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的历史知识

作者&投稿:满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上册历史重点归纳~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44.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46.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8.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0.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嗯,其实初二下学期的历史点的话,这个需要自己进行论,在历史书上面需要老师给你画起来,然后每个地方都是不一样的

  1“两航谈判” 自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台后,海峡两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谈判是在1986年5月。这是一起因偶发事件引发的两岸谈判,台湾当局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被拉上了谈判桌。

  1986年5月3日下午3时10分,一架编号“B-198”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波音747货机,在飞越原定降落的香港启德机场后,突然偏离航线,朝北飞行,稍后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机长王锡爵要求在祖国大陆定居,同行的另两名机械师要求回台,机上共有货物22万磅。事件发生当天,中国民航致电台湾“华航”,请其尽迅派人到北京商谈有关飞机、货物和机组其他成员的处理问题。

  面对这一突发的事件,台湾当局立即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按照“三不政策”,就不能与中共谈判但不谈判又解决不了问题。经过权衡利弊,为避免给外界造成国共两党在进行谈判的印象,蒋经国最后决定在坚持“三不政策”的前提下,委托第三者“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全权代表“华航”与中国民航协商解决人机交接事宜。蒋经国还指示“华航”依国际惯例解决善后工作。这一不合适宜、多此一举的决定自然遭到祖国大陆的反对。祖国大陆方面认为,这纯属两个航空公司之间的业务性商谈,并不涉及政治问题。既然是交接,就应当由当事双方直接地、负责地办妥交接事宜,以确保飞机和愿回台湾的另两名机组人员安全返回台湾。中国民航再次致电“华航”,催其尽快作出答复,并提出如果台湾方面认为到北京不方便的话,也可到他们认为方便的地方协商。

  在经过两个星期的交涉后,1986年5月17日至20日,“中华航空公司”和中国航空公司各派出三名代表,在香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历史性商谈,就交接货机、机组人员和货物事宜达成协议,签署了“两航会谈纪要”。
  2.“金门谈判” 80年代后期,由于台湾当局拒绝两岸“三通”,奉行单向的开放政策,限制大陆民众与台湾的正常交往,在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陆居民私渡去台的现象。台湾军警对大陆私渡入台人员采取不人道的强制“并船遣返”的做法,致使台湾海峡连续发生数起大陆同胞在遣返过程中遭受人身伤亡的事件。1990年7、8月间,发生了因“并船遣返”导致25人被集体钉在船仓内窒息死亡,以及21人因遣返船被台军舰撞击落水身亡等两起惨剧,台湾军警的残暴行径遭到两岸人民的一致谴责。

  1990年8月,为避免再次出现死伤悲剧,切实解决私渡人员的遣返问题,中国红十字总会向台湾红十字组织建议,双方签定遣返作业协议,将私渡人员遣返纳入规范程序,使遣返作业在两岸红十字会组织的见证下进行。背受强大舆论压力的台湾当局,对于中国红十字总会的建议很快作出了积极的回应。考虑到签署协议需要实地考察遣返路线,同时也为了照顾台湾方面希望保密的要求,双方决定协商地点定在当时尚未解除“戒严”、仍是国民党“战地”的金门岛。

  1990年9月11日上午,中国红十字总会秘书长韩长林等4人乘坐一艘悬挂白底红十字旗的铁壳船,从厦门东渡码头出发,径直朝金门方向航行。在下榻的“仁爱新庄”,韩长林等与台湾红十字组织秘书长陈长文等就两岸红十字组织参与见证主管部门执行海上遣返事宜进行了协商,并于12日签署了协议。双方本着切实解决问题、回避目前尚难以解决的两岸政治分歧的务实精神,就见证遣返的原则、对象和遣返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3.第一次汪辜会谈

  新华社电1993年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主持这次会谈。这是两岸授权民间团体最高负责人首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是在两岸两会于1992年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基础上举行的。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协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经过香港会谈及两会函电磋商,双方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海基会表述内容为:“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海协表述内容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在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汪辜会谈”就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和科技、文化、青年、新闻等领域的交流进行了协商,签署了四项协议,受到了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四项协议包括《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和《两岸挂号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在《汪辜会谈共同协议》中,“双方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确定了两会事务性协商的议题,同意就台商在大陆投资权益及相关问题、两岸工商界人士互访等问题择时择地继续进行商谈,就加强能源、资源之开发与交流进行磋商,并同意积极促进青少年互访交流、两岸新闻界交流以及科技交流。《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则商定了海协与海基会各层级负责人的定时会谈与机制。其他两项协议则由两会付诸实施。

  “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谈判进程,也促进了两岸交流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好局面后来遭到了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的蓄意破坏。1995年李登辉借私人访美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毒化两岸关系,两会协商被迫停止。
  4.第二次汪辜会谈:
  1998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两岸关系气氛有所缓和。当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汪道涵与辜振甫在上海再度会晤。“汪辜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达成了包括继续进行政治、经济等广泛内容的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
  5.连战访大陆:
  2005年5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前台湾行政院院长连战及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结束了在南京、北京、西安和上海等地的8天访问返回台湾。临行前,连战先生在上海浦东机场发表临别感言时表示,待到“杨柳又青了”的时候再相见。现在,伴随着连战先生的话音,台湾海峡两岸已然翻卷起和解的春潮。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很可能因为这股春潮而掀开新的一页。

  ·台湾问题:“外力”的存在总是将水越搅越混

  台湾海峡两岸的分裂与分治,是56年前国、共内战的结果,也是当时世界冷战格局的产物。在今年世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伟大时刻,1943年11月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8月《波茨坦公告》作为国际法律文件,早就庄严宣告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国政府对台湾享有主权的神圣地位。美国乔治顿大学法学院院长沃尔曼教授曾专门撰文指出,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主权归属,清晰得根本不需要再专门制定任何一项国际法文件来予以确认。

  然而,冷战使得台湾变成了美国围堵所谓“中共扩张”的前哨阵地,也使得台湾问题与美国在东亚的地缘战略利益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湾浅浅的海水,带来了数不尽的乡愁。

  90年代初冷战结束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台湾岛内的政治民主化原本应该为两岸和平与统一创造历史性的契机,但由于李登辉等台独势力作祟,两岸关系悲剧性地日趋紧张。1999年9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妄图借助大国政治中利益竞争的复杂和诡异,“挟洋自重”,竭力想走一条背叛祖国、实现台独的分离主义路线。

  2000年台湾政党轮替,带有鲜明台独党纲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形形色色的台独势力更加猖狂。泛绿阵营为了拉拢选票,达到长期执政的目的,不惜大肆煽动“台湾意识”以对抗和瓦解“中国认同”,借由“撕裂族群”疯狂地鼓吹和叫嚣台湾要“走自己的路”。2004年3月20日的台湾大选将这种人为的“蓝绿对立”以及“中国与台湾”的对立推进到了新的高度。陈水扁虽然在2004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重申了“四不一没有”,但由于台湾当局台独主张未变,一切为了票源的“逢中必反”政策不变,台独势力早就一直在争取的“共投、制宪和正名”的可能性仍在提升,“去中国化”行动在台湾岛内也不断发展。

  面对两岸局势的浓浓阴霾,2005年3月中国大陆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四点建议”向台湾当局昭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台独的决心和愿意对话的善意。

  两岸局势从90年代初一路走来,可谓风雨飘摇、几度经历危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台独势力竭力利用各种国际因素对抗中国大陆的主权诉求,坚持走台独冒险主义道路;二是因为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台湾问题事实上成为了大国角逐的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台湾当局也频频出招,利用自己手中的“民主牌”、“民意牌”和“经贸牌”等手段,妄图达到台独目的;即便无法实现实质台独,也要在法律、文化和观念等领域与中国“划清界限”。台独势力背后各种“外力”的干预与影响,一直是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动荡最深刻的根源之一。

  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然而,国际关系中实力对比的微妙现实,以及大国政治中私利至上的权力本质,客观上也难以完全厘清台湾问题是“国内”、还是“国际”问题的界限,更让台湾问题总是随着东亚政治的变化而起伏跌宕。

  ·两岸中国人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连战先生此次率团访问大陆,不仅和胡锦涛总书记进行直接对话,建立起了海峡两岸党对党的沟通与协商机制;最重要的是,两党领导人时隔59年的握手,向国际社会宣示了两岸中国人有决心、有能力自己解决两岸分歧与冲突;建立台海两岸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新架构,不但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两岸政治家可以共同开创的美好前景。

  随着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月5日赴大陆访问和目前正在商讨中的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的来访,两岸政治人物直接对话的新现实已经出现。台湾的陈水扁“政府”尽管在短期内还不会实质性地跟进,从而借助连先生访问的东风彻底开启两岸当局者之间对话的大门,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当然,我们对连战访问能否带来台湾岛内政治生态的改变和多大程度上触动民进党政府还不能盲目乐观。然而,台湾岛内真正着眼于人民幸福和华夏子孙共创民族振兴的各种政治势力,事实上已经无法躲避两岸政治对话的大潮。正如连战先生4月29日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所提到的,他的来访是顺应“民意潮流”和“历史潮流 ”的双重结果。连战来访与中国大陆方面所达成的广泛成果,是90年代到现在15年间两岸关系没有出现的历史转变,是开启两岸未来发展历史新进程的“钥匙”,更是国际社会在若干个月之前还很难预期的伟大愿景。

  对于东亚的国际关系来说,连战先生的此次访问,是打破台海僵局、转变两岸关系长期紧张的重要时刻。台海的和平、稳定和发展,符合东亚各国人民的利益,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合作。两岸政治对话进程的启动,将开始扭转90年代以来台湾政局发展一直不利于中国大陆的消极趋势,给台湾问题增加了前所未有的两岸沟通对话的积极因素。在这一历史时刻,在东亚地缘政治环境中,台湾问题难得一见地开始出现向“中国大陆”倾斜的建设性态势。这无疑将有利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赋予中国政府更多的主动性来与其他国家讨论普遍关心的台湾问题。

  同时,对于出于牵制中国崛起的各种国际势力来说,两岸中国人自己在台海问题上逐步开始走出困境,建立起包括广泛经贸联系、军事信任措施以及更深层的社会互动基础上的“紧密型”联系,无疑能打击他们与台湾加强军事与战略联系的政治意愿,让那些想要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做手脚以防范所谓“中国威胁”的势力头脑要“清醒”一些,在和台独势力“眉来眼去”时的热情要多少“收敛”一些。虽然不是现在,也很可能还有漫长的时间,但历史终将证明,在冷战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对抗,而在后冷战时代又由于台独势力的挟洋自重而导致的“外力”介入台海事务的过程,从此次连战先生访问开始,将逐步进入一个“衰退期”。

  中国政府此次抓住历史机遇,与中国国民党一起开创两岸政党交流新时期的抉择,沉重地打击了台独势力,扩大了岛内维护现状与稳定的主流民意,为防止台海局势失控、逐步消除台海紧张这一长期的区域热点问题,提供了最为坚实和可靠的路径。在和平、稳定与发展为主题的两岸关系务实开拓的历史潮流带动下,台湾问题的“降温”将会给东亚区域合作带来新的生机,也有可能逐步促成东亚多边地区安全合作制度的建立
  6.胡萧会
  4月12日,萧万长应邀出席在海南举办的博鳌论坛,并实现了“胡萧会”。尽管萧万长是以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参加,但他的另一身份是台湾新当选的“准副领导人”,因此这次胡锦涛总书记与萧万长的会面,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重要标志。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萧万长时提出“四个继续”,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将继续推动两岸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动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磋商,继续关心台湾同胞福祉并切实维持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萧万长则表示,“政策要开放,态度要务实,步伐要稳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才能走得顺,也才能为两岸人民创造更大的利益。希望能‘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萧万长提出的“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搁置争议、追求双赢”的“十六字方针”是马英九准执政当局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半个月之后,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访问大陆。胡锦涛主席在会见连战时指出,当前台海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两岸双方应当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十六字方针”成为新形势下大陆发展两岸关系的基本原则与主张。

  可以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双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成为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与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7.吴伯雄访大陆:
  2008年5月27日-30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了大陆。吴伯雄在南京拜谒了中山陵,并挥毫题词“天下为公,人民最大”。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希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继续依循并切实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增强广大台湾同胞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胡锦涛高度肯定吴伯雄为促进国共两党交流对话和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肯定国民党坚持“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所指引的两岸关系发展方向。胡锦涛指出,事实证明,国民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积极发展两岸关系的立场和主张,得到了大多数台湾民众的肯定。
  8.第二次陈江会
  第二次“陈江会”是2008年11月在台北召开的,尽管发生过抗议事件,但还是达成了包括基本实现“大三通”在内的六项协议。

矛盾缓和,交流加强

这是 寒假生活指导 上的题吧。
我写的不全。

九二共识
这个很重要

逐渐缓和。交流领域扩大

交流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总结:“海禁”与“闭关锁国” 1、(1)明朝“海禁”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统治。 (2)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②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③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2、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2)国民党统治前期(1927-1936年)的短暂发展:原因:①国民党形式完成全国统一;②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改定新约运动)等政策 措施 的推动 ③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如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表现:1936年达历史最高水平等 局限: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作用: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2、清代闭关锁国的后果: ①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来侵略。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5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识记新航路的开辟、应用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和条件 原因: a经...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

第2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知识,了解人民胜利的必然原因。 明天就要交作业了...
由于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德意日法西斯为摆脱危机,转移国内人们的斗争视线,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在整合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比较,比如经济史里面,对资本主义的发比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比较。 第二、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已经不是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科,更加注重的是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就是真正的以史为鉴,通过历史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学习有真正的理解。 第三、...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北美自由贸易区(1994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合作的典范,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实现优势互补)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地跨四大洲,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差异,影响其发展,中国1991年加入)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历程 ①新航路的开辟...

高二历史课本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课本各章节知识点总结2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

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有哪些
高二历史重要知识点1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 文化 运动。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五、主要人物:(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观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框架图汇总
2、综合型。综合型是把分散在教材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考查,它既便于考查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注重考查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从解答方法上看,多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法解题,是叙述、论证、分析、比较等的综合体...

象山区18146192670: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
卜郎积雪:[答案]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

象山区18146192670: 初中历史知识点有哪些
卜郎积雪: 初中历史知识点(一)1、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削弱诸侯势力(推恩令)...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信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

象山区18146192670: 初二历史知识点 -
卜郎积雪: 上学期是讲清政府的腐朽和近代史的一些战争 下学期是讲建国以来的改革

象山区18146192670: 如何学好初2的历史 -
卜郎积雪: 你现在初中,不必在这门课上特别花功夫,但是到高中就不一样了,历史变得也很重要,高中已基本上不分主、副课了,因为那些历史、地理、政治等都需会考,所以养成好的心态和方法是很重要的,为以后高中打基础(貌似废话太多了……- -|||),总之,不必课前复习,但一定要课后复习,退而求其次,至少要考前复习,上课认真听,笔记写整齐,自己要看的懂,不要认为历史不如语数外那么重要,高中会考不及格的话就会影响高考的!!!其实,做到以上几点,就不用怕学不好啦O(∩_∩)O

象山区18146192670: 求大神帮忙总结归纳初二上半学期历史知识!! -
卜郎积雪: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

象山区18146192670: 初二的历史知识 -
卜郎积雪: 鸦片战争

象山区18146192670: 初中历史知识点! -
卜郎积雪: (1)凡尔塞——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保加利亚、土耳其、匈牙利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美应等九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