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为什么出名?

作者&投稿:施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文观止》里最著名的一段是?~

1.《冯谖客孟尝君》 这是《古文观止》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篇。“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门下食客3000,贫困潦倒的冯谖自称“无能”、“无好”,却常常在廊檐下弹着长剑抱怨食无鱼,出无车,家中无人照顾,孟尝君在众人的不平声中满足了他的一切要求,等待奇迹的发生。果然冯谖自告奋勇去为孟尝君去薛地收债,结果烧了债契空手而归,大惑不解的孟尝君无奈而微愠。宦海浮沉,失势的孟尝君黯然地回到封邑薛地时,百姓扶老携幼相迎于道的感人场面使孟尝君恍然明白冯谖用债契换来了什么。故事并未结束,在孟尝君的叹服声中,冯谖却深谋远虑地告诉他狡兔有三窟。冯谖奔走各国穿梭外交,不但使孟尝君复位,而且“立宗庙于薛”,永远地留下了退路。情节之曲折,辞令之巧妙,令人叹服。
2.《谏逐客书》 鲁迅先生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一篇则是李斯最出色的文章。秦王政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离开咸阳的路上李斯上此书达秦王,秦王看后,派人急驰挽留,可见此书之强大说服力与强烈感染力。李斯针对秦国利益,抓住秦王心理,启发诱导与批评警告并施,言之有情与持之有故齐发,有如长江大河,千帆竞渡,满纸生气勃勃,势不可档,这样的文章为先秦的纵横家们作了一个滞后但完美生动的注脚。
3.《过秦论(上)》 早夭的西汉才子贾谊才20乡岁就写出了轰动一时千古传颂的这篇《过秦论》,此文论证分析秦王朝的过失错误为汉朝帝王提供借鉴,以“过秦”而“规汉”。贾谊精心经营,敛气蓄势,高屋建瓴,一路铺排,时而如小溪潺潺涓涓,时而有大潮波澜壮阔,千折百回,写尽秦国之强大,六国之实力,陈涉之寒微,层层对比,步步为营,在文章最后逼出了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然后戛然而止,将思索留给了汉文帝,也留给了我们。
4.《报任安书》 这封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信中诉尽了司马迁的委屈、耻辱、悲愤与哀叹,它表达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道出了司马迁接受屈辱的宫刑以发愤作书的苦涩悲壮的心态。它波涌云连,纵横排宕,堪称一篇小《离骚》。全文铺排淋漓,矫健磊落,笔力真如走蛟龙,挟风雨,气势非凡。前人评价说:“史迁一腔抑郁,发之《史记》;作《史记》一腔抑郁,发之此书。识得此书,便识得《史记》,盖一生心事,尽泄于此也。纵横排宕,真是绝代大文章。”
5.《前出师表》 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孔明之辞后主,志尽文畅,……表之英也。”大诗人陆游也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如此的赞誉,并非溢美,这篇奏表是诸葛亮走出隆中之后的半生奋斗经历的结晶,展卷捧读,诸葛丞相劳碌勤苦、呕心沥血之情状,声泪齐下,剀切陈辞之形象如在目前,全篇酣畅淋漓、痛切愤激的气势背后,总有一种深沉凝重的真情在流动。有人说《前出师表》“一字一句,都从肺腑流出,不假修饰,而自为文章之胜。”
6.《滕王阁序》 这篇精美绝伦的美文几乎可以赎尽它之前所有靡丽骈文的罪孽。年轻的才子王勃路过洪州,无意中参加了滕王阁上的盛会,中国文学史上却因之留下了最美丽的篇章。其词采华茂绚丽,至今看来余霞满目,其音韵和谐铿锵,至今读来满口留香。无数美丽的景、物、人、情,在这里凝结成永恒的典故,无数的意境、意象从这里流出。这是才气灵秀所致的至美乐章,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
7.《祭十二郎文》 谈起韩愈,人们总会说其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冲飙激浪,瀚流不滞,其实韩文决非单纯一面,其抒情散文委曲、含蓄而有情味。生离死别,两世茫茫,这篇祭文正写此情。《古文观止》选编者评价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祭文中千年绝调。”让我们一起品味祭文的最后几句:“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
8.《秋声赋》 自从屈原写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后,中国文人眼中的秋就带上了悲的色彩。欧阳修写悲秋,自出机杼,从秋之声着手,异于他人,文中的秋,不仅仅是自然之秋季,也是人生之秋季,心绪之秋季,故有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悲凉萧瑟弥漫其中。据载:此文成后,欧阳修曾亲手抄写数本,其钟爱之心可见一斑。
9.《前赤壁赋》 经受了“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苏轼被贬黄州,那里有著名的黄州赤壁,清风明月中,苏轼来了,洞箫如诉中,苏轼醉了,生命的有限与宇宙的永恒,赤壁昔日的刀光剑影鼓角铮鸣与眼前滔滔无尽的东逝之水令苏轼彻悟了!人生是一个最美丽的谜!欢乐与忧郁、澄明与朦胧中,天亮了。文中有诗性的哲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文中有诗性的江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文中有诗性的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妇。”这样的文章就是苏轼所谓的“行云流水”。
10.《报刘一丈书》 明代“后七子”之一的宗臣以一封复信活画出谄谀者的嘴脸,真正是毫发毕现,维妙维肖。宗臣以最朴实无华的白描手法,一笔一笔凸现出谄谀者由低声下气的求见到故作姿态的见面到出门之后的吹嘘这样一个丑剧,入木三分,字字见血,是描摹官场形迹的最出色的作品。
11.《郑伯克段于鄢》 这是《古文观止》所选的第一篇文章,它出自《左传》,它描写宫廷内部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事情,堪称这类题材的始祖与经典。
12.《归去来辞》 陶渊明作了彭泽县令,上级官员来视察。小吏建议陶县令整冠束带卑躬曲膝地去迎接上级官员,陶渊明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一怒之下,弃官而去,开始了退隐田园的生活,此文即是当时所作的一篇宣言书,对后世文人影响极大。
13.《进学解》 “进学”是使学识和德行进步的意思,“解”就是辨析、分析。此文关于治学的见解很有启发性与影响,而且文采斐然。“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传世古训即出于此。
14.《岳阳楼记》 几乎每一位遭贬谪的文人心中无法释然时,都会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会以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与气度自励。
15.《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善写寓言,一位姓郭的驼背老园艺匠的种树理论引发了作者对做官理政的看法,平铺直叙不动声色中作者之意已寄寓其中。
16.《读》 王安石好唱反调,写翻案文章,这篇不到一百字的短文,以句句转折,语言道劲,警策惊人而著称于文坛。
精彩语言辑录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目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同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杂说》)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司以亡身,自然之理也。……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哀盐船文》——汪中(清)
【译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日,仪征县境江面上的盐船发生了火灾,焚毁船只一百三十艘,烧死和淹死了一千四百多人。当时,成批转运出去的盐纲、茶纲、花石纲等都中途不停靠,直接抵达,由东始自泰州,向西直达汉阳,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仪征(正是)联结东西两端盐运的水路要口。排列着的樯桅遮蔽了天空,控江林立,看上去隐隐约约宛若城廓。但却在一个晚上同归于尽,人的尸体被烈火烤炙成焦枯的干肉。平白遭受如此剧烈的火灾,怎能不悲痛呢?
当时,季节接近冬末,万物已休止生长。严冬时极其阴沉的天气凝结,严寒的威力使人冻得发抖,黑色云雾疾速卷来,太阳下山。大家吃饱了,正在嬉戏,宴席上又歌又唱,死气交缠着他们,看上去满脸晦气。黑夜刚刚来临,狂风突起。万千孔穴呼啸,江水震荡,堤岸决口,剧烈的声响发自于空旷,水面波涛汹涌,浪峰矗立如山。
正在这时,发生了火灾。木与木相磨擦起火,只见星星点点如血。在火光灼照下,所有的船都成了红色。青紫色的光焰闪烁,飞火烧船,如沸水浇雪,火势蔓延十分迅速。烈火把天空的云气蒸烤成了红霞,背阳的阴湿河崖也被烈火烧灼得发焦。因船与船连在一起抛锚停泊,所以都被烧毁沉没。(船民)纷纷跳窜徘徊于烈火中,火焰映照出他们的头发。痛楚的喊声,狂呼乱叫以至声疲力竭;或翻来覆去,转身顾盼,惊惶失措,逃生的途径尚未断绝。忽然明亮的火焰腾空高升,腥风吹过,夹杂着吱吱的烧灼之声。等到烟灰浓雾消散,竟然声音消逝,躯体毁灭。成千的人都在一瞬间丧失了性命,向人世永诀。(鬼魂)发散的冤气蒸发,汇合飘游的云气遮蔽了太阳。将到第二天中午时(这股冤气)就象迷失了方向一样,飞扬起沙砾轻快(随行)。各种衣服碎片,浮在水面的烧焦的木头和炭火的碎屑,漂浮着顺江面而下,到海里也没断绝。
也有一些能潜水、善游泳的人,(以往)操纵舟船出神入画。(如今)冒着生命威胁,去拯救别人,坠入水中,同被溺死。还有无路逃生的,跳入急流,明知投入水中会被淹死,仍然冒险而企图活命。挟裹惊涛汹涌,拼命地划水,有些人看上去好象爬上了浪颠,但终于又沉没了。这些人虽然暂时逃避免了烧灼的痛苦,但仍然难免一死。(鬼魂)积聚着哀苦在内心,魂魄不宁而兴妖作怪。十二天以后,死尸漂浮出寒冷的江面,他们侧视而没有闭上眼睛。(死者)知道天然的亲属(至亲)来慰告,(眼睛)伤痛流血盈眶,向亲人诉说横死的厄运,口不能言,以目示意。
人被焚死后,残骸破碎不全,面目焦糊,难以辨认。环绕的人像圈,破损的人像玦(指尸体被烧得蜷曲、拗折)。口鼻眼耳塞满了尘埃,折断了的肢体也每每缺少一节。可叹形体残缺不全,互不相识的人同葬在一个墓穴里。即使收取一捧燃灰,也难以分辨焚烧后是谁的白骨。唉呀可悲啊!
人的病死和老死,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妻子和儿女环绕在周围,断气在睡床。为保卫国君而死的勇士,死后可以跻身于君主的宗庙而受到祭祀,那些为国牺牲,身首异处而不屈的人,被奉为烈士而受到祭祀。但这些遇难者却死得没有意义,(况且)又非善终。老天啊,这些人有何罪过,非得遭受这样的冤屈横死呢?游荡的冤魂不归去,家里的亲人心里悲痛欲绝!他们捧着祭奠亡魂的酒类、食品,正临江洒泪。天昏地暗,凄凄鬼语。(死者的亲人)守在亡人身边哭泣徘徊,心里希望能在阴曹地府同亲人相遇。而那些死者的嫡亲子女相互搀扶着,仍然哀声载道。有的全家(因大火)落水而死,死者的阴灵孤伤无依,没人主管祭祀。多么可悲啊!许多人葬在一处的乱坟,泰历(祭祀死而没有后嗣者的祠宇)有祭祀仪式,(希望死者的灵魂)勉强自己多喝点吃点,并找些气味相投的鬼(一起游乐),希望他们喜欢群游的快乐,而不要兴妖作怪。
是人遭遇不吉利呢?(还是)老天有意降下残酷的灾难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悲惨至极(的事故)呢?

  《古文观止》是自清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二是两汉时代,本期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马并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体例方面一改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而是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值得肯定。

因为它好!

经典

因为挑选了散文经典

观止也!

好的好不止这些哦


国学十大经典
国学十大经典有《史记》、《诗经》、《道德经》、《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庄子》、《古文观止》、《论语》、《曾国藩家书》。1、《史记》《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学巨著,列“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政论类经典文言文
《古文观止》-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play_audio?id=936 《古文观止》-宫之奇谏假道 \/play_audio?id=937 《古文观止》-齐桓下拜受胙 \/play_audio?id=938 《古文观止》-阴饴甥对秦伯 \/play_audio?id=939 3. 关于尊师重教的文言文, 关于尊师重教的文言文有:《学记》第十四章 原文: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为什么先学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一部经典古代文学作品集,它的学习有诸多好处。首先,古文观止中包含了许多名篇佳作,其中不仅有各种诗词、散文,还有各种故事和寓言。这些作品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代表了古代文学的最高水平。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了解古代人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其次,古文观止的学习有...

文言文部
"观止"一词最先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季札)见舞《韶箾》者,曰:"……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观止表示尽善尽美之意。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

《古文观止·唐雎不辱使命》译文与赏析
文中秦王所谓“天子之怒”的一段话,传神地表现了秦王盛气凌人、狰狞横暴的嘴脸。在这场面对面的交锋中,唐雎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而是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唐雎表现出了惊天地、泣鬼神,大义凛然、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最终使秦王折服,从而安陵得以保全。本篇还善于运用细节,...

《古文观止·蔺相如完璧归赵论》译文与赏析
明·王世贞 【题解】王世贞,字浮美,号凤洲,明朝杰出的文学家,诗文俱佳,为当时文学派别“后七子”的领袖之一,与李攀龙齐名,合称“王李”。关于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人们称颂的较多。但在本文中作者却是力排众议,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出了蔺相如的行动中有不少失策之处。此文虽然以...

中国古代人们教育幼儿,都创造了哪些出名的“启蒙读物”?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1、《三字经》,是知名度极高的蒙学读物,数百年来,流传广泛,家喻户晓。《三字经》有着丰富的内容。近代学大师章太炎说:“其书先举方名事类,次及经史诸子,所以启导蒙稚者略备。”也就...

《古文观止·三槐堂铭》译文与赏析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译文】我没能够见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以直言进谏事奉仁宗皇帝,在宫廷内外侍从、带兵三十多年,他的爵位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是上天要振兴王氏吧!为什么他的子孙中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上有人将晋国公与李栖筠...

必学文言文收集较全的书
《古文观止》 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 其中包括《左传》34篇 ,《国语》11篇, 《公羊传》3篇、《礼记》6篇, 《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

《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译文与赏析
唐顺之,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是明代后期着名的散文作家,为文效法唐宋,在当时有一定声誉。信陵君,名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一直以来,人们对信陵君称颂有加,但本篇一反常论,立足于社稷,批驳以私义救人的错误。 【原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

雷山县18234206536: 古文观止(文学读本) - 搜狗百科
钭波迈平: 《古文观止》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里面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小短文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中华古代人民非凡的智慧.内有清代之前文人名士比较有名的文章,和古人必须...

雷山县18234206536: 古文观止代表了中国什么的最高成就 -
钭波迈平: 《古文观止》是历代中国散文总集.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吴兴祚审定.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观止”一词表示“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由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正式镌版印刷.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汉民族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雷山县18234206536: 如何评价《古文观止》 -
钭波迈平: 《古文观止》只是对上起先秦下至明末的古文的选集,主要是散文,杂有骈文、韵文.既然是选集,自然是集大成者,文章一般都短小精悍,语言简练,适合诵读.因为它是专门给学生编的教材嘛,这样选无可厚非.

雷山县18234206536: 解释《古文观止》这一古文选本书名的含义 -
钭波迈平: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选编的《古文观止》,是较好的古代散文选本.书名中“观止”一词原出自《左传》,其中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国的公子季札有一次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箾”者,称赞说:“观止矣!若有它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我已看到了最好的艺术了,假如还有别的音乐舞蹈,我也不敢再提出要看了.以后便以“观止”赞扬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二吴编选古代散文书名曰“观止”,意思是说本书所选文章是精心挑选的,是尽善尽美的.

雷山县18234206536: 古文观止怎么样 -
钭波迈平: 古 文 观 止作者:吴乘权、吴大职《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选编《古文观止》的目的是给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乘权、吴大职编选的一部古文读本,凡十二卷,收录自先秦至明末的散文二百二十二篇,每篇都有注释和评论.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看乐舞《韶??》时,以为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本书书名中“观止”二字即由此而来,是表示所选的古文极好,堪称最佳读本.

雷山县18234206536: 这样理解古文观止这个题目?为什么要叫古文观止?出自哪里? -
钭波迈平: 古文就不用解释.观止:看到这里就可以休止了.古文观止:中国历代古文的精华都在这里,看完这部书就不必再看其它古文了!有些夸张.“观止”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雷山县18234206536: 《古文观止》为何称“观止”?
钭波迈平: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左传》记载:季札在鲁国观赏乐舞,当演出《九韶》之后,赞叹道:“观止矣!若有...

雷山县18234206536: 古文观止的作品特点 -
钭波迈平: 该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衡文标准基本上兼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当然所谓思想性是以不违背封建正统观念为基准的.选者以古文为正宗,也不排斥骈文收入4篇,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