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难封出自什么地方 李广难封是因为汉武帝有偏见吗

作者&投稿:主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李广难封”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意思是说冯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缘施展,等到机会来时却垂垂老矣,李广军功显赫却始终没有封侯。王勃是想借此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确,李广作为西汉名将,一生战功赫赫,却始终未能封侯,令人遗憾,也令人费解。到底是李广的功劳达不到封侯的条件,还是汉武帝对李广心存偏见呢?我们先看看一代名将李广,到底立下了哪些军功?自古英雄出少年。将门之后的李广,少年时期就已声名远播。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李家世代习武,尤善骑射,李广的箭术更是出神入化。
公元前166年(汉文帝十四年),匈奴大举入侵萧关,十六岁的李广以良家子弟应征入伍抗击匈奴。李广精通骑射,一入伍就峥嵘显现、出手不凡。他射杀匈奴近百人,斩匈奴首级二十有余,被破格提拔为汉中郎。随后,担任汉文帝的亲军侍卫,又多次立功。在汉文帝狩猎时,李广与猛兽赤身肉搏,汉文帝十分赞赏李广的威猛,说:你若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也不在话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景帝时期,李广迎来最风光得意的时刻。汉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李广任骁骑都尉,在昌邑城下夺取叛军军旗,立了大功,更加名声显扬。调任上谷太守,天天与匈奴交战,匈奴人闻之色变。
匈奴每次侵犯汉朝边境时,都要绕开李广的防区。在担任上郡太守时,汉景帝的亲信宦官来边境督战,差点被匈奴人射死,李广带着一百骑追击匈奴人,射死两人,活捉一人。返回时,遭遇匈奴大部队,他命令士兵下马解鞍,以此迷惑敌人。匈奴人以为有伏击,不敢靠前。李广还一箭射死了匈奴出阵试探的白马将军,吓得匈奴人连忙退军。后来他陆续担任边郡、陵西、雁门、代郡、云中太守,因无一败绩且作战英勇、箭法精准而享有“飞将军”的盛誉。匈奴人既害怕他,又敬重他。汉武帝时期,李广英雄迟暮,虽壮心不已,但已不复当年之勇。汉武帝继位后,李广调任未央宫禁卫军都尉。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在马邑埋伏重兵,意图围歼匈奴,但匈奴大单于临近埋伏圈时生疑,火速退兵。李广当时任骁骑将军,随军参与合围,但无功而返。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汉武帝全面对匈奴作战,卫青横空出世,屡建奇功,打得匈奴“六畜不蕃息、嫁妇无颜色”。随后,霍去病又异军突起,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而恰恰在长达十年对匈奴作战的关键时期,汉武帝考虑李广年迈,未派他参与战斗,所以李广一直都是旁观者。直到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对匈奴开展漠北大决战的时候,李广多次请战,汉武帝才委派他为前将军。
主帅卫青也认为李广年迈且战法过时,让李广配合右路军作战。李广不服,率军从东路绕道,抱着必死的决心想和大单于主力决战。可是上天并未给李广这个机会,他在绕道过程中竟迷路了,等找到大部队时,卫青已经大胜而归。卫青派人询问迷路的缘由,李广羞愧万分,为免受其辱就拔刀自刎了。李广时运太差,虽有军功但终究无缘封侯。实事求是地讲,在汉景帝时期,李广就已经达到了封侯的条件。但是,他的时运太差了。吴楚七国之乱的时候,李广随太尉周亚夫平定叛乱。在七王之乱中,他立下两大奇功。一为守城之功:他作为梁王的主将,在极度危险的形势下坚守睢阳数月,几乎弹尽粮绝,叛军却久攻不下,为周亚夫组织反攻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
二为夺旗之功:在反攻叛军最重要的据点昌邑城时,他率军冲入敌阵,以一当十,竟夺得叛军主帅军旗,彻底瓦解了叛军军心,赢得了最关键的反击战。仅这两项战功,李广就完全超越了封侯的条件。但悲剧的是平叛之前,李广被调到了梁王麾下,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从名分上讲,他成了梁王的属下。如果梁王不举荐,即使李广有再大的功劳,汉景帝也不能绕过梁王给李广封侯。可问题恰恰在于,心直口快的李广把梁王得罪了。七国之乱时,汉景帝为平息叛乱,不得不倚重他的亲弟弟梁王刘武,甚至还亲口承诺过:若平息叛乱,将立梁王为太子。梁王也因此特别卖力。
平叛结束后,梁王想让李广继续留在麾下,并许诺他登基后让他当大将军。李广不仅没有答应,还劝梁王不要有非分之想。这件事让梁王很不痛快,故而在军功簿上没有推荐李广封侯。就这样,李广错过了最重要的封侯的机会。不过,当时的李广还很年轻,也没太在意,认为以后封侯的机会还很多。李广戍边时期,虽赢得飞将军称号,匈奴人谈之色变,但他并没有主持过大规模的军事战役,因此这个时期的李广是无法通过军功封侯的。到了汉武帝时期,他担任未央宫禁卫军都尉,长达八年之久。等到汉武帝发动对匈奴作战时,李广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这个时期,横空出世异军突起的卫青和霍去病太闪耀了,在他们面前,李广几乎就成了多余的人。
在参与对匈奴作战时,不但无功,还闹了很多笑话。汉武帝是否心存偏见,故意刁难李广呢?汉武帝一生尚武,对武将的偏爱远远胜过文臣。据史料统计,汉武帝在位54年,一共封侯八89人,其中将军封侯者53人,匈奴及其他少数民族降汉封侯者29人,而其他非军功封侯者只有7人。可见,汉武帝对有军功者是极为厚待的。汉武帝对李广没有偏见,更不存在故意刁难之说。汉武帝一继位,就任命李广为未央宫禁卫军都尉,皇宫大内的安全、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李广,可见汉武帝是非常重视也非常信赖李广的。可是,卫青、霍去病太优秀了,他们的新谋略、新战法、新理论确实要甩李广几条大街。
特别是在马邑之围的时候,李广错失绝佳的战机,让匈奴单于白白溜走。而漠北大决战时,李广也竟然迷路,确实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那汉武帝怎么不念及景帝时期李广的功劳,特别开恩照顾一下老同志呢?汉景帝没有给李广封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梁王没有推荐,另一方面是李广自身的问题,他长久未能封侯后,到处找人诉苦抱怨,搞得世人皆知,让汉景帝很被动。汉武帝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自然有自己高超的政治智慧。汉景帝未给李广封侯,其中的原因汉武帝是心知肚明,自然也不会得罪先皇来替李广翻案。要封侯,就要拿出真本事,军功要凭数据说话。
汉朝凭军功封侯,需要满足几个硬性的条件:一、斩杀或俘房敌方高级将领;二、率部斩敌首级过千;三、指挥重大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四、父亲立功而死,儿子承袭军功。可是在汉武帝时期,李广确实没有什么战功能拿得出手,没有一项符合条件。更何况,军功封侯是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动力,汉武帝怎么可能在大战之期去违背原则呢?总结:对李广而言,终生未能封侯,确实是一件挺遗憾的事。但对于后人来讲,不管封侯与否,都不影响李广的英雄形象。从李广的历史地位来讲,他是汉匈对战中第一个让匈奴人惧怕的对手,一扫西汉开国以来对抗匈奴的颓势,为后续汉武帝讨伐匈奴树立了信心。
有时候,遗憾也是一种美。正因为李广终生未能封侯,也让后人对他增添了很多同情和关注。再加上李广最后自刎而亡,保全了英雄的气节,更增加了悲壮的色彩,从而让后人对他更加崇敬和仰慕。


李广难封的典故出自哪里
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解释1、之:第三人称代词,它2、中:射中3、镞:金属制作的箭头。4、视:看,观察5、以为:认为6、因:就,于是7、复:再、又8...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典故?
汉景帝去世后,汉武帝即位,匈奴又来侵犯边,汉武帝又广征贤良,有人推举冯唐,可是冯唐已经九十多岁了,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再也不能出来任职。 后来,人们就用冯唐易老来形容老来难以得志。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就有这个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
李广难封的原因:一、军功不够 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标准有以下几点:1、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2、斩敌千级以上;3、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4、父亲在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而死,儿子可以获封侯。而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

为什么李广难封,什么原因造成呢?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典故,表达人们对于冯唐和李广的同情。特别是李广,在民间享有极高的赞誉,"飞将军"一称一直从唐代的王昌龄流传至今。但是李广难封其实是有原因的,或者说难封是应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七王之乱时梁王授予他将印,导致他未封侯 汉初的七国之乱使得大汉的江山...

李广难封:李广难封的主客观原因
但太史公却在一开始,就赋予这种追问以文学的面貌;而《史记》也以史学巨著的身份,宣告了“李广难封”这一文学命题的诞生。一、名将遭遇与时代悲剧的文学呈现 李广少年时便以勇猛善射成名中国,匈奴亦称其为“汉之飞将军”,本传有云:“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太史公借公孙...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军李广,难封的原因在哪里?
此后,更是发生了梁王派刺客刺杀景帝的事件,虽然得到母亲庇护,梁王得以保全性命,但景帝也逐渐疏远了梁王。这样的微妙关系之下,大臣们避之唯恐不及,李广竟然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信,除了说政治上低能,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李广难封”,就不难理解了。而系出名门,一直未建功立业的李广,并没...

为什么李广难封?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史上的李广为什么就难封了。李广的命运十分坎坷,空有一身本领,却长期不受到认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李广赞许有佳,夸他本领高强。令人遗憾的是,这位能人却无法获得认可,无法封侯拜将,这是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李广是一位充满传奇的英雄,他战功赫赫,打得匈奴不敢再...

冯唐易老什么意思
的需要,他们的“论功行赏”只不过是施展“权术”的一个虚伪口号,而“圣心好恶”才是对臣下行赏贬谪的标准.这是封建社会的一大痼疾,也是造成“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出处:《张释之冯唐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传,本篇出自《史记》卷一百二的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造成李广难封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自然不能逃脱斗争的冲击,统治阶级的尔虞我诈造成了李广悲剧性的命运“。三、自负其能 就李广自身的内部因素看来,李广难封原因出自个人,概括来说就是李广“自负其能”。表现在其领兵作战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注意谋略,治军方面也是如此;此外还表现在私受梁王印和杀霸陵尉两事上。

李广难封是自身原因吗?
飞将军李广,一直都是后世调侃的对象。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待遇配不上他的名气。作为飞将军他太有名了,但是始终没能封侯,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那么他为何不能封侯呢?01汉武帝时期,李广没打什么像样的仗。李广那可是三朝老臣,先后在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代帝王手下工作。尤其是在汉景帝时期...

蓟县18812844011: 李广难封出自何处 -
乌怖尼达: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亦名《滕王阁诗序》,骈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 赣江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作者“无路请缨”的感慨.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蓟县18812844011: “李广未封”“李广难封”这两个成语的出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啊? -
乌怖尼达:[答案] 李广未封 释 义 汉名将李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因以“李广未封”、“李广不侯”、“李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出 处 《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

蓟县1881284401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
乌怖尼达: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 嗟乎!时运不齐,鸣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注一】冯唐,西汉人,以孝闻名,文帝、景帝时得不到重用,武帝 求贤良,受人举荐,但冯唐时已九十多岁,终因年老不得 为官. 【注二】李广,汉武帝时明将,屡立战功,却未能得到封爵. 作者暗怨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蓟县18812844011: 这样一个人物最终却没能封侯,这是什么缘故呢?
乌怖尼达: 有个成语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与从弟李蔡俱事汉,蔡为人在中下,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

蓟县18812844011: 李广为何难封 -
乌怖尼达: 李广为何难封侯 就是这位人称“飞将军”的名将,终其一生竟然没有得到封侯,引来民间无数惆怅,“李广不封侯,古往今未同一哭”,“自叹马卿常带痪,还嗟李广不封侯”. 要说起来,汉代的封爵制度还是基本能体现论功行赏公平竞争原则...

蓟县18812844011: 苏轼经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故事简介 -
乌怖尼达: 1.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出自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 “冯唐易老”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冯唐列传》.冯唐,西汉人,祖籍赵国,后移居安陵.因行孝出名,年老时...

蓟县18812844011: “李广难封”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乌怖尼达: 李广一生经历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是西汉 的名将.汉文帝时,李广担任皇帝的侍从武官,保护 文帝的安全.每次出行时,他都奋勇当先,和猛兽搏斗,为文帝扫除...

蓟县18812844011: 东方典故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该典故从何而来?
乌怖尼达: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语出王勃的《秋曰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遭遇放逐,途中他在即兴题写《滕王阁序》时感慨自己:“时...

蓟县18812844011: 西汉名将李广为何难封侯 李广下场是怎么死的 -
乌怖尼达: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李广难封侯的原因: 一说为“杀已降”.李广在世的时候,就对他自己没能封侯疑惑不懈,曾请教一位操望气之业(相面)的王朔.王朔针对李广自悔...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