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 古典诗歌(诗词曲)的基础知识

作者&投稿:励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 古典诗歌(诗词曲)的基础知识~

  诗词,是指以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诗歌。通常认为,诗更适合“言志”,词更适合“抒情”。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并出现了新国风等重要诗词流派。

  目录

  一、概述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一、概述 1、简介
  2、“诗词”出处
  3、诗和词
  4、基本概念
  5、诗词简介
  6、词的起源
  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2、绝句律诗格式
  三、诗词佳句选摘
  四、大型诗词书籍
  展开 编辑本段一、概述
  1、简介
  词目:诗词   拼音:shī cí    释义:古体诗、近体诗以及格律词的总称。
  2、“诗词”出处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吴应箕《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3、诗和词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绿绿,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毛主席的光辉诗词。”
  4、基本概念
  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5、诗词简介
  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尚书.虞书》:“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此外诗歌又可以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白话诗和文言诗词,在近代新月诗社力求较好地继承现代诗和古体诗的关系,在自由的同时强调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但新月派的理论及作品,未曾获得读者的普遍认可。按照文体背后的意识形态不同,又可分为新诗(西洋诗)与古典诗词(中国诗)。   诗词在当今现代社会生活中,得以继承和发展,它传统形式中的情味意味韵味更能使人接受,它是汉语特有的魅力和功能,这是其它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也是任何语言翻译不了的。因此,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世界文化文学上最独特而美好的表现形式和文学遗产。(山水情人语)


  6、词的起源
  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2010年5月,作家网络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国学大师》系列丛书,目前该丛书已经出版《中国诗词研究》、《毛泽东诗词研究》、《中国姓名学研究》、《郭瑞琳诗文讲座》、《十大元帅诗词研究》等5部郭瑞琳著作105万字。
  编辑本段二、诗词格律
  1、词牌集录
  暗香97字 二郎神105字 八声甘州97字   长相思36字 采桑子44字 翠楼吟101字   捣练子27字 点绛唇41字 蝶恋花60字 定风波62字 洞仙歌83字   更漏子46字 甘草子47字 桂枝香101字 过秦楼111字 豆叶黄31字   浣溪沙42字 画堂春47字 贺圣朝49字 河 传61字 何满子74字   黄河清慢98字 贺新郎116字   减字木兰花44字 锦缠道66字 江城子70字   浪淘沙54字 临江仙60字 离亭燕72字 六州歌头143字   蓦山溪82字 满江红93字 满庭芳95字 摸鱼儿116字 迈陂塘116字   南歌子52字 南乡子56字 念奴娇100字   卜算子44字 菩萨蛮44字 普天乐46字   清平乐46字 鹊桥仙56字 青玉案67字 沁园春114字 青门引42字   如梦令33字 人月圆48字   十六字令16字 生查子40字 诉衷情45字 苏幕遮62字 水调歌头95字   双双燕98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龙吟102字 霜天晓角43字   调笑令32字 桃源忆故人48字 摊破浣溪沙48字 太常引49字 踏莎行58字   唐多令60字 天仙子68字   乌夜啼36字 望海潮107字 武陵春49字   相见欢36字 西江月50字 小重山58字 谢池春66字   忆江南27字 忆王孙31字 谒金门45字 忆秦娥46字 虞美人56字   一落索46字 阮郎归47字 一斛珠57字 玉楼春56字 一剪梅60字   渔家傲62字 一丛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雨霖铃103字 永遇乐104字   醉花阴52字 鹧鸪天55字 祝英台近77字 昼夜乐98字 烛影摇红96字
  2、绝句律诗格式
  五绝:仄起 平起   五律:仄起 平起   七绝:仄起 平起   七律:仄起 平起


  大型诗词书籍
  1、《全唐诗》   2、《全宋词》   3、《唐诗三百首》   4、《宋词三百首》   5、《玉台新咏》   6、《乐府诗集》   7、《中国当代诗人词家代表作大观》(1—4卷)   8、《百年绝句大典》   9、《百年律诗大典》   10、《当代中华诗词选》


  提到曲,人们一般都认为就是指元曲,实际上在这里谈到的曲是广义的戏曲。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学史上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并不逊于诗、词和赋。 谈及戏曲,人们难免就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俗气、鄙陋,它们相对于高雅、雅致的“雅”而言,是指通俗、质朴。戏曲不只有俗的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一面,是有雅有俗、雅俗共赏的。   元曲与唐诗、宋词和汉赋并称为中国文学艺术百花园中最绚丽多彩的四株奇葩。在经历了宋元时期的繁盛后,明代的戏曲出现了“雅化”的趋势,由于创作中心的南移和南戏的再度兴盛,明代杂剧和传奇的发展都呈现出南曲化的倾向。尤其是在明代中期以后,“昆腔代弋”的变化更使得戏曲的创作走向案头,逐渐成为一种文人文学形式,步入典雅的道路。清代由于地方戏曲的兴盛,传统意义上的杂剧和传奇都由盛而衰,但是也出现了洪?N和孔尚任这样的大家。到清代后期,地方戏曲的发展更是一曰千里,中国戏曲最初源于民间,最终亦在民间再度勃兴,形成了更为广泛的艺术形式。

  http://post.baidu.com/f?kz=115769325
  http://post.baidu.com/f?kz=122325796
  什么是七言诗、五言诗诗?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聨」。「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绝句及律诗又有五言、七言之分。五言绝句自汉魏五言古诗来。七言绝句由南北朝乐(歌行)小诗演变而来

  什么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
  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
  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
  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
  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
  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
  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
  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
  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
  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⑴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⑵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⑶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⑷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
  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⑴仄起式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粘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
  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⑴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
  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⑴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⑴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
  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
  第六句相粘。可见粘的规则的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
  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
  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
  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
  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

  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
  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的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
  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
  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

  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

  特定的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
  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
  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
  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
  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
  拗、救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
  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
  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
  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
  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
  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下面的三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⑴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
  以免犯孤平。这样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
  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⑵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
  声),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为“(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平”。这是对句相救。
  ⑶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
  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和⑴⑵的严格性稍有
  不同。
  诗人们在运用⑴的同时,常常在出句用⑵或⑶。这样即构成本句自救,又
  构成对句相救。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第三、第五字的平仄可以
  不拘,第二、第四、第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
  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
  析问题是不全面的,因为容易引起误解。这个影响很大。既然它是不全面的,
  就不能不予以适当的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
  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
  论,否则就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
  不论;同理,在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三字也不能不论。
  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
  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
  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中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
  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
  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
  “分明”。依特定格式“平平仄平仄”(五言)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
  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
  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
  了。七言由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诗词的对仗

  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古代诗人们在应用对仗时,所分的词类,和今
  天语法上所分的词类大同小异,不过当时诗人们并没有给它们起一些语法上的
  术语罢了。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为以下九类:
  ⒈名词 ⒉形容词 ⒊数词(数目词) ⒋颜色词
  ⒌方位词 ⒍动词 ⒎副词 ⒏虚词 ⒐代词
  同类的词相对为对仗。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四点:⒈数目自成一类,“孤”“半”
  等字也算数目。⒉颜色自成一类。⒊方位自成一类,主要是“东”“西”“南”
  “北”等字。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⒋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
  连锦字只能跟连锦字相对。连锦字当中又再分为名词连锦词(鸳鸯、鹦鹉
  等)、形容词连锦字(逶迤、磅礴等)、动词连锦字(踌躇、踊跃等)。不同
  词性的连锦字一般还是不能相对的。
  专有名词只能与专有名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
  ⒈天文 ⒉时令 ⒊地理 ⒋宫室 ⒌服饰 ⒍器用
  ⒎植物 ⒏动物 ⒐人伦 ⒑人事 ⒒形体

  为了说明的便利,古人把律诗的第一二两句叫做首联,第三四两句叫做颔
  联,第五六两句叫做颈联,第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

  首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首联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中两联的对仗。
  凡是首联用对仗的律诗,实际上常常是用了总共三联的对仗。
  五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多,七律首联用对仗的较少。主要原因是五律首句不
  入韵的较多,七律首句不入韵的较少。但是,这个原因不是绝对的;在首句入
  韵的情况下,首联用对仗还是可能的。

  尾联一般是不用对仗的。到了尾联,一首诗要结束了,对仗是不大适宜于
  作结束语的。
  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

  押韵八戒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故押韵之所当戒者,初学亦不可不知,兹试分述于下:

  一戒凑韵,俗称挂韵脚。
  谓所押之韵,与全句意义不相贯串,而勉强凑合也。如唐诗“黄河入海流”句,若易“流”字为“浮”字,便为凑韵,初学最易犯此,所当切戒。

  二戒落韵

  落韵者,出韵之谓也。如一首诗中通体全押一东韵,而一字忽押二冬韵,一东与二冬虽古韵可通,然用诸古体时则可,用诸今体诗,即为落韵,学者宜慎之。


  三戒重韵

  一字两义而并押之,谓之重韵。
  如耳为五官之一,又为语助辞;干为干涉之义,又可作干戈解。一诗中两义同押,前人间亦有之,但初学终以不犯为是。

  四戒倒韵

  倒韵者,将二字颠倒以就韵之谓也。如古诗“新书置后前”句,易前后为“后前”,即所谓倒韵也。然此二字于词义尚无碍,不妨倒用。若强山林树木等不可倒用之字而倒用之,便觉不通矣。

  五戒哑韵

  作诗当择声音响亮之韵押之,自然音调高超。若用哑韵则非但词句不挺,即全诗亦因之萎弱矣。

  六戒僻韵

  僻韵又名险韵,如一先韵之*字,训轻举。二萧韵之钊字,训远;单字只义,用之易近凑合。但有二字三字之古典,与题适相切合音,则亦不妨押之。

  七戒同义这韵

  韵中有数字同义者。

  八戒字同义异韵

  字有实字虚用者,亦有虚字实用者。如一东韵之风字,不当作讽刺之风字押;四支韵之思字,不当作意思之思字押。若误用则便有出韵失黏等弊。初学最宜审慎。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是这样写的~~~

可以去找诗歌史,就是楚辞,汉赋,元曲,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还有每个朝代的诗歌特点,比如唐代的诗歌比较进取,这和政治清明有关。
还有就是没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如楚辞的代表屈原。作品《天问》···
还有就是律诗和古体诗的区别,特点。。比如律诗就比较规范,有五言,七言等。


宜黄县14787467812: 有关古诗词曲的知识 -
犹会盐酸: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宜黄县14787467812: 古诗词基础知识有什么? -
犹会盐酸: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

宜黄县14787467812: 诗歌的基本知识都有哪些并解答 -
犹会盐酸:[答案]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

宜黄县14787467812: 诗歌的基本知识都有哪些并解答 -
犹会盐酸: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

宜黄县14787467812: 写出古典诗歌(诗 词 曲)的基础知识 -
犹会盐酸: http://post.baidu.com/f?kz=115769325 http://post.baidu.com/f?kz=122325796 什么是七言诗、五言诗诗?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

宜黄县14787467812: 谁可以告诉我一些“古典诗歌基本常识”
犹会盐酸: 古典诗歌也称古诗,通常分为诗、词、曲三部分.唐代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人物有屈原、三曹和建安七子.陶潜之后影响较大的诗人是刘宋时的谢灵运和鲍照.然后王维、李白、杜甫.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作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

宜黄县14787467812: 诗、词、曲的基础知识 -
犹会盐酸: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作为诗歌的一种,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曲,一般称元曲,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宜黄县14787467812: 诗词曲基本概念 -
犹会盐酸:所谓诗词,即诗歌与词的合称. 诗歌是一种主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或者叙事、说理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

宜黄县14787467812: 诗歌有关的知识 -
犹会盐酸: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