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界的各位佛祖和菩萨地位高低是怎么排列的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者&投稿:卜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的上下等级是怎样排列的~

一、佛
前世佛:燃灯佛
现世佛:释迦佛
未来佛:弥勒佛
二、菩萨
观音菩萨:道场位于普陀山。它已成为佛陀,但对于普渡众生来说,它愿意展示佛陀。全世界都看到了成千上万的眼睛,成千上万的手被用来保护所有众生。
文殊菩萨:道场位于五台山。它是智慧的佛。它协助释迦牟尼的传教士。根据经典,两人不能并肩站立。因此,展示了菩萨,并且安装了幼狮或孔雀。
Samantabhadra Bodhisattva:道场在峨眉山。它具有替代佛的资格。它的职责是将佛教传播到所有地方,并安装白象。
藏传佛教:道场位于九华山。它负责两个佛的中间(在释迦牟尼和弥勒时期)。没有佛陀世界来教育这六个众生。
三,罗汉
这种水果栽培到最高水平,功效齐全,没有麻烦,不再患轮回。但你不能成为必杀技。你必须是佛陀的代理人并促进佛法。罗汉目前有500人。
四、不还果
修得此果能超脱人界进入天界。
五、一来果
修得此果轮回时只转生一次。
六、预留果
修得此果不致下地狱或转生为畜类。

扩展资料:否定宿命论
佛教否认宿命论并认为人们有命运,但他们不鼓励人们辞职,但希望人们会创造命运。 佛教主张所有的法律都是天生的,所以命运也是生命的源泉。 通过种植善良和善良可以改变糟糕的命运。 由于同情,沛福和忏悔可以改变命运,命运不一定是如此不可改变。
缘起论
《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
反对自杀
佛教认为人体很少见。 在群众的转世中,获得一个人的机会,例如“盲龟价值木”,是非常罕见的。 对于佛教的研究,这个人是无辜的,并且是完美的。 这是学习佛法的最佳条件。 无论我们是回报父母的养育恩典,追求世界幸福生活,还是学习佛法,追求世界的解放,我们都必须依靠这个极为珍贵和珍贵的人。
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佛教

佛教小常识:佛、菩萨、罗汉、天王,有什么区别?

  阿罗汉和辟支佛(正觉):指断见思烦恼惑习。
  菩萨(正等正觉),又分以下两种:
  权教菩萨:断见思烦恼惑习,断尘沙烦恼惑习。
  圆教菩萨:断见思烦恼惑习,断尘沙烦恼惑习,分断无明烦恼惑习。
  佛陀(无上正等正觉):断见思烦恼惑习,断尘沙烦恼惑习,圆断无明烦恼惑习。

  1。凡夫。在普通人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楼房就是楼房,平房就是平房,土窑洞就是土窑洞;生与死不同,人与我不同,鸡与狗不同;等等。一切都是确确实实的,差别就是差别,相似就是相似。这就是我们一般人眼里的世界,当然也就是我们感觉里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普通人。

  2。阿罗汉。阿罗汉则不同,阿罗汉已经修炼到心境能够达到空寂的境界。在阿罗汉的感觉里,事物了无实在性可言,如同虚幻。这就是故事里所说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凡所见到,了然若无有物;在他们的感觉和心境里,生与死相同,人与我无二,鸡与狗一般,整个世界及其差别如同虚幻,一片空寂;由此,在对待事物上,一切平等无二,人与人平等,人与物平等,物与物平等,了无差别。这就是阿罗汉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他们真实的感觉、真实的体会境界,而不是我们常人用意识和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我们也许可以通过推理得出两个事物有共性的结论,但我们无论如何也感觉不到事物的虚幻和空寂。阿罗汉则是做到了对外部世界感觉的空寂和了无差别。所以说,这是一种修炼的境界,改变了心性的心理境界,而不是意识的逻辑推理结论,是与意识推理、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3。菩萨。菩萨与阿罗汉比,则又是另一种境界,更进一步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心经》里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空即有,空有不二。也就是故事里说的“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也就是世间一切理工农医治生产业之事,无不与佛事一般,也就是世间的一切事情,也都是佛的事情,佛的事情,也就是世间的事情。因而,菩萨与常人无二致,菩萨不是以空寂脱俗为守,而是以和俗同尘、济世度人为能事、为平常,正因为这点,才有大英雄、大领袖是大菩萨转世之说。也就是说,在菩萨的感觉世界里,世界是空,是平等无二,同时,世界也是有,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和差别、特点,所以,菩萨既能凌驾于一切之上(看世界),又不忽视、看轻任何存在和发生的事情,认认真真地对待、处理各种事情,按照事物的本来(也就是客观特点、规律等)对待和处理事情。由于已经达到了空性,因而菩萨能够平等待人、待物,具有舍生死的大无畏精神,舍却个人名利地位,社会的阶级、阶层等划分,等等,更不在话下;由于又是“在空不执空”,因而,对世间的一切都是认认真真对待;而由于空掉了自我,因而就只有济世度人了,因此,那些舍生忘死、为国为民为他人的人,他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心性)事实上就是菩萨境界。大悲心、菩提心、无二慧是菩萨修行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菩萨修行的位次,地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之分,地上有十地之分。十信之前,为外凡菩萨,十信之后,为内凡菩萨,十住至十回向,为贤位菩萨,十地之上,为圣位菩萨。十地菩萨所证,就其本体来说,是无二无别的,就其层次来说,十地各各不同。

  初地名极喜地,一登此地,现证法性,得未曾得,生大欢喜。此时,世俗菩提心转为胜义菩提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菩萨。此地菩萨断除身见结、疑结、戒禁取见结,远离不活畏、死畏、恶名畏、恶趋畏、大众畏,圆满布施波罗密,开始示现八相成道。初地菩萨,不再受生恶趣。其实,从四加行的忍位开始,就决定不入恶趣,俱舍颂中“忍不堕恶趣”即是此意。与小乘比较,小乘第八圣预流向与初地一样,断三种结,灭恶趣道,除异生性。不过,初地菩萨比二乘殊胜,依唯识说,二乘只证人空不证法空,而菩萨则双证我法二空,智慧超过二乘圣者,依中观说,初地菩萨只在福德方面超过二乘,在智慧方面,中观认为二乘也证法空,只有七地以后,菩萨的智慧才会超过二乘。

  二地名离垢地,一登此地,梦中都不犯戒,圆满持戒波罗密。由于戒行清净,二地菩萨能积极修行使善业道。业与业道不同,业指身、语、意三业,而业道是业所经之道,指意业。

  三地名发光地,一登此地,就会发出赤金色的智慧之光。究其原因,一是三地菩萨定力深厚,引发修慧,一是三地菩萨得闻持陀罗尼,引发闻慧与思慧。此地圆满忍辱波罗密,断除嗔心与贪心。嗔,为欲界特有,“上界不行嗔”。贪,为三界通有。另外,三地菩萨定力深厚,有大神通。神通中的前五通,是共外道的,而漏尽通,是佛教独有的。
  此三地多为在家菩萨而说,为福德资粮之因,为佛色身之因。

  四地名焰慧地,智慧之光比三地更为殊胜,能如火焰般烧毁烦恼。此地圆满精进波罗密,由于勤修菩提分法,能断除一分俱生我执与俱生法执。菩提分法,简单地说,是指七菩提分法,详细地说,是指三十七菩提分法。

  五地名难胜地,无论是天魔、阴魔、死魔,还是烦恼魔,如与此地菩萨相斗,都不能获得胜利。一般说来,在资粮位与加行位就能降魔,但此时不是单凭自己的力量,尚需佛力加持。初地菩萨虽可与魔王对抗,但定力不深,一旦出定,就被魔王所扰,不能说是难胜。五地菩萨圆满静虑波罗密,定力深厚,任何外在的魔王均无法战胜。五地菩萨能通达诸谛的微妙性,苦谛、集谛、道谛为世俗谛,灭谛为胜义谛。

  六地名现前地,现见缘起的真实性,般若智慧现前,圆满般若波罗密。小乘三果与大乘六地,可入灭尽定,六地之前,没有广大的悲心与高度的智慧,不能入此定。灭尽定灭尽一切心识的活动,是圣者所修之定,不共外道。对此,小乘认为是灭除前六识的心心所法,大乘认为是灭除前七识的心心所法。另外,唯识认为灭尽定是有为法,而中观认为是无为法,有部认为灭尽定有实体,而经部、唯识、中观都认为无实体。要入灭尽定,必须以世俗谛为下手处。

  七地名远行地,快到彼岸的世界,离凡夫生死已经很远。对灭尽定,六地菩萨虽常能具足,还需要加行来引发,而七地菩萨则能上一刹那入定,下一刹那出定。七地圆满方便波罗密,方便为般若所摄,是从般若所起的大用。六地的般若为根本智,重在证悟空性方面,七地以上的,为后得智,重在教化众生方面。

  八地名不动地,一登此地,烦恼断尽,不为烦恼所动。关于断烦恼,大小乘说法不一。小乘认为,烦恼有见思两种,见惑在见道位上同时断,思惑在修道位上各别断。唯识认为,烦恼有烦恼障与所知障,小乘只断烦恼障,不断所知障,大乘则可断二障,分别二障于初地顿断,俱生二障地地分断,烦恼障于八地断尽,所知障于佛地断尽。中观认为,从初地到八地,烦恼就可断尽,八地以上所断的,只是烦恼的习气,而这习气却是二乘所不能断的。八地圆满愿波罗密,得十自在,为救度众生,可于三界之中随意现身。八地又名不退转地,由于修证的不同,不退也有深浅的不同。十信位时,成就信不退,深信自己不退转小乘或凡夫。十住位时,成就住不退,对佛法真理生起不退的胜解。初地位时,成就证不退,证悟诸法空性。八地位时,成就念不退,得无生忍,念念流入萨婆若海。

  九地名善慧地,得法、义、辞、辩四无碍解,于诸地菩萨中说法第一。九地菩萨圆满力波罗密,力有两种,一是思择力,属于理解方面的,一是修习力,属于实践方面的,二者合一,则解行相应。

  十地名法云地,圆满智波罗密,以佛法之雨滋润众生,以慈悲之云隐蔽万物。一登此地,十方诸佛都为其灌顶,预祝即将入于佛位,所以又名灌顶位。十地的最后心,就成佛了。

  十地菩萨的修行,诸经论中都分为三个阶段。从初地到六地,是有相有功用行的阶段。从六地到八地,是无相有功用行的阶段。从八地到十地,是无相无功用行的阶段。

  4。佛。佛与菩萨又不同。菩萨在悟境上,与佛没有差别。菩萨与佛的差别在于:菩萨虽可以达到境界,但不能做到“恒常”,也就是虽然知道那个境界是怎么回事,自己也能进入那个境界,但还不是“(行住坐卧起心动念一切的)一切就是(那个)境界”,也就是说,还达不到“本来就是,不存在进入不进入的问题”的地步。这就是说,佛与菩萨的差别,在于修为上的差别,佛已经完全转化了常人的心性,(境界)成了“自然而然”,菩萨还没有完全转化心性,还不是完全的自然。因而,菩萨有次第,因修为的深浅而次第不同,佛经里说菩萨有十个次第,十地菩萨是最高境界的菩萨;佛则没有差别,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没有差别,之所以叫不同的佛,只是因为各自成佛的经过或成佛的先后不同而已。
  菩萨度人,实际上就是在修炼,是改变自己的心性的行为和过程,也就是说是在度己;菩萨发愿要度尽天上、地上以至地狱众生,并从实际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实际上是在克服自己的利己心、吝啬心、狭隘心等,是在修炼和放大自己的心量,而这些心量是佛自然就具备的,因而,菩萨的一切度人行为,也就是在度己(去成佛)的行为。这就是度人就是度己的道理。

  菩萨布施,是在克服改变自己的吝啬心;和尚(包括菩萨、佛)行乞,则是在通过让世人施舍来改变其吝啬心,也就是说,和尚行乞,是一种济世度人的方便法门。

  佛在开始说法时说的是:“无常、苦、无我、不净”,佛在涅盘时则说:“常、乐、我、净”。“净”就是“常”,常就是自然地是(那种境界——其实不能叫境界。有个境界就已经错了);不存在“不在境界中”就是“净”;达到了“净”,也就只有“乐”而无“苦”了。“无常、苦、无我、不净”,说的是成佛前状况和修炼的方法;“常、乐、我、净”,说的则是成佛的结果。

  佛没有戒律,一切随心所欲,心身自由,无有拘束,也无有障碍。佛在哪里?佛就是你。鬼神在哪里?鬼神也是你。你贪瞋痴慢,就是鬼神;你仁义道德,那你就是天神;你有妄想,有分别,没有执着了,你就是阿罗汉;有妄想,妄想还有,分别、执着没有了,你就是菩萨;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舍掉,你就是佛。

  其它参考网址:
  http://www.jxcl.org/book/mituobaihua/index.htm(阿弥陀经白话解释
  )
  http://www.fjlt.net/ShowPost.asp?ThreadID=66707(菩萨十地证境)

地位高低的思想不存在,只是悟道的程度不一样而已。佛——菩萨——阿罗汉。

佛家讲的是众生平等,成佛以后没有大小

佛 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佛为首的 下面还有药师佛等等
在娑婆世界里是以本师释迦摩尼为首 因为释迦佛是燃灯古佛点化成佛的 所以也有人认为燃灯古佛是娑婆世界之佛首
菩萨 是按照“地”分等级的 从一地菩萨到十地菩萨这样 佛、菩萨有千千万 万万亿 如果你要把所有的佛菩萨都按所谓的“等级高低”排出来的话 怕是不可说不可说啊僧祁劫也是说不完的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佛界所有佛的排名
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四大菩萨本愿: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

佛界共有多少位佛祖及简么
佛界佛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佛不一样。> 三世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 注:通常三世佛分横三世佛与竖三世佛。> 竖三世佛:> 过去佛的燃灯上古佛,加上现在世的释迦佛(原名:悉达多),以及未来 > 世的弥勒佛 > 横三世佛:> 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右有文殊菩萨,左立普贤菩萨;> 右边是西方极乐...

世界上佛祖和菩萨有什么关系??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佛祖和菩萨的关系是什么
1. 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师生关系。如来佛祖作为菩萨的老师,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教导观音菩萨等众生修行,以达到更高的境界。2. 佛祖作为三界导师,对所有众生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诲和智慧,被视为指导人们走向解脱和觉悟的道路。3. 因此,佛陀有时也被称为天人师,意指他在天...

三大佛祖是谁
2、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是大慈悲的象征。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3、普贤菩萨,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此外,毗卢...

佛教中有多少菩萨及佛祖
可以阅读《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藏文也叫《圣大解脱经》里面有记载(仅仅是释迦牟尼佛提到的)的佛,菩萨各有多少位,略说了三世佛名号,菩萨名号。楼主有兴趣的话自己数一下吧。

除了如来佛祖、观自在菩萨外,都还有哪些佛与菩萨?
两旁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 左边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两旁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 大乘佛教中分应化身佛、法身佛、报身佛 法身即诸佛所证的真如法性之身,,湛然清净,周遍法界,是体,现观庄严论上 说:及一切相智,说名为法身.华严经中的毗卢遮那佛即指法身佛. 梵语毗卢遮那,华言...

佛祖座下四大弟子和菩萨是谁
3、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因此观音菩萨单独列出。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4、...

众佛图像都是哪位佛和菩萨
你说的是全堂佛像吧。第一排中间是释迦牟尼佛。两侧老的是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最左面是阿弥陀佛。有面是药师佛。第二排中间是观音菩萨,两侧是善财和龙女。最左面是普贤菩萨,最右面是文殊菩萨。第三排中间是地藏王菩萨,两侧老的是悯公尊者,少的是道明尊者。最左面和最右面是四大天王。最...

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什么关系呢
5. 在阿弥陀佛未成佛之前,他曾是妙喜国的国王,名乔尸迦。其父王名为月上转轮王,母后是殊胜妙颜。在那时,世自在王如来(定光佛之后的第五十三佛)出现于世,阿弥陀佛便是世自在王如来的弟子。6. 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佛教经典中被描述为阿弥陀佛的两位儿子,这一角色进一步体现了他们与阿...

龙江县19654494402: 请分析一下佛菩萨的地位高低
张佳芒果: 佛法认为诸佛之间有三点完全相同,称“三平等”: 1、诸佛成佛的条件完全相同,即福德资粮平等; 2、诸佛的断悟境界完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智慧功德的高低之分; 3、诸佛的事业相同,即救度众生的态度和作用相同,诸佛之间没有慈悲心大小的差别. 以上三点说明诸佛的本质相同的.但是诸佛也有不同的个性,如形象、肤色、种性、性别、名称、专长和成佛的具体道路等等.

龙江县19654494402: 佛教的上下等级是怎样排列的
张佳芒果: 一、佛 前世佛:燃灯佛 现世佛:释迦佛 未来佛:弥勒佛 二、菩萨 观音菩萨:道场在普陀山,本已成佛,但为普渡众生,甘愿示现成菩萨身.千眼遍观世间,千手遍护众生,法座莲花. 文殊菩萨:道场在五台山,乃智慧之佛,协助释迦传教,...

龙江县19654494402: 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最末)?次之请问这三位菩萨级别从高到底该怎么排
张佳芒果: 在各自佛国的地位而言,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分别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祖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其中观世音是首座菩萨,也就是比大势至菩萨;而虚空藏菩萨则是一切香集佛国的佛祖胜花敷藏如来的大菩萨.从这个角度而言,虚空藏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的地位应该是对等的,而大势至菩萨略逊.但是依据《能满一切众生所愿如如意宝珠经》中的佛的断言,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那么依据这句话的评判,显然三位菩萨应该这样排列的:1虚空藏菩萨;2观世音菩萨;3大势至菩萨.

龙江县19654494402: 阿弥陀佛比如来佛释迦摩尼谁地位更高 -
张佳芒果: 两位世尊没有尊卑之分,他们都属于横三世佛,就是佛教中所说的三个世界.释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阿弥陀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还有位药师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相当于三个不同系统不同单位的主管,没有所谓官职和地位大小之分.只不过释迦摩尼是佛教创始人,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主宰的世界也正好是中间,另外二位是传说中的佛爷,主宰的世界在东西两方,所以庙里在供奉三世佛的时候把如来供在中间了.

龙江县19654494402: 菩萨与佛的地位谁的高?请举例? -
张佳芒果: 佛 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

龙江县19654494402: 佛教中的菩萨是什么地位 -
张佳芒果: 菩萨,是梵文的音译,并且是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埵”.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性的生物,那也就是众生.在佛教指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所有六道众生.菩萨是觉悟的有情,并且也能...

龙江县19654494402: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仅次于如来佛祖吗 -
张佳芒果: 佛教中没有地位的高低,都是平等的,只有觉悟程度的高低.就像在学校学习,大家都是学生,只分成绩好的和成绩差一点的. 而且在佛教里没有叫如来佛祖的这个人,只有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龙江县19654494402: 求 佛教中佛的真正排位 -
张佳芒果: 不是吧,佛教中佛没有排位的,佛说众生平等,怎么能排位呢?如果排了位那么就有高低贵贱了,那就不是正说了……倒是有个先后顺序的,汉传佛教认为就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来说,有过去佛,是燃灯古佛;有现世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有未来佛,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将在未来劫成为佛.藏传佛教则认为过去佛有多个,过去七佛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俱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还有过去三十三佛,不过我分不清先后顺序,就不写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