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是谁?全面介绍下~

作者&投稿:允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殊曼的介绍~

  即苏曼殊。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倾向于民主革命。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4岁。


  【苏曼殊的文学成就】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苏曼殊的身世评析】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他以斗僧半俗的形象参加了革命党,而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多彩的人生。

  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他,苏曼殊由其父苏杰生带回了国,由河合仙氏抚养。童年的苏曼殊没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温情,他在倍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作眼中钉。河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这一年,苏杰生经营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

  苏曼殊十二岁那年,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钵。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苏曼殊是情僧。面对关河萧索的衰世惨象,苏曼殊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嚎陶。后来,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涛:“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时常为故国河山破碎而感伤。他在《忆西湖》中这样写道:“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春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梅花第几桥?”在反清活动处于困境之时,他曾想以互警醒国人,因而作诗:“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虽然蹈海警世没能成真,但留下的诗篇却使人热血沸腾。

  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僧。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他曾做《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之痛溢于纸面。曼殊作画,不仅为抒写怀抱,还想以此为反清革命作出更多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曼殊主动提出卖画筹钱以解困。

  苏曼殊还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僧人。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1903年,他在日本参加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抗俄义勇队”,同年他在上海参加了由章士钊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的翻译之作,为声援章太炎、邹容,反对清廷查封《苏报》做了大量工作。他也醉心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赞同暗杀活动。他甚至还曾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后经人劝阻而终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并暗杀了宋教仁,从而引发了李烈钧等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苏曼殊又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感慨。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
  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在日本期间,参加过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倾向于民主革命。学成后回国,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   
  1918年5月2日,苏曼殊在上海病逝,年仅35岁。
  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共5卷)。作为革新派的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苏曼殊曾在《民报》,《新青年》等刊物上投稿,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
  奇人苏曼殊,工诗善画,通谙好几国语言,三十五岁上,死于肠胃病。他的贪吃,几乎和才名相埒([liè] ,意为等同。)。雅人兼任老餮,果然不同凡响。闲来翻读他的书信,一封是自日本寄给在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朋友邓孟硕的,内容多半是吃。如:「唯牛肉、牛乳劝君不宜多食。不观近日少年之人,多喜牛肉、牛乳,故其性情类牛,不可不慎也。如君谓不食肉、牛乳,则面包不肯下咽,可赴中土人所开之杂货店购顶上腐乳,红色者购十元,白色者购十元,涂面包之上,徐徐嚼之,必得佳品。」这里有趣的,第一,他从中国人的「以形补形」发展到「吃什么像什么」。要说把唯物论贯彻到食物,没有谁比他彻底,这叫「食物决定性格」。吃牛肉牛乳,性情会「牛」起来;那么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中国人,岂不「猪」化了?按此推论,经商宜吃蟮鱼,以增溜滑;从政宜吃狐狸,以增狡诈;为文宜吃仙鹤,以增飘逸;科学家宜吃穿山甲,以增强思维的穿透力;爱俏的姑娘,自然该吃孔雀;青年男士呢,吃公鸡如何?这般一来,人间反而大煞风景。第二,他亮出可与乳酪匹敌的正宗国货——腐乳。乳酪是牛乳制品,腐乳是黄豆制品,加工过程中都曾发臭长毛。腐乳的变种臭豆腐,深为国人所爱。乳酪中也不乏臭气熏天的品种,如羊乳酪,洋人夹以饼乾,佐以葡萄酒,吃得兴致勃勃。论到饮食文化,如果指豆腐是东方的象徵,乳酪不妨视为西方的代表。二者异中有同,引发食欲之时,还教人想及全人类文明的殊途同归。腐乳涂在洋面包上,该是中西文化的绝妙融合。至於味道是不是必得「佳品」?则请大家见仁见智一番了。   苏曼殊在信里说下去:「如君之逆旅主人,询君是何物。君则曰红者是赤玫瑰(cheese);彼覆询白者,则君曰白玫瑰(cheese)。此时逆旅主人,岂不摇头不置,叹为绝品耶?」以红白腐乳冒充乳酪,不算妙;起个浪漫的名字,哄喜欢好听名堂的洋人,才叫妙,不晓得能否行得通?
  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年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等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南怀瑾《中国佛教发展史略》:“在民国初年以迄现在,由章太炎先生与“南社”诗人们烘托,擅长鸳鸯蝴蝶派的文字,以写作言情小说如《断鸿零雁记》等而出名,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的苏曼殊,实际并非真正的出家人。他以不拘形迹的个性,在广州一个僧寺里,偶然拿到一张死去的和尚的度牒,便变名为僧。从此出入于文人名士之林,名噪一时,诚为异数。好事者又冠以大师之名,使人淄素不辨,世人就误以为僧,群举与太虚、弘一等法师相提并论,实为民国以来僧史上的畸人。虽然,曼殊亦性情中人也。”
  (民国)陈灨一
  苏曼殊,以诗人致力革命,所著诗文小说脍炙人口。擅语言学,梵文及英、日、德、法诸国文字,无不精通。母为东瀛产,而生平恶日人如仇,侨居数稔(rěn),不肯操日语,宁辗转觅舌人⑴,不惮烦也。尝病,友人访之,讶曰:“胡不就医?”曰:“倘不以通事为劳,将从君请。”乃相偕赴医院,医者扣所苦,曼殊不语,友代告。俄顷,失曼殊所在,还询其家,曼殊在焉。友让之曰:“去而忽返,不谋之于我,何也?”曼殊曰:“君传语乖误,疾病岂可乱施药剂耶?”友人赧(nǎn)然曰:“然则君自言之,奚害?”曼殊曰:“君忘吾不操日语乎?”无人   曼殊性脱略,无人己之界,囊空如洗,不称贷友人,有周济之者,受而不谢,亦不复偿欠。尝断炊数日,偃卧呻吟,自亡所苦,友至,叹曰:“吾迟来一步,君为饿殍矣。”为之具饭食,馈百金而去。越数日,复往视之,偃卧呻吟如前状,骇曰:“君欲绝食自毙耶?”曼殊喃喃曰:“吾囊的君钱,腹饥顿解。欣然行于市,见自动车构制绝精美,好之,购置家中。又遇乞人,不食三日矣,倾余囊以献。”友曰:“君未习乘坐法,购车奚为?”曼殊曰:“无他,从心所欲而已。”

第一,他是男的

苏曼殊之谜

苏曼殊以僧名风闻那个时代。以他的才情,他的胆识,时人少有能出其左右。但他却袈裟披肩风雨一生。他十六岁出 家,多半是以一种无言的行为抗争其多桀的命运。他以斗 僧半俗的形象参力。了革命党,而被世人称之为奇人,或许, 奇就奇在他冷寂的面孔下蕴藏了多彩的人生。
苏曼殊的生母是一位日本女子,名叫若子,是他父亲苏杰生的第四房妻河合仙氏的妹妹。苏家是广东的巨族,长 年在日本横滨经商。若子生下苏曼殊三个月后,就离开了 他,苏曼殊由其父苏杰生带回了国,由河合仙氏抚养。童年
的苏曼殊没有感到多少家庭的温情,他在倍受冷漠的环境中一天天长大。族人对这个异族所生的孩子总是看不惯苏杰生的妻子陈氏更是把河合仙氏和曼殊看作眼中钉。河 合仙氏受不了白眼,只好返回了日本。这一年,苏杰生经营
亏本,回到广东,从此家道渐渐中落。
苏曼殊十二岁那年,苏杰生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读私塾。养母河合仙氏从日本给他寄来的钱全被陈氏吞没。不久,曼殊大病一场,病中的曼殊被家人扔在柴房里气息奄奄而无人过问。后来,他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一经历给幼小的曼殊沉重的打击,以至他小小年纪竟然看破红尘,而去广州长寿寺出了家。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有一次他偷吃鸽肉被发现,只得出了庙门。
十五岁那年,苏曼殊随表兄去日本横滨求学,当他去养母河合仙氏老家时,与日本姑娘菊子一见钟情。然而,他们的恋情却遭到苏家的强烈反对。苏曼殊的本家叔叔知道这事后,斥责苏曼殊败坏了苏家名声,并问罪于菊子父母。菊子父母盛怒之下,当众痛打了菊子。 结果,当天夜里,菊子投海而死。失恋的痛苦,菊子的命运,令苏曼殊深感心灰意冷,万念俱灰。回到广州后,他便去蒲涧寺出了家。从此,开始了他风雨飘泊的一生。
苏曼殊是情僧。面对关河萧索的衰世惨象,苏曼殊痛不欲生。渡湘水时,他作赋吊屈原,对着滔滔江水长歌嚎陶。后来,他以自己与菊子的初恋为题材创作了情爱小说《断鸿零雁记》,感慨幽冥永隔的爱恋之苦,也引得不少痴情男女泪湿襟衫。苏曼殊因爱情不幸,也曾流连于青楼之中,但他却能洁身自好,与青楼女子保持适当的距离。他死后被葬于西泠桥,与江南名妓苏小小墓南北相对,任几多游人唏嘘不已。
苏曼殊是诗僧,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令人叹绝的诗作。1909年,他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因相似的遭遇,两人一见如故。但此时的曼殊已了却尘缘,无以相投,便垂泪挥毫,写了一首涛:“鸟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读来令人柔肠寸断。他在日本从事反清活动时,时常为故国河山破碎而感伤。他在《忆西湖》中这样写道:“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春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梅花第几桥?”在反清活动处于困境之时,他曾想以互警醒国人,因而作诗:“海天龙战血玄黄,披发长歌览大荒。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虽然蹈海警世没能成真,但留下的诗篇却使人热血沸腾。
苏曼殊还是一位画僧。他的画格调不凡,意境深邃。他曾做《写忆翁诗意图》,配诗“花柳有愁春正苦,江山无主月自圆”,其亡国 之痛溢于纸面。曼殊作画,不仅为抒写怀抱,还想以此为反清革命作出更多贡献。1907年章太炎等人在东京办《民报》遇上经费困难,曼殊主动提出卖画筹钱以解困。
苏曼殊还是一个爱国的革命僧人。他在东京加入过兴中会、光复会等革命组织。1903年,他在日本参加了反对沙俄侵占我国东北的“抗俄义勇队”,同年他在上海参加了由章士钊等人创办的《国民日报》的翻译之作,为声援章太炎、邹容,反对清廷查封《苏报》做了大量工作。他也醉心于宣传无政府主义的救国思想,赞同暗杀活动。他甚至还曾打算去刺杀保皇党首领康有为。后经人劝阻而终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并暗杀了宋教仁,从而引发了李烈钧等人发动的“二次革命”。苏曼殊又积极参加反袁斗争。
情僧、诗僧、画僧、革命僧,如此一位集才、情、胆识于一身的苏曼
殊,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独一生。1918年,他经过三十五年的红尘孤
旅,留下八个字:“一切有情,都无挂碍”,然后离开了人世,给后人留
下了无尽的感慨。
回答者:bottygreat - 举人 四级 3-4 11:57

苏曼殊(1884~1918)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苏曼殊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苏曼殊(1884~1918)

苏曼殊,原名子戬,小名三郎,学名玄英,香山(广东中山)人,光绪十年(1884)年生於
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二母亲仍在日本


苏曼殊十二岁时便在广州长寿寺由赞初和尚剃度出家,然后受具足戒,并嗣受禅宗曹洞宗衣
钵,由此可见苏曼殊在青年时代即学识渊博,灵慧敏捷,否则他小小年级是无法弄通深奥的
曹洞宗经义的,而且曹洞宗选中苏曼殊为传人,也恰好证明苏曼殊在佛学方面的精深造诣。

此后,苏曼殊到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学成后回国
,在日本其间,参加国中国留学生的爱国组织,倾向於民主革命。

苏曼殊不但是一位佛学渊博的僧人,他还是为多才多艺的才子,他能诗文,善绘画,通英,
法,日,梵多种文字,和陈独秀,柳亚子等文学泰斗交往甚密,在佛学上他著有《梵文典》
,《汉英辞典》,现存的著作有《文学因缘》,《焚剑集》等。

苏曼殊英年早逝,於1918年病逝於上海,年仅34岁。

苏曼殊(1884~1918)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苏曼殊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苏曼殊(1884~1918)

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幼年孤苦零仃,1903年后留学日本,加入了革命团体青年会和拒俄义勇队,回国后任上海《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即于惠州出家为僧。1907年赴日组织亚洲和亲会,公然反抗帝国主义,后与鲁迅等人合办杂志《新生》,但未成功,此后远赴爪哇。辛亥革命后归国,对现实悲观失望。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他的诗作现存约百首,多数为七绝,内容多是感怀之作,这种倾向在辛亥革命后诗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艺术上他受李商隐的影响,诗风幽怨凄恻,弥漫着自伤身世的无奈与感叹,《东居杂诗》、《何处》等皆是这类诗的代表。然而在苏曼殊诗歌创作的早期仍有一部分风格与后期迥异的作品,如《以诗并画留别汤国顿》二首所体现的爱国热情表现方式苍劲悲壮,与一般诗歌有区别。另外苏曼殊还创作了一部分风景诗,这些诗基调轻松,色彩鲜明,极富形象化,宛如一幅画卷,清新之气扑面而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代表作有《过薄田》、《淀江道中口占》等。

苏曼殊是南社的重要成员,他的诗风“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除诗歌外,苏曼殊还翻译过《拜伦诗选》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在当时译坛上引起了轰动。此外,苏曼殊自己也从事小说的创作,从1912起他陆续创作而成的小说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6种,另有《天涯红泪记》仅写成两章,未完。这些作品都以爱情为题材,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的追求与社会阻挠间的矛盾冲突,作品多以悲剧结尾,有浓重的感伤色彩。苏曼殊注重对主人公心理的矛盾揭示,实际是其内心痛苦挣扎的真实写照。行文清新流畅,文辞婉丽,情节曲折动人,对后来流行的“鸳鸯蝴蝶派小说”产生了较大影响。


【雅昌专稿】苏曼殊:一个以泪和墨的现代禅僧 作品被低估?
陈独秀曾说:曼殊作画,教人看了如咫尺千里,令人神往,不像庸俗画匠之浪费笔墨,其吟咏则专擅绝句,发人幽思,字里行间别有洞天。 苏曼殊是谁?为何黄宾虹、陈独秀盛赞苏曼殊绘画呢?他的画作是否被低估了?这套《曼殊上人墨玅》册页为何能拍得高价呢? 苏曼殊 1918年,34岁的苏曼殊在上海病逝,临死之前,写下偈语:一切...

求几首苏曼殊的写得好的诗词,只要几首经典的,外带一点赏析
1.人物介绍 苏曼殊出生在清末,小名三廊,香山(广东中山)人,光绪十年(1884)年生於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苏曼殊十二岁时便在广州长寿寺出家,青年时代即学识渊博,灵慧敏捷。此后,苏曼殊到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学成后回国,在日本期间...

有谁可以告诉我曼殊斐儿更多的事情,谢谢了,!
一位年轻女郎,含笑着站在门口,“难道她就是曼殊斐儿——这样的年轻……”我心里在疑惑。她一头的褐色卷发,盖着一张的小圆脸,眼极活泼,口也很灵动,配着一身极鲜艳的衣裳——漆鞋,绿丝长袜,银红绸的上衣,紫酱的丝绒围裙——亭亭的立着,像一颗临风的郁金香。 麦雷起来替我介绍,我才知道她不是曼殊斐儿,而是...

满洲是现在的哪啊..谁介绍下他的历史
关于“满洲”一词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满洲”为建州女真的祖先李满住的名字谐音。第二种说法是,由于中国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轮替的说法,明朝为火德,“满”和“洲”的汉字都为水字旁,皇太极的这种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第三种说法是,满洲为“曼殊”的转音,“曼殊”为...

文殊的解释文殊的解释是什么
的普贤菩萨相对。中国传其说法道场为山西省五台山。拼音是:wénshū。结构是:文(独体结构)殊(左右结构)。注音是:ㄨㄣ_ㄕㄨ。文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佛教菩萨名。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

曼殊的结构曼殊的结构是什么
曼殊的结构是:曼(上中下结构)殊(左右结构)。曼殊的结构是:曼(上中下结构)殊(左右结构)。注音是:ㄇㄢ_ㄕㄨ。拼音是:mànshū。曼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佛教菩萨名。即曼殊室利。满洲别称。也写作“满珠”、“曼珠”。二、...

文殊菩萨三个纪念日
文殊菩萨介绍 文殊菩萨,佛教菩萨名,梵文Maňjuśrī的音译,略称“文殊”,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新译“曼殊室利”。文殊师利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此外,毗卢遮...

徐志摩写过的曼殊斐尔
\/\/我与你虽仅一度相见——\/但那二十分不死的时间!\/谁能信你那仙姿灵态,\/竟已朝露似的永别人间?\/\/非也!生命只是个实体的幻梦;\/美丽的灵魂,永承上帝的爱宠;\/三十年小住,只似昙花之偶现,\/泪花里我想见你笑归仙宫。\/\/你记否伦敦约言,曼殊菲尔!\/今夏再见于琴妮湖之边;\/琴妮湖永抱...

情憎梦露:苏曼殊画传图书信息
此外,图书的条形码同样为9787802141179,便于在书店或电商平台进行识别。尺寸上,这本书的长宽高分别为22.4厘米、16.8厘米和3.6厘米,整体较为小巧,便于携带和阅读。它的重量约为640克,虽然不算轻,但考虑到内容的厚度,这样的重量在可接受范围内。这本书是对苏曼殊生平和艺术成就的详细介绍,对于对...

曼殊的成语曼殊的成语是什么
曼殊的成语有:高歌曼舞,鱼龙曼延,罗曼蒂克。曼殊的成语有:蛾眉曼_,鱼龙曼延,罗曼蒂克。2:拼音是、mànshū。3:注音是、ㄇㄢ_ㄕㄨ。4:结构是、曼(上中下结构)殊(左右结构)。曼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佛教菩萨名。即...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是个怎样的人?
廉固黄豆: 苏曼殊(1884—1918年),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堤,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苏曼殊曾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留学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国游历.学成归国后,他在上海担任《国民日报》的翻译,不久就在惠州出家为僧.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是位什么人?
廉固黄豆: 苏曼殊系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84年生于日本,原名元瑛(也作玄瑛),曾在日本横滨 大同学校和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1902年转入振武学校,学习陆军,并参加革命团体“青年 会”.次年,他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取法名“博经”,又称“曼殊上人”,自此以“苏曼殊”之名亮 相民间.苏曼殊不同于一般和尚,他前往上海,结交革命志士,曾参加“南社”,又撰文极力反对 袁世凯称帝,被时人誉为“革命和尚”.除了投身革命外,他还多才多艺,既精通英文、日文和梵 文(译过拜伦、雪莱的诗作和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又擅长文学和绘画,所著小说《断鸿零雁 记》抒写男女爱情,风行一时,其书法、国画也堪称精美清丽.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是近代一位著名作家,这位作家是什么地方人 -
廉固黄豆: 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苏曼殊(1884—1918),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广东香山县(今广东省珠海市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

滦南县18416073313: 中国近现代有个出家当和尚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是谁? -
廉固黄豆: 此一人为近代文学家,也是一代奇僧苏曼殊. 苏曼殊简介: 苏曼殊,1884年10月9日(光绪十年甲申八月二十一日)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五岁时苏曼殊随父亲回广东.十二岁那年,父亲去上海经商,留曼殊在家乡...

滦南县18416073313: 嗜糖如命的“糖和尚”是怎样的一个人?
廉固黄豆: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位名人却饮食无节,尤嗜甜物,此人名叫苏曼殊. 令人痛心的是,这位天才和尚却因肠胃病去世,年仅35岁.他夭折的原因,据说是他嗜酒 暴食、贪吃...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是个怎样的人
廉固黄豆: 很特别的人,中日混血.某些方面跟纳兰一样让人感伤,是个爱国的人,那种扑火的精神令人感佩.“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春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梅花第几桥?”很著名的诗,才、情、胆识兼具的他是徐志摩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无尽感慨,无限情.

滦南县18416073313: 民国年间对中国的现状失望而愤怒出家的人是谁? -
廉固黄豆: 弘一大师李苦禅,出家前的名叫李叔同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游西湖时,在桥上遇到.苏曼殊为什么不 -
廉固黄豆: 题目 苏曼殊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游西湖时,在桥上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妈妈.他发现这位老妈妈家徒四壁,便很想送一些钱给老人,又怕老人不收.苏曼殊绞尽脑汁最后请老人为他做了一件衣服,然后送给钱作为工钱.老人惊讶地说:...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的小说里面有什么佛学思想? -
廉固黄豆: 苏曼殊不仅于'色中悟空','情中求道',他的整个人生大致是在一种'率性而为'的自由纯真状态下追求'无着'、'无执'、悟入'真如'的过程,而这种悟入的方式和途径又和历代禅僧迥然有别(比如其以情证道) ,因此,他的种种看...

滦南县18416073313: 《苏曼殊全集》的作者是谁?
廉固黄豆: 作者:苏曼殊 著,柳亚子 编订.苏曼殊是近代的一位奇人.他身世隐秘、成长凄苦,遭遇独特,经历丰富而性格复杂;他是一个天生的情种,生而为情所困,为情所苦,乃至为情颠沛流离,英年早逝,落得一个“情僧”的身后名.曼殊又是一位奇才.他文字清丽,工诗善画,才华卓绝,又精通英梵日等文字,为时人及后人留下了风华绝代的作品.林语堂先生曾说:鲜明的个性永远是一个迷.而苏曼殊就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鲜明之外,简直有几分怪异.解读苏曼殊,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任何一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均或多或少透露着强梁式的牵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