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什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意义,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作者&投稿:溥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什么条件~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稳定,是顺利推进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一)六中全会确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现代化布局变为现实。

六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题,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突出的地位,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是我国社会处于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方略的重大举措。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它不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这些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皆源于违背科学发展观并忽视了社会建设和发展所致,导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区域发展不和谐、城乡发展不和谐等,这就内在地要求我们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强调社会建设,进而自然地、逻辑地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布局由“三位一体”提升为“四位一体”,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提出来,突出社会建设,其落脚点和载体必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并通过《决定》,标志我们党和国家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由理论层面进入到社会制度层面,以制度建设为依托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并由此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的阶段。

(二)六中全会确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发育并扩展党的先进性资源。

新一届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自身的历史方位的根本转变的深刻认识及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理性把握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执政党,巩固其执政的地位,既有赖于巩固的阶级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更主要的是要永葆自己的先进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及付诸实践,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又能够不断发育和扩展其自身的先进性。

构建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产业工人队伍缩小,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阶级成员将逐步成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尤其是我国农民队伍迅速分化,他们中有的成为农民工,有的成为智力型职业者,有的则成为集体企业管理者和农村社会管理者,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同时,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整合、协调这些新阶层的利益,化解其矛盾,调动其积极性,使之成为我们党坚实的社会基础,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对此,六中全会和《决定》已作了科学而全面的阐释,以五个方面的部署明确了当前工作的重点,主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逐步构筑稳定合理的社会结构。二是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的作用。目前,我国民间组织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广泛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逐步完善。

解决好这些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既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又发育并扩展了我们党自身的先进性,显出了中国共产党高超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水平和能力。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已在科学认识目前社会所存在的不和谐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带有规律性的解决对策,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国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基础上,克服“矛盾凸显期”的诸多弊端,实现科学发展进而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到2020年达到六中全会所明确的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和任务,使中国共产党的自身的先进性资源进一步现实化和外化,进而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

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的和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在这一系统中,要求矛盾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在统一体内相互包容,协调运作,良性转化和融合,始终使社会处在健康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既强调人与人的和谐,又要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既要注重内部各阶层、各利益团体之间的和谐,又要争取外部世界的和谐发展;既要培育微观的各个社会组织细胞的和谐发展,又要促进宏观的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既要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系统内部的和谐,又要形成各子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共同发展。

具体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与自然的和谐

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它比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为尖锐。因而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文明,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和首要任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质,是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是区分不同发展观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传统发展观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抗型的,它从人和自然的两极对立出发,在讨论自然时看不到人,在讨论人时又忽视了自然的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改变人与自然的这种对抗关系,还自然以本性,把自然纳入到发展系统中,看成是人类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通过认识、解释、反演、推论等方式,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从而使人与自然建立起一种和谐的新型关系-共生关系,“按照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要求,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

2.人与人的和谐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与社会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入社会、融入集体。

实现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反映。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从片面发展不断走向全面发展的历史。在最初的社会形态里,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和人类对自然认识的局限性,使得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无法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与和谐。即使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虽然生产力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资本主义体系内部,一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方法都是靠牺牲工人个人来实现的;一切发展生产的手段都变成统治和剥削生产者的手段,都使工人畸形发展,成为局部的人,因此,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 只有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显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基本标志,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奋斗目标。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己任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通过舆论引导、观念更新、伦理进化、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更要通过政府规范、法制约束、社会有序、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去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协调与公正,最终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3.人与社会的和谐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可以说社会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两者的发展是一个双向同步发展的统一运动过程。因此,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发展,必须做到四个适应:即个人自由与社会认同相适应;个人的利益与需要的满足和整个社会的利益和需要的现实相适应;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社会不断进步相适应;人的能力发挥与社会公平、公正相适应,从而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4.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因此,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就是重塑人、社会与自然这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创造出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以人为本的政治和谐

政治和谐就是指构成政治系统的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即我国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具体地讲就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和谐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和谐关系,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和谐关系,领导干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军队与地方的和谐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和谐关系,等等,这些关系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每一种关系内部各要素以及各种关系之间都会经常发生联系、碰撞或融合。如何正确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体人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政治局面,是构建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关键。

6.以人为本的经济和谐

经济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没有经济和谐就没有经济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就失去了必要的物质支撑。在经济系统内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必须有机衔接,顺畅循环。否则,再生产过程就不能正常进行。实现经济和谐,必须以人为本,处理好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基础设施部门与直接生产部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关系,只有把这些重大经济关系处理好了,整个经济系统才能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社会主义和谐的经济关系才能顺利形成。

7.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

文化和谐与政治和谐、经济和谐一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政治和谐和经济和谐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和谐既要受本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还要受外部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形成不同民族、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千差万别的各种各样、缤纷多彩的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的背后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做依托,既存在着依存和融合,也存在着隔阂和磨擦。这就必须在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提倡文化的多样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和谐相处,各领风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和谐的生成和发展。

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一战略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我国的改革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同时又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这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必须正确认识及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我们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脚踏实地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原则是:总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

从基本国情的角度,谈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们党所肩负的使命,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这对于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全局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论依据是什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怎么样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具体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

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
3、结合我国国情运用所学知识从三个方面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性(为 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理论和实际方面怎么构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

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联系实际谈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是什么?
西方古代就有和谐美的追求和和谐哲学理论,后来又有了经济和谐、政治和谐、社会和谐的思想。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所表达的和谐社会理想和所设计的和谐社会制度,集中体现了西方人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的这些和谐社会思想,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该做些什么呢?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

“社会主体”是指什么?
发展民主,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全体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逐步形成人人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发展民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扩大...

四方区183272549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
简殷二十:[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时重要讲话中指出,我...

四方区18327254969: 构建社会主乂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简殷二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有:要建立起人与人之 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 所、和谐相处;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 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要求.进人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 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会稳 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社会主 义才能充满活力.

四方区1832725496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
简殷二十:[答案]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以人为本贯彻始终,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四方区18327254969: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简殷二十: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很多,涉及到很多方面,法治,公平,教育问题等等都是,对此官方并没有统一进行表态,因此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某项有助于建构和谐社会的措施都可以成为基本要求. 下面是科学发展观主要要求,供楼主参考下.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四方区18327254969: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简殷二十: 关于为什么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我国对内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对外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