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因”的用法

作者&投稿:再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文言文中“因”字有哪些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因”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性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各个义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系统复习既不容易忘记,又能把书读薄,效率也高。
1介词
1.依照,根据。
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变法者因时而化。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②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2副词
1.于是,就;因而。
①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①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3动词
1.根据
①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①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②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一、作动词:因袭,遵循。“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白话译文:继承秦国的事业,按照原来的既定方针,向南攻取了汉中。

出处:汉代·贾谊 《过秦论》

二、作动词:接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白话译文: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

出处:春秋·孔子《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三、作动词:依照。“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白话译文: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

出处:汉代·庄周《庄子·庖丁解牛》

四、作动词:顺应。“变法者因时而化。”

白话译文:改革制度的人要根据时势而变通。

出处:战国末年·吕不韦《察今》

五、作名词:原因,机会。“于今无会因。”

白话译文:走到今天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会相亲。

出处:汉代·佚名《孙雀东南飞》

六、做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白话译文:加恩于人时,要想想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

出处:唐代·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因拼音:yīn

释义: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因。因素。因果。病因。

2、理由:因为(wèi)。因而。

3、依,顺着,沿袭:因此。因之。因循。因噎废食。陈陈相因。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因而[yīn ér] 

连词。表示结果。

2、因缘[yīn yuán] 

佛教把因为有这个事物而产生了那个事物叫因;这个事物由于那个事物而生成叫缘。

3、因子[yīn zǐ] 

因数。

4、成因[chéng yīn] 

(事物)形成的原因。

5、兰因[lán yīn] 

经常被用来比喻像兰花一样美好的前因。



“因”的意义和用法归纳
《说文解字》:“因,就也,从口大。”会意字,以口、大取“能大者,众围而就之”之意。因的本义为“依靠”“凭借”,引申有“因袭”“沿袭”“原因”等义,均为实词,现代汉语仍沿用。“因”的虚词用法是从实词义引申而来的,先秦早期便已产生。可作介词和连词。介词“因”的用法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变化不大;连词“因”随着汉语词汇逐渐复音化的趋势,渐渐被“因为”“因而”“因此”等复音词所取代,但在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偶或使用。
一、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处所、方向。可译为“从”“由”等。
例:因井中视星,所视不过数星;自邱上以视,则见其始出又见其入(《尸子·广泽》)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借助的时机、条件。可译为“乘”“趁着”“趁”“顺着”等,或仍作“因”。
例: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项如列传》)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所凭借、依靠、依赖的事物或条件。可译为“凭借”“依赖”“依靠”“凭(着)”等,或仍作“因”。
例: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屈原列传》)
4.引进动作行为实施的根据、前提。可译为“根据”“依据”“按照”等,或仍作“因”。
例: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任授官(成语)
5.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或实施某一动作行为。可译为“通过”“由”等,或仍作“因”。
例: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项如列传》)
6.引进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理由。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谏太宗十思疏》)

二、连词
1.连接分句,表示顺承关系,前后两事在时间或事理上前后相继,可译为“于是”“就”“因而”等。
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屈原列传》)
2.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或仍作“因”。
例: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⑴于是,就。例:①虎因喜,计之曰。②因取刃杀之。③因屏人曰。④因拔刀斫前奏案。⑤因左手把秦王之袖。⑥因谗之曰。
⑵依照,根据。例:①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②变法者因时而化。(因:这里有随着的意思。)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④因其固然。
⑶依靠,凭借。例: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②吏因以巧法。③我欲因之梦吴越。④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⑤伺者因此觉知。⑥因河为池。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⑧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
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⑺缘由,机缘。例:于今无会因。
⑻沿袭。例:因遗策。
⑼继续。例: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因的文言文意思
1、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2、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4、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5、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

文言文中“因”的用法
二、作动词:接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白话译文: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出处:春秋·孔子《子路、曾_、冉有、公西华侍坐》三、作动词:依照。“批大_,导大_,因其固然。”白话译文: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

文言文因的用法
因利乘便。——汉·贾谊《过秦论》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因,乘便)。——《后汉书·张衡传》吏因请使作笺。———《国渊》5 通过,从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因作为名词的用法 1 、(会意。...

请问“因”在文言文中是什么词性啊?
“因”在文言中可以作动词、名词、连词和介词等。一、作动词 “因”作动词时,由于语境不同译法也不同。例如: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译为“依靠”)2、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译为“沿袭”)二、作名词 “因”作名词时少见。例如:1、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

文言文字因的意思是凭借的例句
⑷趁着,趁此。例: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不如因善遇之。③因击沛公于坐。④因入京师。⑸通过,经由。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⑹因为。例:①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②后因伐木,始见此山。③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④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⑺缘由,机缘。例:于今...

古文中的“因”是什么意思?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译文: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诸侯国家,夹在大国的中间,(大国)用军队侵犯它,接着又遭受灾荒。③<动>依照。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译文:主持变法的人随着...

文言文中的 因 有哪些意思
(《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以1.介词,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

文言文虚词因
1. 文言文虚词因 因 yīn 做虚词时有以下用法:1. 副词。就;于是。例:《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2. 介词。趁,乘。例:《三国志•魏志·郭嘉传》:「因其无备,卒然击之。」3. 介词。依照;根据。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法者,见...

文言文虚词因的用法
文言文虚词因作为形容词的用法 1.亲,亲近 因心则友。——《诗·大雅·皇矣》亲有礼,因重固,闲携贰,覆昏乱,霸王之器也。——《左传》2.又如:因心(亲善仁爱之心);因母(亲母)3.于是,就 因以讽谏。——《后汉书·张衡传》驴不胜怒,...

文言文的因是什么意思?
「因」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指代理由或借口,如「其事属吾职,我不能因病而缺席」。同时,「因」也可以暗含某种缘由,如「因天公不作美,故有难言之隐」。这时候,「因」与「缘」的意义相近,都涉及到某种原因或缘由。总之,在古代文学中,「因」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语,带有复杂的含义和用法,一定...

金门县19562989790: 古代文言文中“因”有哪些用法, -
长兴闵敏使:[答案] 亲;亲近.(2)相就;趋赴.(3)顺;顺应.(4)沿袭,承袭.(5)依托;利用;凭借.(6)连接.(7)增添;累积.(8)原因,原由.(9)机会.(10)犹;如同.

金门县19562989790: 古代文言文中“因”有哪些用法,各是什么意思?谢谢 -
长兴闵敏使: 亲;亲近.(2)相就;趋赴.(3)顺;顺应.(4)沿袭,承袭.(5)依托;利用;凭借.(6)连接.(7)增添;累积.(8)原因,原由.(9)机会.(10)犹;如同.

金门县19562989790: 因在文言文中的用法 -
长兴闵敏使: 自己想

金门县19562989790: “因”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因人之力而避之 不如遇而厚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善遇之 -
长兴闵敏使:[答案] 因 用作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例如: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后汉书·张衡传》) 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例如:因拔刀斫前...

金门县19562989790: 文言文中,“因”字的解释有哪些?我急需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因”字的用法. -
长兴闵敏使:[答案] 1)于是,就因谗之曰.《屈原列传》2)依靠,凭借因河为池.《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又因后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因...

金门县19562989790: 文言文中'因'和'于'的所有用法和意义是什么? -
长兴闵敏使: “因”: ①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顺应.《察今》:“变法者~时...

金门县19562989790: 常见文言虚词的解释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不要太详尽的,简写好了, -
长兴闵敏使:[答案]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而 (一)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 (三)“所”和“以”连用,文言中也常见.用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表示原因,一种表示手段和目的.译“……的原因”“用...

金门县19562989790: 《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文言虚词请帮忙写一下其中有虚词“因”、“乃”的各句用法. -
长兴闵敏使:[答案] 相如因持璧却立 因:于是 不如因而厚遇之 因:趁机 因跪请秦王 因:趁势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经,由 秦王因曰 因:于是 乃设九宾礼于廷 乃:于是 臣乃敢上璧 乃:才 乃辞谢 乃:就 乃使其从者衣褐 乃:于是

金门县19562989790: 初中文言文中用字表示因为的用法人教版 -
长兴闵敏使:[答案]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金门县19562989790: 战国策 燕策三中的"于","且","因","以"的用法及意义是什么? -
长兴闵敏使: 《战国策·燕策三》共有5个故事,而你所指的应该是《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在这篇文言文中,“于”有24个,“且”有5个,“因”有4个,“以”有41个.其中:“于”的用法及意义有: 1、介词,与名词构成介宾短语,表所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