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课外文言文

作者&投稿:支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有关孔子的文言文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 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我是在百度找的,应该可以吧?

2. 关于孔子的文言文

只有《论语》吧!【原文】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注释】(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

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

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3)犯上:犯,冒犯、干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

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

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

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

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

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注解】(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

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

3. 【10首孔子的文言文,快,快,快,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有没有关于孔子的文言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

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5. 谁知道关于孔子的古文最好简单一点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公冶长第五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贡问日:“孔文子①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②而好学, 不耻下问③,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 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读解】 古代君主、大臣、贵族死后都要依据他生平事迹给一个称号, 这就叫“谥”,所给称号也就叫谥号.关于“文”的说号,《逸周 书·谥法解》列了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学勤好问、慈惠爱民等 等多种品德,也就是说,凡是有这些品德之一的都可以谥为 “文”.那么,孔文子到底是因为哪一方面的品德而被谥为“文”的 呢?子贡由此而发出了疑问,孔子于是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其实也就是说法所说的“学勤好问”. 可见,孔子的回答是有所根据的,不是想当然的发挥. 回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八个字上来看,对一般人来说, 敏而好学似乎还比较容易做到一些,而不耻下问就非常之难 了.因为,敏而好学不外乎是聪明而勤奋罢了,这方面的典型,有 “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甚至“头悬梁,锥刺股”等等.而不 耻下问则是要向不如我们自己的人请教,这不仅仅是个好不好学 的问题,而且还牵涉到自尊心、虚荣心的问题在内. 人们的天性往往就是如此不可思议.如果自己位卑,自己能 力弱,自己孤陋寡闻,求教于位尊者、能力强者、见多识广者,那 似乎没有什么,不以为耻.一旦反过来,以位尊求教于位卑,以 能力强求教于能力弱,以博求教于寡,便立即感到脸上不光彩,耻 于开口了. 如果你是教师,如果你是在上为官者,试试看:向你的学生 讨教,向你的属下村教,不要碍口饰羞,不要哼哼哈哈——把请 教的话题用查问的口气来说. 那才叫难. 所以,尽管“不耻下问”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但要真 正实行起来,还真有一点考人呢.。

6. 孔子的文言文

那就是《论语》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卷一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

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 *** 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 *** 服;举枉错诸直, *** 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7. 【孔子和孟子写的短篇文言文或是关于他们的文言文】

【原文】 1·1 子曰(1):“学(2)而时习(3)之,不亦说(4)乎?有朋(5)自远方来,不亦乐(6)乎?人不知(7),而不愠(8),不亦君子(9)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

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1),鲜(2)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1·4 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 1·5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言,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 1·6 子曰:“弟子(1)入(2)则孝,出(3)则弟,谨(4)而信,泛(5)爱众,而亲仁(6),行有余力(7),则以学文(8)。”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 1·7 子夏(1)曰:“贤贤(2)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则不威;学则不固(3)。主忠信(4)。

无(5)友不如己者(6);过(7)则勿惮(8)改。”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文言文读与练精编颜回攫食
5. 孔子误会颜回的故事 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子中年之后,曾周游列国,聚众讲学。 颜回为了学习老师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也跟着孔子辗转千里,游学四方。一次,他们自卫赴陈,途经匡城,被匡人错认为仇人阴虎,四处围捕。 孔子师徒只好东躲西藏,才幸免于难。但是,躲藏之际,粮吃完了,钱花光了,孔子和颜回已几天几夜粒米...

诸葛孔明文言文阅读
我不平于对孔明评价的不幸,因此,写下这些文字表达个人的看法,让那些以成败论英雄的人或可作为借鉴。 5. 课外文言文阅读诸葛亮上后主表(晋)陈寿臣初奉先帝①,资仰于官 (1)本题考查断句.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句意为:如果我死的时候,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

皋鱼之悔文言文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使你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辞行回家赡养双亲的门徒有十分之三。4.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课外文言文翻译 《韩诗外传》卷九,原文“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以上的叹息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

论语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2. 需要十篇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除人教版初中有的所有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

六年级有文言文吗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 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

文言文阅读及赏析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4.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 解析:1...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
2.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上的的文言文和课外古诗文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汉末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初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文言文勤勉之道
小题1:名闻天下 文称四海 缘于心无旁骛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A.既加冠 (已经) 若既不出户(既然) B.故余虽愚(即使)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即使)C.俯身倾耳以请 (相当于“来”) 夫以孔子之圣(凭借) D.益慕圣贤之道 (更加) 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故选“B”。小题1:本题考查...

寻找十篇课外文言文,原文,翻译,中心思想((*^__^*) 三者缺一不可啊...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

中考文言文捕蛇者说对比阅读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

大悟县19384281824: 课外文言文翻译 《孔子家语》:孔子见罗雀者、、、、、、则有全身之阶随小者之憨而有危亡之败也 急求译文 -
楚肥分清: 孔子看见用网捉鸟的人,他捉到的都是雏鸟.孔子问他说:“只有大鸟捕不到,这是为什么呢?”捕鸟人说:“大鸟容易受到惊吓,所以难以捕捉到,雏鸟贪吃,所以容易捕捉到.如果小雀跟从大雀,就捕捉不到了;但是如果大雀跟从小雀,也可以捕捉到.”孔子回过头对弟子们说:“容易受到惊吓的大鸟就能远离祸害,喜欢贪食的雏鸟就容易忘记祸患,这是出自它们的本性啊,跟从不同的鸟是它们遭受祸福的原因.所以君子要谨慎选择自己跟从的人,借助年长者的谋虑来保全性命,仿效年轻人的愚蠢鲁莽,会有面临危险死亡的祸患.”

大悟县19384281824: 孔子游春 课文 文言文 -
楚肥分清: 孔子游春 【文言文】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尔志.”子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3)善,无施劳(4).”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大悟县19384281824: 孔子马逸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初中卷德宏民族出版,暑假作业急求,请大哥哥大姐姐帮帮忙啊新手积分不 -
楚肥分清: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 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解马而与之.孔子走(累了)在路上休息,马逃脱了束缚,吃了别人的庄稼,农民把马牵去了.子贡(以能言善辩著称)请求去说服那农民,什么话都说了,那农民不听他的. 有个刚刚跟随孔子学习的粗俗的人,说:“请让我去说服他.”接着对农民说:“您不是在东海种地,我不是在西海种地,我的马怎么可能会不吃你的庄稼呢?” 那农民很开心,对他说:“说话就要这样明白了当,怎么能像刚刚那个人那样!”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大悟县19384281824: 课外的《论语》十则及译文 -
楚肥分清: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

大悟县19384281824: 初二语文课外文言文 -
楚肥分清: “长物”古义谓多余的东西.“长”,去声.《世说新语·德行》:“丈人不悉(王)恭,(王)恭作人无长物.” 今义指长的物体.这是我特地在晚上查的呢!!

大悟县19384281824: 阅读三篇课外文言文,并做好读书笔记. -
楚肥分清:[答案] 孔子观于周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孔子喟...

大悟县19384281824: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①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 -
楚肥分清:[答案]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 注意内心修养的人,没有做什么官也不会因此惭愧.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

大悟县19384281824: 在()书中的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
楚肥分清: 5.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