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号是谁提出来的

作者&投稿:姓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正式以“中国”为国号是在_____。(选择)~

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时期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指京师、京都;后
来指汉族、华夏族居住地,当时中原汉族以外称为“四夷”,
“东方一隅为中国,余皆夷狄”。汉族、华夏族居中,称“中
国”,即中央之国,是地理概念。大约到19世纪中叶,“中国
”一词才作为国家概念出现,辛亥革命才正式把中国作为国号
固定下来,1911年10月11日,革命军在咨议局议定13条重要方
针,其中第二条即为:“称中国为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
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

国号由来约有七种形式。

一、以发迹地名定国号。如夏朝,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夏”。“夏”地名,在今河南阳翟一带。[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商朝,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周朝,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秦朝,秦祖先封邑于秦(今天水陇西一带),随后以此为国号。嬴政统一六国后,仍以旧号命国。蜀,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就称“蜀”。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理位置在东,也称“东吴”。北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陈桥兵变”后,因发迹在宋州,故国号曰“宋”。后梁,其都开封古为梁地,因命国号。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二、根据发迹地的某种特产定国号。如辽朝,“辽”的契丹语意为镔铁(精炼的铁),因耶律阿保机的发迹地产镔铁,即用为国号。金朝也是这样,《金史·太祖纪》中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于是国号大金。

三、以建立者的姓氏为国号。如陈朝,建立者为陈霸先,以其姓为国号。

四、以所封爵名定国号。这种国号来自创始人的爵名,而这一爵名又往往和某一地名相一致。如西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史称西汉。曹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曹丕代汉后便称“魏”。因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晋朝,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称“晋”。隋朝,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唐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五、按音韵通假、同音相代为国号。如清朝,清朝的前身是女真族建立的后金。1626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有入主中原之意。因金、汉是世仇,怕引起汉人的反对,1636年,便改国号为清,清、金音近相通。

六、以某种在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来定国号。如明朝,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七、根据谶语或文义来定国号。如南齐的国号来自谶语“金刀利刃齐刈之”。元朝的国号则来源于文义,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之义,“元”有大、首等意思,故将蒙古改称为元。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1/ 夏:


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2/商: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3/周: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4/秦:


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5/汉: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6/魏:


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7/蜀:


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8/吴:


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9/晋:


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10/隋: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11/唐: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12/辽:


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13/宋:


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14/西夏:


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15/金:


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16/元:


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17/明: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18/清:


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 “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 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名不正言不顺,确立了国号就名正了,代表一个新的国朝从此诞生。同时这也是有说法的:《史记·五帝本纪》曰:“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因此我们通常用某个时期的国号名作为朝代名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在致词的最后,连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那么,原拟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号,又是怎样改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正式国名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它凝聚了第一届全体会议各位代表郑重的商讨和审慎的思虑。当时,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已确定为工人阶段(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时,确定新中国的政体,为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不采取西方那种三权分立的议会制。这些有关建国的基本问题,经向新政协筹备会各方面代表宣传和解释而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只是对于即将诞生的新中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名称。中共中央、毛泽东一般习惯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称呼。与此相应,新政协筹备会提出议定和起草的组织条例中,就有成立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政府之方案,指定由董必武领导的第四小组负责起草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在新政协筹备会起草各项文件的过程中,一些代表对这个原拟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雷洁琼发言说,如果国名太长,用时不用全称即得注明是简称。黄炎培、张志让两先生的意见被整理成书面报告,提出:“我国国名似可将原拟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改为中华人民民主国简称中华民国或中华民主国。将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即可改称中华社会主义民主国。”清华大学教授张奚若先生对原拟国名提出质疑,发表了第三种意见。张奚若说:“有几位老先生嫌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名字太长,他们说应该去掉民主二字,我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好。”第四小组把关于国名的意见归纳了三种名称,留待组织法起草委员会去斟酌。经8月17日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修正通过为组织法的初步草案。在这个初步草案里,新的国名去掉了“民主”二字。9月22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草拟经过及其基本内容》的报告。报告对组织法草案的总纲作了几点说明,第一点就是关于国家名称的问题。董必武说:本来过去许多人写文章或作演讲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黄炎培、张志让两先生写过一个节略,主张用中华人民民主国。在第四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中,张奚若先生以为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不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现在采用了最后这个名称。因为共和国说明了我们的国体,“人民”二字在今天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是指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

1949年9月25日深夜,来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面知名人士,都收到了由周恩来、林伯渠两人联名的午宴请柬:“9月26日上午11时半在东交民巷六国饭店举行午宴,并商谈重要问题,务请出席。”请柬中所说的“商谈重要问题”是什么呢?原来,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人在筹备建国时,虽然将国号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但同时又加上了“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号。在政协主席团常委会讨论这一方案时,对要不要后面的括号,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应该要,有人认为不应该要,双方争持不下。于是,主席团常委会责成周恩来向各方面的知名人士征求意见。

26日上午11时半,会议在六国饭店准时召开。周恩来首先讲话说:“今天请来赴会的,大都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前辈。我国有句老话,叫做‘就教长者’。各位看见‘共同纲领’中的国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之下,有一个‘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弧。对这个简称,有两种不同意见,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必要了。常委会特叫我来请教老前辈,看看有什么高见。老前辈对‘中华民国’这四个字,或许还有点旧感情。”

周恩来的话刚讲完,民建的黄炎培即发言说:“现在虽说解放了,但由于老百姓受的还是落后的教育,感情上习惯用‘中华民国’,一旦改掉,会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这个简称,我看是非常必要的。况且,政协5年召开一次,5年之后我们觉得这个简称不必要了,再去掉它也并无不可。”听完黄先生的发言后,何香凝说:“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个结果,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关于改国号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能照旧用它,也是好,要是大家都不赞成,我也不坚持己见。”

第三个发言的是辛亥革命后“归隐”38年、平生不写民国国号的前清进士周致祥。他说:“我反对用‘中华民国’之类的简称,因为二十多年来,这一名称已被蒋介石弄得不堪言状了,成为一个祸国殃民,群众对它毫无好感的名称。所以,我主张就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两次革命的性质各不相同。”司徒美堂非常赞赏周致祥的意见,接着发言说:“我虽然是参加辛亥革命的人,我也尊敬孙中山先生,但对于‘中华民国’四个字,则绝无好感。理由是:中华民国,与民无关,22年更给蒋介石及CC派弄得天怒人怨,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共产党所领导的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认为不同,那么我们的国号应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抛掉又臭又坏的中华民国的烂招牌。国号应该是极其庄严的,既然改就得改好,为什么还要等到5年之后才改呢?古语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令不行’。现在革命胜利了,还称中华民国,连国号也不敢改,何以昭告天下百姓呢?所以,我坚决反对什么简称,我主张光明正大地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司徒先生的发言,赢得热烈的掌声。

与会者纷纷发言。马寅初先生说:“我拥护司徒美堂的主张,因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加一个简称,实在不伦不类。”陈嘉庚、张澜、陈叔通、车向忱也发言表示赞成。车向忱还从教育群众方面作了阐述。他说:“新国号老百姓可能一时还不能接受,但这只是个宣传教育问题。经过宣传,让人认识我们这次革命政权的性质,老百姓不见得反对用新国号。”著名法律专家沈钧儒则从法律的观点解释新旧国号不能并容的原因。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加上‘简称中华民国’的括弧,的确是法律上的一个大漏洞,不合法律观点,也万万不应该如此。世界各国的国号,只有字母上的缩写,而没有载之于文件上的其他简称。况且,将来在行文上,包括用国家名义与其他国家订约,都有诸多不便。所以,我也主张不用那个简称。可能有些群众还会写中华民国,但那是他们的一时之便,我们也不要明令禁止,慢慢就会改过来的。”

沈钧儒的发言后,与会者再无不同意见,会议即宣告结束。周恩来作了小结。他说:“我会把老前辈的意见综合起来,送给主席团常委参考,最后由主席团常委作出决定。”后来,主席团常委接受了这些老前辈的意见,去掉了简称,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新国号。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集体表决通过的

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集体表决通过的

蔡元培在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当中提出并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多少年?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国庆节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1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是个重要的日子——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但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是由 任弼时提出的。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许多民主人士写文章、发表演讲,大都用“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来称谓将要建立的新中国。1949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政协筹备会上,一些代表对这个原先拟订的国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清华大学张奚若教授说:“有些同志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况且民主这个词来自希腊语,原意与人民相同。人民这个概念已经把民主的意思表达出来了,不必再重复写上‘民主’二字了。” 张奚若教授这个建议经过讨论被接受了,并被写进了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一词3000多年前已有,刻在国宝底部,含义与现在有何不同?_百...
除了我们自己国人外,外国人知道中国的也不在少数,毕竟我们现在的国际影响力也很高,如果有外国人要说自己根本不知道“中国”在哪,或许会引起周边人的一片鄙夷之声。就现在而言,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这并不是说这个词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出现的,而是由来已久,研究之下,“中国”二字有历史...

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您要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根据查询华图教育网显示,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在致词的最后,毛泽东连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 那么,原拟的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号,又是怎样改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正式国名的呢?这里有一段故事,它凝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各位代表郑重的商讨和审慎的思虑。 当时,关于...

一个中国和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一样吗?
不一样,目前来说主要是针对台湾来说的,台湾地区现在国民党的领导下。中国是一个历史的固有的概念,包括台湾省。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共产党1949年的建立的新的政权。两者有一定区别。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为什么要叫中华人民共和国?
共和国只是国体的一种称呼,单一制或者联邦制都可以称作共和国,但是联邦制在共和国之前可能会加入联邦、联合等谓语,所以,共和国不是单一制的专利。联邦制也有可能使用共和国称谓。

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概念吗?
从地理方面讲,是一个地方;但中国有两种解释:1、是中国人对历史上所属中国领域的区域的简称,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就像英语中统一成中国为 CHINA 一样。百度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民国是不是成为了一个国家
原本就是一国。是一国两当局。

海港区18517492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国名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
容适盐酸:[答案] 任弼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新中国的国名,由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通过.不少人认为此名称是张奚若先生在1949年6月召开的玫协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但是,任弼时同志明确认...

海港区18517492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名字是谁提出的呀? -
容适盐酸: 1949年6月15日至19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宣告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在致词的最后,毛泽东连呼了三个口号,其中之一就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万岁!那么,原拟的中华人民...

海港区18517492565: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是谁取的? -
容适盐酸: 张奚若

海港区18517492565: 是谁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 -
容适盐酸: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号的确立过程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人在江西瑞金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又称“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