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为什么韩信的评价并不高?

作者&投稿:彘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韩信,身为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同时也是汉初三杰之一,在军事方面,韩信的确是有着过人的能力,如果没有韩信,刘邦统一天下的愿望就太难实现了。然而,在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时候,同为汉初三杰的萧何和张良都被列入世家,但是韩信却只能入列传,这是为何?为何在司马迁的眼中,韩信的地位和评价都不怎么样呢?
史记有五个体例:本纪、书、表、世家、列传。除了书是记录制度方面的之外,剩下的四个体例都是以人物为中心。本纪主要记录的是宰治天下者,世家是功臣或者诸侯,列传是传奇人物。虽然大体上是这么个标准,但是也有例外,这种例外也隐含着司马迁对他笔下人物的褒贬。
1.萧何完全有资格列入世家。史记之中的萧何不是萧丞相世家,而是萧相国世家,说明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后,萧何的朝廷之中的位极人臣。而且萧何也是本身汉朝功劳最大的功臣。萧何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是他的家族之中的十几口人都跟着刘邦出生入死。
刘邦的每一次失败都是萧何在关中向前线输送兵卒和粮草,才能保证刘邦在元气大伤的情况下一次又一次的满血复活。陈豨谋反,位于长安的韩信想要和陈豨里应外合,吕后听从萧何的计谋才除去韩信,再一次稳定住了大汉的江山。
他的眼光非常有远见,他为刘邦举荐了韩信,才有了后来的大汉;入关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抢夺珠宝,唯独萧何收集秦留下来的典章制度以及天下地图,有了这些,刘邦才不至于像项羽一样疲于奔命。凡此种种功绩,列入世家绰绰有余。
2.张良是韩国的贵族,而且几次解救刘邦于危难之中。刘邦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他手下人几乎都遭受过他的辱骂,唯独张良是一个例外。刘邦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几乎都是第一个想到张良,然后非常恭敬的对张良说:为之奈何?(该怎么办啊),张良每次都能让刘邦从危难之中摆脱出来。因为出身富贵之家的缘故,张良这个人对金钱和财富都不是很在意。
刘邦封给他的地,他不接受,送给他的珠宝,他全部都赠与别人。他仅仅接受了留侯的称呼。因为戚夫人的缘故,刘邦三番五次想要废除刘盈而立赵王如意为太子,最终张良暗中运作,才让刘盈地位得以保留。帝王家和普通家庭不一样,太子的废立直接关乎到国家的命运,但是汉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实在是禁不起折腾了。张良的功绩列入世家也是绰绰有余。
3.韩信为汉打下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创立了不世之功业,按照常理因该是楚王信世家或者淮阴侯世家,但是他的传记是淮阴侯列传。公平吗?或许不公平,但是把他降为列传隐含着一种批评。
韩信的出身贫寒,却是一个贵族。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忍让,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显露自己的才华,所以宁愿受胯下之辱,却能在死刑的时候临危不惧,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勇气。他为了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在自己实力最为强大的时候都没有选择背叛汉,但是天下太平了,他却想着造反。
他所做的一切都违背了常理,自立为齐王的时候,蒯通苦口婆心的劝他逐鹿天下,他总是回绝,说明他四军事天才,但是对于时局的把握是那样的不敏感。最后因为反叛,落的三族尽灭。他一次又一次的错过机会,虽然留下了名字,但是不能成为智者,于是司马迁将他降为列传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通过三个人的对比,我们明显可以感受到三个人性格的不同。萧何是一个圆滑的人,很精明,对于大局的判断很有眼光;张良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知道怎么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帮助刘邦,知道怎么样功成名退;韩信是一个骄傲的人物,他有才华与天赋,却不能够在时局之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一再延误了机会,以至于年纪轻轻就断送了性命。


为什么韩非子不叫韩子?
在唐朝以前,韩非是被尊称为“韩子”的。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便称韩非为“韩子”(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但是到了唐朝中期,出现了一位同样姓韩的文化巨人,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由于韩愈在文化上的巨大影响和突出...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司马迁为什么把老子和韩非放在一起写
2、拓展:《老子韩非列传》出自《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作者司马迁。这是一篇关于先秦道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申子(申不害)和韩非子四人的合传。因限于篇幅,司马迁无法详细论述道家的各个流派,故而只能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老、庄、申、韩为其立传。司马迁以老子“深远”,说其...

《史记》中,汉初刘邦封侯时有一个楚王韩信,又有一个韩王信,难道有两...
的确有两个韩信。楚王韩信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背水一战的那个韩信。韩王信不是姓韩名王信,而是也叫韩信,与背水一战的那个韩信重名而已,两个人没什么亲戚关系。“韩王信”这种叫法是后代史学家起的称呼,是为了和楚王韩信区别开。另外,“韩”是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国姓,韩国的君主都姓韩。但楚王...

史记中已有《韩信卢琯列传》,为什么又
你好,韩信的传记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淮阴侯列传》,一个是紧邻其后的《韩信卢绾列传》,淮阴侯列传记述的是韩信胯下之辱、登坛拜将、平定燕齐的事,也就是他征战的功绩,但他毕竟后来因谋反的罪名被杀,所以称淮阴侯,记在列传里。韩信卢绾列传记述的是韩信被从封王到降爵位,再到被杀的事,...

《史记》中战国韩大臣南公揭去世为什么还要记录一下?他有什么重要的事件...
因为樗里疾是相当重要的人物,他是在南公揭去世后担任韩相的,因此南公揭去世要记录一下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国为什么被称为“三晋”之国?
东边的齐国、西边的秦国、南边的楚国、北边的燕国,还有中间的三晋。我们一般情况下会把赵韩魏三国并称为三晋,尤其在战国初期三个国家经常被合称为三晋。《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也经常将赵韩魏三个国家合称为三晋。那么为什么习惯上将赵韩魏三个国家合称为三晋呢?赵韩魏三国本来都...

战国七雄韩国最弱,为什么有“劲韩”之称呢?
《史记》记载,“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许多人以为,三晋之兵中,步兵最强大的是魏武卒,骑兵最强大的是赵胡骑,这固然没有错。但是从整体素质而言,韩国士兵的战斗力才是最强大的。秦国当初为什么要先灭韩国?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是谋夺韩国强大的军功系统必定...

韩国人为什么要姓韩
史记中也有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之地。[7]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部的东夷部落也陆续迁入朝鲜半岛。《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朝鲜”一词在朝鲜的史书《三国遗事》被用来称呼“古朝鲜”(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 从周朝至汉朝的中国史书,“朝鲜...

姓氏韩的由来?
一、源自姬姓 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韩侯至平王时失国,凡二十四世,而灭于秦后有,韩氏、何氏、横氏、侠人、罂氏、言氏、贾氏、褐氏、李氏、吕氏、韩侯氏、无忌氏、公族氏、韩褐氏、韩藉氏、韩婴氏、韩信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二、...

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三国的实力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
因此在申不害还在的时候,体现的是一片欣欣向荣,可是当申不害去世之后,韩国整体的发展就彻底的影响了;实际上,韩国自身是一个非常忠义刚正不阿的国家,历史上十分着名的赵氏孤儿事情便是韩国满足的,而“计全赵孤”也被当作是韩国大品行,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都将这一事件说成是韩国的阴德,由此可见韩国那时...

深州市18787146163: 司马迁为什么把韩信放在"列传"而不是"世家"里面???
艾秒盐酸: 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已经是个阉人,对于汉朝的憎恨是显而易见对于项羽这么一个纯粹志大才疏,生性残暴的的武夫也能给一个本纪,还替他大吹什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所谓英雄气概对于屡次不肯与项羽正面作战的韩信,是不可能给出很高的评价的

深州市18787146163: 淮阴侯列传中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艾秒盐酸: 总体上是赞扬的态度 忍辱负重等等好的形容,也有指出他面对上面的Boss表现出的软弱的意思,但是都被弱化了.

深州市18787146163: 史记里韩信既有智慧又英勇,可是为什么他却甘心听从刘邦的指挥? -
艾秒盐酸: 刘邦谓张良、萧何、韩信为“汉初三杰”,其中韩信又有“兵仙”之誉.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刘邦若少了韩信,项刘之争或许还要继续. 刘邦当亭长时,韩信正处在衣食无着的窘境中,正到处蹭饭.亭长是多大的官儿?我查了半天资料没有结...

深州市18787146163: 同学或大家对史记中淮阴候韩信的看法和感想 -
艾秒盐酸:[答案] 同学可不是“大家”,小家也. 点评: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

深州市18787146163: 历史任务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
艾秒盐酸: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韩信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在最不可能反叛的时候却涉嫌谋反,有勇有谋的韩信不会出此昏招,但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步步紧逼,无路可退,才出此下策.韩信到底是否谋反,为何而反,至今还有争论,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民族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他的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深州市18787146163: 韩信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艾秒盐酸: 韩信之死的原因:功高震主.根本原因:封建社会家天下的本质.韩信最后被吕后处死的罪名是联合陈豨叛乱.实际上韩信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根本不会叛乱,即使被刘邦...

深州市18787146163: 史记中韩信的性格 -
艾秒盐酸: (韩信)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最高封为“王”,先是齐王,后为楚王,按《史记》的体例,诸侯用世家,...

深州市18787146163: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 -
艾秒盐酸: 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 “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

深州市18787146163: 《史记》中的韩信是个什么样的人 -
艾秒盐酸: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於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这就是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

深州市18787146163: 分析史记中的悲剧人物 -
艾秒盐酸: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冯唐空有一身才华,却终身不得大用. 李广:“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韩信,一身战功,功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