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有什么样的死亡观、生死观!?

作者&投稿:阎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死,你有着什么样的生死观?~

坚强独立也是克服死亡恐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过度的依赖性会造成你对未来生活的迷茫和恐慌,当大灾大难或不可预知的噩耗来临时,一旦长期的依靠倒下,你的精神世界也会随之崩塌,不利于你勇敢的面对新的生活。当然如果你要有信仰(充满正能量的思想)就更好啦,真正有信仰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超脱生与死的。

人活一世三万六千天,睡觉只需三尺宽。房屋修的再好,也就是个临时住所。一尺的小匣才是永远的家。

人生就是人的生存,一切为了生存(达尔文语),更好的生存。人最根本的本性不是善与恶,而是追求快乐,回避痛苦。这是自然选择,似乎没有生物会是例外。

所谓生存,应该是客观的,自然的。我要说的是人类,而并非某一个人,那么所谓的奉献论就是谈不通的,对于博大而永恒的宇宙来说,人类连个垃圾都算不上,人类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我们说保护环境也只是保护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科学的发达以及进化论的突破,使人类越来越清楚自己的位置 -自然的产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你自己决定的,甚至你离开这个世界时也不是。人类是渺小的,充其量不过是宇宙新陈代谢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一环。芝麻大的意义和饭粒大的意义有区别吗?这不是悲观,事实本来如此。但是反过来想,世界的其他组成部分也同样平凡,而且人还是万物之灵,说你“猪狗不如”你一定不爱听,这也是足以令人类自豪的事情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少在地球上,人类是呼风唤雨的霸主。

单独的一个人,宏观来看更没什么意义。我们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尽管没意义,但生存是我们的权利,至少还没人有权利剥夺我们的这个权力。如果说有意义,应该是指相对的意义,是创造意义而不是寻找意义。小的范围来说我们报答了父母,养育了子女,愉悦了他人;大的范围,我们可能帮助过一些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载入史册。这也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不过我想强调的是人本来并没有任何义务,你可以选择什么都不做,如果你能够生存下去的话。我们之所以,希望做得出色一点,无非是为了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而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这里我再强调一个词就是“正义”,所谓正义就是对的,符合自然法则的;无私奉献和自私自利都不是自然的人生观。为什么?因为人的认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的感受和感觉是真真切切的,谁愿意奉献得一无所有而活得生不如死?反之作为有群体意识的人类是欣赏真善美的,损人利己的行为终要受到抵制。所以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论点是现实和智慧的。按照幸福最大化原则,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你也会更加幸福,但前提是你必须先有这个能力。众乐乐与独乐乐,孰乐?也许一个人越发成熟客观,他的判断就越发接近正义。

人生大抵就是这样,而人们的人生观或许千差万别,这和人们自己的经历品性有关。剩下的事情,就是应该如何去做。我们的先人几乎把所有智慧都用在做人的研究上面,这里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自己一生,对于国家,对于世界,是渺小的不足道的,可是对于家庭,对于亲人朋友这样的小群体很重要,由其是对于自己,是全部。
人活着,其所有言行构成其行为方式,不要说什么思想,不要说精神。人死了什么也就没有,人们记住的仍然是他的言行方式,所谓精神,哄人。我所理解的精神就是人活着想死后怎么怎么样?没那事,人一旦死,个人想法跟着全完,没什么精神,更没什么千古不变的东西。(从有人以来,地球上哪个地方没死过人?哪个地方没死过生物?就不说生物,从最先有人,到现在,地球上一共有了多少人?现在有名字的有几人?那个最先直立行走的人,可谓有思想吧?他又是谁?你可知道?现在史上有名的,若500年后还会有谁的名字?5000年后呢?50000年后呢?说是哪个星球来着,有生命生存的痕迹,现在呢,只有风……,若干年后的地球,谁能保证有风?)人是生物间最累的,因为人总是想到死后。个人以为别的任何生物都没人这样笨了!!人在个人认知和社会的一般标准支配下生存和选择,还是要一般还是要中庸,能出人头地更好,生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死。
要回答这样的题,首先看你在意的是什么,你抛不开的是什么?或者说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你为什么而活,你为谁而活?是吧?你什么都不在意,真正的去留无意,那我想,一切也就无所谓了。这种观念是真正的超脱,我服这种人,是吧?挂念谁呢?比如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是吧,按现行标准,儿孙不才,你留钱也是无用,儿孙要是有才,你用得着留钱吗?不是辨证吗?父母亲朋也是如此。
这样想通了,想透了,心里也就没有结了,让我们生得从容,死也从容些。

这是一个政治方面,或者说是哲学方面的问题。
一定要从辨证客观唯物主义方面讲,但我们都是生活中的凡人,不可能按照理论面面做到那些刻薄的要求,我们人,有压力,有是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也有七情六欲,有时也显的那么顽强,有时却变的那么胆小和脆弱,所以不要被一时的冲动所迷惑就绝望。人是感情的动物,但为了生存,有时也不能太过感情华,为了工作就要牺牲一些东西,比如我也不想熬夜天天编写那些该死的程序,但没办法,我要养家湖口,所以就要放弃一些本来可以休息,可以陪老婆孩子共度美好时光的时间。有放下才会拥有,你放下了休息,就有了工作,有了资本维持这个家,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有那么多的奢望呢?但也不能一味沉浸在工作中而忘了自己的家,要知道生活并不是只为了工作,生活开心就好,要学会自己寻找快乐,寻找开心,这个世界既然没有上帝,我就做拯救我自己的上帝。所以,你一旦有了基础,就要投入到生活的快乐中,给自己的亲人帮助,两者要调整好,就是会生活的人。即使自己工作遇到难题,也不要早早放弃,要不断努力,向好的方面想,向好的方面发展,只要你不断坚持,不断学习进步,肯定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再找份工作。活着一定要开心,这是关键,千万不要悲观,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解压。我很欣赏刘德华的那首〈练习〉和〈今天〉,生命开始就要过完一生,你何必要跳出这个规则呢?只要自己尽力了,就不后悔,要是生活还不开心的话,那一定是你的心态和方法不当,应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学习别人的方法,只要你肯交流,肯定会有帮助的,走正常的普通的道路,只要你肯努力,够聪明,一样能活出生命的精彩,希望我的回答能对这位朋友有所帮助。

人生在于奋斗!
实现自己的理想。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有五种需求
一、生理的需求 : 衣食住行和性的需求
二、安全的需求 :包括人身安全 劳动安全 职业安全等等
三、归属与爱的需求 :亲情、友情、爱情都是每个需 要的
四、尊重的需求 : 包括独立 自信 自由 以及得到别人的尊敬和重视 取得名誉和地位等等
五、自我实现的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 即满足自己发展与生长的愿望 做自己最适宜的工作 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在能力 成就自己所能达到且最想达到的任何事物 做一番有意义的事业并从中获得满足。

所以以上五个需求是人类所有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成阶梯式的进行 当一个人满足了他的最高需求时 即达到的“无所求”状态 此时他会觉得十分满足 感到真正的“死而无憾”。

而对于一些自己的人生目标未能实现或人生中有所缺憾的人来说是很痛苦的 因为总有一种悲壮的感情 如陆游的诗《示儿》一样 很不瞑目的 即“死不瞑目”

所以对于我们平常这些不信宗教者来说 奋斗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
要努力做到“死而无憾”
而不是“死不瞑目”!

最后再引用罗曼 罗兰的这句话:
“我认为人生就是战斗!”

死是永恒的;生是暂时的;
死是目标,生是过程。每一个人都想延长这个过程。
所以贪生,怕死,是每一个人的天性。但有人为了他人,为了集体,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信仰而愿意献身---让自已去死。如此,受到众人的尊敬与爱戴。很多时候,把贪生,怕死这种人的本性,当成一种罪恶。
文学家说:死和爱,是永恒的主题。


孩子问关于死亡的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回答呢?
后来朋友担心孩子会受到刚才的视觉冲击的影响,所以就一直在讲别的事情,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结果却发现孩子在去游乐园的路上都一直在询问朋友关于刚才那场车祸的事情,一直在询问关于死亡的问题。在问着我是不是有一天也会这样突然的死去,我们是不是之后也会遇到这样的车祸,到后面甚至哭着说:“...

当孩子问起“妈妈,什么是死亡”的问题时,应该怎样回答呢?
妈妈,你什么时候死? 有位妈妈说她的女儿有一天突然间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妈妈,你什么时候死呢?”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位妈妈简直无法接受,自己一个人每天照顾女儿,最终却换来了一句“你什么时候死”的回复,真的是太让人伤心了。 其实对于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问出这个问题并不像是我们想的那样,一方面呢...

你每次问这种死亡问题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对于你经常问死亡问题感到无奈!其实有一段时间,我也经常问我女朋友这个问题,那段时间也是我这一辈子,最抑郁的一段时间之一了,那个时候父亲车祸,家里缺钱,父亲在ICU情况不明,所以每天就只能在ICU门口等待着消息,那个时候整天就想着活着和死亡这两个问题,心里极度压抑,也和她说过,也问过...

河北一白血病男孩问妈妈“死了是什么样”,面对死亡我们有多恐惧?
人类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非常恐惧的,因为死后的世界是未知的。每一个人在出生之后,都必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希望我们能够看淡生死,好好的生活在这个世上。在河北,有一位得了白血病的男孩问自己的妈妈,人死了之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很多的网友听到这句话,都觉得非常的悲伤。关于面对死亡,我们有多...

你考虑过哪些关于死亡的问题?
我一直思考死亡。只要我活着,我会继续阅读继续生活继续思考。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但我不相信有人可以提供一个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 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面前,我们如何活着(或死去)?这是一个终极问题。每个人都需要寻找自己的答案。每个人可能都要面对逃避与面对之间的纠结。 当然,我相信...

我想问一下,都有什么情况能导致脑死亡.
诊断程序:1. 成立专家委员会 2. 由专家委员会审定及授权专业执行医师进行诊断 3. 由两位医生可以共同或分别进行两组试验。在两组试验之间要间隔多长时间是一个医学决定,并根据原始诊断进行变化。诊断脑死亡有三个步骤:1.符合必要的前提条件 ●患者靠呼吸机维持并没有任何反射 ●患者昏迷的原因明确...

怎么看待死亡这个问题?
所以,死亡才是终极之问。年过40岁,来回答下这个问题。每个活到老的人都年轻过,未必年轻人能活到老。 01.世界上唯一公平的事 有人认为出生和死亡是两件对每个人都公平的事,其实出生都不公平——生在帝王之家和生在农户之家的基础条件就不一样,有些人生在终点线上,而另一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不停奔跑。 死亡...

如果孩子问自己“死亡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呢?
当有亲人去世,我会告诉孩子,他们只是去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在那里他们会生活的很快乐,那是另外一个星球。所以离开了,就见不到面了。可以借此机会让孩子好好珍惜生命,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完成自己的梦想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我想,孩子小的时候会问这个问题,等到他们自己真正长大了,就不...

当你的孩子问起你亲人的死亡时该怎样回答?
首先,我会跟孩子讲什么是去世,什么是死亡,这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区别仅在于死亡的时间早晚而已,让孩子认识到我们的亲人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而我们还要继续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今后的路没有亲人的陪伴,我们必须坚强。虽然善意的谎言是不忍心让孩子受伤害。但我认为长痛不如短痛,与其...

有人问:何为死亡? 答曰:万物皆永恒,卿不在。 是什么意思
死亡就是,所有的东西都在,但是你死了以前你呆过的地方,一切还是原来那样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你不在那里。这句话说明这里的人对你的思念,或许你当年在此做过许多好事,人们一直记在心中,难以忘却,多么希望你有一天重新回到故地,我们一起再相聚。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我们应该树立怎么样的生死价值观? -
成王柿中风: 简单地说:生死价值观,就是当有人或某个集团以杀死你来威逼你做某些害人或危害社会的事的时候,你是害怕被杀而屈服,还是坦然地愿意选择死而不屈.人平时很少考虑这个问题, 但是一旦到了生死关头,就会产生剧烈的心理冲突. 实际上, 人的生死观如果不明确,那么日常生活中的生活观就会受到影响,甚至遇事不敢得罪人,形成懦弱胆怯的性格. 更无法成就大事, 也无法形成伟大的人格. 成为名人也会遗臭社会.对待生死还是顺天意吧.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现代人的生死观如何 -
成王柿中风: 现代人的范围太广了吧,首先,不知你说的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宗教信仰者,抑或邪教信奉者,他们的生死观肯定是不一样的;其次,单就宗教信仰者来说,不同宗教的生死观也是相差甚远的.比如基督教与道教,基督教信奉原罪说,对人生的终极关怀更多,而这一点在道教里就看不到,道教不关心人死后怎样(未融合佛教轮回说的道教)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对死亡观的认识? -
成王柿中风: (一)人类死亡研究的基本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观点� 死亡是一种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经常发生变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人们的死亡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群中,死亡的原因、方式并不...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如何理解“生死观”? -
成王柿中风: 由于众生不能直接体悟本无生死的寂灭心性,而乱起种种妄想、颠倒、执著,导致了迷惑、造业、受报,轮回生死,受尽苦厄,无有了期.因此诸佛菩萨,以及历代祖师大德们,秉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愿力,运用方便和究竟的般若智慧...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苏格拉底生死观包括什么 -
成王柿中风: 人生意义的追问源自于对死亡问题发出的回应.如果人无须面对死亡,悠闲自在地生活在永恒的伊甸园中,就没有必要去追问生活的意义问题.没有对死亡的分析透视,就不可能正确把握人的生存论基础,更不可能有对人生的洞察.那么,哲学...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如何理解生死观? -
成王柿中风: 1、像那闪烁的微光,希望把我人生的道路照亮;夜色愈浓,它愈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哥尔斯密 2、要充分利用人生——人生短促,很快就消逝了.——奥尔迪斯 3、唯有自爱,自识自制,指引人生,才能导出神圣的力量.——丁尼生 4、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塞涅卡 5、生命是单程路,不论你怎样转变抹角,都不会走回头,你一旦明白和接受这一点.人生就简单得多了.——穆尔

额尔古纳市18447908255: 佛教生死观 -
成王柿中风: 佛教主要的思想之一就是“诸行无常”,无常、无我、空是佛法的基本要素,即一切有情众生乃至外界的世界,都是处在变异、运动、假合的状态,从生到死,构成生命存在的一个过程,谁也逃不脱;有成必有坏,任何物质世界也都只是存在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