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作状语的古文例句

作者&投稿:澄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含名词作状语的文言句子...~

常见类型
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   例①中的名词“犬”,修饰动词“坐”,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例②的名词“斗”,修饰动词“折”,译为“像北斗星那样”;“蛇”修饰动词“行”,译为“像蛇那样”。
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例如: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②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核舟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修饰动词“买”,作状语,表示“买”这一动作行为的发生处所。例②中的方位名词“右”“左”,分别修饰动词“刻”,译为“在右边”“在左边”。
表动作趋向
  这类名词状语也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可译为“向(往)……”。例如: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小石潭记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例①中的方位名词“下”作状语,修饰动词“彻”,表示“下”的趋向,译为“向(往)下”。例②③中的方位名词“西”“前”,分别修饰动词“行”,译为“向(往)西”“向(往)前”。
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所采取的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例如:   ①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②学而时习之。(《论语》)   例①中的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习”,译为“按时”。
表动作行为的频率
  这类状语也由表时间名词充当,译义可在时间名词加上一个“每”字即可。例如: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伤仲永》)   ②岁赋其二。(《捕蛇者说》)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时”修饰动词“扳”,作状语,表示“扳”的频率,译为“每天”。同样,例②中的“岁”表示“赋”的频率,译为“每年”。
表对人的态度
  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   (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以宾客之礼相待。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例①中的时间名词“朝”和“暮”分别修饰动词“辞”与“宿”,表示“辞”与“宿”的时间。同样,例②中的“旦”和“暮”表示“往”与“归”的时间。
表动作进行方式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面”为当面,表“刺”之方式)

1、《论证·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形容词“远”是形态形容词,做动词“游”的状语
2、《战国策·赵策一》:楚人久伐而中山亡
形容词“久”是事态形容词
3、《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形容词“油然”、“沛然”、“浡然”分别作动词“作”、“下”、“兴”的状语
4、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
(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蒲松龄《狼》
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6、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柳宗元《小石潭记》
向潭西南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如游蛇那样蜿蜒,忽隐忽现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 (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10、赢粮而景从 (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4、吾得兄事之 (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名词“间”充当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鸿门宴》
1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动词“涉”“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 《归去来兮辞》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
2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25、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2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27、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而”一般只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墓”由连词“而”与动词“葬”连接,用作动词,修墓)《五人墓碑记》
28、其疾病而死(同上)

其实很好理解啦~~
名词作状语,在古文中其实主要就是翻译的问题,当一个名词放在动词前面表修饰的时候,就是名词作状语。比如:《狼》中的“一狼犬坐于前”,就是名词“犬”做动词“坐”的状语,也就是“犬”修饰“坐”,像狗一样坐着

再给你举些例子你就明白啦!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 (时间名词“日”作“食饮”以及省略的谓语“行”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触龙说赵太后》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5、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6、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7、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8、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9、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10、赢粮而景从 (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1、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 (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名词“夜”充当“驰”“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3、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4、吾得兄事之 (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5、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名词“间”充当动词“行”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从小路)《鸿门宴》
16、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动词“涉”“矫”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 《归去来兮辞》
1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8、下临无地(方位名词“下”,作动词“临”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下,往下)《滕王阁序》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
24、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25、内外多置小门/使不上漏/雨泽下注/东犬西吠/前辟四窗(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2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27、去今之墓而葬焉(连词“而”一般只连接两个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墓”由连词“而”与动词“葬”连接,用作动词,修墓)《五人墓碑记》
28、狐暝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狐;像狐狸一样做凄凉的叫声)《陈涉世家》

亲,给好评啊~~~~~

《三峡》:空谷传响中的“空谷”,名词空谷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在古文中 名词作状语可以表示哪些意义?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可以翻译成“像……那样(一样)地”。例如: 庶民子来。(《诗经·大雅·灵台》) “子来”即“像儿女一样地来归”;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以翻译成“像对待……一样地”。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兄事之”即“像侍奉兄长...

古文动词作状语
不是啊,来是谓语,何操是动宾短语作状语。

文言文于例句
1. 古文中于的用法及例句 介词: “于”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合之臣,宁得自引深藏...

文言文动词作状语
非谓语动词形式有以下集几种:不定式(短语),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不定式作状语可以用来修饰动词,说明目的,结果,原因,程度;修饰形容词,帮助说明它的意义;修饰整个句子,表示说话人对所说的话抱的态度,或其他东西We will go to the airport to meet our friend.()What have I done to surprise you so ...

语文古文里、什么叫名作状?
名作状:在文言文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它不是动作行为的施事者,而是对动作行为起着直接的修辞限制作用,从而担负起形容词、副词的语法功能,充当了动词谓语的状语。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例如: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

文言文状语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要明确什么是状语。古文言文里,方向词一般都表示状语。但是状语后置指的是处于补语的成分。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

古文中有哪些词类活用的句子?
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变得有名。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变成灵异的水。 苔痕上阶绿,上,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名词作动词,变绿。 草色入帘青,青,名词作状语,使……变青。 惟吾德馨,馨,名词活用为动词,道德美好高尚。 无丝竹之乱耳,乱,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

在文言文中谓语,表语,状语,宾语,主语..分别是什么? 什么是状语后置,宾 ...
谓语就是表示主语动作或状态的。如“夸父与日逐走。”中“逐走”(赛跑)就是谓语。宾语就是句子中接受谓语动词的人物。如“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狼首”就是宾语。状语就是修饰谓语的形容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如“(夸父)饮于河、渭。”中“河、渭”就是状语。文言文中不常用表语,...

文言文补语状语
【状语】:描述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句子成分作状语的一般也是动词,形容词,这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文言文中名词也经常怍状语,这属于名词的活用,叫名词作状语。综合起来看,动词、名词作状语的较为常见;其次是介词结构,但与现代汉语不同,介词结构作状语在文言文中绝大部分情况下是要后置的,这叫介词结构后置或者...

求以下古文里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动词作形容词,被贬谪的)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7.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

曾都区19815063219: 名词作状语的古文例句 -
蔡姿复方:[答案]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日食饮得无衰乎 ...

曾都区19815063219: 在古汉语中名词做状语,名做动,名词使动,最好说明举例 -
蔡姿复方:[答案] 是古代汉语中有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词性的现象.常见的有: 1、名词用作动词.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分两类. 第一,普通名词用如动词 比如:晋灵公不君.君是“国君”的意思 但是在这里用作动词,翻译成“行君道” 第二,方位名词用...

曾都区19815063219: 古代汉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有哪几种类型,各举一例 -
蔡姿复方: 一是表比喻,例如:其一犬坐于前.犬这个名词作了坐的状语,比喻狼像狗一样地坐着. 二是表处所,例如:东市买骏马.东市这个名词作了买的状语,表示了买马的处所. 三是表动作的频率,例文: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这个名词作了扳的状语,表示扳的频率.

曾都区19815063219: 文言文语法3句名词作状语的句子,3句状语后置句在初中所有文言文里找 -
蔡姿复方:[答案] 名词作状语的:斗折蛇行.船载以入.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状语后置句:战于长勺.皆以美于徐公.不求闻达于诸侯.

曾都区19815063219: 语文古文里,什么叫名作状解释的详细些,举几个例子 -
蔡姿复方: 所谓“名作状”指的是名词作状语.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副词、形容词经常做状语,如:工作已经完成了.\他很高兴.(“已经”“很”是副词作状...

曾都区19815063219: 古代汉语中名词做状语的情况有哪些? -
蔡姿复方: 在文言文中,名词做状语有以下情况: 一、方位名词作状语,一般翻译为“向+方位名词,例如:(1)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 “南指”“向南指”. 二、称谓名词作状语,译为“当作+称谓名词,例如:(2)不...

曾都区19815063219: 什么是名词作状语请用文言文举例 -
蔡姿复方:[答案] 名词作状语,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的作用.现代汉语中,除时间名词外,其他名词一般是不能独立作状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现象...

曾都区19815063219: 《小石潭记》的词语运用比如说名词作状语啦之类的,最好全一点.非常感谢,在线等! -
蔡姿复方:[答案] 1.通假字:下见小潭(“见”通“现”,文中句意为:向下走,出现一个小潭.作jiàn讲也可以,意为看见,发现.) 2.一词多... 今常用义为“往”.4.词语活用:①西,向西,名词作状语.例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②乐:a.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曾都区19815063219: 名词作状语的例子是什么? -
蔡姿复方: 1、斗折蛇行(名词斗、蛇分别充当谓语动词折、行的状语,像北斗星、像蛇)2、狼吞虎咽(狼、虎)

曾都区19815063219: 人教版必修1~5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语句标明课本明,课名,哪的名词作状语并注释 -
蔡姿复方:[答案] 宾语前置:1.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 2.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4.乐夫天命复... 9.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10.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状语后置: 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 2.问征夫以前路(归...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