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出使主要讲了什么 孔子学生子贡的事迹介绍

作者&投稿:丘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得意门生顶级外交家子贡,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众所周知,据《史记》记载,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孔子所推崇的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并且还有十位最为杰出的弟子,号称“孔门十哲”。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子贡,正是被孔子亲口承认的在言语方面出众的十哲之一。子贡也因此称为孔子门下“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


在介绍子贡其事迹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子贡的基本情况。子贡,原名端木赐。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在政治、外交、教育、经济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作为孔子门下最会经商的弟子,子贡积累了大量财富,成为了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后人将其与陶朱公相提并论。


孔子得以周游列国宣扬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来自子贡的经济支持。在追随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因为免不了要和各国打交道,于是子贡的外交与口才的能力也得以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来。其中,最为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就是齐吴之战中,子贡出马,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故事了。
齐国的大夫中有一位叫田常(本名田恒,汉代避讳汉文帝名字改为田常)的人,此人颇具野心,一直试图独断朝纲。于是他试图通过攻打鲁国的方式给齐国的其他大夫家族以震慑,如晏氏、鲍氏、高氏、国氏等。而孔子得到了这个消息,身为鲁国人,鲁国作为母国受到生死存亡的威胁,自然不能无动于衷,决定派学生前去拯救鲁国,而子贡正是这个临危受命的不二人选,于是最后由子贡出马,解救鲁国。
子贡出发后,并没有先前往鲁国,而是直接去到了作为敌国的齐国。他先面见了田常,直截了当的指出,如果田常试图专权于齐国,那么攻打鲁国是毫无意义的。他表示,鲁国的城墙又薄、又不适合防守、国君又蠢、大臣又没用、百姓又不喜欢打仗,这样无法有效削减其他家族的力量。


要真正达成控制齐国的目的,该去打城高墙厚、盔甲新而坚固、军队全是精锐,又是能臣负责把守的吴国。这样才能让齐国的大臣和能够影响到政局的城邦里的“国人”都死伤于战争中,这样不论是在朝中的大臣还是在民间的舆论,都无法阻止田常控制朝堂了。这使得田常动了心,但还在为如果改为攻打吴国是否会遭到齐国中人的怀疑而犹豫。
子贡看田常上钩了,于是就乘胜追击,当即表示可以为其出使吴国,通过劝说吴国救鲁国的方式,使得吴国和鲁国成为同一个阵营,这样田常就可以拥有攻打吴国的名义了,但前提是不要立马发动对鲁国的进攻。田常看子贡想的如此周道,于是就同意了子贡的提议,让他出使吴国。
子贡顺利地来到了吴国,面见了吴王,利用了吴王试图称霸于诸侯的欲望。他对吴王说,称王的在这世上络绎不绝,但只有真正的霸主才能真正无敌。而作为万乘之国(国力强大)的齐国,试图攻打千乘之国的鲁国,这摆明了就是要和吴国抢夺霸主的地位啊!并表示,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出兵攻打齐国救鲁,这样既能够传扬吴王的声名,又能以此显示吴国的强大,以震慑晋国,还能使齐国付出代价,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吴王也心动了,但吴王表示,自己因为和越国交战的原因,军队都派往越国首都会稽了,因为担心越王向自己复仇,打算彻底灭了越国再去攻打齐国。子贡劝到,越国是比不了鲁国的,为了打越国这个小国而畏惧齐国,这不是勇者的表现,勇者就是要不畏艰难。
如果吴国通过伐齐救鲁的方式昭告吴国的仁义,诸侯必将来吴国称臣,吴国霸业必成。并表示,可以为吴国出使越国,使越国发兵支援吴国伐齐,自然也就没有来自越国的后顾之忧了。吴王大喜,同意了子贡的建议。


子贡又来到越国,这次越王勾践亲自前来面见子贡。问到,为何像子贡这样庄重的大夫,竟然会来到自己这蛮夷之国。子贡表示,自荐劝说吴王攻打齐国,但吴王担心来自越国的后顾之忧,要先打越国,如果这样的话,越国必破。越王说道,自己因为不自量力,和吴国交战,结果被困在会稽,十分痛苦,如果可以,一定要和吴王拼个你死我活。
这时,子贡抛出了诱饵,“那么,如果吴国要是攻打齐国败了,那不就是大王您的福气了吗?而如果他胜了,他必然会进攻另一个大国晋国,如果大王和晋国配合,前后夹击吴军,必然将其一举击溃。”同时还表示可以为越国出使晋国,劝说晋国国君和越国一同作战。越王喜出望外,当即表示赞同。


于是,子贡先回到吴国,向吴王传达了越王决定出兵相助这件事,而越国使者也到达了吴国,向吴王传达了将会出兵相助的消息。吴王认为彻底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大举出兵,伐齐救鲁。而子贡则在这个时间前往了晋国,面见晋国国君,告诉了他吴国将要攻打齐国,并且战胜齐国后,必然会攻打晋国的消息,让晋国国君做好准备。
做完这一切,子贡的使命就完成了,然后,他这时回到了鲁国,静静地等待历史的发展。当子贡回到鲁国后,吴国果然和齐国交战于艾陵,并且大败齐师,还抓了七个军的士兵,并且并不准备班师,直接前去攻晋,与晋军相遇在黄池之上。两国争霸,然后,吴军与晋军进行交战,结果晋军大败吴军。
越王勾践听到了这个消息,带兵渡江袭击吴国,一路打到离吴国国都金七里的地方,在那里安营扎寨。吴王听到这个消息,赶紧离开晋国回军吴国,和越军在五湖交战,结果屡战屡败,被越军破城而入,越军包围了王宫,杀死了吴王夫差和他的国相。三年后,越国成功称霸,成为新一代霸主。
子贡的一系列谋划,使得五个国家的局势因为他而改变,所以《史记》中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充分展现了他可怕的外交才能。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我虽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别说一个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起笔写了一个“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认识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颜回说:“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道:“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问道:“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一些事是认不得‘真’的啊。”
一天,孔子领着学生们在野外进行御、射训练。中午,师生聚在树荫下休息,先解马放青,然后师生进行野炊。不料马跑到田里去吃庄稼。农人见了,大怒,上去把马牵走了。子贡追上农夫,给他作揖说:“对不起,我们的马吃了您的庄稼,怪我们看管不严。请您原谅,将马还给我们,我们还要赶路呢。” 农人置之不理。 子贡回到树下将索马的经过讲给了孔子。孔子说:“你用过分谦恭文雅的言词向农人求情,好比用美妙的歌舞演示给盲人,这怎能有好的效果呢?这是你的错,不能归罪农人。”说着,让养马人去要马。养马人对农人说:“我耕于东海,将往西海,我们的马驾车到这里,快要饿死了,只好放它吃点路旁的庄稼。你快点将马还给我们,要不,我们走不了就住到你家,车上六七个人都要你管饭,你不管饭的话,我们饿死在你家也不走,还怕你不偿命不成。” 农人听了,吓得直打哆嗦,慌忙将马交还。养马人牵回马,孔子含笑看子贡一眼。子贡羞愧无地自容:身为言语科的学生,平时认为自己学习好得不得了,今天办这件事还不及一个养马人。先生教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真是至理明言啊。子贡从此变得谦虚谨慎起来。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子贡和孔子离开宋国,经郑国、陈国要去楚国,途中经过一片桑林,遇见连两位长相清秀的养蚕女子在林中采桑,孔子随吟了一句:“南枝窈窕北枝长。” 一采桑女随即答道:“夫子在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 当师徒十多人走到陈国和蔡国边界时。边界守军不让他们前往楚国。孔子师徒围困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被困的第四天,粮食没有了,他们只得挖野采充饥。几个弟子相继饿出了病,躺在地上,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孔子却神色坦然地坐在舆帐里,诵诗、唱歌、弹琴不止。 子路心烦意乱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困的时侯吗?“ 孔子看着满脸忧怨之色的子路,心平气和地说:”君子在穷困的时侯能坚守节操,小人遇到穷困不能控制自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子路想说什么,却没说,赌气地扭身便走。孔子深知,在这危难关头,弟子们的思想很活跃,对他的作为不理解,对他的政治主张产生了怀疑。他想,很有必要和弟子们进行一下思想交流。于是,叫来刚刚离他而去的字路,问道: “《诗?何草不黄》里说:‘我们既不是野牛也不是猛虎,为什么要流在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我们的主张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困在这里?” 子路寻思了一下说:“恐怕是我们的仁德还不够吧?所以,人们才不信任我们;恐怕我们的智谋还不够吧?人家才不放我们通行。” 孔子摇头:“假使有仁德的人能使人信任,那还会有伯夷、叔齐这样的好人饿死在首阳山呢?要是有智慧的人必定能够处处畅行无阻,哪还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呢?” 孔子又把子贡叫来,问他同一个问题。子贡说:“是不是老师的主张太大了,因此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老师何不降低一下自己的政治主张,靠近一下现实呢?”子贡直来直去的话,其实是他思索了好久,早想向老师建议的一个问题。孔子不满意地说:“赐呀,一个善于耕田的农夫,不见得有好收成;一个好的工匠虽有精巧的手艺,然而却未必能使人都称心如意;君子也是一样,他只能专心地修道,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却不一定被社会容纳。现在,你不能坚信自己的理想,反而想一味地迎合众人,志气真是小啊!” 子贡听了老师的话,开满心里虽然不舒服,也不完全同意老师的看法。但老师矢志不移的精神和高尚的操守却深深感动了他。 孔子又叫去了颜回,也问了同样的问题。颜回说:“老师的道理太大了,天下虽大却还是容不下。虽说如此,老师不改其志,依然推行自己的主张。不被世俗容纳有什么关系?不被世俗容纳才显出君子本色。“ 孔子听了颜回的话,愁苦了几天的脸上有了笑容,说:“好小子,好小子!要是你将来成了大富翁,我一定做你的管帐先生。” 颜回走了,孔子看着颜回的背影,心花怒放地想弹奏一曲。他去拿琴,不经意碰了琴旁的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前些天子贡卖玉的金银。看着这些钱袋,孔子想起刚才称赞颜回,批评子贡的话,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放下琴,一下子没了弹奏乐曲的兴致。孔子师徒被围困的第七天,来了位骑马的将军,他有意戏弄这些书生,令人拿出十多个九曲珠说:“如果用丝线穿起来,就让你们进楚国。” 孔子和弟子们不能穿这九曲珠。孔子想起采桑女的话,叹道:真是一语成谶啊。孔子便让子贡返回去向采桑女求教。子贡回到桑林旁的那户人家门前。家中人称女子不在,并以一菜瓜给子贡。 子贡说:“‘瓜’子(籽)在内也。” 这时,那个与孔子对诗的女子从房内走出来,她说给子贡穿九曲珠的办法:“用蜜涂珠,以丝系蚁,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子贡给女子施礼,并掏出银子,让女子给些吃的。女子给了子贡一大块羊肉和两条鱼。子贡再次谢女子。 子贡回到孔子身边后,依采桑女教的方法穿了九曲珠。将军也不食言,便解除了对孔子师徒的围困。孔子师徒被围已达七日,师徒们已吃了几天野菜,许多弟子都饿得无精打采。围军一散,子贡急忙拿出向采桑女讨来的鱼和羊肉,大师兄颜回充当火头军,点火做起了野炊。颜回见老师和师弟们都饿得大眼瞪小眼,恨不得抓住生鱼就吃,拿过羊肉就肯的样子,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鱼肉、羊肉放在一个锅里煮起来。孔子向来主张“食不厌精”,他见颜回把鱼和羊肉放在一块,眉头皱了洲,但已有指责颜回的力气啦,只好听之任之,眯着双眼就等开锅了。 过了一会,肉做熟了,颜回先给孔子端上了一碗。不知孔子是饥不择食,还是确觉得好吃味美,刚刚喝了一口汤就连连赞道:“真鲜,真鲜!” 孔子望着弟子们的吃相,突然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地说道:“仓颉造字,将合、赞二子的合写称鲜,这个鲜字是毫无道理的,鱼、羊肉合炖才叫鲜哪!干脆,从今天以后,就把鱼羊二字的合写当成‘鲜’吧!” 弟子们听了,一边大吃二喝,一边连声称赞:“改得好,鱼羊合炖为‘鲜’,真是名副其实!名副其实!” 从此,汉语中便有了这个看了令人口中生津,富有韵味,使人遐想的“鲜”字。

这天,子贡随孔子在楚国汉水采风。他们经过一处村庄时,看见一位美艳动人的少女正在溪畔浣纱。孔子对子贡说:“去向那姑娘采一下风。她外表十分庄重安适,不知她的心底如何?你可以用巧言试探她。” 子贡看着老师,神情有点不自然。孔子微笑着说:“是碍于男女大防吧。” 子贡笑着默认。 孔子说:“我曾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动。这都是指的非礼举止,至于采风,是合乎礼的。过去,为考察风俗民情、政事得失,古代帝王常常专设官职去做这样的事情。你去采风,不必忌讳。” 子贡奉师命,走到姑娘身旁,举着一只杯施礼:这位大姐,俺是从北方来的,天气炎热,你能否给俺一杯水,以解口渴?" 少女看了子贡一眼,微笑道:”南国溪水,清凉透底,它属于过路人,并非俺个人所有.你要喝水尽可自己去舀,为何还要征得俺的同意呢?”少女嘴上虽这么说,还是接过子贡手中的杯子,舀了满满一杯,放在地上,很有礼貌地说:”按照俺这里的礼节,这杯水俺不能亲自递到您手里,请原谅!”子贡把水端给孔子,将自己和少女的对话说了一遍.孔子听了点电头,又从车上拿出一张琴,对子贡说:”你把这个拿去,在同她说几句,看她怎么回答.” 子贡拿着琴,又走到少女跟前说:”刚才喝了您送的水,听了您说的话,好似秋风送爽,仿拂雪中送炭,令俺周身舒畅.俺这里有琴一张,不知您会调情乎?”子贡故意把”琴”说成”情”,以观察少女的反应. 开始那少女很反感地皱皱眉,接着又心平气和地对子贡说:”俺是山野村姑.不通五音六律,怎么能与你调情呢?” 少女也故意把”调琴”说成”调情”. 子贡抱着琴回到孔子面前,把与少女的对话一说,孔子还是点点头说:”再把一些银两送她,看她怎么说.” 子贡第三次来到少女身边,说:”刚才多承您的指教,因是赶路人,无以报答,现送您些银两略表寸心.” 少女一听,站了起来,指着子贡怒斥道:”你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有路不走,却三番两次在次纠缠俺?又为什么平白无故地送俺银两?你究竟安的什么心?俺一个年轻女子,怎会随便收你的东西?你要是还不走,俺就要喊人来对你不客气啦!”子贡见状,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孔子听了子贡的叙说,连连点头,赞叹道:“对呀!对呀!《诗经.汉广》中说:‘南国有很高大的树木,却不能在它下面休息;汉水有游春的少女,但不能对她行为不端.’南国少女果真如此呀!”

齐国的田常,自从晏婴死后,一直想发动叛乱夺取君位,但又忌惮高、鲍二重臣,便不敢贸然作乱。他听说孔子离开了鲁国,便向齐景公奏请伐鲁。因为他认为兵权在手,将来容易夺取君位。景公准奏,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个消息被在齐国的孔门弟子获悉,密报孔子。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现在田常打算攻打鲁国,我的房舍祖墓将受到战争的灾害,不可不救。我想屈节于田常,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路请求前去,孔子没有准许;子张请往,孔子也没有答应;子石也请往,孔子还是没有答应。三人退下后对子贡说:“夫子打算屈节于田常,我们三人请求前去游说田常,夫子都没有答应。这是你用辩之时,何不去请行?”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子贡立即驾车去齐都,请求拜见田常。田常请他进去,刚坐下来就抢先说:“你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子贡答道:“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是专为将军筹划此事而来。


晏婴出使别国故事
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来的...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和贡献是什么
1 促进中国与西域区域的文化交流: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正式交流,使得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得以交融,促进了双方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2 从此西域成为中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张骞的使命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使,其深远影响导致了后来丝绸之路的建立,进而加强了中国与西域的联系...

班超文言文讲了什么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5. 文言文班超出使西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班超出使西域十六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主要内容
张骞出使西域故事主要内容:公元前138年,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前往西域,司马迁称之为“凿空”。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示西域,这次的目的是加强联系,也为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作出卓越贡献。

将相和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种是,先引导学生比较充分地阅读全文,从整体上弄清“将相和”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精读各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再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另一种是,先通读一遍课文,大体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去研读每个小故事;最后再...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什么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了什么东西
2、张骞出使西域是我们每个人从小都会学的故事,尽管张骞最初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出使西域,并且最后这一事件都没有达成最初的目的,但它却对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了非常大的贡献。3、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原与西域第一次文化交融,他丰富了汉族人民的生活,他也通过这次出使西域带回了他们的苜蓿、芝麻、蚕豆、核桃...

张骞出使西域给汉朝带来了什么伟大贡献?
这个最主要的应该也就是能够加强和当时中亚地区的一个交流,这个应该是一个主要的一个贡献,一方面是文化方面的交流,还有经济方面,另外也有一些,比如说作物的一些传入,这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贡献,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说,应该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出师表中的第一段是讲的什么
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

讲中国历史人物故事五年级400字
到达后,他又派副使往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等国。元鼎二年张骞与乌孙使者还汉。西域古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总称。广义的概念是指葱岭以西,包括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地区;狭义是指葱岭以东西域各国,如大宛、康居、大月氏、乌孙国等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是汉人第一次到达中亚各国,打通...

班超出使西域中主要内容
汉明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西域与汉关系至此恢复。班超在西域30年,对巩固我国西部疆域,促进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同时,东汉恢复对西域的统治,保卫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高要市13651351643: 子贡喻孔子 思品作业答案孔子的学生子贡,聪明好学.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生气,他当即一房子为喻,说老师的围墙高数丈,... -
左昂甘维:[答案] 我读懂了:子贡对老师智慧的赞同,对老师的尊敬和爱师长胜于己的高尚精神.成语故事: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

高要市13651351643: 孔子尝使子贡出,久而不返,占得鼎卦无足......的意思 -
左昂甘维: 大概意思:有一次孔子让子贡出去(游学),(子贡)很久都没有归来;于是占卜(子贡归来的日子),占得鼎卦而但是鼎无足,弟子都说没有足就不会回来;只有颜回掩嘴而笑.孔子说:“颜回之所以笑,是因为子贡必定归来”.弟子因而又问:“怎么能知道子贡会回来呢?”孔子答道:“鼎无足,是因为他要乘船来,子贡马上就要回来了.”第二天早上,子贡果然乘船而至.①赐:就是子贡,即端木赐. ②颜回的回答巧妙的说明了鼎卦无足的原因,明白远行归来必乘舟车;实际上这个回答也蕴含了矛盾转化的思想,把祸(子贡不归)转化为福(乘潮至).

高要市13651351643: 孔子犹江海中子贡是什么样的人 -
左昂甘维: 子贡(前520-?)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又作子赣,亦称作卫赐,春秋末卫国人,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在成为孔子弟子以前经商曹、鲁间,富至千金.他思路敏捷,理解力强,能说会道,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

高要市13651351643: 孔子为什么派子贡出使楚国 -
左昂甘维: 我是这麽认为的,子贡长於言语是有名的,孔门弟子中论德虽是颜回占优,论口才却是子贡第一,可能很少人知道,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是子贡教的,而勾践复国能成也是子贡出了一把力气唆使吴王夫差和晋国干了一仗,才让勾践捡了便宜

高要市13651351643: 短文中孔子的字子贡的自知之明表现在他了解哪些 -
左昂甘维: 一次,卫国一位使者向子贡了解孔子弟子的情况,子贡就介绍好学不倦的颜回,勇敢无畏的子路,多才多艺的冉求,节操高尚的曾参等同学,惟独没有谈他自己.后来孔子知道了这件事,高兴地对子贡说:“你已经有知人之明了.知人之明,方能自知之明;自知之明的人,才能有大作为啊.” 子贡施礼谢了老师的夸奖. 孔子进一步给子贡说:“你知道了谦虚,那谦虚的实质是什么呢?孔子不等子贡回答,接着说:“就像大地一样,大地不比什么都低吗?但大地挖深了就涌出泉水来,播了种就长出五谷来,草木生长,鸟兽繁衍,所有的生命都来自大地,所有的死亡都回归大地,大地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养育万物而从没听过它说什么.” 子贡听了连连点头.

高要市13651351643: 孔子小故事 -
左昂甘维: 1.孔子拜小孩子为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孩...

高要市13651351643: 孔子不耻下问的故事缩写 -
左昂甘维: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

高要市13651351643: 子贡问士的思想内容 -
左昂甘维: 子贡问士的思想内容 子贡问“士”的本意在于问“今之从政”的人如何,而在孔子看来,当时的从政者勉强能够称“士”. 君子和小人之间还有个士.君子修养好,才识器量就大,足以担当大任,适合居上位;小人修养不够,才识器量很小,...

高要市13651351643: 你还知道孔孑或子贡的,其他小故事吗?简要写一写 -
左昂甘维: 子贡善言辞,经常作为鲁国使者出使他国.他也很有经济眼光,在各国间贱买贵卖,钱多得花不完.子贡的衣服马车比老师孔子的都要漂亮.一次,他在外国花钱赎回了几个鲁国做奴隶的人.按国家法律,凡赎回鲁国人的,可以到公家领回赎人所花费的金钱.由于子贡不差钱,就没有领公家的钱.许多人夸子贡做事大方.孔子却说:唉!以后恐怕没人会再从国外赎回鲁国人了!意思是,子贡破坏了国家法律.

高要市13651351643: 成语“不耻下问”的故事 -
左昂甘维: 不耻下问,成语,语出《论语》.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