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送竹几与谢秀才> 全文解释与典故

作者&投稿:房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东坡诗中竹夫人是指什么~

送竹几与谢秀才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是这首诗么?? 一、翻译。
把一个竹几送给了谢秀才
我平生以来使用的像样的东西会打扰天真的心,老了以后回归农村时只有自己的身体。你赠给我这个同行一只木上坐,我回赠老朋友一个不会说话的竹夫人。但愿它不像秋扇一样被弃年年和你在一起,不要为了图新鲜再找新媳妇。可笑荒唐的玉川子,都老家伙了又娶一个美女好像还很亲。

二、典故。
1、木上坐。手杖。苏轼要回老家,谢秀才送给苏轼一只手杖(木上坐),苏轼回赠一只竹几(竹夫人),从中可以看出俩人的关系密切,真是礼轻情义重,雅得很。

2、竹夫人,考究起来也是历史悠久,并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竹姬、竹妃、竹奴、青奴等等。它是一种自中国古代就有的夏季纳凉用具。以成熟的青竹皮编制而成,通体镂空。夏季睡卧之时,拥在怀里以纳取丝丝凉意。拥抱亲近,心亦凉爽,所以叫竹夫人吧?!此物虽不贵重,但很实用,广受百姓欢迎。发展到近代,也有了其他多种材料制成的,称为抱枕。

3、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典出
汉代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4、琼枝,喻美女。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宋 秦观 《虞美人》词:“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张诒庭 《无题》诗:“珍重瀛壶无限好,文鸾端合占琼枝。”

5、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号。《新唐书·卢仝传》:“ 仝自号玉川子 ,尝为《月蚀诗》以讥切元和逆党。”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人苏轼 《游惠山》诗:“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看完偶觉得是竹席那种的东东。。。。你上面的选项的话。。似乎米有答案。。。。牵强一点说。。竹子吧。。。

1、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2、竹子的来历
相传,古时凡间没有竹子的,竹子只生长在王母娘娘的御花园中。竹子受仙霖甘露浇灌,长得俊秀挺拔。神仙们都十分喜爱仙竹,特别是王母娘娘,更是宠爱有加。
她命侍女朝霞仙子照料仙竹,朝霞对仙竹也喜欢万分,每天都悉心呵护。仙竹仿佛也懂她的心思,只要朝霞从旁经过,便招展身姿,向她致意问好。
天上虽好,可朝霞却向往人间有死有生,有泪有笑的生活。当她和女友们谈起人们生活的时候,总说:“要是能在人间活一天,我连神仙也不要做了!”可女友们都笑她痴人说梦,仙女下凡是犯天规的。
说到梦,还真的来了。王母娘娘在蟠桃会上乘兴多喝了几杯百花仙子酿的百花露,醉了。这百花露喝上一杯,神仙也得醉三天,更何况多喝了好几杯呢?朝霞明白这一醉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要下凡,只有乘此机会了。便悄悄地带了一些仙竹从南天门溜到了人间。从此,人间就有了挺拔俊俏的竹子。
3、四方竹
西樵山上多异竹,尤以四方竹负盛名。四方竹株型矮小,色墨绿,叶细长,茎枝圆中略方,用手捏它,有明显的方型感,横截面成正方形。由于疏密有致,形态飘逸,适宜盆栽,是观赏的珍品。传说这种竹最初是由一个坚心的男子培植起来的,不坚心的人很难把它栽活。
很久以前,山上有一对青年男女在热恋着,他俩对歌传情,密订终身。可是女子很势利,嫌弃男子靠打柴过日。当男子到女家求婚时,女子的娘竟挡住门口唱道:
不是花靴莫行街,不是利斧莫砍柴。
除非山上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
男子是个坚心的人,他听了下决心要叫竹子变方。他在自己的草棚下栽了一棵竹子,早晚用力在竹竿上捏一会儿。捏呀捏的,捏了一年,竹竿的下截变方了,但上截还是圆的。捏呀捏的,捏了两年,竹竿的上截变方了,但下截又恢复了圆形。
竹未捏方,女子的娘把女儿许给了一个官家。在花轿过门的途中,那女子在轿里长叹一声自尽了。
男子非常悲愤,把棚下的竹株拔了起来,带着它进佛寺当和尚去了。
这个年青的和尚天天到禅堂里念经,天天捏着檐下新移的那棵竹子。经书念了十回、百回、千回,竹子捏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终于,一棵方形的竹子在香烟缭绕中出现了,叶形细长,竿色墨绿。后来从旁长出来的新竹也是方的。和尚穿上整齐的袈裟,虔诚地把方竹子从禅房前移栽在女子的坟上。
方竹子在坟地里繁殖开来了,长满了坡坡岭岭。山里人把它看作是坚贞的象征。从此,山里有这么一个习惯:男子向女子求婚,得在女方家门前栽一株四方竹,表示自己的坚贞。

4、绝代竹
在远古的时候,彝族结婚的传统习惯都是安排在十月的后半月,此时的夜晚月亮出得很晚。有一年的十月,有两家人相隔居住七天路程的人家,在那年十月里的一天,有儿子的那个家,派人到另一个有姑娘的那个家提亲,通过两家亲人的同意,选好吉日,准备结婚。
于是姑娘家在结婚吉日前的第七天,举办了女儿结婚仪式。并高高兴兴的安排送亲客,把女儿送走。在这天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从家里出发了,一同前去的送亲客共有三十余人。
在路上一天又一天的在行走,到了行路的第三天,送请客们要路过一片竹林,这片竹林很大,竹子也很粗。在竹林里还长有很多的杂草。这天在这片竹林里,走啊走,一直走到了晚上。
天早已黑尽,新娘和送亲客们都走得很累,天黑路也难走,于是那一夜就露宿在这片竹林里,准备第二天再走。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大家都走得很累,于是也都睡得很熟。
当第二天黎明到来的时候,醒来的送亲客们发现,部分送亲客和新娘一起不见了,于是大家一起到处找人,找了好久可是渺无踪影,只在新娘睡的那个周围发现了一些横七竖八的人骨头。
可是头天晚上露宿之前因为天黑,没有看到任何骨头的存在,无法说明这些骨头到底是什么。最后有人发现在新娘露宿旁的一株竹子缝隙里,夹着一丝新娘的裙子,他们就把这株竹子砍掉,花开竹子一看,原来竹子里面都是人骨头,里面还剩有新娘的着装。
此时,人们才发觉这个竹林里的竹子和植物都会吃人。从此以后,彝族就留下了不种竹子的习惯,视竹子为断子绝孙的植物,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5、竹神公
很久以前,浮流国(即现永安)出了位叫“衍公”的奇人,他生性爱竹,终日徜徉在竹林,以竹为伴。一年,天降大旱,河流干涸,万物枯焦,百业凋敝。衍公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决心为百姓做点好事。
他拔起一根竹子,运起法力,驱赶巨石,准备在燕江上筑起一座石壁,蓄水抗旱。此事被天神得知,大为震怒,认为这是对抗天庭,犯上作乱。于是便降落凡间,把即将筑好的石壁破坏。衍公功亏一篑,饮恨燕江。
衍公不向天公低头,决意教训一下傲慢的天帝。一日清晨,衍公用竹做了支弓箭,张臂挽弓,射向天庭。竹箭挟风携电,径直射向玉皇大帝的金銮殿。这天玉皇大帝恰好贪睡,尚未上早朝,竹箭直射在玉帝的龙椅背上。
待玉帝上得殿来,见椅背上插着支箭,大惊失色,忙问左右是为何。太白金星拔下箭看了后说:“这是一支竹秆箭,不在豫章(即现江西)在闽越(即现福建):金箭头,银箭尾,不在沙县、在浮流。”
玉皇大帝听后,下令天兵天将到浮流国捉拿施放冷箭之人。天兵来到浮流国,深入竹林搜捕衍公。只见竹林内有个五处美髯、须发飘飘,手持一根竹笛的人在出没。天兵砍倒所有竹子,可就是抓不着那个留着长须的奇人,只好悻悻地返回天后命。
玉皇大帝听罢禀报,叹道:“这个在竹林出没的不是凡人,只能是竹神啊!”只好下令龙玉降雨,消弥永安的旱情。雨水一降,一棵棵竹笋拔地而起,竹林又是一片郁郁葱葱。
从此,永安人把衍公尊为“竹神公”,拜供奉起来,以纪念这位解永安于倒悬的奇人。

《送竹几与谢秀才》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典故:竹几
竹几又名竹夫人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中国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内总会有两个小球,十分好玩。
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截取整段竹,长不超过1米,中空,四周编有网眼以通风散热,常置备于眠床之上;另一种是编青竹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搁臂憩膝,用以取凉。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

「竹夫人」一名起于北宋。东坡《寄刘子玉》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宋人张耒十岁时,祖父贞之公曾出题《竹夫人》叫他作诗。张耒即刻成诗云:「悲秋已过又伤春,待得郎归荷叶新。守节碎身终不改,知名一似管夫人。」张耒成名后,又作《竹夫人传》一文。
宋人晁说之亦有《二十六弟寄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一首爱其巧思戏作二首》诗:「莫愁妩媚主人卢,纤质交竿巧得模。绿粉敢争红粉丽,鱼轩休比鹤轩疏。女英谩对湘君泣,子政徒青天禄书。夹膝得名何不韵,秋来卧病竟何如。」「寥寥故国谩玄卢,内子可怜殊不模。拟比封君宁有实,欲为节妇亦何疏。且休深妒斫桃树,枉是多愁织锦书。贫士一妻常不饱,更烦讥谪几人如。」
宋人吴龙瀚的曾祖父作了《竹夫人铭》:「北窗蘧蘧,偎尔冰肌。毋徇其名,乃邪其思。」甚有思致。吴龙瀚作俳优语曰:「水沉为骨玉为肌,专宠凉台会有时。长得夫人容两足,客星不遣史官知。」
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抚州崇仁县(今属江西省)人李刘中了进士,欲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便去拜访翰林学士真德秀。真德秀留之小饮于书房。其间,真德秀指著床上的竹夫人为题说:「蕲春县君祝氏,可封卫国夫人。」要李刘写一篇词科制文(即四六文)。李刘一刻功夫便写成了《蕲春县君祝氏封卫国夫人制》一篇,末联云:「吁戏!保抱携持,朕不忘两夜之寝。辗转反侧,尔尚形四方之风。」真德秀击节称赏。「保抱携持」、「辗转反侧」八字分别出自《书·召诰》和《诗·关雎》,皆妇人事,而「形四方之风」,又见竹夫人玲珑之意。其中颂德云:「常居大厦之间,多为凉德之助。剖心析肝,陈数条之风刺;自顶至踵,无一节之瑕疵。」
元人谢宗可有《竹夫人》诗,其中有句云:「应无云雨三更梦,自有冰霜六月秋。」《红楼梦》中也有一首竹夫人的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是元宵节宝钗出的灯谜。
竹夫人不是在北宋才出现的,唐朝已有,但那时它被称为「竹夹膝」。唐人陆龟蒙有《竹夹膝》诗有句云:「我得□□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清朝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吴城也有《咏竹夹膝》诗:「六月火云飞兀兀,赤脚踏冰不可袜。桃笙藤枕懒昼眠,忽被一凉清到骨。谁截此君空复空,交纹叠翠何玲珑。招凉珠与延清室,相伴依依岂尔同。西风一夜吃瑟瑟,长门冷落知谁惜。频年自笑在家僧,莫虑欢情容易失。」
竹夫人又称青奴。北宋诗人赵摅(字子充)把自己作的《竹夫人》诗拿给黄庭坚看,请他指正。黄庭坚认为竹夫人是凉寝竹器,用于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因而把它叫做「青奴」。并且和诗二首,一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箪,肌肤冰雪助清凉。」二曰:「□李四弦风扫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李、昭华,是贵人家两名女奴。

所以谢秀才与苏是挚友,竹几是人十分亲密之物,赠与的对象一定是最要好的朋友还有玉川子指的是卢仝。他是济源人,祖籍范阳,自号玉川子(济源古名玉川)。其诗导源于骚而变其面目,奇崛险怪,不肯作一常语。后学拟之,流弊殊深,故元遗山訾之曰:“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虽然,玉川子诗如灵璧怪石,要不可以末学之过少之。余读其诗,慕其才,哀其事,遂欲作一年谱,以为经纬。耳目所及,虽只言片语,无不拾掇之,磨砺之,然事竟不得而成,盖文献不足故耳。而且卢仝的一生都穷困潦倒,跟苏轼某些地方是是十分相像的——同样嗜酒,嗜茶,而且潜心佛法……故以此自比。

这首诗其实表达了苏轼归隐的心态,毕竟被打压这么多年,人生的许多抱负和斗志都逐渐被消磨。不过苏轼一生也没有真正意志消磨,这首只是他某一时段的情感表露~~ 同时更反映了苏轼的清贫——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年年用的是同一把扇子,可见其贫~~很多文人雅士是达到每天的扇子不同,这种风气是延绵至民国的,而苏轼却固守清贫,所以这首诗劝谢秀才也要安贫乐道。

送竹几与谢秀才

平生长物扰天真,老去归田只此身。
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
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
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为亲。

这首诗最关键的是竹几这个典故,竹几又名竹夫人。
江南炎炎夏季,人们喜欢竹席卧身,用竹编织的竹夫人是热天消暑的清凉之物,可拥抱,可搁脚。竹夫人,长约1米左右,是用竹篾编成的圆柱形物,中空,四周有竹编网眼,根据“弄堂穿风”的原理,供人取凉。中国传统婚俗认为,竹夫人,是男性的象征,是最具阳气之物,也是传宗接代的神圣之物,竹夫人内总会有两个小球,十分好玩。
竹夫人是用竹子或竹篾做成的,通常有两种制作方法,一是截取整段竹,长不超过1米,中空,四周编有网眼以通风散热,常置备于眠床之上;另一种是编青竹为竹筒,中空,上留多孔,搁臂憩膝,用以取凉。这种低级的“空调器”在热浪灼人的夏季贴近人们的消夏生活,为人们所喜爱。

「竹夫人」一名起于北宋。东坡《寄刘子玉》诗云:「问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宋人张耒十岁时,祖父贞之公曾出题《竹夫人》叫他作诗。张耒即刻成诗云:「悲秋已过又伤春,待得郎归荷叶新。守节碎身终不改,知名一似管夫人。」张耒成名后,又作《竹夫人传》一文。
宋人晁说之亦有《二十六弟寄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一首爱其巧思戏作二首》诗:「莫愁妩媚主人卢,纤质交竿巧得模。绿粉敢争红粉丽,鱼轩休比鹤轩疏。女英谩对湘君泣,子政徒青天禄书。夹膝得名何不韵,秋来卧病竟何如。」「寥寥故国谩玄卢,内子可怜殊不模。拟比封君宁有实,欲为节妇亦何疏。且休深妒斫桃树,枉是多愁织锦书。贫士一妻常不饱,更烦讥谪几人如。」
宋人吴龙瀚的曾祖父作了《竹夫人铭》:「北窗蘧蘧,偎尔冰肌。毋徇其名,乃邪其思。」甚有思致。吴龙瀚作俳优语曰:「水沉为骨玉为肌,专宠凉台会有时。长得夫人容两足,客星不遣史官知。」
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抚州崇仁县(今属江西省)人李刘中了进士,欲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便去拜访翰林学士真德秀。真德秀留之小饮于书房。其间,真德秀指著床上的竹夫人为题说:「蕲春县君祝氏,可封卫国夫人。」要李刘写一篇词科制文(即四六文)。李刘一刻功夫便写成了《蕲春县君祝氏封卫国夫人制》一篇,末联云:「吁戏!保抱携持,朕不忘两夜之寝。辗转反侧,尔尚形四方之风。」真德秀击节称赏。「保抱携持」、「辗转反侧」八字分别出自《书·召诰》和《诗·关雎》,皆妇人事,而「形四方之风」,又见竹夫人玲珑之意。其中颂德云:「常居大厦之间,多为凉德之助。剖心析肝,陈数条之风刺;自顶至踵,无一节之瑕疵。」
元人谢宗可有《竹夫人》诗,其中有句云:「应无云雨三更梦,自有冰霜六月秋。」《红楼梦》中也有一首竹夫人的诗:「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是元宵节宝钗出的灯谜。
竹夫人不是在北宋才出现的,唐朝已有,但那时它被称为「竹夹膝」。唐人陆龟蒙有《竹夹膝》诗有句云:「我得□□冷似龙,翠光横在暑天中。」清朝浙江钱塘县(今杭州市)人吴城也有《咏竹夹膝》诗:「六月火云飞兀兀,赤脚踏冰不可袜。桃笙藤枕懒昼眠,忽被一凉清到骨。谁截此君空复空,交纹叠翠何玲珑。招凉珠与延清室,相伴依依岂尔同。西风一夜吃瑟瑟,长门冷落知谁惜。频年自笑在家僧,莫虑欢情容易失。」
竹夫人又称青奴。北宋诗人赵摅(字子充)把自己作的《竹夫人》诗拿给黄庭坚看,请他指正。黄庭坚认为竹夫人是凉寝竹器,用于憩臂休膝,似非夫人之职,因而把它叫做「青奴」。并且和诗二首,一曰:「青奴元不解梳妆,合在禅斋梦蝶床。公自有人同枕箪,肌肤冰雪助清凉。」二曰:「□李四弦风扫席,昭华三弄月侵床。我无红袖堪娱夜,正要青奴一味凉。」□李、昭华,是贵人家两名女奴。

所以谢秀才与苏是挚友,竹几是人十分亲密之物,赠与的对象一定是最要好的朋友
还有玉川子指的是卢仝。他是济源人,祖籍范阳,自号玉川子(济源古名玉川)。其诗导源于骚而变其面目,奇崛险怪,不肯作一常语。后学拟之,流弊殊深,故元遗山訾之曰:“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画鬼符”。虽然,玉川子诗如灵璧怪石,要不可以末学之过少之。余读其诗,慕其才,哀其事,遂欲作一年谱,以为经纬。耳目所及,虽只言片语,无不拾掇之,磨砺之,然事竟不得而成,盖文献不足故耳。
而且卢仝的一生都穷困潦倒,跟苏轼某些地方是是十分相像的——同样嗜酒,嗜茶,而且潜心佛法……故以此自比

这首诗其实表达了苏轼归隐的心态,毕竟被打压这么多年,人生的许多抱负和斗志都逐渐被消磨。不过苏轼一生也没有真正意志消磨,这首只是他某一时段的情感表露~~
同时更反映了苏轼的清贫——但随秋扇年年在,莫斗琼枝夜夜新。年年用的是同一把扇子,可见其贫~~很多文人雅士是达到每天的扇子不同,这种风气是延绵至民国的,而苏轼却固守清贫,所以这首诗劝谢秀才也要安贫乐道。

我解释的不多请见谅,我的知识水平仅限于此了,(*^__^*) 嘻嘻……

mengnanno1 你干嘛抄我的,我是原创的啊?你强大到在别的地方找到跟我写的一样的?

一、翻译。
把一个竹几送给了谢秀才
我平生以来使用的像样的东西会打扰天真的心,老了以后回归农村时只有自己的身体。你赠给我这个同行一只木上坐,我回赠老朋友一个不会说话的竹夫人。但愿它不像秋扇一样被弃年年和你在一起,不要为了图新鲜再找新媳妇。可笑荒唐的玉川子,都老家伙了又娶一个美女好像还很亲。

二、典故。
1、木上坐。手杖。苏轼要回老家,谢秀才送给苏轼一只手杖(木上坐),苏轼回赠一只竹几(竹夫人),从中可以看出俩人的关系密切,真是礼轻情义重,雅得很。

2、竹夫人,考究起来也是历史悠久,并有很多不同的名称:竹姬、竹妃、竹奴、青奴等等。它是一种自中国古代就有的夏季纳凉用具。以成熟的青竹皮编制而成,通体镂空。夏季睡卧之时,拥在怀里以纳取丝丝凉意。拥抱亲近,心亦凉爽,所以叫竹夫人吧?!此物虽不贵重,但很实用,广受百姓欢迎。发展到近代,也有了其他多种材料制成的,称为抱枕。

3、秋扇,比喻妇女年老色衰而见弃。典出
汉代班婕妤 《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4、琼枝,喻美女。 唐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宋 秦观 《虞美人》词:“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是离人远。”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张诒庭 《无题》诗:“珍重瀛壶无限好,文鸾端合占琼枝。”

5、玉川子,唐代诗人卢仝的号。《新唐书·卢仝传》:“ 仝自号玉川子 ,尝为《月蚀诗》以讥切元和逆党。”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蓬莱山 ,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宋人苏轼 《游惠山》诗:“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上百度查!!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红楼22回中宝钗所制灯谜的答案是什么?有眼无珠腹内空,荷花出水
宣闹丙酸: 答案是竹夫人 元宵节,贾府在堂屋设了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各人把所做的灯谜抄... 苏东坡在《送竹几与谢秀才》诗中就有“留我同行木上座,赠君无语竹夫人”之句. ...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苏轼竹子的诗句 -
宣闹丙酸: 1. 《霜筠亭》【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2. 《于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3.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4. 霜筠亭 【宋.苏轼】 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5. 《自题临文与可画竹》【作者:苏轼】 石室先生清兴动,落笔纵横飞小凤.借君妙意写篔簹,留与诗人发吟讽.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苏轼关于竹子的诗和翻译、赏析 -
宣闹丙酸: 苏轼生平爱竹,“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他画竹往往从地上直升到画幅顶部,人家问他:可何不逐节分画?他回答说:“竹生时何尝是逐节生的?”苏轼在任杭州通判的时候,一次坐于堂上,一时画兴勃发,而书案上没有墨只有朱砂,于是随手拿朱砂当墨画起竹来.后来人家问他:世间只有绿竹,哪来朱竹?苏轼答曰:“世间无墨竹,既可以用墨画,何尝不可以用朱画!”据说由于他的首创,后来文人画中便流行画朱竹了,而苏轼自然也被尊为朱竹鼻祖. 轼画朱竹,正体现了他不重形似的绘画主张,这种绘画理论具有远大的艺术观点,也是后来士大夫“逸笔草草,聊以自娱,非求人赏”的艺术原理的发源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苏轼写竹子的诗 -
宣闹丙酸: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什么意思? -
宣闹丙酸: [今译] 绿竹萧疏,掩映着几树桃花.一江春水,鸭子首先感到了暖意.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咏竹子的诗句有哪些 -
宣闹丙酸: 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4.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 5.云溪上、竹坞松窗. 6.好竹千竿翠,新泉一勺水. 7.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8....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全文是什么 -
宣闹丙酸: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苏东坡颂竹的诗句 -
宣闹丙酸: 于潜僧绿筠轩/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孤高不可恃,岁晚风霜侵.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予谪黄洲,寓居定惠院,饶舍皆茂林修竹”.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小学苏教版一至六年级的古诗 -
宣闹丙酸: 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诗词1、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

海北藏族自治州18970727976: 《竹》苏东坡 -
宣闹丙酸: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