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道教的发展是不是因为"老子"姓"李",而唐朝又是李氏天下?

作者&投稿:仉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世界各国有近1亿人姓“李”,李姓文化有什么历史?~

据调查显示:在世界各国有近1亿人姓“李”(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他们声称,他们的始祖发源于甘肃,甘肃陇西县有他们的祖祠。

在陇西县城中有一座雄伟的威远楼,与它遥遥相望的是陇中闻名的文峰塔。威远楼南有仁寿山,北有李家龙宫。陇西在唐代时,系陕甘首府,甘肃省省会前身。李姓望亭,天下李姓之人皆称出自陇郡,并留有“天下李姓尽望陇”的名句。
李姓源出嬴姓,商王朝以前世代为官“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狱官长),并以官名姓“理”。商纣王时期,理氏皋陶不为纣王所容而遭杀害。其妻儿则亡命天涯,后来在荒芜的地带逃过追杀,并因摘食野果,得以保全母子性命,故以果树而姓李。

皋陶之子便是李姓始祖。之后,李氏家族默默无闻,居住山涧。直到春秋时期的道家始祖李耳出任朝廷命官之后,李氏一族才出现仕途。李耳后人李崇仕守陇西,被朝廷封为南郑公,成了李姓陇西户始祖。隋朝后期,出生在陇西古城纪(天水秦皇安)、镇守太原郡的李渊父子统率十万陇军一统天下建立唐朝以后,“李”姓便达到了鼎盛。
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为李姓,诏令天下李姓以陇西为“郡望”,并在陇西修建李氏龙宫,占地2000平方米,分建南极官、北极官,三年一大祭;对臣民广赐李姓,致使许多家族附姓、改姓,天下人皆以李姓为荣,从而出现了多民族的融合,以及李姓的繁荣和壮大。从此,天下李姓之人以陇西为故里。
世代居住陇西县的李恭德说,在陇西县城内如果修建房屋,挖地三尺尽是残碎的瓦当、瓷器、旧木片,李家龙宫占现在县城的2/3,只可惜现在再难见往日的雄伟了。

唐王朝鼎盛时期,在朝廷担任过宰相的赵郡房李姓人有13人,陇西郡房李姓人有10人,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为中国小说创作奠定基础的李朝威、李公佐、李复言等人都是陇西房人。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中国历史上有60余名李姓者称帝为皇,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12个政权。

李耳(老聃)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宗教。

  唐代道士在宫廷中的活动,贯穿着整个李唐王朝的始终。唐初,他们竭力宣传李唐王朝与老子的亲属关系,奠定了道士们在宫廷中活动的基础。中唐,他们利用皇室的支持,把道教的影响由宫廷扩展到民间,在“开元盛世”中掀起了一股狂热的崇奉道教的风气。晚唐,一些道士在皇室的允诺下,取得了一次“兴道灭佛”的胜利。

  隋末,道士王远知假托奉老君之旨,向李渊“密传符命”,还预告李世民将成为“太平天子”,李渊闻之大喜,授王远知朝散大夫,赐紫丝霞帔和缕金道冠,后李世民又追加其为光禄大夫,赐于茅山建太平观,度侍者21人。道士薛颐在武德初年就跑到秦王府中,密谓李世民“德星守秦分,王当有天下’道士歧晖,则在李渊起兵时吹捧他是“真君来也”,派遣了80名小道士迎接他,并为他设醮祈福,祝他克定长安。后来,李渊、李世民果然平定天下,他们不仅对道教格外青睐,而且虔信太上老君与自己同姓李,定会念及同宗之谊而对李氏天下格外垂怜。

  另据文献记载,武德三年(620年)。五月,有一个名叫吉善行的人在羊角山见到一位骑着朱鬛白马的白髯老叟。老叟告诉他,你去转告唐天子,我是他的祖先,今年平定贼乱后,子子孙孙可以千年为天子,吉善行便转告了李渊。李渊听后便在羊角山为老叟立了庙。这老臾不消说便是太上老君了。自命为太上老君后裔,奉天命而坐天下的李渊和李世民等由此而大肆提高道教的地位。武德八年(625年)唐高祖李渊下诏宣布三教中道教列第一,儒教列第二,佛教排第三,道教的地位有如青云直上。贞观十一年(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再次宣布尊奉道教。从这时直至唐玄宗李隆基时代,除武则天时代外,道教一直是春风得意,大受青睐。

  在那个时代,道教充斥大都小邑,名山幽谷之中道观几乎无处不在。东都洛阳的玄元皇帝庙,一派“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的宏大气势。长安的太清宫设置了两丈多高的白玉老君像,旁边又以白玉雕了玄宗侍卫这一老祖宗,更显出雍容肃穆。著名的天台山桐柏观,则是“连山峨峨,四野皆碧,茂树郁郁,四时并清……双峰如阙,中天豁开,长涧南泻,诸泉合漱,一道瀑布,百丈悬流”其他如华山、王屋山、青城山、仙都山、泰山各处也都遍布着道教的宫观,就连僻远的深山野谷,也有着道教的踪迹。道教赢得了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信仰。

  先看看皇帝对道教的热情。唐太宗李世民在道士王远知预告他将成为“太平天子”后,便投在道教门下。据说他还曾受过三洞法箓。他“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结果服用了一位名叫那罗迩娑婆的天竺方士所合的延年之药,中毒身亡。唐高宗对道教更是亦步亦趋,“令广征诸方道士,合炼黄白”,又请道士刘道合“合还丹”。据说一个叫叶法善的道士“少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唐高宗就将他召到京师景龙观,“恩宠莫与为比”。唐睿宗则请太清观道士杨太希为自己烧香供养,祈神保佑。唐玄宗对道教的热情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把卢鸿一、王希夷、李含光、马承祯、张果等当时最著名的道士请到长安来,加官封号,百般宠信。他不仅自己煮炼丹药,登坛受箓,还要大臣百官统统去太清宫太微宫听讲老庄。他不仅把太上老君敬奉为祖宗,百般尊崇,把道士当作亲戚,划归宗正寺,有罪也不依常法处置,只由道教戒格处分甚至还要把玉真公主嫁给道士张果。

  士大夫对宣扬长生不死的道教的向往也丝毫不比皇帝差。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常叹息自己“在流俗而嗜烟霞,恨林泉不比德而稽阮不同时”,并说“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常学仙经,博涉道记”,因此时常游道观,交接道士。四杰中的另一位卢照邻,则“学道于东龙门精舍”,他反复煮炼丹砂,多次服食方药。就连文学史上的革新人物陈子昂,也是一位道教信徒。而田园诗人孟浩然在他的作品中也表达了这一思想,在《宿桐柏观》中表示“愿言解缨绂,从此去烦恼”,“纷吾远游意,学彼长生道”;在《游精思观题山房》中还自认为“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诗人李颀则与道士张果往来,真相信张果已凡千岁,并试着自己炼丹服食。在士大夫中受道教影响最深的要数李白了。他“五岁诵《六甲》”,“十五游神仙”,成年后与东岩子、元丹丘等道士为友。他们曾在著名道士胡紫阳那里听他“高谈混元”。后来李白果真登坛受箓,正式成为道教中人。

  唐代道教在民间的流传也是相当普及的。这一方面是有上层统治者大力提倡;另一方面民间本来就有浓厚的迷信氛围。《太平广纪》卷303《纪闻》说,吴俗畏鬼,每个州县都有城隍,据《道门定制》卷2载,这个城隍本是管给死魂灵发“路引”的,但唐代有了水灾,有了虫灾也请城隍消灾解厄。据统计,盛唐时,道教有1687座宫观,并有数以万计的道士。他们的存在无疑影响着百姓对道教的信仰。道教中的鬼神崇拜、斋醮、祈禳之类与民间固有的迷信和巫术一拍即合。其中首先是斋醮,即祈雨、捉鬼、消灾、解厄、超度亡灵的仪式。《全唐文》里收录斋词26篇,醮词138篇,青词、叹道文、忏文也有数十篇。其名目小到修宅子、过生日,以及死了女儿,升了官职,大到祈雨有验、消灾免祸,都要修斋设醮。甚至有鹤鸣叫、有枯树复生,也要斋醮祈禳。其次是炼丹术。唐代炼丹事业之盛,是后世所无法比拟的。人们对炼丹的方法格外青睐,总想长生不死,身轻飞升,神仙羽化,想吃一丸九转还丹后,便一劳永逸,永远解决问题。因而,炼丹的人多得不计其数。唐高宗时,仅皇宫中炼丹的道士就有百余人。炼丹的书也层出不穷。《道藏》里收录了许多唐代炼丹的著作。这一时期的炼丹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道士们对丹砂的产源、产状及品位有了更明细的分辨,对不同产地的汞矿石的含汞量作了精确的测定,金属汞的提炼方法有了改进,对炼丹鼎炉的火候变化也有了深入的描述和分析,对砷白铜的制作(即点铜成银)与保持其稳定性方面也有了更深的研究。民间道教盛行的第三个表现是幻术风行。道士除作鬼弄神、步罡踏斗、念咒画符之外,还风行施幻术。像隋唐之际的王远知,被隋炀帝请到扬州,他预感到隋王朝大势已去,玩了花招“斯须而须发变白,晋王(炀帝)惧而遣之,少烦又复其旧盛唐道士殷文祥能使优伶,“共起狂舞,花钿委地,相次悲啼,粉黛交下”,还能“酌水为酒,削木为脯,使人退行,止船即住,呼鸟自随,唾鱼即活”。被后世传说为张果老的道士张果,善于胎息,还能装死。“绝色如死,良久渐苏”,并能把喝下的酒从头顶上冒出来,冒出来的酒把冠冲掉在地,冠落地又变成一个杯子,刚好把酒接住;他还能把自己的牙齿打落后,抹上药又接上,反而变得更加粲然洁白。据《云笈七签》卷113记载,他在唐玄宗面前“累试仙术,不可穷纪”,因而逗得“明皇及嫔御皆惊笑”,以为他是一位活神仙,可见道教盛行于当时之社会。

是,并且高祖太宗都信道

是的,唐李借用老子之名
自称老子之后,来抬高自己和维护自己的统治
所以就推崇道教~

唐朝时期,佛教比较盛行吧。

老子是周朝洛阳人,李渊那个废物皇帝是陇西郡人,不是一起的!!

老子不是叫“老聃”的吗??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走向成熟化、定型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一批著名道教领袖人物。他们从神学理论、组织制度以及宗教实践活动各方面对初期道教进行了改造,使道教得以完成从追求救世致太平到追求不死成仙的重大历史转折,使它能够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御用工具。发展 魏晋时期,道...

道教起源的书籍节目
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帝王贵族统治者的支持,跻身社会上层,这是它的第一个发展时期。唐朝皇族与老子攀亲,自称李耳之后裔,政治上给予扶持,大力推行道教,这是第二个发展时期。北宋真宗开始,用道教麻痹人民陶醉自己,借以掩盖北方强邻压境造成的耻辱,这是道教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明代中期,帝王迷信道教,妄图成仙,道教受到重视,...

道教的创立与演绎有哪几个时期?
1、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2、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历史上哪些朝代曾以道教为国教?
道教自东汉末年正式创立以来,虽未单独成为中国的国教,但在南北朝时期,通过陆修静、陶弘景、葛洪等人的努力和改革,逐渐与佛教并列,成为国教之一。唐朝时期,道教发展至昌盛。唐太宗为寻找德高望重的祖先,册封老子(李耳)为道教教主,尊称为太上老君,确立道教为国教,地位在佛教之上。北宋时期,宋太祖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道教的传播和分化期对吗
是的。魏晋南北朝(220一589)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这一时期,道.教经过分化与改.革,使道.教从早期道.教那种比较原始的状态发展为有相对完整的经典、教.义、戒.律、科.仪和教.会组织的成熟宗.教,并由早期民间宗.教团体逐渐转变为官.方承认的正统宗.教...

宋代道教发生了什么重大转折?
宋代是道教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如果说北宋的道教基本上沿袭了隋唐以来的旧传统,那末,南宋以来,以道法为主体的旧道教日趋衰落,而以炼养、内丹为主的新道派相继产生,对金元明以后的道教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由于五代时期社会战乱,一些不愿仕宦的儒生和失意的官僚们往往以黄老思想作为安身立命的思想...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于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系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

中国道教史宋朝道教的发展
然而,北魏初期,佛教与道教并存发展,但佛教僧侣与官府的联系及对政令统一的潜在威胁导致太武帝在公元444年下令灭佛。这一事件在崔浩失势后终止,寇谦之去世后,新天师道团逐渐衰落。楼观道在关中地区兴起,以终南山下的楼观为中心,受到南方上清派影响,尤其在北魏孝文帝时期,梁谌、王嘉等道士推动了楼观派...

中国道教史东晋南朝的变革与发展
在中国道教史上,东晋南朝时期见证了道教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这个阶段,道教经历了从原始五斗米道向成熟宗教的转变,从民间道团上升为官方认可的正统信仰,南方尤其成为道教革新的重要舞台。东晋以来,佛教与道教并立,道教急需新的经典以传播其教义。佛教可以从印度获取经文,而道教则需改编前代文献和参考佛教...

道教的发展史,大家简述一下?
中国道教史可以分为五个阶段:早期道教(从道教的起源(从上古至东汉顺帝时,即公元一四二年以前);东汉顺帝时至东汉末,即公元一四二年至二二零年);道教的发展和改革(从三国初至五代末,即公元二二零年至九六零年);道教的分宗分派(从宋初至元末,即公元九六零年至一三六八年);明、清...

满城县19238124614: 唐朝为什么极为推崇道教 -
锺放百路: 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发达.唐朝王室自称为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唐玄宗尤其崇信道教,加封老子尊号为大圣祖玄元皇帝,以《道德经》为科举考试科目.道士女冠隶属宗正寺管理,有名的道士受...

满城县19238124614: 道教在中国是否有过鼎盛时期? -
锺放百路: 唐代,由于统治阶层的尊崇,这个时期道教极为兴盛.闽北道教与全国一样得到迅速发展.唐开国不久,长安三位姓孔、叶、李三女子仰慕名山,来到武夷山桃源洞.她们信奉太上老君,诵经参道,遁迹山林,武夷道教从此开始传播.唐贞观十五年(641年),有钱郁霄、刘永志、李氏三女子到建阳西北的白塔山修炼,后人号其为三皇元君,并建龙济道院祀之,建阳还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在考亭建造万寿宫,在水吉建东山观,在水南建宝山庵,在徐市建黄阳庵等10余座.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灭佛兴道,在此时期道教大盛,邵武道教宫观已增至近百座,较有名的有紫霄观、玉隆宫、丹台道院等.延平、顺昌、光泽等地的宫观建造年代也均始于唐.

满城县19238124614: 唐朝()在位时,道教发展极盛
锺放百路: 唐太宗,追认老子为祖先,定道家思想为官方思想. 唐玄宗,谥号都是玄宗,当时家家一本.

满城县19238124614: 佛教与道教在唐朝是哪个更加兴盛 -
锺放百路: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唐朝以道教为国教,王公贵族皆以道士为荣,并以《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经典开科取士.唐朝初年玄奘在翻译佛教经典时期为了符合当时唐朝国情,大量吸收道教术语,佛教经典的大量翻译以及中国僧人自身思想体系的逐渐成熟使得中国佛教在此时期得到了稳固的发展,中国佛教的各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时期形成或成熟.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唐武宗时对佛教采取高压政策,史称会昌灭佛,使得除禅宗等少数宗派外,其他佛教派别从此一蹶不振.

满城县19238124614: 魏晋隋唐时期,为什么佛教、道教盛行且挑战儒家思想 -
锺放百路: 简单的就是: 1、玄学的兴起:当时人们的思想趋于玄学(因为读书人没有办法当官)出现了对社会的不满; 2、当时的儒家理论比较滞后:因为那时没有什么儒学的大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 3、当时统治者的推动:因为佛教和道教宣传忍耐,下辈子就可以富贵,适合统治者的思想要求,得到很大的发展

满城县19238124614: 唐朝的道教门派有那些? -
锺放百路: 道教在唐朝发展的基本情况道教在南北朝的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等人的改造下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备的成型宗教,而随着南齐道士顾欢的《夷夏论》的出台,更标志着佛道之间的斗争进入白热化.因...

满城县19238124614: 道教在那个时代发展达到鼎盛 -
锺放百路: 顶盛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是代表! 不解释! 到了唐宋,唐高祖李渊认老子李耳为祖先,宋真宗、宋徽宗也极其崇信道教,宋徽宗更自号“教主道君皇帝”,道教因而备受尊崇,成为国教.此时出现了茅山、阁皂等派别,天师道也重新兴起.自汉晋以来一直隐而不显的道教丹鼎一派,由于汉钟离、吕洞宾等人的大力倡导,内丹之学始露于世.在理论方面,陈抟、张伯端等人阐述的内丹学说极为盛行.

满城县19238124614: 有些时候古代统治者为什么支持道教发展 -
锺放百路: 和所有宗教一样,道教是从精神上给信徒慰藉,统治者支持道教的原因便是能从精神和心理上更好的统治…而道教主张人清心寡欲,人的欲望少了自然少了事端,也便于统治者的统治.还有极少数统治者为途道教所传的长生不老之术…这个答题就不要写了

满城县19238124614: 促使道教形成的时代因素有哪些 -
锺放百路: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并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 最早可追溯于原始时期的崇拜自然与鬼神,从最早的人神沟通的占卜等多种方术,原始宗教逐渐演变成殷周时期的祭祀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宗教经历了显著的理性化演变,与社会文化知识的分化.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为“显学”且当时的阴阳家、神仙家兴起,在历史有所的影响. 至汉代社会因为战乱与汉朝崩溃导致对宗教产生急迫的需求,于是原本儒学逐渐宗教化,此时也于传入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综合传统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阴阳术数终于与汉代所崇尚黄老的思潮逐渐融合;道教教派也于此时形成. 道教的历史一般分为汉魏两晋的起源时期、唐宋的兴盛、元明期间全真教的出现和清以后衰落四个时期.

满城县19238124614: 唐朝的佛与道的地位怎样? -
锺放百路: 唐朝的佛道的地位是交替变化的, 由于宗教与封建统治的矛盾的加深,主要表现在赋税 土地上.由于当时的人类的一是水平有限和封建统治的历史局限性,就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加之与宗教之上.当时在宗教势力及宗教学说对立的佛道两教就成了封建政权控制下辰人民和限制宗教势力壮大的绝好工具.所以佛道的地位并不好确定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