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字的由来

作者&投稿:邹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韩这个字的来历~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其宗室子孙遂以国为氏,称韩姓,并大都聚居于颖川郡。
  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虞的后代。唐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儿子被称为晋侯。晋侯的后代毕万,曾被封在韩原。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


聚集地(迁徙分布)

  秦灭韩,"尽其地为颖川郡",并以韩国旧都阳翟为治所,此后,"颖川"便成为韩氏的发展繁衍中心。秦汉时期,韩氏播迁于今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甘肃、河北、北京及北部一些地方。其中,韩襄王子孙韩王信于西汉初逃到匈奴,其子颓当、孙婴于汉文帝时归汉;西汉末年,颓当的玄孙韩骞,避王莽之乱,徙居南阳堵县。唐宪宗时,河南河阳人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是为韩氏入广东最早者。唐朝末年,河南固始韩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在福建安家落户,清代康熙年间,大陆韩氏已有迁入台湾者,此后,有的向海外发展,移居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及欧美一些国家。
  台湾的韩姓,多在台北、基隆、阳明山、新竹、台南、台中、高雄等地,人数最多的是新竹县。台湾文献所载,韩氏由闽、粤入台,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朱一贵起义有位叫韩任贤的义民已住在下淡水港多年。当然,这位韩任贤并不是韩氏入台的始祖,在他之前还有先人,有待进一步考据。不过大陆韩姓大批入台则是清康熙之后的事了。
堂号
  "泣杖堂":汉朝时候,韩伯愈最孝。一次他犯了过,母亲用拐杖打他,他的眼泪像下雨一样掉下来。母亲很奇怪地问:"我过去打你,你都是欢欢喜喜地接受,今天为什么掉泪呢?"伯愈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对母亲说:"娘呀!过去您打得疼,我知道母亲健康有力,所以喜欢;今天杖落在我身上,我一点儿感不到疼了,我知道母亲体力衰弱了,所以难过得掉泪。"
   "昌黎堂":唐朝大文学家韩愈,河北昌黎人。他一生从事古文运动,反对骈体文的华而不实,主张恢复秦、汉时的散文体。历史上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姓堂号也为"颖川"、"南阳"。


家乘谱牒
  山西:汾阳韩氏支谱不分卷、汾阳韩氏支谱四卷、洪洞韩氏家谱
  上海:松江韩氏支谱二卷、韩氏文若公支宗谱
  江苏:韩氏宗谱二卷、韩氏家乘十二卷、云东韩氏家谱五卷、晋阳韩氏世谱
  浙江:萧山义桥韩氏家谱十卷、湘南韩氏宗谱六十八卷、相韩家谱、咸安韩氏宗谱十六卷
  安徽:韩氏宗谱不分卷、南阳郡韩氏族谱
  甘肃:礼县韩氏家谱不分卷、韩氏世系源流四卷
  江西:袁郡韩祠主谱三卷、韩焕先祠主谱四卷、韩氏族谱、韩氏荣公支谱


历史名人

韩 信:西汉初期官至大将军,封为楚王,后贬为淮阴侯。著名军事家。他智勇双全,治军严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屡建奇功,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之颂。与张良、萧何并称"兴汉三杰"。著有《兵法》三篇。
  韩 愈: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首开宋明理学之先河。他还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称为"百代文宗"。
  韩世忠:南宋大将。他与岳飞同是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先在河北屡败金兵,后驻镇江曾以八千兵迎击金兀术,激战黄天荡,金兵闻之胆寒。
  韩 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创始人韩国公族,与李斯同师事荀卿。他纵观天下形势,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提出"缘道理以从事",实现"法、术、势"合一,以收"道法万全"之效果。

15世纪朝鲜王国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
朝鲜王国的世宗大王于1443年(世宗25年)12月创建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在全国广泛发布是1446年(世宗28年),在标记韩语方面有着独创性和科学性。
字母和音素上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如字母“ㄴ”表示舌头接触口腔上壁。字母“ㄷ"和字母”ㄴ“都是舌音,但发音更强,所以在”ㄴ“上面加画构成字母“ㄷ"。其他字母‘ㄱ .ㅋ’, ‘ㅁ .ㅂ .ㅍ’, ‘ㅅ .ㅈ’, ‘ㅇ .ㆆ .ㅎ’ 也是根据这样的语音原理创制。
尽管朝鲜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文字系统,但它仍然倾向于在朝鲜统治阶级的两个阶级中使用汉字。训民正音的表音字母系统一直到20世纪才开始大量使用。

扩展资料:
韩语和汉语的区别:
1、形态变化差异
汉语缺少形态变化,韩语形态变化丰富。汉语作为一种孤立语,其词形基本上是固定的,无论上下文如何,都保持着一种形式,而韩语作为一种粘着语,其词形随着语法意义的变化而变化,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2、语法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
汉语主要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韩语主要以词尾来表达语法关系。
3、体裁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汉语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不固定的,一种词类往往充当多种句子成份,韩语通过形态变化和词尾显示与句子成份的关系。
4、不同的组合关系
汉语词组合受上下文约束,韩语词组合则由词尾的形态变化来表示。
5、确定句子元素的方法有很多种
汉语根据其位置来确定句子元素,韩语根据其语义和功能来确定句子元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文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

韩拼音:hán,注音:ㄏㄢˊ,部首:韦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2画,五笔:FJFH

仓颉:JJQS,郑码:EDBY,四角:45427,结构:左右,电码:7281,区位:2611

统一码:97E9,笔顺:一丨丨フ一一一丨一一フ丨

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

2、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

3、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韩马[hán mǎ] 

唐韩愈和汉司马迁的并称。

2、张韩[zhāng hán] 

汉梁孝王臣张羽、韩安国的并称。

3、韩哀[hán āi] 

相传为古代发明驭马术的人。

4、韩徐[hán xú] 

南唐韩熙载和徐铉的并称。

5、韩料[hán liào] 

韩料不是狭义和田玉,应该是广义和田玉青玉山料。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

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於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於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

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於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於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於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於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颖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颖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

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

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於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国之后,国人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於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

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封采邑於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於赵。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於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於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颖川郡(郡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韩国灭亡后,国人以韩为氏,颖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

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由于译音不同,出大汗氏在史书还有步大汗氏、步六汗氏、步汗氏、潘奚氏、破六韩氏、破六汗氏、破落汗氏、破落韩氏等多种译法。北魏末年,有沃野镇(今内蒙古五原北)人破六韩拨陵领导的农民起义。
太精彩了


韩的姓氏来源和历史
1. 韩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代,具体为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属于姬姓的一支。2. 在《氏族典》第十一卷中记载,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其姓氏同样源自姬姓。3. 北魏孝文帝在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改革,将部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大汗”氏被改为韩姓。4. 满清建国后,原本居住在义州(今...

请问“胡”姓和“韩”姓的来历?
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另外还有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还有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黄帝有子昌意,昌意生子韩流,其后有韩经,尧时为仙人,韩经之后遂为韩姓。胡姓起源也有多个...

韩姓起源
历史来源 「韩」源出 ; 一;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陜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

韩姓氏的由来?
一、韩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的后代,具体是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属于霜字辈。根据《氏族典》第十一卷记载,韩侯至平王时失国,经过二十四世,最终灭于秦后,部分人保留了韩姓,同时还出现了何姓、横姓、侠姓、罂姓、言姓、贾姓、褐姓、李姓、吕姓等其他姓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二、部分...

韩姓由来 韩姓氏的由来
韩姓由来:1、出自黄帝传承;2、以国为姓;3、曲沃桓叔之后;4、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5、出大汗氏改姓为韩;6、源于倭夷;7、源于各少数民族。韩虔,其是晋卿韩武子的儿子,同时也是战国时期的韩国君主。韩姓的壮大 韩姓最初得姓是在今陕西韩城,韩姓的繁衍发展主要有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

请问“胡”姓和“韩”姓的来历?
毕万的后代就用封邑为名"韩"作为姓氏。 以国为姓。韩国为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是春秋时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虔。韩被秦灭后,韩国国君的后代,有的就以国名"韩"为姓。 以少数民族的复姓改为韩姓。后魏,鲜卑族有二字姓"大汗"氏,孝文帝改革时,以"汗"与"韩"音相近,改单姓韩。 以人名为姓。传说,上古时...

“韩”姓的来历
解析:韩氏系承武子 望出颍川南阳 韩姓的始祖,正是3000年前周室诸侯之一的韩国。当时的位置,就是现在陕西的东部,以及河南的西北部。根据《风俗通》的记载,韩姓本来是姬姓。春秋时代,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晋国的后裔武子,因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后来他的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地为氏,就此姓了韩...

有人知道“韩何本一家“的由来么?越详细越好。
哀侯二年,因郑恃魏而轻韩,韩国一举灭掉了郑国,郑自公元前806年封国,至此,结束了430余年的历史。历代姓氏书,都把“何”姓来源归为“音讹”一类,而称“韩氏为何氏”。直至今天的《辞源》及《姓氏辞典》、《百家姓新编》、《中国姓氏起源》、《贵姓何来》等书籍也都采此说,直录无异。晋景公...

辰国的韩有三种的说法的来源
《三国志》、《后汉书》都提到辰国但两者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说“辰韩者古之辰国也。”《后汉书东夷传》则认为三韩“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耆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马韩割其东...

韩国语文字的来历
世宗大王时期只有贵族和知识分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在贵族和平民之间,产生了文化断层。世宗大王深谙拥有本国文字才能让韩国文化广泛延续的道理。有一天,世宗大王在千秋殿内沉思,看到阳光照射千秋殿门棂上的景象。一格格的门棂,激发了世宗大王创字的灵感。于是世宗大王立刻召集众多文官学者,一起研究发明出了...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字说文解字:韩字的拼写来历 -
茶梅热毒:[答案] 《康熙字典》《说文》井垣也.从韦,取其帀也.干声. 又国名.《诗·大雅·韩奕笺》韩,姬姓之国也,后为晋所灭,故大夫韩氏以为邑名.《左传·桓三年》韩万御戎.《韵会》曲沃桓公之子万,食邑于韩,后分晋为国. 又三韩,国名,辰韩,弁韩,马韩...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姓的起源是什么?韩姓名人都有谁? -
茶梅热毒: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

振安区17862518911: 姓氏韩的由来? -
茶梅热毒: 韩姓的始祖,正是3000年前周室诸侯之一的韩国.当时的位置,就是现在陕西的东部,以及河南的西北部. 根据《风俗通》的记载,韩姓本来是姬姓.春秋时代,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晋国的后裔武子,因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后来他的子孙也按...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姓的起源和来历 -
茶梅热毒: 历史来源 「韩」源出 ; 一 ; 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唐邑 (山西翼城 ).因邻晋水,叔虞之子燮( 音 谢 )继位后,称为晋侯.晋穆侯之孙毕万受封于韩原 ( 陕西韩城 ),其后逐有韩氏. 二 ; 以国为氏.战国七雄之一有韩国,三家分晋以后,于前403年由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建都阳翟 ( 今河南新郑县 ).前 230 年,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 三 ;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后改为汉字单姓「韩」氏.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国人的文字谁发明的?
茶梅热毒: 韩国人使用传统的表音文字.韩字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实用的表音文字,是由世宗大王(1446年)创造的. 1446年,韩国出现了最早的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其含义正如它的名字所示,是“纠正国民的发音”之意.韩字的创始人世宗大王是韩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一位君王,他心胸宽广,执政勤勉, 为世人所尊崇.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氏的由来? -
茶梅热毒: 韩 氏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为氏,为唐叔虞之后裔.曲沃武公灭掉了周成王之弟所建立的 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为韩武子,武子的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7世孙 建立韩国,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后,...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姓来源及名人恩有知道么谢谢啊
茶梅热毒: 韩姓起源有五: ①、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唐叔虞后裔.曲沃武公灭掉周成王之弟所建韩国,封其小叔叔姬万于韩,称韩武子,武子曾孙韩厥以封邑为氏,称韩氏.韩厥七...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名字的由来? -
茶梅热毒: 如果你的名字是2个字,姓就用妈妈的姓;如果是3个字,就用自己的姓,名的开头字母与下面的表格对照.例如:李治苏(男)——姓不变仍是“李”,治苏拼音开头是“Z”“S”,对照表可以看出,“Z”是“在”,“S”是“胜”,所以他...

振安区17862518911: 韩国语来源历史 -
茶梅热毒: 韩字是世界上唯一有确切发明年代和发明人的文字~~由 公元1443年世宗大王发明~~距今已有566年的历史~(真实可靠应该有记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