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那里啊?

作者&投稿:鄂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华夏文明发源地是哪儿~

华,藏语“英雄部落”,夏,藏语,“一统天下”。黄河上游西北到处都有华,夏的文明遗留,大量的地名都是“华”,“夏”取名的。华亭县,花池县,华家岭,夏河县,大夏。下游只是华夏征服的殖民地而已。周朝时就是周公负责看住下游的殖民地,上游由天子负责。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原。
中原的别称有中土、中州和华夏,主要指的是现在的洛阳到开封一代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可以理解为今天的河南省,但是在与外族对抗的时候,中原又泛指中国。
中原原本的意思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看做是中国天下的中心。
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和中原文明的发扬光大,慢慢的向外延伸,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以及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扩展资料:
关于中国历史有一句俗话,叫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大省。
河南在古代又称中原,他沟通南北,占据了中国的腹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电视剧也好,史书也好,会经常一些词,如“逐鹿中原”“定鼎中原”这些词足以表达出河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除了兵家必争之地之外,历史上的河南还曾经是多个国家的都城,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河南有四个,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商都郑州。“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夸张。
两千多年来,身为六朝古都的河南,见证的中原大地上无数的兴衰荣辱和朝代更替,这是中国其它省份所没有文化底蕴。
就拿九朝古都洛阳来说,这里的九不是具体的数字九,而是形容多,洛阳曾经是十三朝的古都,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这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作为都城,洛阳也曾经见证了一百多位帝王,在这里指点江山,开创盛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中原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

华夏文明源自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根据史书记载,华夏部落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 。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800的黄河流域,而土地肥沃的河南省是中国文明开始的地方。

黄河横贯河南省,是古代中国的交通要到,中国最古老的部落首领黄帝和炎帝都出生在这里。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着炎黄子孙这个称呼。

黄河被称为“母亲河”,在中国人心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5000公里长的黄河打破了最后一道屏障,流入广阔的平原,形成了中国文明的摇篮,成为了智慧,勤奋和坚韧的炎黄子孙后裔共同追求的这片土地。

经历了2000余年的风风雨雨,黄河流域酝酿出了13朝古都洛阳、10朝古都开封以及中原经济重镇郑州。

在3200年的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20余个王朝,其中有200余位皇帝在河南称帝,并在河南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三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少林寺,龙门石窟和殷王朝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原 (中国文明发源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夏文明



  山西 晋东南——文明初始
  山西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有着多姿多彩、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常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主要是指华夏文明的起源在山西晋东南,她的历史文明延续几千年而不断,先进思想流传几千年而不枯,艺术精华播撒几千年而不散,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结晶,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的艺术
  精华,是先祖赐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在此,我们把《文明初始晋东南》用文字的形式定格在这里,想赋予那饱经沧桑的历史以凝重和感染力,使今人有所启迪。——编者
  “五千年历史”从炎帝开始

  “五千年历史看山西”,这是山西人的自豪,也是山西近年来文化宣传最为响亮的口号。但是为什么说“五千年历史看山西”,却很少有人作过认真思考。更多的人理解为“五千年”是从尧舜算起的。但是,如果依据古史纪年与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列年表,夏禹的时代在公元前2070年左右,上加尧舜两代,距今也不过4100—4200年左右,何来“五千年”之数?

  我认为“五千年”,是从炎、黄开始算起的。据《春秋命历序》说:“炎帝传八世,合五百二十岁。”黄帝“治百有五年”,颛顼“治七十四年”,帝喾“治七十九年”,尧“治九十八年”。关于这些数字,《今本竹书纪年》、《稽古录》、《皇王大纪》、《资治通鉴外纪》等各书所言有些出入,但无大碍。据此年代推算,炎帝距今,正好五千余年。

  农业是文明之母,没有历史上的农业革命,就不会有文明的发生。在历史传说中,炎帝是农业的发明者。但据考古发掘,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国就有了成熟的农业生产,并非在炎帝时代才有农业的。根据传说,细作综合分析,炎帝当是对农业文明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的人。他的贡献主要有:改进生产工具,作耒耜,进行农业技术革命;立历日,正节气,使民知寒暑之变;口尝百草,发明医学技术;发明集市,使民知贸易;削桐为琴,发明音乐;作明堂,兴祭祀,建立制度;发明《连山易》。这七项贡献,无论哪一项,在人类文明史上都是有巨大意义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此认作是文明的“曙光初起”。众所周知,没有文字之前,历史是靠口传的。“十口相传”为“古”,这就是古人对于“古史”的理解。口传“历史”,是神圣的,严肃的,有专人掌管,不得任意修改。因而传说中的夏商世袭,与我们现在地下的出土发现,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出入。尽管其中也有失实之处,但在没有地下发掘证实之前,我们还只能依据传说资料来阐述历史。因而关于炎帝的传说,应该是有根据的。炎

  帝发祥于太岳、太行之野

  关于炎帝的传说,学者们最熟悉的一条材料是《国语·晋语》的一段记载:“昔少典取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因陕西岐山附近有姜水,所以人们自然而然的把炎帝的起源定位在了陕西境内。如《水经·渭水注》就根据《帝王世纪》说,岐水向东流经过的姜氏城,就是炎帝姜姓的发源地。现在还有人称陕西宝鸡为“炎帝之乡”。但《左传·庄公二十二年》说:“姜,大岳之后也。”在先秦,山称太岳的唯有山西的霍太山。《禹贡》:“壶口雷首,至于太岳。”伪孔传曰:“太岳,上党西。”《史记·夏本纪索隐》注“太岳”曰:“即霍太山也。”

  我们知道,从史料的可靠性来说,《左传》是要远高于《帝王世纪》的。而且《国语》所说的“姜水”是否就是陕西之姜水,也还值得推敲。在《山海经·北次三经》以“太行之山”为“之首”的群山中,有陆山,“�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与同在一经中、发源于“发鸠之山”的漳水的流向是完全相同的。《北次三经》说:“发鸠之山……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看来上古时代在太行、太岳之间亦有水曰姜水。所谓炎帝以姜水成,应该是指的晋东南的�水,而不在陕西。
  据《山海经》说,位置在长子的发鸠山,就是炎帝的小女儿在的地方。说明这里是炎帝族活动的区域。《管子·轻重戊》说:“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刚,九州之民,乃知谷食。”淇山即在今晋城市的陵川东南,淇水发源地。《路史》卷十三《禅通纪》说黄帝封炎帝之后于潞,即今长治市的黎城、潞城之间。黄帝为什么要分炎帝之后于这里吗?这正说明这里本来就是炎帝的老家。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太岳山的周围与太行、太岳之间的长治、晋城一带,不仅分布着与炎帝族有关的村落地名,同时还有大量有关炎帝活动的传说。如高平市羊头山上分布着神农城、神农泉、神农得嘉谷处、炎帝庙。立于长治市黎城县的隋代《宝泰寺碑记》就称此地为“炎帝获嘉禾之地”,唐天授二年所立的《高平县羊头山清化寺碑》亦言:“此山炎帝之所居也。”古以羊头山所产黍子以定律历,无疑也是因为此地为炎帝得嘉谷之所。

  我们将这些传说与古史记载相互印证,不难发现晋东南地区关于炎帝的神话与传说,乃是有历史根据的。程瑶田的《释虫小记·螟蛉蜾�异闻记》和傅斯年的《周颂说》都提出观点认为,凡是一种可以流传于民间的文学,每每可以长期保存。不能在民间流传、藏于zf的文学,一经政治巨变,便会丧失。因而我们对于晋东南炎帝的神话传说,绝不可等闲视之。

  晋东南最具备炎帝尝百草、得嘉禾的条件

  晋东南地区是一个长条的盆地,呈北高南低型,周围高山最高处达海拔2500米以上,盆地边壁是丘陵,一般在1000米至500米间,盆底部分从海拔950米到300米不等。有3条主要河流纵横于其间,西部沁水,北部浊漳水,中部丹水。这三条水,皆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与《水经注》中。晋城古又名泽州,阳城古又名�泽,太岳有地名安泽,从这许多“泽”字,可以测知古代这里应当是有不少湖泽的。《元和郡县志》卷十九“阳城县”下引:“墨子曰:舜渔于�泽。”说明这里水资源比较丰富,利于渔耕。

  作为“文明之母”的农业,其发生最起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有良好的植物生长并可供农耕的环境。而晋东南地区的生态格局,无疑成了人类早期最理想的家园。这里有山陵,有丘阜,有平原,有湖泽,有森林,有草地,有水域,可猎、可采、可耕、可牧、可渔。仅晋东南山地,就有种子植物125科,512属,1090种。其中油脂植物147种,淀粉植物98种,果类植物136种,密源植物136种,药用植物426种,野菜植物68种。据20世纪考古学、地理学、气象学的研究成果,新石器时代的北方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于此推断,那个时代晋东南的植物种类比现在会更多。

  晋东南是华夏文明最佳的“孵化场”

  文明的发生、培育,必须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中国近代地理学与气候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了一篇题为《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之关系》的文章,文中指:“在文化酝酿时期,若有邻近野蛮民族侵入,则一线希望即被熄灭。所以世界古代文化的摇篮统在和邻国隔绝的地方。”而上党盆地,则像一个“鸟巢”。其地,东边太行山,作为中国陆地地形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南北纵贯于河北与山西间,成为一道割断山地与平原联系的天然屏障。上党西边是太岳山,太岳山脉北端在榆社、左权一带与太行相连,向南与中条山相接。上党南是中条山,东西横亘数百里,东与太行主脉相接。在三条山脉交汇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型盆地。可以说这是华夏文明最理想的“孵化场”。外围大山像城墙,将这里保护起来,一方面使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免除了游牧民族及其他狩猎集团的侵扰。另一方面丰富的自然资源,又为这里的先民准备了必要的生活资料,使他们获得了安定发展的物质条件。1984年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武乡县石门乡征集到磁山文化期的石磨盘、石磨棒。武乡位于晋东南的北部、漳河上游的浊漳河流域,而磁山则在此下的漳河流域,二者相距不过100余公里。这说明在太行山东的磁山文化人群从事农耕的同时,在太行山西也有同样生活方式的人群在生养、蕃息,他们正在作着文明诞生前的准备工作。
  晋东南的黍稷生产是文明产生的基石

  文明的启动,是靠食物做支撑的。衣食足而后知礼仪,礼仪就是文明存在的说明。因而上古人类主要食物是什么、什么地方最宜于生产此种食物,这对文明的发生至为重要。

  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证明,上古三代华北地区先民最主要的食物就是黍、稷,即黄米与小米。故在《诗经》中,黍稷频繁地出现。如:《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小雅·出车》:“昔我往矣,黍稷方华。”在《尚书》与甲骨文中也见有黍稷的记载。

  因而最宜黍稷生产的地方,就应该是文明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而山西的晋东南地区,则以盛产小米闻名全国。其所谓“沁州黄”、“泽州香”,皆为旧时宫廷贡品。高平羊头山所产黍子,则更是载之史册。如《隋书·律历志上》即载以其定律之事。明《乐律全书》卷十说:“旧说上党之黍有异他乡,其色至乌,其形圆重,用之为量,定不徒然。”这说明,在晋东南一带自古就适宜黍稷生长。

  晋东南英雄神话是文明初始的佐证

  翻检中国文献,不难发现,凡是著名的神话,如炎帝尝百草、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女娲补天、愚公移山、黄帝蚩尤之战、夸父追日、尧舜禅让、成汤祷雨等,几乎都与晋东南及其周边地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我们把晋东南及其周边神话作一研究,便可以发现,晋东南及其周边神话,明显地带有英雄传奇色彩。这些英雄传奇神话,有共同的特点:一、它们歌颂的是带领群体抗拒灾难的英雄,也就是说,这些神话英雄都具有氏族或部落联盟首领的性质,体现着较大的生活共同体的形成;二、所抗拒的主要是水灾与旱灾,这正是农耕社会最恐惧的两大灾难,体现着这些群体的农耕生活性质。

  文明虽说是群体的创造,而作为人类进步的巨大成果,必然要有英雄的介入。因为文明的出现是以国家的形成为标志的。作为文明载体的“国家”,无论其形态多么原始,都必然是以统领众庶的“君”的存在为前提的。《白虎通》说:“君,群也,群卜之所归心。”这所谓的“君”其实就是原始人心目中的英雄,是领导野蛮群体走向文明的圣王。因而作为在华夏文明史上有特殊意义的晋东南地区,成为上古英雄神话与传说丛生的地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以说,晋东南英雄神话乃是文明初始的曙光。

  文明初曙于太行旭日升起于晋南

  “孵化”需要封闭与安定,而发展则需要开放。晋东南虽适宜于文明孵化,而狭小的土地却不利于农业大规模的发展。而在晋东南盆地这一巨大的“文明之巢”周围,则有适宜“文明之鸟”结巢而生的丰茂之林。走出晋东南盆缘大山,向西不到100公里,便是尧都平阳,是广阔的临汾盆地:向西南不到100公里,便是舜所都之蒲坂与禹所都之安邑,是平坦的运城盆地;向南不到100公里,便是夏后氏所都之阳城与周之东都洛阳;向东不到100公里,便是殷人之都城安阳。如果以上党为中心,以百余公里为半径,由西向南向东画一个半圆,这便是司马迁所谓的“天下之中”了。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尧、舜、禹、夏、商、周等古都,皆围绕晋东南地区而旋转,并相去不过百余公里,这只能说明晋东南作为“文明之巢”对于先民情感牵系的意义。

  “文明之鸟”从晋东南飞出,将文明之光带向四野,而文明最先结巢之所,就是山西的晋南。因为晋南临汾、运城两大盆地,不仅与晋东南相接壤,而且土地平旷,气候与晋东南也相近,是推广黍稷生产技术最好的地方。当然向外发展,也会遇到阻力,如作为炎帝后裔的蚩尤族(在苗族几个不同系统的传说中,都说蚩尤是在黄河北从事农业生产的部落首领),在向外发展中,就与从事游牧生活的黄帝氏族(《史记》说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说明这是一个游牧集团)发生了冲突,结果落败,大批南逃,只有一小部分留在黄河流域。但作为一种成熟的文明,它对于落后民族是可以不断熏染、同化的。落后民族大肆破坏的同时,也在学习先进民族的技术,改造着自己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这样也就推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文明最早在晋南地方生根,也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完成的。晋南有比晋东南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与它种文化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文化交流促成了文明的迅速发展,因而代表华夏文明之光的尧、舜、禹便在这里兴起。

  因此我们说,华夏文明的曙光破晓于晋东南,而代表文明光芒四射的旭日,则是在晋南大地上升起的。

华夏的主体是汉,汉族的汉。汉,汉朝,刘邦是由汉王起家。封在那地之所以称汉,汉中,汉江,广汉,这些个的汉都源自于龙汉的汉。…龙汉,龙系与其系下的修真人族共同组成的势力,能沟通天地的人是巫,巫出自华夏的人,巫就是汉。巫代表生命进化的一种级别,如同妖,仙,神,那也都是级别。华夏人族的户头,挂靠在龙汉的汉下面。…巫妖之战归龙凤大劫,此战结束了龙凤麒麟三大天系的大争,天地得以一统于龙汉。于是的后来,天之子以五爪金龙称之,于是我们拜祖先。天系有物质身的时代,龙汉的活动主区域中心,便定义为汉中,周边之地,多冠以汉名。那么汉这一族的起源地,就不用多说了。
………炎黄是华夏的始祖,始祖的定义,取决于礼制,简单地说,谁先代表华夏人族进入天地体制,谁就是始祖。而这事成了之前,得先决出天地之主,即龙汉系一统天地后,才能定义出始祖。………华夏的夏,是启的夏朝的夏,华则是华阳国的华。华阳国志蜀国志,蜀起于人皇,地称天府,又称华阳。…人皇,也出于礼制,天地一统后才能定义人皇,人皇的皇权天授,这也得先决出天地之主。当然称天子之后的皇帝,再说天授就是忽悠子民了,这此仍与礼制有关。人皇之始,算神农,卸任人皇才是炎帝,这帝是五方天帝之一的帝。天府,也可能是朝上天,夕下天的天府。
………炎帝其母游华阳,怀胎而孕。炎帝的出生地,洋县的华阳,离汉中极近。汉中的周边,都是华阳的地盘。天地统于龙汉,人皇天授,别的地盘别论你的文明领不领先,你只能归王级,部落级,这还是体制决定的。
………始祖论炎黄,因为炎帝是变种的龙头加人身,其血脉算人系也不算人系,仙凡。之后的发展,主系是黄帝。…说华夏,也类似。颛顼绝天地通,引发了天倾与大洪水,低海拔的文明被水一扫而空,所以就别提二里头了,也别提中原及河南了,不被水倾覆,华阳也不行。文明的重启,夏启的启,人种来自于青藏高原一带的保存。指望低海拔里的高山,幸存的打猎与放羊的,重启就不会是夏了,同样也得近公元元年。…华阳存在的多年,势力与族群早就延伸到高原。重启了的夏,溯源也是与华阳有关。夏的起源,与高原有关,羌。…所以,定义为华夏。
………水退人进,人顺高原而下。中原,河南,是华夏的成长之地,而不是起源之地。由高原而下的,黑头发黑眼晴,龙系崇拜或天崇拜的,这几样同存的都是汉。…往大里论,三系统于龙汉,龙汉的地盘就成了中,西东中的中,中土的人族,都有权利称汉。———“贪僧来自中土大唐”唐僧如此说的,中土。中土,都算汉的起源地。

华夏文明是统称 他也就是最早的两河文明 黄河 长江 要追溯华夏文明发源地其实就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 只说黄河文明是不确切的 但黄河文明历史较早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其流经的地域便逐渐吸引了人类居住 逐渐形成聚落 形成了文明

黄河流域,如果确切的找一个点应该是齐鲁,也就是今天的山东。
有书为证:
《春秋》孔子 鲁国
《左传》左丘明 鲁国
《公羊传》公羊高 齐国
《谷梁传》谷梁赤 鲁国
《论语》孔子 鲁国
《孟子》赵岐 鲁国
《大学》曾子 鲁国
《中庸》孔伋 鲁国
同一时期出现的《诗经》不知道作者是谁,是由孔子编写的。本人觉的这不是一个人的作品,应该来源于民间。
200年后才出现了《离骚》
400年后才出现了《史记》《汉书》,要知道三皇五帝的传说出自《史记》,所以说不可信。他仅仅是个传说,是炎黄子孙对华夏文明的推崇。《黄帝内经》也一样,出自《汉书》。


中原是指哪几个省?
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历史上真的有夏朝文明吗?夏朝的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司马迁《史记》说的很清楚:三代(夏商周)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经国家数十年的考古发掘证实,洛阳二里头就是夏都遗址!现在国家在洛阳二里头建有夏都遗址博物馆,为中华第一王都!

中原指的是哪些地方?
广义的“中原”是指包括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及河南周围的河北省南部、山西省南部,陕西省东部及山东省西部各一部分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狭义的“中原”专指河南。通常所说的“中原”是指狭义的“中原”,即代指河南。因为河南不仅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而且中国...

夏商周中国文明的中心在哪
题目:夏商周时期,中国文明的中心是在(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下游 C.珠江领域 答案:A.黄河中下游

夏朝真的存在吗?在什么地方?
大多数人对于夏朝的了解都很浅薄,甚至对于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都持怀疑态度。终于在河南发现了“二里头文化",从年代上推算,“二里头文化"便当属夏朝。之所以将其称之为“文化"而不是“文明",是因为其规模宏大,涉及人口众多,而并非像地中海文明所拥有的人口规模仅仅有几千人,而...

何处探寻夏文明:仅在豫西一代找寻而不在黄河下游探寻是否搞错了_百度知 ...
总之,我们应当把寻找夏文化的重点放到东方,放到黄河下游,放到古河济一带地方来。 古河济之间的“河”指古代的黄河,“济”指古代的济水。这二水之间一片相当广大的地区即所谓古河济之间。我国古代地理书《禹贡》将之划为古九州之一的兖州,其地适当河南省东部与山东省西部一带,是我国古代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四大文明古国都指哪四国,文明指的是什么
四大古国分别是:1、中国 中国,是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并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被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

四大文明古国,国家产生时间和统一时间?
四大文明古国,国家产生时间和统一时间:1、古巴比伦:公元前3000年产生,公元前18世纪统一 2、古埃及:公元前3500年 产生,公元前3100 年左右统一 3、古代中国:公元前2070年产生,公元前221年统一 4、古印度:在公元前3000年产生,公元前公元前3世纪统一 ...

中华文明源头在哪?甲骨文证明商朝存在,什么能证明夏朝的存在?
但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黄河地区的文明不单单是在洛阳腹地产生的,在洛阳周边的登封、运城、商丘与安阳,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与其说中华文明的发源是一个地方,不如说是一个较大范围的地理区域。这个区域西到今天的运城与临汾、东到郑州、南到登封附近的少室山。这块区域发现了大量的原始聚落遗址...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什么地方
你说的是发源地,发源地是甘肃天水,有伏羲和大地湾文化遗址为证,发展地是陕西和河南。中华文明从甘肃天水大地湾起源,向四周扩散,他们的后裔们先后在周边建立了马家窑文化,西安半坡文化,河南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可以看出这一部落在大地湾发展起来后一直在向东迁移,从甘肃天水起源,向东迁移,经过陕西...

南汇区17877379027: 华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 A.黄河中下游区 B.长江中下游区 C.印度河流域 D.两河流 -
郭史大活: 气候适宜、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区,最早成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华夏文化的发源地;印度河流域是印度河流域文化的发源地;两河流域是阿拉伯文化的发源地. 故选:AB.

南汇区17877379027: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哪 -
郭史大活:[答案] 1、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2、也有说黄河流域是中...

南汇区17877379027: 中华文明的起源地是哪? -
郭史大活:[答案] 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灿烂果实.产生中华文明的重要因...

南汇区17877379027: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
郭史大活: 文明起源具有多元性,而目前考古发掘可以证明东方文明最早源于我国南方.江西仙人洞遗址发掘出一万两千多年的水稻化石,已经使仙人洞遗址被评选为2012年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这已经表明农耕文化源于南方.而云南昆明呈贡金宝山发掘出土的一万多年的古夷文也可作为文明起源于南方的实证.

南汇区17877379027: 一般认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哪些,a,黄河文明 b,长江文明 c,中土文明 d,中 -
郭史大活: 一般认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包括哪些(). A.黄河文明 B.长江文明 D.中原文明

南汇区17877379027: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是哪?
郭史大活: 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倾向于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多元性. 但专家学者们围绕着“黄河文明的历史变迁”,对构成黄河文明的农耕文化、青铜文化、古文字以及古代的政治制度展开研讨.认为从五帝以来,黄河文明始终处于中华文明的中心. 有专家认为,先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而中国文字也诞生在黄河流域,这些事实充分说明了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南汇区17877379027: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①黄河 ②尼罗河 ③长江 ④两河流域 -
郭史大活:[选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南汇区17877379027: 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是那几个洲 -
郭史大活:[答案] 发源地主要集中在两个州,黄河流域的豫州和长江流域的荆州; 其实中华文明的发源,在九州都有的. 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夏禹平定天下后,将“世界”划分为九州,分别是:徐州、冀州、兖州、青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南汇区17877379027: 华夏文明的起源地点,在今天的什么地方?
郭史大活: 华夏文明亦称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两个,即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中华文明是两种...

南汇区17877379027: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吗?
郭史大活: 之所以称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主要原因是河南位于黄河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河南就已经有文明的曙光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