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意义何在?

作者&投稿:宥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京战役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1、意义
中国军队以10万之众浴血奋战,英勇地反击了日本侵略军。

2、简介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本占领。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12月1日,日军下达进攻南京的作战命令,南京战役开始。

南京保卫战的历史影响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安全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其实,自1937年8月淞沪战争开始后,南京就成为日军空袭的重要目标,国民政府开展防空和抗战的宣传教育,各社会团体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抗日宣传和捐款活动。到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夕,城市基本还在有序运转。但实际上,国民政府应对战争的准备是有限的,特别是对南京城陷之后如何安置和保护市民并没有详细的计划。滞留在南京的市民也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和救助意识。造成这种状况与国民政府的宣传误导有很大关系。全面抗战爆发以后,蒋介石及国民政府表现出坚决抗战的高调姿态,并配合相关的举措和宣传,给民众留下了国民政府坚守南京的印象。例如,在上海失守的当日,《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告京市民众》中称:对于南京地方,政府“已设立了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统帅文武机关及全市民众作守土自卫的打算。”此后,官方相继报道了蒋介石、唐生智等表示坚守南京抗战到底的言论。在坚守的表象之下,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对于如何安置和保护在宁市民,国民政府却没有详细的计划。
在南京失陷前后,国民政府各机关大多忙于政府机关的迁移工作,对于南京城陷后的善后工作以及民众的安全问题并不关注。蒋介石固守南京的高调表态更使得南京市民不可能对战争状态有正确的估计,他们也不可能有相应的战败后物质与心理准备。南京失陷前后,大批难民拥入城中的国际安全区,而在此前国民政府对于国际安全区的支持不够,且安全区未得到日本的承认。因此,它们对于难民的安全保障和生活救助非常有限。
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数十万军民被日军屠杀,其中中国军人大概在7-9万人。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被俘虏、被屠杀,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南京居长江之南,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在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可以安全有序撤离的情况下,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这显然是军事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蒋介石明知南京不可守,却高调表态要死守南京,实际上是对参战部队做“遗弃性处置”。另一方面,作为南京卫戍司令的唐生智,对万一城陷之后如何有序地组织撤退等善后事宜,也考虑不周。他为了迎合蒋介石而提出了“誓与城市共存亡”的口号,在挹江门阻止军队退往长江边,并收缴渡江船只。按照唐生智的说法,此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其结果:“死地”形成了,而“后生”则为泡影。加上军事决策与指挥体制的缺陷,于是导致了南京沦陷后,中国守军不能形成有效抵抗和有序撤退,直接造成了滞留城内的官兵陷入组织崩溃的境地,被俘官兵数以万计,并成为日军残忍屠杀的对象。
南京保卫战是淞沪大战的延续,是无奈的选择。如果要分析南京保卫战一定要先看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一场为政治服务的无奈之战,也是抗日战争的序曲,由此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淞沪会战可以说是当时全国最团结的时候,蒋介石将当时派出了手下最精锐的三个德械师,各路军阀也尽出主力。现在的宣传有失偏颇,真想了解这段历史,建议看下晓说的淞沪会战,才能理解当时人们的激昂壮烈。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一场决战,于是日军不仅海陆空出动,还使日军原先部署在北方的军队亦不得不南下参与战争。所以在战略上而言,是比较成功的,也破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嚣张之言。当然,由于希望吸引国际注意,而使中国军队撤退慢了一步,增加了伤亡。
南京保卫战,从战略上讲确实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中国的最终战略就是将南北战线拉成东西,如同当年俄罗斯迎击拿破仑一样,以退为进,拖垮敌人。上海一战,已达到了初步诱敌的目的。
当时李宗仁、白崇禧、陈诚、徐永昌等军事将领均提议不守南京,白崇禧更提出宣布南京为不设防城市。蒋也认为「南京孤城不能守」,但「不能不守,否则对国对民殊难交待」(1937年11月26日蒋日记),最终在唐生智的毛遂自荐下,决定在南京开战。

简单而言,南京毕竟是当时的首都,虽然在军事上无价值,但在政治上则不能不守。只要看看今日一些人的舆论,守了南京还会遭人指责,更不要说不守了。

另一方面,守卫南京也为江浙一带的工厂企业迁入内地争取到了一定时间。(迁厂令始于当年12月1日)


北京保卫战的含义和意义是怎样的?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是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时间是1449年。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北京保卫战的影响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首先是由于以于谦为首的一部分文武大臣坚决抗战,他们诛杀宦党,稳定局面,激发了广大军民抗击瓦剌军的勇气。同时,注意发现和使用人才;其次是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在情况万分危急时,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即时拥立新君,使也先以为奇货可居的政治王牌英宗失去了其实际的意义,从而使抗...

北京保卫战于谦如何力挽狂澜 北京保卫战评价如何
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确保了明朝京师北京的安全,避免了宋朝南渡悲剧的再次发生。它粉碎了也先图谋中原的企图,此后蒙古很难再次组织起大规模的武力入侵行动。北京保卫战于谦如何力挽狂澜 土木之变,使得明朝面临的局势极其危险。英宗为也先俘获,明朝陷入了国无君主的窘境。同时,英宗成为也先手中的一个...

天京保卫战的义意是不是解除天京之国,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_百 ...
不是。 1856年石达开的东征胜利解除天京之国,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天京保卫战是中国清朝同治元年(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1862)至三年间,太平军为保卫首都天京(今南京)所进行的防御战。战争以天京陷落而结束,天京保卫战的失败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了。

明朝大臣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看法是什么?
精忠报国、力挽狂澜!

南京保卫战的历史影响有什么
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被俘虏、被屠杀,与南京保卫战的战略决策和指挥失误密切相关。一方面,国民政府集合重兵固守南京的决策失误是造成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南京的根本原因。南京居长江之南,日军对南京取分兵合围之势,国民政府在没有足够力量保证南京守军可以安全有序撤离的情况下,集合十余万的军队固守南京,这...

超新星纪元京津保卫战什么意思
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对抗,试图保护自己的家园,京津保卫战在小说中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展示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勇敢,这场战争也凸显了民族团结和自我牺牲的重要性。《超新星纪元》是刘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说,故事设定在一个发生了超新星爆炸的世界,人们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灾难和挑战。

南京保卫战战役背景
中国方面就此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的保卫作战,由于下达撤退 命令 过于仓促,后方国防工事交接发生失误,随着日军轰炸机的大范围轰炸,撤退演变为大溃败,虽然锡澄线上的江阴保卫战对阻击日军海军逆江而上进犯内地有重要意义,但南部无锡的快速陷落使锡澄国防线基本没有发挥作用。松井石根在未报请日本...

北京保卫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接下来,一场北京保卫战就正式打响了,面对瓦剌的六十万大军,于谦又会做出什么样的举措呢?大战之中在方向上,于谦坚决拒绝了也先的和议要求。瓦剌军靠近京城之后,首领也先看到了严阵以待的大明军队心生一计,他故意唆使叛阉喜宁去诱骗大臣,意思是只要交出大量的金帛就可以议和。想到南宋就是因为议和...

京师保卫战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京师保卫战?
京师保卫战 背景资料:为什么会发生 京师保卫战 ?明成祖朱棣率军在忽兰忽失温大败瓦剌军后,瓦剌开始接受明朝的称号,与明朝保持着臣属关系。但瓦剌军仍然比蒙古族内诸部强大,他们经常发动战争,兼并弱小部落。到明正统年间,瓦剌的势力空前强大,控制了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抵长城以北...

扶余县19538022453: 南京保卫战意义何在?
宓晶消眩: 首先,淞沪会战并不能说是失败,淞沪会战的意义在于欺骗日军、改变日军部署、吸引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的结果,就是使日军误以为中国将在上海打一场决战,于是日军...

扶余县19538022453: 抗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南京时的兵力是多少?
宓晶消眩: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攻陷南京时间是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

扶余县19538022453: 中国抗日战争故事 - 南京保卫战的故事
宓晶消眩: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

扶余县19538022453: 被低估的南京保卫战:南京失守是因为中国军人不英勇么
宓晶消眩: 从日军的伤亡来看,如果坚守下去退到城内打巷战,南京至少还能守10多天.日军不伤亡上万人,根本攻不下南京.可惜,南京没有继续坚守下去.但南京丢失的责任不应该由牺牲的数万军人承担,而应该由蒋介石和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以及部分军、师长承担.蒋介石作为最高统帅,在关于守不守南京的事情上犹豫不决,从一开始就没有下定决心死守南京.唐生智作为南京守军最高指挥官,没有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精神,最后指挥部队突围不当,导致七八万的部队出现大混乱,三四万中国军人被俘虏并惨遭日军杀害.还有一些军、师长,在得知要撤离南京后,不但没有指挥部队撤退反而丢下部队自己逃跑.

扶余县19538022453: 南京保卫战状况如何? -
宓晶消眩: 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在上海淞沪会战中失利后展开的一次保卫上海以西仅300余千米南京的作战.该战役由唐生智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指挥15万国军与日军抵抗作战.由于国民党当局在战役组织指挥上出现了重大错误,战前...

扶余县19538022453: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 -
宓晶消眩: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淞沪会战失利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展开对中国全面大规模侵略.同年年8月13日~11月12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展开淞沪会战.战役初期,日军于上海久攻不下,但日军进行战役侧翼机...

扶余县19538022453: 当年南京保卫战如果国军胜利会怎么样?
宓晶消眩: 没有那么多如果,历史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预测性.南京保卫战胜利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状况谁也说不清楚.

扶余县19538022453: 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为什么逃跑?战况如何?南京保卫战中,唐生智为
宓晶消眩: 首先南京保卫战在战略上完全没有必要,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将领也反对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的计划是唐生智打出爱国主义旗号的“极左”路线的产物.保卫南京的目的不是...

扶余县19538022453: 南京大屠杀简介 -
宓晶消眩: 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