并且有很高的理想、绝大的抱负,所谓「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所以,他也曾发表过一些轻视文学的意见,例如「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贻华阳柳少府》)、「辞赋工何益」(《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四)等等。这和曹植的情形颇有些类似,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也曾说过「辞赋小道,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者也。」当时他活动的目的在于政治方面,不免卑视文学创作。
完全为文学而文学的诗人,从来都不是第一流的诗人。
等到杜甫政治家的理想破灭,也就是他自己所谓「经济惭长策」以后,这才一门心思来写诗,并且说是「文章千古事」(《偶题》)了。但他仍然以诗歌作为表达政见的手段,往往直接以时事入诗,写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以时事入诗本来古已有之,但晋宋以来玄言诗、山水诗、宫体诗盛行多时,政治早已从诗歌中淡出了;这种情形到唐朝有了很大的改变,但陈子昂写《感遇诗》三十八首,用的乃是已经陈旧了的阮籍《咏怀》、左思《咏史》的路子;李白则往往用乐府古题写当代事件,政治虽然已经重新进入诗歌,但总是隔着一层。杜甫生活的年代天下大乱,情况复杂得很,再用那些古老的办法,话就说不清楚,老办法行不通了;于是他干脆直接地以时事入诗,并且迳直标上自拟的新鲜题目。即事名篇的办法虽然古已有之,建安诗人就曾经这样做过,但中断已久,所以仍然可以看作杜甫的新创造。后来新乐府运动的领导人元、白对此十分赞赏,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他最欣赏杜甫的「三吏」以及《塞芦子》、《留花门》诸篇;元稹更概括地说「近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予少时与友人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古题」(《乐府古辞序》)。
元、白如此看待杜甫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奇怪的是杜甫本人并不大讲诗歌应当突出政治内容一类大道理,却有近乎相反的意见,例如他说过「顷之问孝秀,取备寻常之对,多忽经济之体。考诸词学,自有文章在,束以征事,曷成凡例焉?今愚之粗征,贵切时务而已」(《干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之五),言下颇有对策要关注时务,文章(略近于文学,重点指诗)则只要讲究词章之意。也许是出于同一思路,他本人不大提起自己那些直接为政治服务的作品,也不提倡那种诗风;他讲得最多的是诗艺,重视讲究格律和文采的律诗,提倡苦吟,艺术家的气味很浓。这与元、白口口声声不离时事政治大异其趣。最伟大的诗人当然总是关心政治的,但他往往并不热心于此,也不在理论上加以强调,这种情形很值得玩味。
杜甫反覆强调一个诗人必须在艺术上精益求精。他自豪地说,自己对于声律作过深入的研究,「文律早周旋」(《哭韦之晋大夫》),「诗律群公问」(《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郎,阻雨未遂驰贺,寄奉此诗》),而且「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他反覆强调「遣词必中律」(《桥陵诗三十韵》),赞赏儿子「寻句新知律」(《又示宗武》);他称赞别人的诗也往往着眼于此,如《敬赠郑谏议十韵》云:「思飘云物外,律中鬼神惊。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他的讲究文采,提倡苦吟也是一贯的,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其五),「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他主张从事艺术务必要「苦用心」(《解闷十二首》其七),要「惨淡经营」(《丹青引》)。这一方面的言论对此后晚唐至宋的诗坛影响极大,几乎不下于他的以时事入诗。「诗史」一语虽是极高的评价,实不足以完全概括杜甫的成就。
正因为杜甫是高度重视诗歌的艺术性的,所以他不像陈子昂、李白那样一味痛责六朝;相反的,他充分肯定了庾信和许多六朝的诗人,也充分肯定了尚带六朝余风的初唐四杰,号召人们向这些「前贤」学习,他警告那些轻薄前贤的后生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其二》)。杜甫又说过,「作者皆殊立,名声岂浪垂?」(《偶题》)凡是在文学史上有名气有影响的作家,都自有他的长处,后来者应当转益多师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诗艺。
看来杜甫对于诗歌创作有着通达的见解,阔大的气魄;后人往往只取其一面,便不免偏枯。例如元、白等人的政治讽喻诗艺术性比较低,写法不无公式化,诗味不足;那些只从艺术上学杜甫的人又不免把精力太多地投放到句法格律等等方面去,而缺少杜甫那种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所得者显得比较小。
政治与艺术并重,用艺术性极高的诗歌去干预社会生活,讴歌崇高的理想,这也许可以说就是杜甫诗学思想的特色吧。

怎样看待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屈原的爱国情感及其表现,我们可以知道,两千多年来,无论是何种政治势力占据中国舞台,统治者都将屈原尊崇为爱国典范而大加褒扬,真正印证了司马迁所说的屈原是“光争日月”的宏论。这种爱国情感、爱国精神之所以发扬光大至今,原因大致有三点:

其一:屈原的一生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神圣的精神状态。

游国恩先生曾在《纪念祖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一文中说屈原的文学作品“充分地表现了热爱祖国的情绪”。现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情绪一般带有情境性,比较不稳定,在某种情境条件下出现或生理需要产生时就发生。随着这种条件的变化和需要的满足,情绪就随着减弱或消失。而情感则相对稳定。用“情绪”来解释屈原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不妥,用这个概念来容纳屈原崇高的精神状态则更为不妥。

屈原没后,先是贾谊“投书以吊屈原”[22],接着,太史公为二人作传,“悲其志”[23]也。兹后,李白、杜甫、文天祥、岳飞……无数文臣武将、迁客骚人尊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就是殉汨罗之志吗?“砍头不要紧,主要主义真”,不就是屈原的爱国情感感召下,共产党人的坚定政治理想的显现吗?这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稳固乃至永存的情感状态,可激励后人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其二:屈原的爱国情感是超时空的。

屈原忠君,也敢“怨”君犯上,对人民予以同情、肯定,对祖国的感情矢志不移,对恶势力敢于斗争。自汉迄今,华夏各民族以赛龙舟、修祠庙等各种形式纪念他,辽王室耶律楚材也说《离骚》“个中真味更何加”;1953年,他还被评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是中国的,他的爱国情感则是属于全人类的。这是因为他的这种精神是全面的,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都能从中汲取营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其三:屈原的爱国情感是典型的。

屈原怨世疾俗,抒发的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而且是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人民大众的情感。屈原一生,仕途坎坷,几不得志,但他却“哀民生之多艰”;秦拔楚郢,人人各顾自命,他却在《哀郢》里说“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楚王不信任他,“党人”排挤他,他还在“恐皇舆之败绩”。读屈原作品,我们始终感觉到诗人往往将自己的安危、荣辱、生死于不顾,整个精神都担系着祖国的兴败衰亡、人民的艰难生活。这种精神在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正因为他的这种感情不是私情,所以才能流芳千古而不泯灭。

对人民予以同情?
二千多年前有现代意义的“人民”和“民生”概念吗?是后人曲解离骚,以今奸古之评,意在沛公矣!

《离骚》高中课文节选部分的今古对照翻译和解读
(40以下为高中课文部分的26行,补全上4行是为了还原诗段文意的完整性)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部分的《现代离骚》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改法失败的看法与态度
36. 环树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
37. 弯桂枝织香蕙兮,吊一束胡绳草。
38. 效法先王冠带兮,绝非世俗仪容。
39. 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
40. 长叹息擦眼泪兮,这一生多艰难。
41. 我虽然自律廉洁兮,难避朝责夕贬。
42. 骂我戴香芷冠兮,扯断我蕙佩带。
43. 这是我心头爱兮,虽九死不悔佩戴。
44. 怨王见事不明兮,始终不察内情。
45. 他们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谣说她荒淫。
46. 工于心计取巧兮,先违规后反告。
47. 有意歪曲事实兮,合谋预设圈套。
48. 忧郁烦闷失意兮,此时令我独困穷途。
49. 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50. 猛禽不合群兮,今天也像远古。
51. 圆孔怎配方榫兮,不同向怎能同路?
52. 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53. 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屈原不屈》(5)失败后自我反思
54. 还没把路看清兮,再细看先停步。
55. 驾车走回原路兮,趁未深入迷途。
56. 一会走马兰坡兮,一会奔马椒丘上。
57. 既然前进无功兮,就退后修整服装。
58. 裁剪荷叶制衣兮,采集芙蓉造裳。
59. 虽然不为人知兮,我迷情于花香。
60. 花冠高高戴起兮,草佩束腰长长。
61. 花草生于泥沼兮,不改变品质芬芳。
62. 回过头来望望兮,我便游弋四方。
63. 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64. 人生各有所乐兮,我独爱修法为常。
65. 粉身碎骨不稍变兮,心挫伤志更强。

(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
36.环树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 用花冠比喻:当年所修订的新政纲要。独韵(a)
37.弯桂枝织香蕙兮,吊一束胡绳草。 用草佩比喻:所修订的宪章条目。独韵(ao)
38.效法先王冠带兮,绝非世俗仪容。 用比喻表达对新法的评价。2行一韵(ong)
39.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 强调新法是依照先王法度修订的。先王法度现在已被人遗忘。
《高中课文部分》
40.长叹息擦眼泪兮,这一生多艰难。 回顾推行新法的失败过程,泪流满脸。2行一韵(an)
41.我虽然自律廉洁兮,难避朝责夕贬。(牢骚3)委屈。
42.骂我戴香芷冠兮,扯断我蕙佩带。 比喻:攻击我起草的新法(花冠草佩)。2行一韵(ai)
43.这是我心头爱兮,虽九死不悔佩戴。 比喻:坚决维护新法。
44.怨王见事不明兮,始终不察内情。 (牢骚4)君王不明。2行一韵(in)
45.他们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谣说她荒淫。比喻:他们是在造谣污蔑。
46.工于心计取巧兮,先违规后反告。 他们的卑劣行为。2行一韵(ang)
47.有意歪曲事实兮,合谋预设圈套。
48.忧郁烦闷失意兮,此时令我独困穷途。面对昏君奸党,十分无奈。6行一韵(u)回主韵
49.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态度) 自己又不肯用卑鄙无耻的手段回击。
50.猛禽不合群兮,今天也像远古。 比喻:绝不结党营私;
51.圆孔怎配方榫兮,不同向怎能同路? 比喻:绝不与他们为伍;
52.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唯有忍辱负重,
53.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保持清白之身,以死报答王恩。
(5)失败后自我反思
54.还没把路看清兮,再细看先停步。 比喻:失败了,要争取机会重新推行美政。2行一韵(u)主
55.驾车走回原路兮,趁未深入迷途。 比喻:现在还有机会,未失时机!
56.一会走马兰坡兮,一会奔马椒丘上。 比喻:思前想后,考虑失败原因。10行一韵(ang)
57.既然前进无功兮,就退后修整服装。 比喻:发觉新法还未完善!
58.裁剪荷叶制衣兮,采集芙蓉造裳。 跌倒重来. 继续完善改革方案
59.虽然不为人知兮,我迷情于花香。 默默耕耘,乐在修法之中。
60.花冠高高戴起兮,草佩束腰长长。 新法修订得更好了。
61.花草生于泥沼兮,不改变品质芬芳。 自赏新法。
62.回过头来望望兮,我便游弋四方。 重振精神,去接近游说楚王!
63.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心情舒畅,信心十足。
64.人生各有所乐兮,我独以修法为常。 常想的事情是修订推行新法。
65.粉身碎骨不稍变兮,心挫伤志更强。 虽然推行新法失败了,但志向不变!

《今古对照》(4)评价改法情况和表达对失败的看法与对改法的态度。
环树根扎香芷兮,再穿上薜荔花。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36
弯桂枝织香蕙兮,吊一束胡绳草。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37
效法先王冠带兮,绝非世俗仪容。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38
虽然别人未了解兮,愿继承彭咸遗风。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39
《高中课文部分》
长叹息擦眼泪兮,这一生多艰难。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0
我虽然自律廉洁兮,难避朝责夕贬。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41
骂我戴香芷冠兮,扯断我蕙佩带。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42
这是我心头爱兮,虽九死不悔佩戴。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3
怨王见事不明兮,始终不察内情。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44
他们是妒忌美女兮,在造谣说她荒淫。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5
工于心计取巧兮,先违规后反告。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46
有意歪曲事实兮,合谋预设圈套。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47
忧郁烦闷失意兮,此时令我独困穷途。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48
宁肯暴死抛尸兮,也不肯如此歹毒。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9
猛禽不合群兮,今天也像远古。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50
圆孔怎配方榫兮,不同向怎能同路?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51
我屈心抑志兮,我吞怨忍辱。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52
保清白慷慨死兮,报答先王眷顾。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3
《今古对照》(5)失败后自我反思
还没把路看清兮,再细看先停步。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54
驾车走回原路兮,趁未深入迷途。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55
一会走马兰坡兮,一会奔马椒丘上。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56
既然前进无功兮,就退后修整服装。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57
裁剪荷叶制衣兮,采集芙蓉造裳。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58
虽然不为人知兮,我迷情于花香。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59
花冠高高戴起兮,草佩束腰长长。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60
花草生于泥沼兮,不改变品质芬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61
回过头来望望兮,我便游弋四方。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62
浑身花枝招展兮,弥漫阵阵幽香。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63
人生各有所乐兮,我独爱修法为常。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64
粉身碎骨不稍变兮,心挫伤志更强。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65
高中语文《离骚节选》部分的《现代离骚》

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


老师要求说出 屈原 李白 范仲淹 杜甫 这4个诗人的区别在哪`谁能告诉...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所处背景,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如李白的诗清新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屈原的诗雄健高峻,范仲淹的苍凉悲壮等。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屈原的生活年代,正处于...

屈原、杜甫、韩愈、刘禹锡等都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物,陶渊明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人物,孟浩然、杜甫、韩愈、刘禹锡都是唐朝的人物,范仲淹是宋朝的人物,龚自珍是清朝的人物。他们都属于著名的诗人群体,载入文学史上的诗人,应属于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的范畴。他们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

屈原李白杜甫都是什么代的诗人
1、屈原是战国时期诗人。2、李白是我国唐朝诗人。3、杜甫是我国唐朝诗人。4、人物简介: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

杜甫.屈原.李贺.李商隐运用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具有传承性表现在哪里...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 400多字。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

哪些人对杜甫有过评价?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x0d\\x0a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

杜甫诗中的“”永怀汉庭哭,遥怜湘水魂”分别指什么和什么具有强烈的忧患...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的诗句,出自杜甫的《建都十二韵》诗。仇兆鳌 《杜诗详注》解释说:此伤削迹流离,不得参预朝事。汉庭、湘水,欲效贾、屈而未能。在这两句诗中,杜甫以苦谏的贾谊和因进谏遭放逐的屈原自居,一方面感愧自己上疏救房琯未有所成,另一方面表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的失望心情...

唐代诗坛多有狂人,杜甫的祖父有多狂?
杜甫的爷爷名叫杜审言,的确是一个非常非常狂妄的人。我想如果现在这样的人依然活着,大家会被大家的口水淹死。杜审言的确是一个有才的人,但是比起他的名气,他的狂妄更让人记忆深刻。杜审言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他的文章乃是天下第一!不是村里第一,也是乡里第一,这直接就是天下第一了。不仅仅他...

将“屈原”、“齐白石”、“杜甫”、“苏轼”、“司马迁”按朝代顺序...
屈原是战国时期人物,齐白石是晚清民国时期,杜甫是唐朝时期,苏轼是北宋时期,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由早到晚:屈原、司马迁、杜甫、苏轼、齐白石

屈原作品及评价?
”李白盛赞“屈平词赋悬日月(屈原的诗歌像高悬在天空的太阳、月亮一样光芒万丈)”。杜甫立志“窃攀屈宋宜方驾(我要努力攀上屈原、宋玉诗词的高峰同他们并驾齐驱)”。北宋邵博说:“《楚辞》文章,屈原一人耳。”苏轼说:“吾文终其身企幕而不能及万一者,推屈子一人耳。”明蒋之翘说:“予读《楚辞》,观其悲壮...

咏史七绝作品鉴赏
他途经屈原与杜甫的遗迹,深感自身命运与他们相似,感慨万千。此行中,他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创作了两首诗。屈原与杜甫,作为我国历史上思想和艺术的巅峰人物,他们始终心系人民,无论身处何种时代。司马迁对屈原的不解,未能理解其在乱世中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性。杜甫在人民受难时,毫不犹豫地站在他们...

安国市13586158075: 楚辞屈原与唐诗杜甫之风之比较 -
阳冒爽前: 这是对四言体的重大突破,骚体诗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句式上的突破,放纵自己的思绪.屈原以前的诗歌大多只是十多行、数十行的短章,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广泛地吸取前人和并...

安国市13586158075: 屈原是现实主义诗人吗 -
阳冒爽前: 不是. 屈原与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巨擘,一位是现实主义的翘楚,一位奋斗在战国末期,一位活跃在唐朝中叶;一位成长在荆国蛮夷之地,一位出生在中原文明之乡

安国市13586158075: 如何理解“文如其人”“人如其文”.??? -
阳冒爽前: “人品的修养,实在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思想情感为文艺的渊源,性情品格又为思想情感的型范.思想情感真纯则文艺华实相称,性情品格深厚则思想情感亦自真纯.仁者之言霭如,诐辞知其所蔽,屈原的忠贞耿介、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

安国市13586158075: 中国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是屈原还是李白? -
阳冒爽前: 屈原,比李白更早的谪仙人 李白并不是第一个谪仙人.在他之前有屈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贬谪. 李白从天堂“下放”到人间,仍然摆着很大的谱.后来又被长安排斥到外省,甚至获罪长流夜郎.屈原从大城市贬到乡野,与山鬼为伍,灰头...

安国市13586158075: 《如何看待屈原投汨罗江》的作文 -
阳冒爽前: 每每在梦里注视汨罗江的时候,心里总会漾起一股无以名状的失落,同时却又有一种兴奋的感觉! 屈原 从小我就听说过许多关于汨罗身畔蕴藏着的凄美瑰丽的故事,然而我最感兴趣、也最为之震撼的则是沉睡在它身体里的三闾大夫的故事. 依...

安国市13586158075: 屈原为什么能受到全世界的尊敬和爱戴? -
阳冒爽前: 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安国市13586158075: “屈原”是个怎样性格的人 -
阳冒爽前: 耿直、忠诚爱国、如岳飞,清高、愤世嫉俗像陶渊明.

安国市13586158075: 我们应如何看待《楚辞》 -
阳冒爽前: 楚辞是我国诗歌继诗三百以后的再一次辉煌,且开创了个人创作署名的先河,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它和唐诗宋词元曲并置,毫不逊色;特别是屈原的《离骚》,宛如交响曲,激荡人心,后世还没有哪首诗可与之并置(诗圣以其组诗感人肺腑,单篇感动力略逊).屈原的关注国家民族的精神影响深远,杜甫是其杰出代表;浪漫主义精神影响了一大批诗人,杰出者如李白.说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不为过,它的影响远胜过诗三百(没有否定的意思),尤其在艺术上(艺术表现承载着思想).

安国市13586158075: 历史人物的简短评价 -
阳冒爽前: 评价屈原: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他选择了清醒. 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他选择了清白. 褪去了华服,他选择了荷叶制的衣裳, 他用生命为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他是楚国当之无愧的大丈夫.呵呵....以前写过关于他的文章的,怎么样捏???

安国市13586158075: 一道关于文学史的解答题
阳冒爽前: 1.屈原和李白属于浪漫主义,特点为豪放大气,诗经和杜甫是现实主义,特点为忧国忧民! 2屈原和杜甫同为爱国主义诗人,为什么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3诗经和屈原属于两个风格的始祖,开创的那个风格,而李杜是将这两个风格发扬壮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