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效应到底是什么样的?

作者&投稿:康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霍桑效应是什么?如何运用~

你知道什么是“霍桑效应”吗?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其实来自“霍桑效应”带给我们的启示。

霍桑实验得出了那些重要结论?

1933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提出了以下见解:


1、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2、以前的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霍桑实验证实了工作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取决于职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及组织中人与人的关系。


3、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发现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团体,这种无形组织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以前的管理把物质刺激作为唯一的激励手段,而霍桑实验发现工人所要满足的需要中,金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需要是感情上的慰藉、安全感、和谐、归属感。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使正式团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以前的管理对工人的思想感情漠不关心,管理人员单凭自己个人的复杂性和嗜好进行工作,而霍桑实验证明,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应像霍桑实验人员那样重视人际关系,设身处地地关心下属,通过积极的意见交流,达到感情的上下沟通。


霍桑实验及梅奥的见解提出了领导活动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即非正式组织对领导效能的影响。


霍桑实验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霍桑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是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推翻了从泰勒以来人们把人看成经济人的假设,为管理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即开始重视人、研究人的行为。霍桑实验使人际关系的研究逐步闻名于世,使其成为行为科学的先驱,管理学从此进入了行为科学的新时代。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简介 内容 起源 启示 应用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
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从1927年到1932年,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编辑本段]霍桑实验介绍
霍桑实验是一项以科学管理的逻辑为基础的实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在将近8年的时间内,前后共进行过两个回合:第一个回合是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5月,在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赞助下进行的;第二个回合是从1927年至1932年,由梅奥主持进行。整个实验前后经过了四个阶段。
阶段一,车间照明实验——“照明实验”
照明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照明的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这项实验前后共进行了两年半的时间。然而照明实验进行得并不成功,其结果令人感到迷惑不解,因此有许多人都退出了实验。
阶段二,继电器装配实验——“福利实验”
1927年梅奥接受了邀请,并组织了一批哈佛大学的教授成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开始了霍桑的第二阶段的“福利实验”。
“福利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找到更有效地控制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梅奥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排除了四种假设:(1)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2)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3)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4)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最后得出“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的结论。
阶段三,大规模的访谈计划——“访谈实验”
既然实验表明管理方式与职工的土气和劳动生产率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就应该了解职工对现有的管理方式有什么意见,为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于是梅奥等人制定了一个征询职工意见的访谈计划,在1928年9月到1930年5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研究人员与工厂中的两万名左右的职工进行了访谈。
在访谈计划的执行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工人在交谈中的怨言进行分析,发现引起他们不满的事实与他们所埋怨的事实并不是一回事,工人在表述自己的不满与隐藏在心理深层的不满情绪并不一致。比如,有位工人表现出对计件工资率过低不满意,但深入地了解以后发现,这位工人是在为支付妻子的医药费而担心。
根据这些分析,研究人员认识到,工人由于关心自己个人问题而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所以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工人的这些问题,为此,需要对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对基层的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成为能够倾听并理解工人的访谈者,能够重视人的因素,在与工人相处时更为热情、更为关心他们,这样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和职工士气的提高。
阶段四,继电器绕线组的工作室实验——“群体实验”
这是一项关于工人群体的实验,其目的是要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似乎感觉到在工人当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组织,而且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工人的态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实验者为了系统地观察在实验群体中工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车间中挑选了14名男职工,其中有9名是绕线工,3名是焊接工,2名是检验工,让他们在一个单独的房间内工作。
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向工人说明,他们可以尽力地工作,因为在这里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研究人员原以为,实行了这一套办法会使得职工更为努力地工作,然而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事实上,工人实际完成的产量只是保持在中等水平上,而且每个工人的日产量都是差不多的。根据动作和时间分析,每个工人应该完成标准的定额为7312个焊接点,但是工人每天只完成了6000~6600个焊接点就不干了,即使离下班还有较为宽裕的时间,他们也自行停工不干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者通过观察,了解到工人们自动限制产量的理由是:如果他们过分努力地工作,就可能造成其他同伴的失业,或者公司会制定出更高的生产定额来。
研究者为了了解他们之间能力的差别,还对实验组的每个人进行了灵敏度和智力测验,发现3名生产最慢的绕线工在灵敏度的测验中得分是最高的。其中1名最慢的工人在智力测验上是排行第一,灵敏度测验排行第三。测验的结果和实际产量之间的这种关系使研究者联想到群体对这些工人的重要性。1名工人可以因为提高他的产量而得到小组工资总额中较大的份额,而且减少失业的可能性,然而这些物质上的报酬却会带来群体非难的惩罚,因此每天只要完成群体认可的工作量就可以相安无事了。即使在一些小的事情上也能发现工人之间有着不同的派别。绕线工就一个窗户的开关问题常常发生争论,久而久之,就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不同的派别了。
[编辑本段]霍桑实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梅奥等人是在“经济人”的人性模式下进行试验的,试图找出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的关系。但随着实验的深入,“经济人”的假设受到动摇。梅奥最终提出,人性模式是“社会人”,即职工不单纯追求经济收入,还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如同后来的马斯洛指出的一样,需求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因此,必须首先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工人提高劳动生产率。
2,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梅奥认为企业中不仅存在“正式组织”,还存在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非正式团体,他们有自己的规范、情感和倾向,并且左右着团体内每个成员的行为。譬如湘军中的哥老会,学校里的同乡会。“非正式组织”对组织既有利,也有弊。管理人员要想实施有效的管理,要注意在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和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之间保持平衡。
3,新的领导方式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梅奥认为,管理者的目的在于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合作。为了实现合作,必须发展一种新的领导方式。在这种新的领导方式下,管理者必须一方面为满足成员物质的、经济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和分配物质资料,即发挥技术性技能;另一方面,为实现满足成员物质需要的目标而确保成员间的自发性合作,使每个人获得人类的满足,即发挥社会性技能。
[编辑本段]霍桑实验的研究人员:
实验主要贡献者:梅奥(1880-1949),哈佛大学教授。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正式创立了管理学的人际关系学说,后来还在1945年发表《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一书。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的实验第一阶段进行到1927年宣告失败,梅奥与哈佛的另外一名教授罗特利斯伯格参与到第二阶段的实验。参加第二阶段的还有一些人类学家、生理学家、统计学家以及西方电器公司中从事劳资关系的管理人员。
[编辑本段]霍桑效应其他说法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现在,在一些社会学教材中论及社会研究中的客观性和道德性问题时,常把霍桑效应作为社会研究中偏误的例证,以说明研究过程本身对被研究者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社会学家应该记住,社会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科学,人们会对研究过程做出反应——有时我们无法预见这些反应。正是研究者的出现可能歪曲正在研究的社会情绪,这一现象常常称为反应作用。”(戴维·波普诺《社会学》第十一版,48页)
[编辑本段]启示
霍桑效应告诉我们: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之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基于霍桑效应的心理暗示还可以治疗抑郁、自卑、紧张等各种心理疾病,霍桑效应在企业管理应用和领导行为上也卓有成效。

上面的大虾讲的好仔细啊,你说的两个都对,但书上都会认为是第一种,但实际上霍桑效应的范围早已不仅是是像实验那么简单了。


汽轮机停机后什么时间大轴弯曲度最大?
好像是汽轮机在停机3小时内弯曲最大吧。因为汽轮机运行时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造成大轴弯曲的数值最大。停机后在2-3小车的盘车后逐渐回复正常。嘿嘿金币到手

导致人际关系学说形成的著名的重桑实验包括什么
梅奥等人的成就可以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霍桑效应而言,有很大的实用性;而人际关系理论也可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的先驱,在尊重人、关注人的方面作了有力的提倡。另一方面,霍桑效应——“受注意了,一路开绿灯”,虽然在产生效应的过程中确实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重于强调个体的激励,忽视了整体战略规...

地球还面临着什么样的危害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

人类指桑骂槐的本事
另外在某个场合,实在是受不了教某人做正经某事了,就可以一边玩手机一边故意说着:猪脑子,这个游戏都不会玩。以为被骂的人是听不着这是指桑骂槐吗。只是算了。没直接骂算是留情面了吧。踢猫效应或许算是一种隐藏版本的指桑骂槐。故事梗概: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

桑叶的作用与功效
其中GAL-DNJ和fagomine降血糖作用最强。桑叶中的桑素具有抗癌活性,桑叶中的维生素具有抑制变异原效应。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主要功能成分是DNJ、类黄酮、桑素、γ-氨基丁酸及维生素,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DNJ有显著的抗逆转录酶病毒活性。

桑色素临床应用
然而,桑色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有致突变作用,且能抑制醛糖还原酶。在免疫调控方面,它被发现能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可能在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中发挥作用。研究还发现,桑色素与另一种药物CsA可能存在协同效应,通过降低CsA在组织中的浓度,减轻其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为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带来新的可能性...

怎么读懂权谋之书
我读反经只三年,觉得实在是本难得的奇书,如果你是管理者或是领导再或者商人,建议深读,在现实中要有意识的去应用这些理论,并时常自我总结,权谋之术的优与弊,如何做到驾驭它,而不是学习他,就像你学游泳一样,光懂得游泳的知识,远远不够,关键是你的下水亲自去试,如果你只是普通群众,建议不读...

桑叶的功效与作用
人们合理食用桑叶还能够起到降血脂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吃一些或油腻的食物很容易血脂过高,这种情况下饮用桑叶水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桑叶水不能空腹饮用。桑叶的功效是什么呢,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桑叶抗凝血、降血压效应非常好,而且合理使用还能够起到降血脂抗炎的作用。

效应理解。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

尺蠖效应是好的比喻还是坏的
尺蠖效应是好的比喻。尺蠖效应是指借用尺蠖这种昆虫的爬行方式,比喻出的一种理论,即无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都是从伸直的那个方向去延伸。尺蠖这种“弓腰虫”是一种无脊椎动物,行动时一屈一伸像个拱桥。当尺蠖向左移动时,先是右边缩短而后左边伸长;当尺蠖向右移动时,先是左边缩短而后右边伸长。尺蠖...

定陶县13431666166: 霍桑效应是什么 -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英语:Hawthorne Effect),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霍桑效应起源于1927年至1932年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霍桑工厂(Hawthorne Works)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

定陶县13431666166: 霍桑效应是什么?如何运用 -
承韵龙化:[答案]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

定陶县13431666166: 什么是霍桑效应 -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由哈佛大学心理专家乔治·埃尔...

定陶县13431666166: 什么是霍桑效应 -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就是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定陶县13431666166: 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是什么 -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 1)让员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 2)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 点评:1)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

定陶县13431666166: 霍桑效应指的是什么呢?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 (Hawthorne Effect)或称霍索恩效应,起源于1924年至1933年间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其后,从1927年到1932年,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教授持续多年对霍桑实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霍桑一词源于用于实验的工厂,它是美国西部电气公司坐落在芝加哥的一间工厂的名称. 实验最开始研究的是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包括外部环境影响条件(如照明强度、湿度)以及心理影响因素(如休息间隔、团队压力、工作时间、管理者的领导力).

定陶县13431666166: 什么事霍桑效应?心理学方面的!要系统的解释! -
承韵龙化: 霍桑效应其他说法 由于受到额外的关注而引起绩效或努力上升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霍桑效应”.这在学校教育中极为普遍.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

定陶县13431666166: 什么是“霍桑效应”?
承韵龙化: 在20世纪20-3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的西方电力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了 一系列研究.实验是针对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进 行的Q实验者以多种...

定陶县13431666166: 或桑效应的定义 -
承韵龙化: 在美国芝加哥市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年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

定陶县13431666166: 霍桑实验是什么 -
承韵龙化:[答案] 霍桑实验 实验的起因 霍桑实验是心理学史上最出名的事件之一.这一系列在美国芝加哥西部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心理学研究是由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梅奥主持.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