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路线,按顺序古今对译

作者&投稿:尔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郑和下西洋分别时间顺序~

1、1405年7月11日,满载着2.7万余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1407年秋,郑和带回了爪哇等国的朝贡使节和数十船商贸换回的异域珍品,完成首次航行。
2、几个月后,郑和二次出海。此次航行路线同前一次差不多,也是历时两年。
3、1409年夏,郑和第三次统领船队出国。此次航行仍以东印度洋为中心,并在满刺加建立排栅城垣,盖了仓库,作为海上贸易的中转站。
4、1412年11月,明成祖下达第四次航海命令。这一次,郑和船队继续往西,将东非沿海列入了航程之内,进一步扩大同海外各国的交往与贸易。
5、1417年5月,郑和船队第五次出海远航,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是护送19国使臣回国,郑和船队到了东非沿海最南的地区。
6、1421年7月,郑和船队六下西洋,护送16国使臣回国。郑和亲率的船队到达了东非海岸,并在宝船上设宴招待各国宾朋,1423年返航时带回香料等珍品。
7、1431年初,明宣宗继承祖父明成祖伟业和雄心,再次诏令郑和出海。第七次下西洋历时3年多,郑和船队走访了近20个国家,还派出随员特地到伊斯兰圣地麦加朝圣。

扩展资料:
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乙卯(7月11日),一支庞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书写世界航海史壮丽篇章的远航-郑和下西洋的首航。
这次规模空前的远航拉开了我国航海历史上最辉煌事业的序幕,彰显了中华民族在世界远洋航海史上的领先地位。
在互通贸易、促进经济往来的同时,郑和把中华文明送到了亚非许多国家。儒学、礼仪、历法、度量衡、中医和农业、挖井、建房、雕刻、航海技术等远播海外。
推动了所到之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进了那里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时也吸纳了海外各国文化的长处,引进了异域的种植业、加工业,发展了生产。
运入的药材、香料等产品,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宝库,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也留下了各种传说。人民敬仰他、怀念他,不少地方以三宝命名,如泰国有三宝塔、三宝港,马来西亚有三宝城,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等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和下西洋

是详略的叙述顺序,一直五自然段是详写,第六七自然段是略写

郑和七下西洋简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编制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人数众多,组织严密郑和下西洋船队,是根据海上航行和担负的任务,采用军事组织形式组建的.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蜡、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这些记载都代表了中国的航海探险的高峰,比西方探险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早80几年。当时明朝在航海技术,船队规模、航程之远、持续时间、涉及领域等均领先于同一时期的西方。在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还有有许多超出于航海之外的解读。“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郑和档案被毁之谜:据《殊域周咨录》记载,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上下诏命兵部查三保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查了三天都查不到,已被车驾郎中刘大夏事先藏起来。项忠追问官员,库中档案,怎么能够失去?当时在场的刘大夏说“三保下西洋,费钱几十万,军民死者万计,就算取得珍宝有什么益处?旧档案虽在,也当销毁,怎么还来追问?”。《郑和出使水程》应当包括大量原始资料,如皇帝敕书、郑和船队的编制、名单、航海日志,账目等。大批郑和档案究竟有没有被刘大夏销毁,至今仍然是个谜。大批郑和档案失踪,给郑和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和限制。郑和发现美洲论:在2002年出版的畅销书《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前英国皇家海军潜水艇指挥官加文•孟席斯提出郑和船队的分队曾经实现环球航行,并早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便已发现美洲和大洋洲的论点。2006年1月16日,北京和伦敦的格林威治国家海事博物馆同时展出一张1763年绘制的附注有永乐16年(1418年)的中国航海地图。该中国航海地图有详细的航海区域,以及绘画美洲、欧洲、非洲的的轮廓。除此以外,该图更附有对美洲土著(肤色黑红、头和腰戴羽毛),以及澳洲土著(肤色黝黑、赤身、腰部戴有骨制品)的描术。唯一缺憾是该航海地图中没有不列颠岛的记载。根据该地图的收藏家中国律师刘刚称,他是在2001年以500美元从一个上海商人处购得该地图,并且因为读过上文提到的《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而得知该航海地图的历史重要性及意义。郑和航行前后达28年,他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地,郑和赠给各国国王厚礼,以示友好,船队带去丝绸、瓷器、铜铁器、金银和其他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特产。随行官员随时记录见闻。回航时,各国派使同来,赠珍宝特产给明皇帝,并与中国商人交换。友好的交往,扩大了贸易,也增进了了解。郑和出色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南洋等地的人民一直纪念这位和平友好的使者,在一些城市里,至今还保有纪念郑和的寺庙和胜迹。郑和七次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华哥达·伽马的海上活动,都比郑和晚得多,他们几次航行,人数在100人左右,船只三、四艘,吨位最大的仅120吨。在航程、规模、组织等方面,郑和都超过这几个欧洲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路线和地理的洋流有什么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选择是有科学依据的:冬季出发,夏季返航。(1)冬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北风,北印度洋盛行西北风--顺风;冬季可以利用我国东部的南下沿岸流和北印度洋向西的季风洋流--顺洋流。(2)夏季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顺风;夏季可以利用我国沿海北上暖流和北印度洋向东的季风...

与郑和和远航有关的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两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

郑和七下西洋前3次的时间和最远到达过
永乐三年(一四零五年)六月,三宝太监郑和[6] 第一次下西洋,顺风南下,到达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阇婆,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郑和回国后,立即进行第二次远航准备,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这次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渤尼(今文莱...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时间,目的,影响,路线和评价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2、时间:1405年——1433年。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3、影响: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4、路线:江苏刘家港出发,经东南亚、南亚、西亚,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5、...

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地区和国家有今
1405年7月11日郑和船队浩浩荡荡驶入大海。在以后的28年里,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历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一次,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明成祖下诏,命郑和下西洋(实际首航时间在当年冬季),至永乐五年(1407年)九月,主要到达占城(越南南部)、暹罗(泰国)、苏门答剌、锡兰山(斯里兰卡)、古里...

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队的航程有什么不同
航行路线不同~~1郑和下西洋航程路线由东往西,由东海驶入印度洋、红海 2欧洲航海队航程路线由西往东,一种是由地中海驶入大西洋、太平洋;另一种是由地中海驶入大西洋、印度洋~~3欧洲航海队更远,麦哲伦的环球航行: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率领由旗舰“特立尼达”号、“维多利亚”号、“圣安东尼”号、...

中元朝交通图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路线主要是从刘家港出发,经过瓜哇岛,锡兰,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及非洲的东海岸。陆路: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率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印度洋沿岸30多个国家,不仅为人类认识海洋、征服海洋树立了丰碑。

郑和下西洋路线经过海峡和海域
印度洋 大西洋 红海 可以确定去过 台湾海峡 马六甲海峡 巴士海峡 望加锡海峡 曼德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 好望角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提高了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和探索。郑和下西洋的事迹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壮举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还标志着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郑和第几次下西洋到大的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
罗霍瑙服: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南京龙江港出发,在江苏太仓刘家港集结,沿海南下,在福建长乐太平港停泊,等候太平洋西北季风,11—12月,季风来了,便穿过台湾海峡和南海, 第一站到达占城,再到东南亚各国,进入印度洋. 出发时间是明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下西洋的具体时间及路线是什么
罗霍瑙服: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
罗霍瑙服: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 乙酉) 34岁 奉成祖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 丁亥) 36岁 回国后,立...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远航》一文按什么顺序叙述郑和下西洋经过 -
罗霍瑙服: 是详略的叙述顺序,一直五自然段是详写,第六七自然段是略写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下西洋经过哪几个海峡?按顺序,从出发开始. -
罗霍瑙服:[答案] 不知LZ说的是哪一次,在网上找了一张图.对照着说吧.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十度海峡、保克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远航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述的 -
罗霍瑙服: 《郑和远航》一文按(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具体描述了了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 郑和下西洋(“郑和远航”的经典部分) 简介: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宝太监郑和从太仓的刘家港起锚(今江苏太仓市浏河镇),率领两百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 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 目的: 1、宣扬明朝国威(政治目的); 2、扩展朝贡贸易(经济目的); 3、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4、出海目的是为迎佛牙 5、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路线. -
罗霍瑙服: 应该是这个吧: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刺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不刺哇

中原区18224116932: 七年级历史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航程 -
罗霍瑙服: 我也七年级的,你哪的人?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早,次数多,规模大范围广)路线:刘家港到占城到新村到榜葛刺到古里到天方和木骨都束最远行程点:红海沿岸和非洲那.为此我还翻了一遍书.可能有错,但望采纳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成功的下西洋的路线
罗霍瑙服: 首先到达占城,后率大船队驶往爪哇、旧港、满刺加、阿鲁、苏门答腊.从这里郑和又派分船队到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而大船队从苏门答腊驶向锡兰.在锡兰郑和再次派分船队到加异勒,而大船队驶向古里,再由古里直航忽鲁谟斯(今伊朗波斯湾口)阿巴斯港格什姆岛.这里是东西方之间进行商业往来的重要都会.郑和船队由此启航回国,,途经溜山国.后来郑和船队把溜山国作为横渡印度洋前往东非的中途停靠点. 这是第四次远航途径的地方,也是最远的一次远航.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其他几次路线就不在写了.

中原区18224116932: 郑和远航一文按()()()顺序具体描述了了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 -
罗霍瑙服: 郑和远航一文按(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顺序具体描述了了郑和 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 (书后面的练习里有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