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官位编制是怎么样的?有哪六部,下面分别用什么职位?

作者&投稿:龚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明朝地方上的各种官职都叫什么?都是几品?都管什么?~

1、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皆为其职责;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掌推勾狱讼之事;
知事,一人,正九品府;出守列郡,称为权知某府或某州或某县事;
照磨,一人,从九品府照磨所;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
2、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任各州长官,掌一州之事;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为地方长官的僚属,辅理政事
吏目,一人,从九品 州;掌文书;
3、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管理一县行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县长之辅佐;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典史,一人,未入流县;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4、巡检司
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副巡检,从九品巡检司;主要为州县所属捕盗官。

扩展资料:
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据古代正史职官志(百官志)记载,东汉末年,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州最高长官称“州牧”,以掌一州军民。隋代,州最高长官称“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
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通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官职

1、内阁
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明太祖废除宰相。起初,内阁大学士只具有顾问身份,皇帝为最终决定的权力,而大学士很少有参决的机会。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大学士均因有太子经师的恩情,而得以累加至太子三孤身份,地位日益受尊崇。宣宗时期,朝廷事无大小,宣宗均悉数咨询大学士杨士奇的看法而决定。虽然吏部尚书蹇义、户部尚书夏原吉召见时得以参与各部事宜,然而其还远不如杨士奇等内阁成员得以亲自接见。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2、三公
明朝的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常遇春为太保。建文年间,三公职位被撤。直到永乐二十年八月,明成祖朱棣再恢复三公职位,但无实授。宣德三年,明宣宗授英国公张辅为太师,沐晟为太傅,陈懋为太保,当时三公官职,几乎为专授。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3、中书省
是明朝初期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期间的行政中枢。其中丞相为明朝中书省的最高级长官,负责统领六部。明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甲辰正月,初置左、右相国,其中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吴元年,改右相国为左相国,左相国为右相国。洪武元年,改为左、右丞相。由中书省统六部,但不设置中书令。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4、六部
明朝中书省时期,七卿长官均为正三品。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罢中书,仿《周官》六卿之制,升六部秩,各设尚书、侍郎一人。六部包括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所属最高长官为明朝吏部尚书、明朝户部尚书、明朝礼部尚书、明朝兵部尚书、明朝刑部尚书、明朝工部尚书,其常常与都察院之都御史、通政使司之通政使、大理寺之大理寺卿合称“九卿”。
明朝时,重臣任择须由九卿及外省巡抚、总督公开举荐,此为廷推。各部司不能单独决定的国家大事、要事,须经九卿公决,此为廷议。而由三法司无法决定的大型狱讼,以由九卿开会定狱,此为廷鞠或园审。其与明朝内阁构成了明朝的行政权力中心与决策核心。
5、宗人府
掌管明朝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并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成员子女的嫡庶、名称封号、嗣职袭位、生卒年间、婚嫁、丧葬谥号等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均为之向皇上汇报,并引荐贤才、记录得失等。明朝洪武三年,设立大宗正院。洪武二十二年,改名宗人府,并命亲王掌管,秦王朱樉为第一任宗人令。此后,均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不再专设官员,其负责事务转移至礼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明朝官职

六部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礼部(主管教育,负责领导儒家学术,以及祭祀,外交等)和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主管财政,土地和人口)人员最多。兵部(国防部),刑部(警察总部,有对较大刑事案件的审判权)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监察机构
在洪武十三年前,明朝还沿袭元的监察制度,设立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洪武十三年后,朱元璋废御史台。两年之后,朱元璋设立新的监察机构—都察院。都察院下面设立监察御史若干人,分巡全国各省,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每道有监察御史三至五人,范围大体为一省。但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到明末,监察御史分为十三道,共有一百一十人。

六科
明朝开始只设了给事中。到洪武廿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该制度基本是继承了唐朝的门下省制度。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他们可以不赞成皇帝的意旨。而该制度也发挥了一定的改善朝政作用。

五寺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也是九卿之一。其余四个寺的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太仆寺管理马匹;光禄寺负责寿宴;鸿胪寺负责接待外宾。

内阁
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朱元璋亲理政务,一度深感疲惫,于是设立四辅制度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洪武十七年后被废。之后朱元璋请来几位翰林学士帮忙辅佐,这些翰林学士的官职被命为“XX大学士”。这也就是所谓的内阁机构。

特务机构(秘密警察)
明朝实行严密的特务政治。主要的特务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十五年,直接听命于皇上,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在东厂设立后,锦衣卫权力受到削弱。
东厂成立于永乐十八年,是明成祖为了镇压政治上的反对力量而成立。地点位于京师东安门北。东厂的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依据监视得到的情报,对于那些地位较低的政治反对派,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而对于担任政府高级官员或者有皇室贵族身分的反对派,东厂在得到皇帝的授权后也能够对其执行逮捕、审讯。东厂在设立之初,就由宦官担任提督,后来通常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担任。
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
内厂设置于武宗时期,首领为宦官刘瑾,刘瑾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三公
包括太师、太傅、太保。这些官职都是虚衔,一般授予功劳相当大的大臣以示荣耀。其中太保和太傅名义上是太子的老师,而太师则是皇帝名义上的老师,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专门负责皇室人员的健康和医疗。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翰林院作为政府的官方学术最高机构,地位相当重要,甚至在政府中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翰林院首长是翰林大学士,此职位者经常会同时兼任内阁大臣。

诸司
指不属于各部院的司。主要指通政司和行人司。通政司负责传递公文,公告周知。行人司负责到地方上颁诏谕及赴外国作使臣。

外三监
包括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钦天监负责观测星象。国子监是当时的最高官方教育机构,有祭酒一人,司业一人,监丞一人,博士五人,助教十五人,学正十人,学录七人,典簿一人,典籍一人,典馔两人。上林苑监负责掌管皇帝的御花园,畜牧场与菜圃。

内十二监
为宦官衙门。事实上只有在这些衙门工作的宦官才是太监。包括司礼监、内宫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以司礼监最为重要,监内的提督太监主管宫内一切宦官礼仪刑名。而秉笔太监在宦官极端专权时竟代替皇帝批公文。此外还设有四个司(惜薪、钟鼓、宝钞、混堂),八个局(兵仗、银作、浣衣、巾帽、针工、内织染、酒醋面,司苑),合为内官廿四衙门。宫女也有六个局(尚宫、尚仪、尚食、尚寝、尚功等),每个局下设四个司。

吏部:六部之首,掌管全国文官的挑选、考察、任免、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门。
户部: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货币、各种赋税、财政收支、官员俸禄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财政部。
礼部:掌管朝廷的重要礼节、主持科举考试、负责接待外宾等,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
兵部: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兵籍及士兵的操练,军械的制造、保管,军令的发布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刑部:掌管全国的司法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工部:掌管全国的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其职能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交通部等。
各部的最高长官是“尚书”,其次是“侍郎”,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部长。

兵部--兵部尚书,兵部侍郎
刑部--刑部尚书,刑部侍郎
礼部--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吏部--吏部尚书,吏部侍郎
户部--户部尚书,户部侍郎
工部--工部尚书,工部侍郎


清朝官位等级
清朝官位等级:正、从一品,正、从二品,正、从三品,正、从四品,正、从五品,正、从六品,正、从七品,正、从八品,正、从九品。清朝官职有九品,每一品又分正和从,称为“九品十八阶”。九品以下是未入流。九品以上(含九品)是官,九品以下(无品)是吏。清代官职按职能分为文官和武官。文官...

明朝统领1000名士兵的军官叫什么?明朝1000人是什么编制
明朝时期,统领1000名士兵的军官称为千户,这一职位属于正五品,并且是世袭的爵位。在明朝的军事编制中,1000人构成了一个千户所。千户所隶属于卫,下分为百户所。千户这一官职起源于金朝,原为世袭军职,后也被蒙古国和元朝采用。元朝在各路设立千户所,由千户作为长官,直接向万户汇报,下辖百户。明朝...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文武官是怎么分配的,是文左武右还是文右武左,为什...
唐朝站位其实和汉朝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唐朝的正一品都不怎么上朝,唐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大多是荣誉衔,一般获得这种荣誉头衔的都是给那些上不了朝的老官员。到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就不存在所谓的“常朝”了,就是说文官武官们不用再每天早上跑去早朝了,取而代之的是皇帝与内各部...

古代日本官位设置
右大臣:太政官的长官,虽然是次席,但权限与左大臣相同。当左大臣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关白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都叙任过此职。内大臣:太政官编制之外的大臣,权限与前两者也是一样。当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德川家康叙任该职时,...

古代的官职有哪些?
人员编制:尚书二人,左右侍郎二人,下设文选司,管理文员的选用;考功司,考功过;稽勋司,掌更名改籍终养服制;验封司,掌封赠袭荫。各司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部同)。 2、户部:主管户口、赋税、薪饷、铸币。其编制为尚书二,侍郎二,下设十四清史司。属于户部的有下列二机构:户部三库(银库、段匹库、颜料库)、...

宋江是个押司,押司是个什么职务?
所以说当时的押司一职甚至于连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只是比平民百姓的高出许多,押司一官放到现在也只是一个最基层的村干部。 但是宋江却凭借自己的个人能力把小小的押司一官过的风生水起,也实属让人佩服。 你好作者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我们看一看宋代基层编制:宋代的县,设县令、县尉,作为一县的长官。大县还...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武官官衔?
两晋军制,沿袭汉魏而略有变化。由皇帝直接控制六军,由大司马或太尉掌管,编制按将军、司马、伍、卒设立武官,多以朝庭清重大员担任。同时分封宗室亲王或异性大族都督州镇要地,以图巩固中央集权统治。官职以大将军为最,官位在三公之上。其次为骠骑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皆金印紫绶...

明朝军队是怎么编制的?
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抵以5600人为l卫,1120人为1千户所,112人为l百户所。百户所下设2个总旗,每个总旗下设5个小旗,每个小旗有军士10人,“大小联比以成军”。全国的军队均按此制编入卫所,由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率领。每个卫所驻地固定,军士皆有定数,将官设置亦有定例。各个...

清朝的小***治国是怎么回事?清代衙役的编制是怎么样的?
因为,满编制的情况下其实比较庞大的。编制内的职位名称,在清朝中后期包括:知县、教谕和训导、典史、训科、训术、僧会、道会、汛官。这些职位基本上是必有的,再少就难以开展工作了。如果再多,还有如县丞、主簿等,足有二三十个职位。每个职位可能是多人,比如书吏一职最多可以有24个人。清代的县有多少根据光绪朝...

谁知道宋朝武将官职有哪些?对应现代的什么官
队头就是这五十人的队长(连长),副队头就是副队长(连长),左右傔旗就是护旗员(守护军旗),另外又会从这五十人里选择一个能打的作为“旗头”去拿旗。又会有一个“军校”在这五十人后面坐督战。小队、中队、大队宋军基本作战单位,队上面编制是:都:100人(2队)指挥官:都头 营:500人(...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时的官级制度是怎么样子的呀我的意思是说明朝时有哪些官职?比如
司查洛吉: 明朝(中央)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 令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

卓资县18492093500: 六部九卿 - 明朝历史明朝时的六部九卿是哪六部?哪九卿?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部门
司查洛吉: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和现在的部门并不完全对应. 吏部:相当于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 户部:相当于国土部、财政部等; 礼部:相当于文化部、宣传部、教育部等; 刑部:相当于监察部、司法部等; 工部:相当于交通部、建设部等; 兵部:相当于国防部等. 并非严格意义. 九卿: ①太常称太常寺卿; ②光禄勋称光禄寺卿; ③卫尉称卫尉寺卿; ④太仆称太仆寺卿;⑤廷尉称大理寺卿; ⑥宗正称宗正寺卿; ⑦大鸿胪称鸿胪寺卿; ⑧大司农称司农寺卿; ⑨太府称太府寺卿.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的官职是什么 -
司查洛吉:[答案] 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史志中有记载的,由考中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193人.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为明朝中央最高级官职;三...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6部都有哪些 -
司查洛吉: 明朝在中央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取消中书省.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主管文官升迁)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主管祭祀大典)与工部(主管公共建设)地位较低.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的六部制 -
司查洛吉: 明朝永乐时创立,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但很快到了大明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三杨辅政),虽有大明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大明成化、弘治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大明正德朝浪漫好战,却因为有杨廷和等阁老主撑内阁未成大乱,经过大明嘉靖、隆庆朝的发展,大明万历朝早期应该是内阁权力极盛的时期,张居正改革让内阁成为政府运转的中枢,他的实际上已经接近于现代首相的地位.

卓资县18492093500: 不知道明朝的官职和行政机构是怎么样的?经常看到一些什么三院六部啊?
司查洛吉: 明朝,官制原有中书省,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直接由皇帝管理六部.即"兵刑工吏户礼"六部.六部长官是尚书,副长官是侍郎.吏部掌管官吏任免、考绩、升降、调动...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官吏制度把明朝东厂,西厂,锦衣卫,内阁以及所有的官职从大到小排列. -
司查洛吉:[答案] 锦衣卫:最高的领导为都指挥使,出任此职者资格为“皇亲国戚或战争功勋者”,仅一人担任,正三品官阶.佐官有指挥同知... 然而,当时进入内阁的成员均来自翰林院编修、检讨与试读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而九卿等官员上奏...

卓资县18492093500: 求明朝官吏编制越完整越好<br/br/>谢谢
司查洛吉: 明朝的官吏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都是沿袭秦朝的制度,都是从秦朝的制度上演化过来的,即二千年官制乃秦制也.先后经过三个阶段,三公九卿制,三品中正制,...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清官臣等级 -
司查洛吉: 明朝官阶 明朝部门:三公、三孤、六部(明迁都北京后另设南京六部)、都察院、翰林院、国子监、六科、廿四衙门、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都司)、卫指挥使(卫)、千户所(所)、总督(总理)巡抚、府、州、县、詹士府、五寺(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清朝分九品十八级官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官制中最有代表性、最完善的: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卓资县18492093500: 明朝六部、内阁中的职务 -
司查洛吉: 六部分别为吏部 兵部 礼部 户部 刑部 工部,各部设尚书(正二品)一名,副职左右侍郎(正三品)各一,侍郎之下有郎中正五品,员外郎从五品,主事正六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