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

作者&投稿:释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天安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修建,1958年4月22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总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
北京城市高度的演变

北京自辽成为陪都以来,历经金、元、明、清,是五朝的封建都城。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千年的时光雕琢,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市的人口、城市的构筑物以及城市面积的变迁,成为城市发展的脉络。本文只对城市构筑物的高度演变做一些探索,以管窥北京的发展。

皇城的天际线

由于年代久远,辽南京的城市规模、皇城状况和宫殿的情况只能从历史文献和零散残存的痕迹中得以了解。目前只知道其基本上保持唐幽州城的规模,皇城位于城市的西南隅。主要的殿宇有元和殿,是辽帝举行大典、接受百官朝贺、延试的地方,是当时最高大的建筑之一,此外还有清凉殿、嘉宁殿、昭庆殿等建筑。

今贞元元年(1153)北京成为金的中都,皇城建于城的中部,占据了城市的最显赫位置,是皇权至上思想在北京城市布局上得到第一次体现和充分表达。宫城设4门,正门是应天门,楼高8丈,四角皆垛楼,屋顶铺琉璃瓦,应天门再往南是皇城的正门宣阳门,“上有重楼,制度宏大。”

蒙古骑兵攻克金中都后,金朝的皇宫被焚为灰烬,一代宫阙成为一片废墟。40年后的中统元年(1620年),忽必烈来到北京开始营建大都,是北京历史上第一次按照《考工记》建造全新的城市,最主要的建筑群是宫城、隆福宫和兴圣宫。宫城内最主要的大殿是大明殿,坐落在全城的中轴线上,殿基高10尺,殿高90尺,三级台阶,是整个宫城内最高大雄伟的建筑。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一改元代用土夯城的方法,采用砖石建造城墙、城楼,内城城墙高三丈五尺五寸,合11.36米,雉堞高五尺八寸,合1.86米,通高13.22米,,北边的城墙略高,达四丈余,通高在15米左右;外城城墙高二丈,合6.4米,雉堞高四尺,合1.28米,通高7.68米。内城设9门,外城设7门。其中最高的城楼当属正阳门城楼。

而与这些建筑相衬托的是北京内外城的普通住宅,对建筑的式样、规制在明代以前就有严格的规定,清明时期,对公王府第城高、基高、房屋的装饰都做了严格的限制,除了较普通民房略显高大外,与皇家建筑相比仍低矮许多,是绝对不允许逾制的。清顺治四年(1647),郑王府因“王殿台基逾制”,被罚银两千两。普通四和院、大杂院,几乎没有超过5米的,而且只能建硬山和卷棚的房顶。也正是因为这些房子的低,才对皇家建筑的高大了很好的衬托。

旧北京城内有两个制高点,即北海琼华岛和景山。琼华岛在今北海公园太液池中,面积6.5公顷,山高32..8米,周长1913米。乾隆手书“琼岛春阴”石碑,为“燕山八景”之一。 景山高45.7米(现为42.6米),据记载,山上的5个亭子都曾有佛立于其中。明清时期城南最高的建筑当属天坛内通高37.2米的祁年殿。这座大殿坐落在面积达5900多平方米的圆形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分3层,高5.2米。

从以上这些构筑物来看,之所以高大,大多是与维护皇权的地位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氛围中,制造了皇帝的特殊地位。

从辽到清,北京城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高大建筑,现在看来当属钟楼和鼓楼。钟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距鼓楼正北约100米,楼体高为33米,通高47.9米,报时铜钟高悬与楼上。北京建钟楼,始于元至元九年(1272)。明永乐十八年(1240)在现基址上重建钟楼,但不久即遭火焚毁,清乾隆十年(1745)重修建这座钟楼,将整座建筑全部改为砖石结构,以后又曾多次进行修缮,明清时代每天晨暮都要撞击悬挂在钟楼之上的大铜钟,向全城报时。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上、鼓楼东大街与地安门外大街交会处,与钟楼一起成为元、明、清时北京全城报时中心。“暮鼓晨钟”使全城有序可循。鼓楼通高46.7米,内有登楼石阶梯,攀登69级石阶梯方到达二楼。第三层是暗层。整座建筑坐落在高约4米的砖石台基上。更鼓,为报时器具,置于鼓楼二层上,原有25面,其中大鼓1面、小鼓24面(以代表1年24个节气)。现仅存大鼓一面,面直径约1.5米,是整张牛皮制成,但鼓面已是刀痕累累,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日本军队所为。

位于北京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的古观象台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明清两代封建王朝和北洋政府时期,曾连续在这里从事天文和气象观测约500年。台高约15米,台顶平面高出城墙约3米,是当时整个国家最重要的观象台。

画外音

古代的北京城是精心规划和建设的。在北京城中,民居是灰色的平方,恰反衬出皇家建筑的高大宏伟,这也是古都北京建筑布局的特点。

在分部和认识古都北京的建筑高度中,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制高点的分布特点突出,创造出“平缓开阔、对称有致、节律有序、轮廓丰富”的空间格局。“平缓开阔”指的是在旧城的中心——紫禁城四望是无比开阔的天际。“对称有致”指的是最高的最重要的构筑物被城市的南北中轴线所贯穿,其他构筑物如牌楼、城门等对称分布于轴线两侧,低矮的民居衬托高大的宫殿城阙,构成完整的城市格局。“节律有序”是指这些高点的分布非常有规律,内城城门高于外城城门,箭楼均比对应的城楼略低,住宅、商店与牌楼也有不同的高度,分别大致为5米、10米、12至13米,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论廊丰富”是指无论是宫殿、宇宙,还是城楼、牌楼等建筑形态构成北京丰富的城市景观。这无疑对我们保护北京古都风貌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被改变的城市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清末民初,北京由封建都市向近代城市过度。皇权不再至上,达官显贵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方法通过各种建筑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地位和喜好;外国列强在华势力越来越大,西方的建筑形式、方法、技术、材料,随着封闭的打破传入北京。

清末,外国强烈在几个不平等条约的作用下,纷纷在北京的内城 ,甚至城市的中心区域内,建造使馆、银行等办公机构以及为其服务的饭店等其他设施。《辛丑条约》签定以后,外国列强大兴土木,新建了大量建筑,一改过去的传统形式,多以二层、三层的楼房为主,其主要代表就是东交民巷地区。使这一区域内的建筑高度发生了起伏,衬托出的是西洋砖石建筑的坚固和持久。

这些洋式建筑出现在这一区域,一改过去的平方四合院形式,整体增加了这个区域内的高度,但并没有使城市发生倾斜,只不过在北京城市内出现了与北部呈长方形威严肃穆的紫禁城建筑群不同风格的建筑群体,即呈狭长的具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在那段时间里,尽管东交民巷的建筑群已成规摸,但与紫紧城相比,仍显微不足道,但北京饭店的兴建却不同凡响。当时整个东西长安街周围都是灰色平方,用以作为紫禁城的陪衬,而距天安门不足5公里的北京饭店的建设,就其形式和规模而言确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北京饭店于1903年在今北京饭店东楼原址开始兴建5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到1907年建成。1917年在西侧又建今北京饭店的中楼,由法国人设计,地下1层,地上7层,整个楼的高度达36米,超过了天安门(33.7米)的高度。这个建筑的出现,在北京城市建设历史上无论是建筑结构、建筑使用、建筑方式、建筑形式都是空前的,在建设高度上已经可以与北京 的传统建筑相抗衡。给北京城市的布局带来一定的影响,在北京城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因此,北京饭店中楼的出现在北京城市高度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清末年初在北京城内,砖混结构的房屋开始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虎房路北的新世界商场。民国初年。京都市政公所计划开辟新市区,民国三年(1914)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建造了新世界商场,共四层,在正面另有三层尖塔,通体高度达20多米。民国六年(1914),在前门外廊坊头条重建劝业场,所为近代商业建筑的代表,为四层楼房,采用砖墙钢屋架结构,仿西方建筑形式。另外在前门大栅栏一带还有二三层的木结构及砖石结构旅馆多家,其中煤市街第二旅馆为三层木结构,有一些饭庄也是两层楼房,但高度都在15米以上。

前门火车站在民国初年也可称得上比较高的建筑,其位于正阳门箭楼东侧,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平面为矩形,主楼二层,砖墙柱木桁架,瓦楞铁皮屋顶,围墙用红砖和水泥抹灰相间处理,现只剩下钟楼部分和与之相连的北面两层办公楼。

画外音

清末民初,北京城市的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开始摆脱传统形式的束缚,在大兴土木中,具有外国列强不可一世的强权表现,也有一些新旧达官显贵忘乎所以的显赫标榜。北京地区的土木工程进入了无序的状态,开始出现一些与北京传统建筑不同的建筑形式,但是绝大部分建筑都没有突破原有皇家建筑的高度,因而无论其形式和规模变化多大,都不至于影响城市的建筑格局。

蓝天下的新北京

1949年北京成为新中国首都,开始走向全新的方向。明清以来,北京城市的重心是紫禁城,整个城市的走向以此为轴心向外辐射。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本改变了城市的性质,对城市的布局作了重要调整:即以天安门广场为北京的城市重心,自1950年以后对天安门广场进行可重点改造,广场的建筑群不仅有一定的高度,同时在40.5公顷的广场衬托下,更显高大。

于1958年开工的人民大会堂平面呈山字形,最高点56.5米。这个高度超过了明清紫禁城所有建筑的高度。几乎同时建设的中国历史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应,高33米。人民英雄纪念碑北距天安门463米,自广场地面至碑顶总高度为37.94米。

以上这些建筑,不仅建筑面积超过旧皇宫建筑群,建筑形式上具有创新,其建筑高度也超过了以往的旧建筑,根本改变了整个北京的城市格局。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总高37.94米。
【简介】: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 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建立背景】: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郑振铎、吴作人、梁思成、刘开渠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建筑家、艺术家。从1949年9月30日毛主席亲自奠基,直至1958年5月1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能工巧匠, 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其中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中国建筑史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1953年4月1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天安门广场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
1961年3月4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更多详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2HQMDLg1pLTsEAONTO4TpAMP7Bpvt_RAUX9_7mrMAdPFBCOq-UV4gMrFJ_C1ggTbUodP3I_Ay0bzZssdpql8g3kMpe0IhlRwwBvXHaVIn1t921VeaN4aq6aHmCSuLYhdrxzlEHd4s6wQGUF2m7Rfvn41aTachhXM9TNXDYHbHzSBpOMAJsYDqOIov2bOpst1huTTiclOX_iT0tx_Sq0yhwwyxMadzTuPUCWW4LTAkG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其他3个方案,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扩展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碑身高37.94米。碑座分为两层,四周环有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与天安门广场地面相通。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为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为方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腰部收束,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浮雕高2米,宽2—6.4米,总长40.68米,共雕刻有170多个人物,形象、概括地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上层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菊花、百合花、荷花、牡丹等组成的八个花环。碑心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约110吨的巨石,其正面(北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用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偏南部,北面正对天安门,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纪念碑奠基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举国上下都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而欢欣鼓舞。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随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做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在北京档案馆的档案中还藏有另一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原词中删去“纪念碑奠基典礼”几个字,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后的碑文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情感深沉,表达出对先烈的敬仰。

  (北京档案馆)

  纪念碑石料采运资料

  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为紫灰色的花岗石,浮雕和栏杆为汉白玉,两层月台面铺着青色花岗石,周围的甬路为橙黄蓊花岗石。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和山东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岛浮山。
  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浮雕石料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筑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用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
  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北京档案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花絮

  整块吊装百吨碑身

  1953年春天,在青岛浮山开凿碑心大石料,加工后的净重有103吨,由鞍钢调用起重技术和工具,运往火车站。东北电业管理a局调用了90吨的平台,石景山钢铁厂帮助检修了两台起重吊杆,每台可以安全起重50吨、起高40米。整块百吨大石的吊装方法,一度成为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反复研究的项目之一。

  毛泽东题字

  碑的造型确定以后,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

  市政府领导将毛泽东手书真迹交兴建委员会并转交给设计组时,大家欣喜万分,争先恐后一睹领袖真迹。没想到毛泽东共写了两幅,大家被毛泽东流畅的书法艺术所折服。毛泽东的真迹是写在中式宣纸信笺上的,竖行自右向左排列,每个字大小约8至9厘米左右。

  要使书写的字迹能符合施工要求,这就需要做选字、放大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工作。当时决定由解长贺负责此项工作。接受任务后,首先就是确定选用哪一幅的问题。经与有关同志研究,除原作两幅外,还选用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拼成一幅,这样就有了3个方案。随着施工的进展,必须早日选定方案。经领导与有关同志反复研究,并请来书法家魏长青先生参加讨论。魏先生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字、一个条幅的字体是具有其气韵、笔势和连贯性的,因此不能拆开拼用。最后确定其中的一幅即现在已安装的那一幅。

  碑文方案确定后,如何按照碑身尺寸放大成实样就提上了日程。以“永”字为例,碑身上是2.2米高,原作为9.5厘米,即需放大23倍才能符合设计要求。为此,解长贺他们到幻灯社,又到当时北京摄影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北照相馆与技师共同探讨碑文的放大问题。最终发现,按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想保证准确无误地放大,他们都不能完成此项任务。一时间字体放大成了难题。

  铸字耗金132两

  此后碑文实样解决后,以何种笔法镌刻的问题又摆到了面前。按照中国传统,有阳文、阴文和其他多种形式。解长贺他们查阅了多种文史资料,并到北海、颐和园等地做了实地考察,最后总结出还是用阴文为佳。其优点是:容易雕刻,阴文阴影自然形成立体感,同时金字也便于安装。经领导同意,决定采取阴文,并决定笔道呈“V”型。8个大字都做了足尺模型,为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字是纪念碑的主题,要求在施工时必须高标准,要做到万无一失。施工的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石工师傅们在北京市第一刻字生产合作社、北京市第一五金生产合作社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雕刻字槽、制作字胎、镏金、安装和压光等多道工序。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

  碑顶由后辈完成

  据当年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的高级建筑工程师解长贺老先生讲,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施工过程中,碑顶的设计工作曾一度成了难题,焦点主要集中在碑顶的形式上。按当时提出的构想,有人主张在碑顶上设置中国古式宝顶,有人主张设置雕像,也有人主张设置红宝石五角星……意见不统一。

  1951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奠基地点上陈列了几个宝顶模型,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为了早日确定碑顶的形式,北京市委领导邀请了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和其他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之后,周总理作出决定,既然碑顶的形式不好统一,就不要宝顶了。孙中山先生不是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吗,那就让后辈子孙去完成碑顶的造型吧!这样,纪念碑的碑顶就留下了一个约两米见方的平台。可以说纪念碑的造型是个未完成的杰作。

  碑向转了180度

  关于纪念碑正向朝向的确定,按照中国的传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向即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原设计在南面。

  在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人们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应面对纪念碑正面,建议正面应朝北。根据群众意见报请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经过认真的思索后确定,北面为纪念碑正面。这样,纪念碑就旋转了180度,施工过程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也就镶嵌在了纪念碑的北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小记

  在党中央及北京市委领导下成立了以彭真同志为主任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根据政协第一次会议决议精神,组织了解放后第一次国内大型美术创作活动——人民英雄纪念碑十面浮雕创作。经过雕刻家、画家、史学家、建筑家及广大石刻艺人的共同努力,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第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工程。三十年后此项工程在全国第一次城市雕塑评奖活动中获得最佳作品奖。

  1952年下半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部分教师、学生开始为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做准备工作。一方面从北京、曲阳等地请来了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石刻艺人,在美术学院为他们开办了学习班,提高艺术修养,并学习使用点线机及刻划写实性的石雕作品方法:一方面从各地调集人员,组织一些史学家、画家、雕刻家开始探讨、研究。根据政协通过的碑文内容,拟定十面浮雕的题材和内容。经过学习、访问、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初步提出了十几个主题设计方案,向各界领导及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在刘开渠等同志的具体领导下,经过反复研讨,重新调整了题材、构图,确定了正面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主题,由刘开渠先生主稿;西侧为“抗日游击战”,由张松鹤先生主稿;“八一南昌起义”由萧传玖先生主稿;背后“五卅运动”由王临乙先生主稿;“五四运动”由滑田友先生主稿;“武昌起义”由傅天仇先生主稿;东侧“金田起义”由王丙召先生主稿;“焚烧鸦片”由曾竹韶先生主稿。题材确定后即着手塑造1/4小稿工作,走访各界,搜集形象素材,同时开始对石料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争取更多的创作时间,采取了先进行碑座施工,后安装石雕浮雕的方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将小稿送市委讨论并报中央批准,还将小稿陈列在北海公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1/2稿的塑造工作。并组织老专家们在国内各大石窟进行参观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资料,翻制大量实物。经过对古今中外许多浮雕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现今作品的风格,即浮雕人物比例适当,场面宏伟、生动、活泼,表现的内容深刻;与广场其它建筑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比例上、体量上均比较协调,成为歌颂英雄、教育人民的很好的形象教材。

  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几个需要统一的问题,即关于画面是否出现具体人物形象问题,是否出现反面人物问题,是否通过暴露敌人的残酷来歌颂英雄的问题,等等。经过上上下下交换意见,最后确立了不出现具体英雄人物,在有限的画面更多的概括表现人民英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形象,不去过多地暴露敌人残酷的一面。至于构图,当时不仅有可供参考的希腊巴底农式表现方式,也有中国礼佛图式的构图方法,更有在当时新出现的苏联大透视的“宣誓”的构图。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了现在的构图方法,它不拘泥于平行构图,每幅构图从内容出发,尽量使其表现充分,注意互相呼应,保持了与建筑的和谐。

  先后参加这一创作活动的有数十位同志,根据本人回忆,记述如下,欢迎当年的共事者补充、修正。

  领导及主要过程设计负责人有薛子正、贾国聊、梁思成、郑振铎、刘开渠、阮志大、梁思思敬、凌徽因、华克专。

  参加筹备和最后完成的雕塑家及青年助手有刘开渠、张松鹤、萧传玖、王临乙、滑田友、傅天仇、王丙召、曾竹韶、刘士铭、邹佩珠、王卓予、王殿臣、谢加声、沈海驹、陈天夏、肖敏、王鹏、陈淑光、吴汝剑、李祯祥、祖文轩、王万景;先学石刻,后作助手的有李唐寿、胡博闻、关玉璋、秦宗一、韦植叶等。

  画家有吴作人、古元、艾中信、彦涵、冯法、董希文、李宗津、王琦、王式廓及青年张文新。

  当时参加碑身花纹设计的有工艺美术家邱陵、罗天勉,参加花纹雕塑的有张开先、黄少军、周西珍等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主要的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生动的浮雕画面,使人民了解了近百年来人民英雄创造的血与火的历史。浮雕客观地评价了历史,歌颂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永恒的主题。

  纪念碑浮雕创作集体,不计报酬,不图名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大批人材,并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世界五大洲的朋友到中国访问,都要到这座纪念碑前肃立瞻仰,敬献花圈。这个集体先后接待了保加利亚著名雕塑家,苏联著名雕塑大师马尼泽尔,日本画家山口逢春等国际友人的来访,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附:部分石雕艺人名单

  冉景文、刘润芳、王二生、高生元、刘志丰、刘艺民、刘兰星、王胜洁、刘秉杰、曹学静、刘进声、杨志卿、杨志金、刘典术、刘志惠、刘志杰、高玉彦、曹邦玉、刘银奇、刘印登、刘纪银等。 (文·李祯祥)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其他3个方案,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通高37.94米

37.94米

跟人民英雄纪念碑差不多高


纪念碑高多少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37.94米。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多高
城市的人口、城市的构筑物以及城市面积的变迁,成为城市发展的脉络。本文只对城市构筑物的高度演变做一些探索,以管窥北京的发展。问题六: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大?人民英雄纪念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

问一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长度高度各有什么意义啊?
1. 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是新中国政府为了纪念在我国近现代史上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而建立的庄严象征。2. 该纪念碑的总长度为14.7米,高度达到37.94米,这些数字分别寓意着中国革命的历程和人民的斗争精神。3. 纪念碑的基座采用方形设计,象征着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人民的无穷力量。4. ...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度的特殊意义
7. 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由牡丹花、荷花、菊花等组成的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高贵、纯洁,表达了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久怀念和敬仰。8. 碑顶采用了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一个上有卷云下有重幔的小庑殿顶。9. 整体来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既具有民族风格,又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10. 建造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还是旗杆高?谁知道?
人民英雄纪念碑要比旗杆高,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而国旗杆的高度为32.6米。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一块石头吗多重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103吨,镌刻着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碑文。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几层楼高
碑身正面(北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背面则刻有毛泽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内容悼念在各个历史时期为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牺牲的英雄们。碑身的两侧装饰有象征人民英雄精神的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整座纪念碑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显得格外庄重和...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简单介绍。
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花岗岩,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毛泽东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150字小楷字体碑文。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少米高?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 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资料来自网络。百度百科提供。希望能解决楼主的问题哈~~...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北京什么地方
碑座分为两层,底层为海棠形,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上层为方形,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庄重。纪念碑正面朝北,与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相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心对称思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点 1、历史意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1840-1949年间为中国革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具有极高的...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几米 -
福振瑞凯: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纪念碑分碑身、须弥座和台座三部分,共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均有台阶. 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啊 -
福振瑞凯: 人民英雄纪念碑总高37.94米.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高度等数字有什么含义?
福振瑞凯: 由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要安放在天安门广场中,因此碑体不能太小.考虑到天安门高33.7米,正阳门高40.96米,设计者最初将纪念碑的高度定为39米,实际建成的高度为37.94米.“今天所看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并不是先建成天安门广场再进行设计的,而是根据未来广场可能达到的规模来设计的.待纪念碑建成后,再根据它的中心位置,重新规划天安门广场以及周围的建筑,这在世界广场建筑史上是没有先例的.”殷双喜如是说.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福振瑞凯: 从基座到碑顶是37.94米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多高? -
福振瑞凯: 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 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福振瑞凯: 纪念碑总高37.94米

略阳县15750237988: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高多少米
福振瑞凯: 碑身高37.94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