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兴兵伐吴百官的意见

作者&投稿:种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概括刘备兴兵伐吴~

第八十一回 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心怀怨恨,入帐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当即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
第八十二回 孙权派赵咨向曹丕求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孙权欲罢兵不战,刘备不允,派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为前部先锋,杀向东吴。
第八十三回 黄忠战死,刘备愈加愤恨,加紧攻打东吴。孙权不得已将刘备仇人送往蜀军营寨,但刘备仍然不肯罢休,定要扫平东吴。阚泽向孙权推荐陆逊为大都督,但陆逊年少,诸将大都不服。
第八十四回 陆逊设计火烧连营,刘备七百里营寨均被烧着,刘备率残兵败将回到白帝城。陆逊追击至鱼腹浦,诸葛亮预先在此地布下石阵,阻拦住陆逊的军队。陆逊担心曹丕乘虚伐吴,引兵返回。
第八十五回 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病重,召诸葛亮等人托付后事。
若有用,望采纳,谢谢。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到【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百官之中基本是只有张飞赞成伐吴雪恨的

赵云基本是反对的,他力谏刘备: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

诸葛亮和其他百官也是反对的,诸葛亮引百官来奏先主曰:"陛下初登宝位,若欲北讨汉贼,以伸大义于天下,方可亲统六师;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

学士秦宓极力反对,他奏道:"陛下舍万乘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愿陛下思之。"先主曰:"云长与朕,犹一体也。大义尚在,岂可忘耶?"宓伏地不起曰:"陛下不从臣言,诚恐有失。"先主大怒曰:"朕欲兴兵,尔何出此不利之言!"叱武士推出斩之,宓面不改色,回顾先主而笑曰:"臣死无恨,但可惜新创之业,又将颠覆耳!"

除张飞,刘备外,都反对,尤其是诸葛亮,当时是因为关羽死于东吴之手,但诸葛亮想借东吴一起灭曹,而张飞,刘备一心想为兄弟报仇,这也是蜀国灭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基本上都是反对,本来刘备也打消了伐吴的念头,但被张飞激的不得不出兵了

个人分析感觉刘备貌似也反对……,只有张飞赞成

刘备名为报仇,实为争地。卑鄙小人也!


刘备兴兵伐吴百官的意见
刘备(161-223)当了皇帝,要兴兵伐吴,百官有以张飞(167-221)为首的支持派,还有以赵云(157-229)为首的反对派,除了张飞和赵云,还有哪些人支持刘备兴兵伐吴,哪些人反对刘备兴兵伐吴 解析:反对的:一,赵云: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

急求三国演义第八回现代文翻译
吕蒙知关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麦城北边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孙权派使者到麦城劝关羽投降。关羽提出叫吴军退兵十里,然后在南门相见。吕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关羽投降。关羽及其子关平趁机带着十几个骑兵,偷偷地出北门向西逃去,被吴将潘璋部司马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兴一起被杀,死时年约五十八岁。

三国演义文章大意
通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愿望。

三国演义81回,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地恨先主兴兵。。简要翻译,叙述,梗概...
简要翻译:刘备称帝后便要兴兵攻吴为关羽报仇。赵云劝刘备以天下为重不要出兵,刘备不听,派人向五溪借番兵。诸葛亮率百官苦苦相劝,刘备心中才有所动摇,张飞却从阆中赶来,哭着要刘备为关羽报仇,刘备听了张飞的话,决心起兵。张飞回到阆中,限三日内全军白旗白甲,挂孝伐吴。部将范疆、张达请求...

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张飞齐遇难刘备兴兵伐东吴的起因是什么?
在此之前,刘备已经正式称帝,朝中反对伐吴的意见占了多数,连诸葛亮和赵云等人都表示反对,但是刘备没有听从劝阻,执意伐吴,理由也很充分,要为关羽报仇,结果在夷陵之战中被东吴陆逊击败,这成了蜀汉兴衰的分水岭,此后即便诸葛亮苦心经营也挽回不了蜀汉衰败的趋势。问题是,刘备兴兵伐吴真的是一意...

《三国演义》56回,79回,80回,81回故事梗概
国号大魏。诸葛亮劝说刘备复兴汉室,刘备再三不从,诸葛亮诈病赚刘备允诺称帝一事。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第81回:刘备欲兴兵伐吴,张飞在阆中预备白旗白甲,因为部将范疆、张达没有按期完备而被张飞毒打,二人心怀怨恨,入帐刺杀张飞,逃往东吴。刘备愤恨,当即率领七十万大军,讨伐东吴。

三国演义117 118回800字
多官起身拜谢。忽蒋显至,说姜维自降钟镇西了。艾因此痛恨钟会。遂修书令人赍赴洛阳,致晋公司马昭。昭得书视之。书曰:“臣艾切谓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此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宜留陇右兵二万、蜀兵二万,煮盐兴冶,并造舟船,预备顺流之计;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

三国演义第九回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第16回故事梗概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袁术率军攻打徐州,袁术写信给吕布,许诺送上二十万斛大米,诱使其袭击下邳,袁术因此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徐州广陵等地。为了夺取徐州,袁术又煽动吕布部将郝萌发动兵变,但在吕布大将高顺及时平定了郝萌的叛乱,为此,袁术害怕吕布危害自己,就为儿子向吕布女儿求婚,吕布答应了,解除...

三国演义16回200字梗概和分析
袁绍之弟袁术派大将纪灵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刘备,袁术担心吕布救援刘备,派人给吕布送去粮草,要吕布按兵不动,刘备考虑到自己兵力不足,也写信求助吕布。吕布收了袁术的粮草,又收了刘备的求援信。吕布让人把刘备和纪灵同时请来赴宴,宴会上,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曹操讨伐张绣,张绣主动...

宜州市18061128746: 刘备兴兵伐吴百官的意见 -
蔚迫小芯: 反对的:一,赵云:却说先主欲起兵东征,赵云谏曰:“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篡汉,神人共怒.陛下可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则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若舍魏以伐吴,兵势一交,岂能骤解.愿陛下察之...

宜州市18061128746: 刘备伐吴你们怎么看 -
蔚迫小芯: 说句老实话,如果当时他不伐吴,肯定后人要唾弃他不顾桃园之誓,没兄弟情义,也就是忘恩负义之徒.但是他伐吴了,并在看似胜利唾手可得的情况下失败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场面差不多付之一炬.蜀国从此凋敝衰落,在我看来,无论他是出于什么目的伐吴,他至少信守了桃园之义

宜州市18061128746: 刘备伐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
蔚迫小芯: 先说说自己的观点吧,我觉得刘备伐吴是个错误的战略选择.因为就当是的形式来看北方的曹操最为强大,西蜀只有和东吴联合起来才能与之对抗,反之如若两方相互攻伐则曹魏可收渔人之利;其...

宜州市18061128746: 三国问题,刘备伐吴有大臣以联吴论反对,这是文学虚构,还是这个大臣别有用心 ,还是被驴踢了头? -
蔚迫小芯: 应该是事实,以曹操的强大,刘备与东吴联手才能抵当,如果两家内讧,对谁都没好处,便宜的是曹操,所以有大臣反对是正常的,至于那些大臣是不是这么想的还是别有用心,这个就难说了

宜州市18061128746: 《三国演义》中刘备要伐吴为关羽报仇,众将劝阻但刘备不听.为什么诸葛亮说若法正在此就能阻止刘备呢?
蔚迫小芯: 据说,汉中之战一次刘备与曹操交锋时,刘备处于劣势,但刘备仍然亲冒箭矢,不肯撤退,法正心生一计,亲自上前为刘备挡箭,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回答:“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于是刘备才撤退. 法正死后,222年,刘备兴兵伐吴,223年大败于吴国的陆逊,诸葛亮感概:“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意思是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必定能劝阻刘备东征,即使出征,也不会战败而归. 法正不仅有谋略,而且能在关键时候纠正和劝说主公,可谓良臣,而刘备也能虚心接受法正的意见,此等君臣之情,堪与曹公和郭嘉媲美.

宜州市18061128746: 三国问题,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对刘备伐吴的看法都是一派胡言?
蔚迫小芯: 楼主你好 这个说法很多啊 有人说是为了报仇【当然是原因之一】 但大部分人的观点是,刘备想趁这个机会 拿下吴国 问问专家 紫夜杰枫 很荣幸为你解答! 望加“赞”采纳 欢迎追问!

宜州市18061128746: 在三国中,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劝不刘备伐吴.. -
蔚迫小芯: 在《三国志》诸葛亮其实也已经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了.原文是: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

宜州市18061128746: 如何评价刘备为关羽被杀之仇而讨伐东吴?
蔚迫小芯: 个人觉得那只是一个借口,不要忘了,刘备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他不会为了一个已经死了的臣子而与一国兵戎相见.关羽之死只是给刘备讨伐东吴提供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如果刘备攻下了东吴就有了长江之险和西蜀的山川之险,就能与曹魏形成对峙之势.而且关羽和刘备虽然关系好,但是并不是什么结义兄弟,桃园结义是演义杜撰的.因此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而讨伐东吴更不可能. 希望采纳,谢谢~~

宜州市18061128746: 有关于要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的小故事 -
蔚迫小芯: 善于采纳别人意见的,个人认为是孙权和刘备,孙权是因为吴国有大都督这个职位,当时周瑜当的时候他的威信都比孙权还高,可以说孙权不听别人的不行.而刘备,听诸葛亮的,毕竟水镜说过,卧龙凤雏,二人的一可安天下.所以刘备非常听诸葛亮的.但是在关羽死后,刘备坚持要伐吴,诸葛亮再三劝阻刘备也没听.毕竟关羽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诸葛亮,就以为他没听诸葛亮的,才会遭夷陵大败.

宜州市18061128746: 刘备攻打吴国的真正原因 -
蔚迫小芯: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中借箭的是周瑜.)2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贬低周瑜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